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在各种类型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了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3例及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35例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与SAP组及对照组比较,AMI组和UAP组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AMI组血清IL-10、TNF-α水平高于UAP组(P〈0.05);SAP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血清各项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IL-8、IL-10、TNF-α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监测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对于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NF-α和IL-6水平与冠心病不同表型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uSA)测定5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稳定型心绞痛14例)和23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TNF-α和IL石水平。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AMI组和UAP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P〈0.01)。TNF—α水平与IL-6成正相关(r=0.271,P:0.042)。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IL-6水平重度组和中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并且两组均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高水平的TNF-α和IL-6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与稳定性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血清SAA、BNP及TNF-α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SAA)、脑钠肽(BN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以WHO1979年诊断标准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三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取静脉血用电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分析法作SAA、BNP及TNF-α的动态观察。比较CHD不同组间SAA、BNP及TNF-α的相关性。健康对照组门诊检测1次。结果:SAA、BNP及TNF-α在冠心病组中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SAP组相比,UAP组SAA、BNP及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UAP组相比,AMI组SAA、BNP及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上述因素有关;SAA、BNP及TNF-α可以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且其浓度水平随冠心病的严重程度而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收集76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8例;对照组24例。所有患者均用Ba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血脂等指标,用ELISA法测定TNF-α,采用乳胶凝集反应法测Hs-CRP。结果 SAP组、UAP组及AMI组Hs-CRP和TNF-α浓度均升高,高于对照组;各组Hs-CRP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AP组、AMI组TNF-α浓度显著高于SAP组。结论 冠心病患者Hs-CRP、TNF-α等炎症因子的水平明显增高,随着冠状动脉病变加重,CRP、TNF-α也逐渐增高,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炎性标志物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价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78例冠心病患者入院前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3个月后血清hs-CRP、TNF-α和IL-8水平,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7例,并与45名健康人(对照组)作对比。结果治疗前AMI和UAP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8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TNF-α和IL-8与hs-CRP呈正相关关系(r=0.932、r=0.956、r=0.897、r=0.873,P<均0.01);S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TNF-α、IL-8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抗炎治疗3个月后冠心病患者整体血清hs-CRP、TNF-α和IL-8水平明显下降(P<0.01),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8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预后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0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和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冠心病(CHD)患者血浆hs-CRP水平,CHD组中单支病变32例,双支病变46例,三支病变2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结果hs-CRP水平在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依次增高;SAP组、UAP组、AM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在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以及三支病变组中hs-CRP水平也依次增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血中hs-CRP浓度的升高与冠脉病变的程度有着密切相关,对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预测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oluble Fas,sFas)、TNF-α和IL-6水平与冠心病不同表型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了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23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Fas、TNF-α和IL-6水平。所有心绞痛患者、正常对照组和部分AMI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血清sFas、TNF-α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将病变受累血管不同支数的患者Gensini积分、血清sFas、TNF-α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1);AMI组和UAP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AMI组IL-6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及SAP组(P<0.01)。sFasI、L-6与TNF-α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89,0.271;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中度组和重度组sFas、TNF-α、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组(P<0.01或0.05)。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单支病变组血清sFa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双支病变组sFas、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多支病变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表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清sFas、TNF-α和IL-6水平呈现显著性差异,高水平的sFas、TNF-α和IL-6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特别是在ACS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免疫因素和炎性因素共同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以及粥样斑块破裂过程中,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有交叉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7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4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对比各组TNF-α、IL-8的表达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最高,其次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多支病变组TNF-α和IL-8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P〈0.01),而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中度狭窄组TNF-α和IL-8水平高于轻度狭窄组(P〈0.01),重度狭窄组TNF-α和IL-8水平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显著升高,且疾病严重程度越重,其水平越高,可作为临床评估疾病程度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7例、对照组非冠心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IL-6、TNF-α和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MI组、UAP组的血清IL-6、TNF-α、IL-10水平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的血清TNF-α、IL-10水平与UAP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的lg[(IL-6 TNF-α)/IL-10]值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和破裂;TNF-α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及斑块不稳定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比值关系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情况,IL-6、TNF-α与IL-10的比值在ACS中的意义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8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稳定型心绞痛(SAP)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9例,冠脉造影正常15例。应用ELISA方法测定各组空腹血浆抵抗素、IL-6、血脂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SAP组、UAP组及AMI组血浆抵抗素水平依次增高(F=101.39,P〈0.05)。冠心病患者抵抗素水平与IL-6、apo-B和血糖呈正相关(r分别为0.90,0.29,0.49,P均〈0.05),与HDL-C、apo-A1呈负相关(r分别为-0.37,-0.32,P均〈0.01)。结论:抵抗素可能通过参与炎症反应和影响血脂代谢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 CysC、IL-18、Hcy 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SAP)组,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全部患者血清 CysC、IL-18、Hcy 水平予以检测,同时与同期30例正常健康受检者进行对照。结果 SAP 组、UAP 组、AMI 组患者血清 CysC、IL-18、Hcy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5),并且 AMI 组患者血清 IL-18、Hcy 水平明显高于 SAP 组、UAP 组(P 〈0.05)。结论血清 CysC、IL-8、Hcy 水平对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型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循环中树突状细胞(DCs)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探讨DCs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从稳定到“易损”的关系.方法:80入选者被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17例)、肌钙蛋白阴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CTNI-),15例]、肌钙蛋白阳性不稳定心绞痛组[UAP(CTNI+),1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15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对照组(CTL)(18例).流式细胞4色分析法检测DCs及亚型的比例;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查DCs功能.结果:与CTL组相比,SAP患者外周血DCs占外周血白细胞的比例和数量无显著变化;UAP(CTNI-)患者DCs比例和数量显著增高;AMI患者DCs比例和数量均减少;UAP(CTNI+)患者DCs比例降低.培养第7日,UAP(CTNI-),UAP(CTNI+),AMI组CD83表达高于CTL,SAP组,UAP(CTNI+)、AMI组显著高于UAP(CTNI-)组(P〈0.01).培养第7日,在DCs数量为2×10^8/L时,UAP(CTNI-),UAP(CTNI+),AMI组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高于CTL,SAP组(P〈0.01);UAP(CTNI+),AMI组显著高于UAP(CTNI-)组(P〈0.01).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上清液中IL-12,IL-10,IFN—α.浓度:UAP(CTNI-),UAP(CTNI+),AMI显著高于CTL,SAP组;UAP(CTNI+)、AMI组显著高于UAP(CTNI-)组(P〈0.01),AMI组较UAP(CTNI+)组有升高趋势.结论:检测冠心病外周血DCs数量、比例及功能可以一定程度反应冠心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吴晓晖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53-454,45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对冠心病患者(110例)和正常对照组(36例)进行血浆BNP和hs-CRP水平检测。其中,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7例;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单支(51例)、双支(34例)、多支(25例)病变组。结果:(1)AMI组平均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多支病变组BN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2)AMI组hs-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多支病变组hs-CR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BNP及hs-CRP水平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变化.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其中24例行PCI术.另选16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冠心病各亚组与对照组及PCI术后血清PAPP-A、IGF-1水平.结果: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清PAPP-A、IGF-1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患者血清PAPP-A、IG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患者血清PAPP-A、IGF-1水平高于术前(P<0.01);AMI组、UAP组患者血清PAPP-A与IGF-1水平呈正相关(r=0.48,P<0.01).结论:PAPP-A、IGF-1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可能与PCI术后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与血管假友病因子(vWF)、C-反应蛋白水平(CRP)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6~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5例为冠心病组,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或微小病变〈50%除外冠心病者25例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IL-17、vWF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脉病变程度;分析IL-17与vWF、CRP及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AMI组白细胞计数[(7.93±2.86)×109/L]高于SAP组[(6.33±1.53)×109/L]、UAP组[(7.50±2.39)×109/L]及对照组[(6.50±1.39)×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27);SAP组、UAP组、AMI组Gensini评分[25.80(3.00,68.00)、25.25(4.00,116.00)、36.00(4.00,100.00)分]高于对照组[1.84(0.00,11.00)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②AMI组、UAP组、SAP组患者血清IL-17、vWF及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UAP组、SAP组间血清IL-17、vWF水平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P〈0.01);SAP组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MI组、UAP组CRP水平[(15.13±8.59)、(8.36±3.08)mg/L]均高于对照组[(3.67±0.4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经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IL-17分别与vWF(r=0.610,P〈0.01)、CRP(r=0.568,P〈0.01)成正相关,IL-17与Gensini评分亦成正相关(r=0.438,P〈0.01)。结论 IL-17、vWF、CRP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IL-17可促进vWF、CRP产生,并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收集病例及血液标本120例,试验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UA组),稳定型心绞痛组( SA组),对照组。对照组为同期冠脉造影显示无明显局限性狭窄者。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法测定MMP-9、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6、IL-1β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与AMI组、UAP组比较MMP-9、TNF-α、IL-6、IL-1β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SAP组与AMI组、UAP组比较MMP-9、TNF-α、IL-6、IL-1β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MI组和UAP组MMP-9与TNF-α、IL-6显著相关(r=0.37,0.42,P<0.05;r=0.45,0.51,P<0.05),与IL-1β呈弱相关性(r=0.236,0.259,P<0.05);而SAP组和对照组MMP-9与IL-6、IL-1β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9增高,并伴有TNF-α、IL-6、IL-1β水平的增高,且血清MMP-9增高的水平与TNF-α、IL-6、IL-1β水平相关;MMP-9及TNF-α、IL-6、IL-1β水平升高提示了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可能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C反应蛋白与脑钠肽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在冠心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测定并比较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或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对照组(NOR)的血浆hsCRP、BNP的差异,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PCI)3d、3个月及NOR组造影术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hsCRP在AMI/UAP组显著高于SAP/NOR组(P〈0.05),而SAP组与NOR组无差异(P〉0.05),PCI术后3d,hsCRP明显升高而BNP下降,术后3个月BNP和hsCRP均明显下降(P〈0.05)。BNP在冠心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BNP下降。NOR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hsCRP和BNP均无明显变化。结论hsCRP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一个指标,BNP能反映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与青年冠心病(CHD)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将68例确诊的青年CHD组患者分为三个亚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3例。青年对照组21例。测定其血清MMP-2水平,分析血清MMP-2水平与青年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AMI组、UAP组MMP-2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MMP-2对预测青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不稳定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临床诊断并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另外选取CAG结果正常的30例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UAP组和AMI组行PCI术治疗的还分别于术后6 h,1,2,3,7,14,21,28 d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血清MIF、MMP-9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血清MIF、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之间血清MIF、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不同冠脉狭窄程度之间血清MIF、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MIF与MMP-9之间的相关性:ACS患者血清MIF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r=0.78,P〈0.05);PCI术后MIF、MMP-9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MIF术后2 d达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28 d回复术前水平;MMP-9术后1 d达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21 d回复术前水平。结论血清MIF、MMP-9水平与冠脉斑块不稳定性有关,而与冠脉狭窄程度无关,且MIF与MMP-9之间存在正相关;PCI术可能加重了术后冠脉内早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型受体a(PPARa)的表达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择66例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另选择冠脉造影正常的23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以ELISA法测定其淋巴细胞中的PPAR-α水平。结果冠心痛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组比较PPAR-α的表达水平明显减低(37.97±12.98;57.53±12.87。P〈0.01);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PPAR—a表达水平分别为:AMI(28.05±8.28)〈UAP(38.04±12.70)〈SAP(49.37±7.50);以AMI、UAP和SAP分别代表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分析显示PPAR-α的表达水平与AMI、UAP和SAP呈负相关(r=-0.723,P〈0.01);SAP组比正常对照组PPAR-α的表达水平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α的表达下调,随着CHD病情加重PPAR-α的表达进一步下降;PPAR-α可能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并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