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芪、莪术是治疗肿瘤的常用药对,二者配伍在治疗胃癌、肝癌、妇科肿瘤等方面已发挥初步成效。作者综述黄芪、莪术抗肿瘤作用机制,以促进其研究的深入及临床上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殷东风教授临床应用含莪术复方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用药规律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门诊处方中莪术与体力状况(ZPS,5分法)、配伍中药等的关系,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住院患者用药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1:22例门诊病例中,莪术用量6~15g,用量大小与ZPS评分成反比,与体重成正比;ZPS 0~2分者多伍用柴胡龙骨牡蛎汤,ZPS 3分以上者多伍用加味四君子汤。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4%,无明显出血副作用。66例住院患者用药后无明显肝肾功能、血常规异常变化。结论:在合理的用量及配伍前提下,含莪术复方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无明显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经引经药桔梗的有效成分桔梗皂苷D分别配伍不同治则下中药有效成分麦冬总皂苷、莪术醇、蛇床子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确定各成分抑制乳腺癌细胞4T1和MDA-MB-231增殖的有效剂量;采用均匀设计法进行桔梗皂苷D与不同治则下中药有效成分的配伍优化;通过MTT法和Transwell实验比较和验证各优化配伍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作用。结果: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桔梗皂苷D加麦冬总皂苷、桔梗皂苷D加蛇床子素、桔梗皂苷D加莪术醇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最佳配伍剂量。验证实验显示,桔梗皂苷D加莪术醇、桔梗皂苷D加蛇床子素优化配伍对4T1和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桔梗皂苷D加麦冬总皂苷及各成分单用(P〈0.05或P〈0.01);对于4T1细胞,桔梗皂苷D加麦冬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加蛇床子素优化配伍对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优于桔梗皂苷D加莪术醇及各成分单用(P〈0.05或P〈0.01);对于MDA-MB-231细胞,则以桔梗皂苷D加蛇床子素和桔梗皂苷D加莪术醇对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最强,优于桔梗皂苷D加麦冬总皂苷(P〈0.01)。结论:桔梗皂苷D与不同治则中药有效成分优化配伍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效果明确,不同的桔梗皂苷D配伍对效应指标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黄芪-莪术配伍对Lewis肺癌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通过调控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腋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建立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然后随机分成模型组、顺铂组、低中高剂量黄芪-莪术配伍组,自接种后第2天起低、中、高剂量黄芪-莪术配伍组分别予4,8,16 g/(kg·d)生药灌胃1 d,连续15 d;顺铂组腹腔注射顺铂2 mg/kg,1/2 d,共8次。于接种后第16天处死小鼠,称瘤重计算抑瘤率并计数肺转移灶,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各中药配伍组均可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低、中、高剂量黄芪-莪术配伍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0.9%、37.70%、40.42%,且瘤重和肺转移灶计数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中药组瘤组织的MVD平均计数和VEGF蛋白平均光密度显著降低(P0.01),且高剂量黄芪-莪术配伍组降低最为显著。结论黄芪-莪术配伍应用可降低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抑制瘤组织VEGF表达,发挥抑肿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澳门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的特点,澳门博彩业处于二手烟充斥、作息颠倒、工作压力紧张、高度集中及人为的干燥环境中,探讨沙参麦冬汤为基础,加减配伍治疗咽炎、咳嗽、胃脘痛、消渴等疾病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莪术及莪术配伍柴芍六君子汤后治疗大鼠肝硬化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运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致大鼠免疫性肝硬化模型,应用不同剂量和不同疗程的莪术和莪术+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分别在用药20和40d时处死大鼠,运用超速离心法分离线粒体。检测肝细胞线粒体还原性谷胱甘肽(GSH)、Na^+-K^+-ATP酶、Ca^2+-ATP酶、Ca^2+含量。结果 莪术能够促使肝细胞线粒体的钙超载,降低其ATP酶的活性,大剂量的莪术能够诱导线粒体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加脂质过氧化产物。同时,莪术还可以降低Bcl-2在肝细胞上的表达量;柴芍六君子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拮抗莪术对肝细胞线粒体的损伤(以ATP酶升高及钙离子下降最为明显)及升高Bcl-2在肝细胞上的表达量。结论 肝硬化时大剂量莪术可加重肝细胞损伤,莪术配合柴芍六君子汤可以降低其对肝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清代医籍《张聿青医案》中张氏治疗胃脘痛病症的遣方用药经验,以期对临床治疗以胃脘痛为主症的相关病症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通过阅读《张聿青医案》医案,筛选出张氏治疗胃脘痛医案共30则,从其处方用药着手,进一步分析其遣方原则和药物配伍特点,从而总结其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结果]从张氏医案的处方用药方面分析,其治疗胃脘多用半夏薤白组合祛痰降浊,用左金丸等辛开苦降之品疏肝和胃,善用《金匮要略》之旋覆花汤化瘀通络。对于病程较长的慢性胃脘痛患者,喜用六君子汤及胃苓汤培土健脾。张氏治疗该病疗效确切,有其自身特色。[结论]在治疗胃脘痛方面,张氏遣方用药确有独特经验,这些经验可为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拓宽用药思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芪、莪术配伍对人卵巢癌HO-8910原位移植瘤抑瘤效果以及肿瘤组织中MMP2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已建立荧光蛋白转染的HO-8910卵巢癌原位癌动物模型(5组),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顺铂),黄芪组,莪术组,黄芪、莪术配伍组(按照2:1),动态测量各组肿瘤体积增长情况,观察抑瘤效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MMP2和VEGF蛋白的表达并计算表达率。结果黄芪、莪术配伍组以及顺铂组的移植瘤体积和瘤质量均小于模型组(P0.05),黄芪、莪术配伍组移植瘤体积和瘤质量小于顺铂组、莪术组以及黄芪组(P0.05),莪术组移植瘤体积和瘤质量与模型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黄芪、莪术配伍组移植瘤体积和瘤质量小于顺铂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莪术组,黄芪、莪术配伍组和顺铂组移植瘤组织中MMP2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平均减弱(P0.05)。结论黄芪、莪术配伍使用在实验周期内对人卵巢癌HO-8910抑瘤效果明显(P0.05),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和VEGF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中医古籍文献中乳腺癌相关方剂中蕴含的乳腺癌治疗用药规律。方法采用XMinerV2.4进行Fp-Growth算法建模进行方药数据关联分析,并采用加权有向图形式表示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采用LiquoriceV3.0进行Complex Network建模进行方药网络分析,对网络节点进行社团聚集分析,利用社团结构表示药物配伍关系。结果共收集内服方剂136例,外用方剂41例。内服方核心药物是莪术、白术、当归,莪术的配伍有:三棱-莪术、莪术-淫羊藿、莪术-鹿角片、莪术-肉苁蓉、莪术-枸杞子。当归的配伍有:当归-人参、当归-防风、当归-熟地;白术的配伍有:白术-石见穿、白术-南沙参和白术-枸杞子。外用药物中枯矾-白芷、僵蚕-羌活等有关联性,同时以僵蚕为主,形成了僵蚕-羌活、僵蚕-(川乌、羌活)、僵蚕-香附等不同药对或药组。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可以看出,内服方中的核心药物群有益气温阳活血药:党参、白术、黄芪、茯苓、淫羊藿、肉苁蓉、延胡索、莪术、山茱萸;养阴解毒药:南沙参、枸杞子、石见穿、露蜂房;行气活血药:当归、郁金、香附;化痰活血药:三棱、桃仁、鹿角片、丹参、延胡索、海藻。核心药物之外的配伍分析提示有昆布-牡蛎、白芥子-鹿角胶、枳壳-厚朴、玄参-白蔹等药对。外用方中的核心药物群为活血通阳解毒药:当归、白蔹、没药、葱白;杏仁、蓖麻仁;红花-乳香。核心药物之外的配伍分析提示有活血温里止痛药:当归-川芎-草乌;祛风药:僵蚕-羌活;化痰行气药:枳壳-香附-陈皮-半夏等药对。结论运用关联规则与复杂网络的方法分析古籍文献中乳腺癌的用药规律,可为探讨古代该病的病机特点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开拓当代临床医生的治疗思路,结合分析结果,可将其中的典型药对尤其是当代临床少见的药对,在乳腺癌复发转移而常规治疗乏效时使用,为乳腺癌的现代临床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通透性与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及其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血行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空白对照血清和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含药血清.构建HUVEC-HCT116共培养体系,实验分为共培养模型组,黄芪-莪术-重楼配伍低、中、高剂量(2.1、4.2、8....  相似文献   

11.
胃脘痛在脾胃系疾病中最为常见,本病的治疗在临床上成为迫切需要。临床上对于胃脘痛的辨证论治方法多样,笔者从常见的脏腑辩证、六经辨证及气血辩证分而论之,并且结合临床所见所学总结出常见胃脘痛的类型及治疗方法,与众位学者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算法得出田建辉主任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宫颈癌的用药规律,从临证药物应用规律探讨田建辉主任治疗宫颈癌的临证经验及诊疗思路。方法收集田建辉主任治疗宫颈癌的有门诊病历记录的中药处方,将157例患者的581张处方进行规范化处理,基于数据挖掘中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算法探索治疗宫颈癌的药物规律。结果①纳入的处方中涉及到310味药物。②宫颈癌常见证型为肝肾亏虚证及脾肾阳虚证,均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前者配伍蜀羊泉、莪术、金银花、败酱草等药物,后者配伍土茯苓、龙葵、蜀羊泉、山慈菇、夏枯草等品。③基于关联规则算法所得出的核心药物组合为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黄柏、蜀羊泉及莪术。④熵聚类分析结果得出隐匿于处方中的7个新方。结论从用药规律可推导出田建辉主任治疗宫颈癌处方中注重经络辨证用药、辨证与辨病结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症治疗等特点,数据挖掘技术能有效地总结专家经验,促进中医药经验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探讨叶天士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整理《临证指南医案·卷八》“胃脘痛”门所载医案,使用SPSS 22.0、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分析用药规律,挖掘核心药物;通过BATMAN-TCM在线分析工具对核心药物进行靶点预测及KEGG通路分析,揭示核心药物治疗胃脘痛的分子机制。结果 《临证指南医案·卷八》“胃脘痛”门所载44则医案共包含48首方剂,涉及75味中药,以半夏、茯苓使用频次最高,药物多为辛温之品,归于脾、胃、肺经,形成7组公因子及4对药物配伍关系;其中半夏与茯苓作为核心药对包含8个与胃脘痛相关的潜在作用靶点,7条相关的信号通路。结论 叶氏治疗胃脘痛重在调整全身气机,恢复脾胃运化枢机,用药以辛温为主,旨在理气、化痰、散寒、祛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钙信号通路、cGMP - PKG 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中医经方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查阅近十年来中英文数据库收集相关中医经方治疗胃脘痛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结果:中医经方在治疗胃脘痛过程中,应用广泛,总有效率高,复发率小。结论:中医经方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广泛的运用前景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头孢曲松钠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HPLC测定配伍后6小时内头孢曲松钠的含量变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莪术醇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和微粒的变化。结果在4℃、25℃、37℃三种温度条件下,6小时内配伍液全部澄明,颜色从浅黄色变为黄色,pH值、微粒无明显变化,头孢曲松钠与莪术醇含量变化均小于4%。结论头孢曲松钠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配伍6小时内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莪术3个不同品种蓬莪术、广莪术和温莪术含药血清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增殖、凋亡及核质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胃癌及中药抗肿瘤复方中莪术药材的品种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BGC823,加入高、中、低剂量莪术不同品种含药血清,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胃癌细胞BGC823增殖抑制状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BGC823凋亡,应用Image.pro.pius.5软件分析了各药物含药血清对胃癌细胞BGC823核质比的作用.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温莪术大小剂量、广莪术大中剂量及蓬莪术中剂量含药血清在加药后48 h都能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P<0.05),抑制率以温莪术大剂量最高(P<0.01).温莪术对BGC823的凋亡抑制作用较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温莪术大剂量含药血清组对胃癌BGC823核质比的作用较大,细胞出现核固缩,核质比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变小.结论 蓬莪术、广莪术和温莪术含药血清均能明显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及凋亡,温莪术大剂量含药血清组对胃癌BGC823核质比的作用较大.莪术品种用于治疗胃癌时建议选用温莪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3.3软件,分析探讨"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慢性肾衰临证用药特点。方法:筛选2015年9月1日—2017年7月13日于国医大师刘教授国医堂门诊就诊诊断为"肾衰"的医案并录入软件,采用数据分析模块进行数据挖掘,从而分析探讨刘尚义治疗"慢性肾衰"的临证经验。结果:研究共录入医案358份,其中男221例,女137例;涉及中药720味,总共使用频次3153次;中药配伍模块分析,共获得用药频次前8位从高到低依次为:川芎、刘寄奴、莪术、六月雪、萆薢、水蛭、大黄、白花蛇舌草。药对出现频次由高到低分别是:川芎-刘寄奴、莪术-川芎、莪术-刘寄奴、六月雪-川芎、六月雪-刘寄奴、六月雪-莪术、萆薢-川芎、萆薢-刘寄奴、萆薢-六月雪、萆薢-莪术、水蛭-川芎、水蛭-刘寄奴,水蛭-莪术。结论:刘教授治疗慢性肾衰多用活血化瘀、除湿泻浊之品。  相似文献   

18.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马鞭草具有以下特点:用量多为5~50 g,常用剂量为15~3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清热凉血,消肿止痛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为10~30 g;清热活血、化瘀利尿治疗甲状腺腺瘤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原发性胆汁瘀积性肝硬化等免疫系统疾病,为15~3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凉血,消肿止痛,常配伍车前草、黄芩、鱼腥草等;清热活血、化瘀利尿常配伍莪术、三棱、秦艽等.  相似文献   

19.
介绍陈炫章治疗胃脘痛验方。陈炫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北省名老中医。陈炫章辨治胃脘痛重视六经气化,六经阳明与胃腑相应,多从阳明本性入手辨治胃脘痛。阳明本性温燥,阳明为阖,阳明多气多血,胃脘痛病因病机与阳明本性密切相关。胃脘痛也常与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阳胆经相关。陈炫章对于消化道溃疡、胃癌等疾病导致的胃脘痛,也具有丰富诊治经验。陈炫章辨治胃脘痛经验具有个人特色及地域特点。陈炫章辨治胃脘痛善于运用历代有效经验,博采众长,切合临床实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复杂网络技术,探讨叶桂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所载医案,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Gephi 0.9.2软件建立复杂网络模型并分析其拓扑结构。结果:《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所载44例医案,提取出48个处方,涉及74味中药;构建的《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处方复杂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效应及无标度网络特性,其中茯苓、半夏、桂枝、人参、生姜、陈皮、桃仁在药物配伍中发挥重要作用;运用k-core优化中药处方,筛选出28味核心药物,社团划分可归为三类:运脾祛湿,疏肝止痛;温中散寒,补虚祛瘀;宣肺畅中,调理气机。结论:叶桂治疗胃脘痛以"通"为治疗大法,从理气、化痰、散寒、祛瘀出发,用药以性温,味辛甘苦,归于脾、胃、肺三经的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