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诱发的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发病特征。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本院小儿呼吸内科确诊的MP感染诱发的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38例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在本院诊治的非MP感染诱发的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3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肺外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MP感染诱发组患儿咳嗽持续时间、咳嗽发作问期、睡眠状况、发热、热程、肺外器官受累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MP感染诱发组以肺炎为主,而对照组则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P〈0.05)。MP感染诱发组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咳嗽发作间期明显延长,睡眠状况明显改善(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是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自己的特征,支气管扩张剂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赵秀英  冯小伟  廖锋  向伟  陈实 《医学综述》2013,19(18):3405-3407
目的 探讨孟鲁斯特钠联合布地奈德辅助治疗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以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66例MP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d)静脉滴注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斯特钠治疗联合布地奈德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儿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等消失时间、影像学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1、-2.859、-5.25、-15.82,P〈0.05);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Z=-5.798,P〈0.001);哮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1、13.81,P〈0.05).结论 孟鲁斯特钠联合布地奈德辅助治疗MP肺炎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哮喘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12):1574-1576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485例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抗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IgM和咽拭子MP DNA PCR检测,同时对45例肺炎患儿进行血清IgG、IgM、总补体活性(CH50)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结果 NO DNA PCR检测结果与血清MP抗IgM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P肺炎组CIC阳性率为44%(11/25);非MP肺炎组阳性率为10%(2/2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P肺炎组血清IgG、IgM浓度高于非MP肺炎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CH5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 DNA PCR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可能与MP肺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杭州市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的流行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杭州市儿童医院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的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最常见病原依次肺炎支原体MP(20.72%),流感病毒B型INFB(15.03%),流感病毒A型INFA(7.05%),副流感病毒PIV(5.47%),呼吸道合胞病毒RSV(3.99%)。病原检出率7y~14y最高(94.92%),1m~1y最低(21.28%),年龄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m~1y最常见RSV、MP(?2=0.619,P=0.431)。1~3y、3~7y、7y~14y年龄段均最常见MP,其次INFB,但同年龄段MP和INF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次分别为?2=5.931,P=0.015;?2=6.176,P=0.013;?2=13.475,P=0.000),且各年龄段之间MP(?2=16.452,P=0.000)和INFB(?2=38.142,P=0.000)各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月病原检出率依次10、11、9月最高(?2=1.974,P=0.370),5、8、7月最低(?2=0.955,P=0.624),各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1月MP检出率最高,其次INFB,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7.450,P=0.000),且在各月之间MP(?2=30.849,P=0.000)和INFB(?2=62.776,P=0.000)各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P夏秋季节(6-11月)高,INFB秋冬季节(1-2、9-12月)高。此外,RSV、INFA、PIV均为秋冬季节高。结论:常见呼吸道病原依次MP、INFB、INFA、PIV,MP趋于小龄化,婴儿及低龄儿童是肺炎防治重点人群,建议适龄儿童每年接种相关疫苗,临床应结合年龄、季节等进行综合判断病原并及早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浆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对3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测定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的Nt-pro-BNP,对30例AECOPD患者测定急性发作期的Nt-pro-BNP。结果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解缓期及AE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与AECOPD组比较,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Nt-pro-BNP参与了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快速鉴别以呼吸困难为主的AECOPD患者是否存在肺源性心脏病的良好指标,可作为判断肺源性心脏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临床急救措施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11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68例,将其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BiPAP通气,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结果治疗组患者意识障碍改善率高于对照组(χ2=6.000,P=0.014),气管插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χ2=4.088,P=0.043),与对照组相比,治疗48 h后治疗组患者PaO2、PaCO2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BiPAP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AECOPD合并肺性脑病较单独使用BiPAP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了解儿童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6-12月入住本院的0~14岁肺炎儿童,按照肺炎支原体(MP)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MPP和非MPP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且分年龄段〔≤3岁(婴幼儿)和>3岁两个年龄段〕比较MPP和非MPP组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改变。结果 (1)婴幼儿肺炎患儿MPP组院前病程及发热时间长于非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岁肺炎患儿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所有病例均有咳嗽,MPP组夜间咳嗽症状评分高于非MPP组,肺部湿啰音发生率低于非M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肺炎患儿MPP组急性期喘息发生率高于非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婴幼儿肺炎患儿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所有病例均有肺部异常X线征,婴幼儿MPP均表现为小叶性肺炎,但>3岁肺炎患儿MPP组较非MPP组更多表现为大叶性肺炎,更多病例出现肺外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个年龄段MPP病例比较,婴幼儿组更多伴有肺部湿啰音|>3岁组胸部正位片更多表现为大叶性肺炎、胸腔积液,C反应蛋白(CRP)水平也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MPP组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长于非MPP组,出院后6个月再发喘息或慢性咳嗽的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非MPP儿童比较,MPP病例咳嗽更严重,肺部体征更轻微,胸部X线表现更多样化,症状恢复时间更长,恢复期更多病例出现慢性咳嗽或反复喘息。婴幼儿肺炎患儿的两组比较,MPP组院前病程及发热时间更长|>3岁肺炎患儿中MPP组较非MPP组更多存在喘息、大叶性肺炎X线征及肺外表现。儿童肺炎病例应及早进行MP病原体检测及胸部X线摄片,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MPP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患者及非老年患者经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住院行PEG治疗的患者84例,其中年龄≥65岁者44例为老年PEG组(老年组),年龄〈65岁者40例为非老年PEG组(非老年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生化资料、基础疾病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男/女为25/19例,非老年组患者男/女为3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2,P=0.035);老年组白蛋白水平[(34.23±4.75)g/L]低于非老年组[(37.52±4.18)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271,P=0.002);老年组循环系统疾病发生率(81.82%)高于非老年组(47.5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916,P=0.001);老年组脑中风发生率(88.64%)高于非老年组(52.5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8.727,P=0.000);非老年组颅脑外伤发生率(27.50%)高于老年组(0.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3.923,P=0.000);老年组造瘘口感染发生率(15.91%)高于非老年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2,P〈0.05)。结论老年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老年组,老年组心血管病、脑血管病、造瘘口感染率高于非老年组;非老年组多为男性患者,多有颅脑外伤病史。  相似文献   

9.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提高此类疾病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78例确诊为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总结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3岁占50%;持续性发热伴刺激性咳嗽占82.1%;肺内啰音不多;胸片以单侧大片絮状阴影多见,占83.3%;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92.3%);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未出现耐药情况。30例(38.5%)有肺外合并症,常见的是渗出性胸膜炎、血液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和心血管系统损害等。MP肺炎患儿3岁以下(婴幼儿)组与3岁以上组临床特征有明显差异。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有利于早期诊断,阿奇霉素效果好,婴幼儿MP肺炎临床表现不如学龄儿童典型,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感染的肺部影像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对肺炎支原体肺感染144例进行回顾性X线分析,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感染的X线特征。结果肺炎支原体肺感染以间质炎症表现为主,144例中两肺问质炎症68例(47.2%),其次为肺实质炎症54例(37.5%)(X^2=6.43,P〈0.05);左右两肺野病变比较,左肺占62例(43.1%),右肺占82例(56.9%)(X^2=5.55,P〈0.05);上下肺野病变比较,两肺下叶70例(48.6%)较两肺上叶44例(30.6%)多见(X^2=9.32,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肺感染的肺部影像变化迅速。对完全阻塞性MP肺炎、肺不张者应常规拍侧位X线胸片及进一步行肺部CT检查,以明确有无局部压迫,也有助于具体确定肺段不张的位置。了解肺炎支原体肺感染的X线特征将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俞洁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1):87-88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支原体肺炎(MPP)患儿95例的临床特点。结果:发热伴咳嗽67例(70.5%),单纯性咳嗽28例。半数肺部可闻及湿啰音,两肺呈大片状阴影45例(47.4%)。多数患儿(86.3%)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用阿奇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结论:MPP好发于儿童,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阿奇霉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76例,随机将患儿分为常规组37例和个性化组39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干预;个性化组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个性化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100.00%)比常规组(81.0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组退热时间1.82±0.75天、咳嗽缓解时间3.49±1.26天、啰音消失时间3.56±1.71天、住院时间6.23±1.66天,短于常规组3.67±0.72天、4.37±1.16天、4.49±1.86天、8.44±1.55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个性化组并发症发生率(5.13%)显著比常规组(32.4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1,P<0.05)。结论:给予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患儿家长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60例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60例成人MP感染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与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0例MP感染成人患者发热22例,听诊双肺可闻及千、湿啰音14例;白细胞总数正常40例,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34例;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MP—IgM)抗体检测均为阳性:46例行胸部X线片检查。28例(61%)正常;肺炎9例;用阿奇霉素或罗红霉素治疗后痊愈。结论 成人MP感染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症状相对较轻,白细胞总数多正常,肺炎比例少,阿奇霉素疗效满意,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13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所有阳性病例均使用新型大环内酯类和新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治疗前常规行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查,并与50例非MP感染的COPD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MP—IgM阳性39例(约占28.7%)。39例阳性病例中除1例因急性肾衰自动出院外其余均病情好转稳定出院。与非MP感染的COPD患者相比前者更容易出现呼吸衰竭、肝功能损害和混合细菌感染,且肺功能改善相对较慢。结论 MP感染是COPD急性加重期的一个重要诱因。MP感染可致COPD患者心肺功能进一步恶化,使原有病情复杂多变,临床表现往往无特征性,被动凝集试验有助于早期诊断。新大环内酯类和新喹诺酮类药物治疗MP感染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调查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HPV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保密式问卷调查本院接诊的2000例孕龄妇女的HPV感染相关因素并对HPV感染阳性者进行HPV亚型分析。然后把HPV感染阳性者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48例)、中药组(口服及阴道冲洗中药方剂,60例)和淑宁栓组(淑宁栓联合转移因子治疗,54例)。进行妇科临床检查和宫颈TCT检查、宫颈HPV16、18检查以及宫颈组织活检。结果:共有162例患者检出HPV感染,发病率为8.1%。不同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的育龄妇女HPV感染率有明显差异(χ2=5.905,P=0.015;χ2=26.552,P=0.000)。不同怀孕次数及性生活频率者HPV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χ2=7.720,P=0.021;χ2=8.832,P=0.012)。HPV16、18型混合感染者比HPV16型感染者宫颈糜烂发病率较高(χ2=34.131,P=0.000)、低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发病率较高(χ2=30.098,P=0.000)、CINⅢ发病率较高(χ2=43.024、P=0.000)。随访2、3个月,中药组的阴转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HPV发病率较其他地区报道的低,HPV感染与婚姻、文化程度、孕次和性生活频率相关。HPV16、18型混合感染者的病情较重。中药治疗HPV感染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胡小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38-39,4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感染规律,为小儿MP肺炎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7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调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情况,并对入院的118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道疾病患儿抗-Mp-IgM阳性率为60.0%(450/750),女性患儿阳性率(68.0%),高于男性患儿(54.7%,χ2=48.1,P0.01)。婴幼儿MP肺炎以气促、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肺部啰音多见,发热并不明显,肺外并发症少;年长儿患儿的MP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肺部体征不明显,肺外并发症多。51.7%的患儿有肺外合并症。结论小儿MP肺炎在不同年龄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的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呈现多样性改变,肺外合并症多,因此对疑似患儿应常规检测MP-IgM抗体,有利于早期诊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特布他林+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对照组(特布他林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χ^2=25.858 8(P=0.000 0),总不良反应率比较χ^2=11.906 0(P=0.000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疾病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我们收集2002~2007年以咳嗽、喘息明显,肺部喘鸣音、湿罗音为临床特点的60例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新杰 《当代医学》2014,(26):26-27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76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MP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4~6月份是儿童MP感染发病的商发月份,随着患儿年龄的减小,患者的咳嗽、体温升高以及肺部可闻及喘呜音和(或)中小水泡音症状所占比例明显上升,〈6岁以上症状发生率(66.32%)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岁患儿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9.3±74)d和(10.3±3.6)d,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结论儿童MP感染好发于4~5月份,以6岁以下儿童最为常见,临床采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2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舜丽  张燕妮 《当代医学》2010,16(22):65-66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6月~2009年5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254例MP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P肺炎患儿占同期肺炎患儿的35.5%,全部病例均有咳嗽,以持续性咳嗽为主,52.8%患儿伴有喘息,72.8%患儿有发热,85%患儿两肺可闻及湿性音。X线胸片63.8%患儿两肺呈斑片状阴影。化验血常规,71.7%患儿白细胞计数正常。除呼吸道症状外26.8%患儿出现肺外表现。全部病例取鼻咽分泌物,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基培养肺炎支原体呈阳性反应。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3~4周,全部病例达到临床治愈。结论 MP肺炎婴幼儿发病率高,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临床有多样性表现,早期进行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及胸部X线检查可减少误诊,漏诊。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