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高剂量组(A组)、中剂量组(B组)和低剂量组(C组),各14例。每组患者根据各自的剂量进行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的血清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淋巴细胞CD4+/CD8+比值、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的变化,对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分值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患者经治疗后SCr、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 A组较B组和C组下降更加显著(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APACHEⅡ分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A组较B组和C组下降更加显著(均P<0.05),B组较C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连续性肾代替治疗可显著改善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剂量增加,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大剂量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应用于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剂量血必净注射液+CRRT,观察组采取大剂量血必净注射液+CRR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SCr、BUN较对照组低,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FIB较对照组高,APTT、PT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应用大剂量血必净注射液联合CRRT可显著抑制肾功能持续恶化,减轻病情恶化程度,还可明显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不同时机对脓毒性休克伴有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31日~2018年5月31日北京市顺义区医院ICU收治的54例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脓毒症3.0诊断标准及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的急性肾损伤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早期CRRT组(n=29)和延迟CRRT组(n=25),比较2组患者90d死亡率,分析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90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54例患者90d病死率55.6%,多因素分析发现,延迟CRRT、APACHEⅡ评分升高是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90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肾脏替代治疗可改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探讨不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开始时机对合并急性肾损伤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合并急性肾损伤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急性肾损伤重症 RIFLE 分期诊断标准的不同分期作为 CRRT 治疗的不同开始时机,将患者分为 A 组(40例,R 期),B 组(40例,I 期),C 组(40例,F 期),对比三组患者不同治疗时机的临床疗效,对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 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恢复率、存活率均显著高于 B 组、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治疗后死亡率、各项预后影响指标均显著低于 B 组、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RRT 对合并急性肾损伤重症患者进行早期治疗,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CRRT临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并回顾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6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胰腺炎治疗,按照治疗方式分组,其中39例患者(对照组)进行血液滤过治疗,其余27例患者(观察组)采取血液灌流联合CRRT治疗。比较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肌酐值、血淀粉酶值、总胆固醇等指标在治疗之后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以第3天为例,观察组的总胆固醇为(4.46±2.24)mmol/L,对照组为(5.94±1.53)mmol/L;观察组甘油三酯(2.27±1.55) mmol/L,对照组是(3.02±1.59)mmol/L。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液灌流联合CRRT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可以有效地遏止患者病情的恶化,增加康复机率,提升治疗效果,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冯超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83-1184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06-2013-12间收治的38例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与肾功电解质以及其预后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酸碱平衡、肾功电解质及预后的改善程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RRT对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酸碱平衡、肾功电解质及预后从而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70例脓毒症合并AKI的患者,均接受CRRT治疗.将22例死亡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好转或治愈的48例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可能影响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AKI分期、急性生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连续肾脏替代(CRRT)联合液体复苏治疗脓毒血症致急性肾损伤(AKI)疗效观察及对血清TNF-α,IL-6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于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脓毒血症致AKI患者共92例,参照随机抽样法分成对照组(46例,实施单纯液体复苏治疗方式)和观察组(46例,实施CRRT联合液体复苏治疗方式)。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脓毒血症致AKI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NF-α和IL-6指标更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脓毒血症致AKI患者的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脓毒血症致AKI患者的CD4+、CD3+与CD4+/CD8+指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RRT结合液体复苏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R脓毒症急性RT在肾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5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RRT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生命指标及主要生化指标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尿量、WBC、BUN、S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患者血压、MAP、Hb、ALB、hsCRP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效果明显,且对血液动力学影响不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基于RIFLE标准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早期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72例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急性肾损伤的诊断和分级(RIFLE)标准分为Ⅰ期组(25例)、Ⅱ期组(23例)、Ⅲ期组(24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经CRRT早期治疗,观察各组患者的死亡率及肾功能恢复率。结果:AKIⅠ期组患者死亡率为12.0%,AKIⅡ期组患者死亡率为26.09%,AKIⅢ期组患者死亡率为50.0%,AKI分级与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AKIⅠ期组患者肾功能恢复率为80.0%,AKIⅡ期组患者肾功能恢复率为60.87%,AKIⅢ期组患者肾功能恢复率为37.5%,AKI分级与肾功能恢复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结合RIFLE标准可准确判定患者的病情程度并合理选择治疗时机和方法,达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肾功能恢复率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CD3,CD4,CD8,CD4/CD8的差异以及在预测冠状动脉病变风险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4-01~2007-04在太原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川崎病患儿42例作为观察组,抽取静脉血,同时以40例正常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CD4/CD8。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观察组心脏冠状动脉病变。结果观察组患儿CD3,CD8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CD4,CD4/CD8显著升高(P<0.01)。冠状动脉病变组CD3,CD8明显低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1),而CD4/CD8显著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1)。结论T细胞亚群失衡在川崎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对预测冠状病变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HCV感染者在病程各阶段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丙型肝炎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并将其分为急性期组,慢性期组检测CD4^+CD25^+、CD4^+CD28^-T淋巴细胞。结果丙型肝炎患者CD4^+T细胞降低,CD8^+T细胞升高,CD4^+/CD8^+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CD4^+CD2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28^-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期组CD4^+CD25^+T细胞显著增高,而CD4^+CD28^-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型肝炎患者CD4^+/CD8^+明显降低,机体免疫状态紊乱,在各病程阶段CD4^+CD25^+、CD4^+CD28^-T细胞比率明显变化,说明此淋巴细胞亚群与丙型肝炎的发病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检测恶性胸腔积液(MPE)患者外周血(PB)和胸水(PE)中T淋巴细胞亚群(TLS)的意义及化疗前后TLS的变化. 方法:对比良性胸腔积液(BPE)、MPE患者外周血和胸水及健康正常人外周血中TLS的水平;对比MPE患者外周血和胸水中TLS的水平;对比MPE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和胸水中TLS的水平. 结果:TLS在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和胸水中分布相似;MPE患者外周血中CD8 T细胞水平高于正常人(30.6±2.4 vs 20.9±1.8,P<0.05),CD4 T细胞相仿,CD4 /CD8 低于正常(1.78±0.21 vs 2.71±0.35,P<0.05);与BPE患者相比,MPE患者外周血和胸水中CD4 T细胞、CD4 /CD8 较低(P<0.05),而CD8 T细胞较高(P<0.05);化疗后MPE患者外周血和胸水中CD8 T细胞水平明显降低(30.6±2.4 vs 24.7±2.3,31.6±2.4 vs 21.9±4.1, P<0.05),CD4 /CD8 明显升高(1.78±0.21 vs 2.19±0.19,1.69±0.30 vs 2.62±0.40,P<0.05). 结论:检测外周血可以了解胸水中TLS水平;检测外周血和胸水中TLS水平有助于BPE和MPE的鉴别;化疗可部分改善MPE患者的细胞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4.
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本研究探讨了B细胞上协同刺激分子CD86及T细胞上CD30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127+T细胞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8^+CD127^+T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艾滋病患者58例和正常人18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检测CD127在CD8阳性细胞上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7.98%)明显低于正常人(53.5%),CD8^+细胞比例(86.22%)明显高于正常人(36.02%),CD4/CD8比值(0.10)明显低于正常人(1.52),CD127^+CD8^+CD3^+细胞比例(20.53%)明显低于正常人(67.85%)。结论CDl27在CD8阳性T细胞上表达的减少可能是导致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肺癌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变化。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其变化与病理分期和是否有转移有关(P〈0.05),而和性别、家族史、病理类型和肿瘤体积等无关。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导致和促进肺癌的发生和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炎症指标hs-CRP、CD3+/HLA-DR+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经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证实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按病变程度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A亚组)20例、颈动脉斑块组(B亚组)56例、颈动脉狭窄组(C亚组)24例,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及流式细胞学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hs-CRP、CD3+/HLA-DR+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水平,并分析这些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梗死组hs-CRP、CD3+/HLA-D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hs-CRP与CD3+/HLA-DR+水平呈正相关(Pearsonr=0.408,P〈0.01)。梗死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亚组的hs-CRP、CD3+/HLA-DR+水平高于A亚组、B亚组(P均〈0.01),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hs-CRP、CD3+/HLA-DR+呈正相关(Spearmanrs=0.322,P〈0.01;Spearmanrs=0.387,P〈0.01)。而C亚组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A亚组、B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hsCRP、CD3^+/HLA—DR^+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18.
吴宜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2):1660-1662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探讨其与恶性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及86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3及CD4/CD8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Ⅰ~Ⅱ期患者CD3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Ⅲ~Ⅳ期患者CD3、CD4、CD4/CD8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并随病情的进展加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了解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邱莲女  周永列  黄强 《浙江医学》2010,32(8):1193-1195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B cell lymphocytic leukemia,B—CLL)CD4^+CD25^+highCDl27^Low和CD19^+CD23^+的相关性,探讨CD4^+CD25^+highCDl27^Low在B—CLL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20例初次发病的B—CLL患者按临床分期的不同分为O-II期组、III-IV期组,设立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l27^Low、CD19^+、CD19^+CD23^+的表达量,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B—CLL O-II期组、III-IV期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l27^Low、CD19^+、CD19^+CD23^+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B—CLL患者III-IV期组的CD4^+CD25^+highCDl27^Low、CDl9^+、CDl9^+CD23^+表达量明显高于O-II期组;CD4^+CD25^+highCDl27^Low、CDl9^+CD23^+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B—CLL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127^Low的表达量增高,与CD19^+、CD19^+CD23^+的表达量增高明显相关,可能是B—CLL患者CD19^+CD23^+克隆性增生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司马贯忠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025-3028
目的:研究儿童患者中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lups erythematosus,SLE)血细胞的天然免疫功能状况,比较在儿童患者中这两种疾病红细胞表面CD35定量活性变化,探讨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分离新鲜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三系,分别测定其对肿瘤细胞的快速天然免疫黏附反应。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红细胞表面CD35的表达水平。结果:RA儿童患者红细胞、淋巴细胞以及粒细胞对肿瘤细胞黏附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SLE儿童患者血细胞对肿瘤细胞黏附率又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RA儿童患者的血细胞对肿瘤细胞黏附率,进展期最高,静止期其次,消退期再次,RA儿童患者各期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A儿童患者红细胞CD3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LE患者组(P<0.001);而SLE儿童患者CD3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类风湿性关节炎红细胞CD35分子与红细胞黏附率呈显著正相关(γ=0.804,P<0.05)。结论:儿童SLE和RA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存在紊乱,并可能与病情的活动性有关。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可作为判定儿童患者RA与SLE病情演变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