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北医学教育》2019,(1):143-146
目的结合《护理学导论》课程特点,构建创新型护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方法选取我院2015和2016级护理学专业中美合作办学方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护理学导论》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改革。选取2016级学生为实验组,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方法;2015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前后分别对两组护生采用主客观评价法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加以评价。结果授课结束后,实验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双语教学的总体及各项评价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学导论》创新型双语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英语水平及锻炼其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全面开展护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高职《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我院2021级高职护理学生956名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及教学方法设计、成绩考核评定3个方面实施教学改革,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关怀能力及职业态度评价、同行及专家评教,进而评价教学改革效果以及授课前后学生职业态度及人文关怀能力的变化。结果: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总满意度为91.84%;授课后学生的关怀能力得分以及关怀能力量表中的认知维度、勇气维度、耐心维度得分均较授课前提高(P<0.05);授课后学生的护士职业态度得分较授课前得到提高(P<0.05);改革后的教学评分显著高于传统教学评分,专家评教良好。结论:《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获得了学生及专家的广泛认可,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态度、积极性、思政素养及人文关怀能力,促进职业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护理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方法将课程改革前的2008级115名本科护生作为对照组,由非护理学专业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基本与公共卫生专业的科研课程内容相似;将改革后的2009级122名护生作为实验组,由护理学院具有专业研究背景的教师授课,教学内容体现护理专业特色。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学习难度以及学习收获大小。结果两组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基线资料包括护生年龄、性别及文理科构成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学习兴趣、学习难度及学习收获方面,实验组学生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护理专业教师进行本科护生《护理研究》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1级本科护生60人设为实验组,采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将同年级另外60人本科护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2组学生对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的评价、课程考试成绩。结果:2组对教师教学态度评价无差异,但实验组在对课程教学质量其他评价、课程考试成绩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可促进护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方法:以2022学年参与混合式教学学习的19级护生为研究对象,以前期参与线下教学学习的16级和线上教学学习的17级护生作为对照组。分析混合式教学组护生课堂参与度并比较护生的各项成绩及对课程的满意度。结果:混合式教学组护生课堂参与度较高,临床见习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线下教学组和线上教学组(P<0.05),实验操作成绩与线下教学组、线上教学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课程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混合式教学组教学效果显著优于线下教学组、线上教学组。但《儿科护理学》混合式课程的建设仍需完善,为进一步推动医学院校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将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3级183名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观察组,在课程考核中实施形成性评价;2012级185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在课程考核中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模式,比较两个年级学生期末总成绩.结果观察组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为82.07分,高于对照组78.14分(P<0.05).在《外科护理学》考核中使用形成性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成绩,有助于学生成为自主高效的学习者,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做到了教学互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三导向"医学教育理念的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效果。方法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系统4个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3月—6月我院护理学专业145名2016级在校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运用《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在授课前后进行人文关怀能力的测评。结果授课后,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88.68±6.31)分,高于授课前的(69.72±5.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8,P<0.05),授课后8个维度得分均高于授课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三导向"医学教育理念的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护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科研训练课程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级本科护理学专业25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151人,对照组103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取早期科研训练课程化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对试验组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并运用创造力倾向量表对2组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试验组学生对早期科研训练课程化教学模式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显示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分相对较高;试验组的创造力倾向总分及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等4个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采用早期科研训练课程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生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护理系2018级五年制护生为例,从护生对护理学基础课的认知和兴趣评价、对护理学基础课与思想品德课联系的认知评价和对思政的认知评价3个方面开展问卷调查,同时对从事护理学基础教学工作的10名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在2018级护理五年制学生的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不足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引入高职护理《内科护理学》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情景模拟实训教学中,比较此种实训教学法和传统实训教学法对高职护生自主学习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00名本学院二年级高职护生,将其分为两个教学班,教改班的《内科护理学》和《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教学均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的情景模拟;传统班采用病例分析和专科护理技能实训教学。通过问卷调查、理论和技能考核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门课程两种教学法对高职护生自主学习的影响。结果 实训教学前,比较两班护生的自主学习得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教改班护生两门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明显高于传统班,其中学习动机、自我管理和学习合作能力的得分也显著高于传统班,P<0.05。教改班护生实训教学后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学习动机、自我管理和学习合作能力的分值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教改班护生两门课程的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显著性高于传统班学生,P<0.05。结论 相比较传统的实训教学,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的情景模拟实训教学高职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她们对中医护理学课程的需求,为中医护理学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对卫生高职院校护理系在校生进行中医护理学课程的自填问卷方式调查,整理分析汇总结果。结果中医护理学的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改革势在必行。结论护理专业学生掌握中医基本知识,掌握一两种中医实用技术,有助于在未来岗位中凸显护理人才特色,在未来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元化教学法在优质护理病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在优质护理病房应用多元化教学法,包括构建愉快的人文氛围,实习导师制带教、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阶段教学法、改革出科考核,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护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 护生对在优质护理病房应用多元化教学法表示满意。结论 在优质护理病房应用多元化教学法能够稳定护生的专业思想,帮助护生了解优质护理内涵,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生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表达与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全球化交流逐渐增多,为了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医学人才,实现"卓越医师计划"的培养目标,实现健康中国的伟大战略,迫切需要进行医学教育改革。内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是各临床医学学科的基础学科,内科学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内科学教学改革至关重要。蚌埠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根据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成了内科学分阶段课程体系和考评体系的教学改革,将内科学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制定了系统的、科学的课程规划和考评方案。在课程建设方面,制定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推广线上教学,开展以问题为基础及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医学模拟教学、标准化病人教学、思维导图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师考评和学生考评的方案,教师考核实现了教研室考核、系部考核、学院考核、学生评价4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体系。学生评价实现了理论考核、过程性评价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医学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以体验为主导的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综合运用头脑风暴法、专家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实证研究等,对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的四大要素(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进行探索。结果形成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确定适合以体验式学习方式的课程体系、探索了适用于护理学专业特色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尝试了多种考核评价方式,最终构建了以体验为主导的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结论从人才培养模式四要素(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出发,构建了以体验式学习理念为主导,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三阶段螺旋式上升型(认知、发展、成熟)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皮肤科护理学》对学员掌握各种皮肤及附属器疾病的护理知识,训练扎实的皮肤科护理技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该课程教学内容多采用疾病内容+护理内容的简单的组合模式,与护理临床实践连接性不强,影响学员皮肤科护理思维及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国内相关课程的教改经验,提出把护理程序的工作过程贯穿于教学内容的重组的教学内容改革思路,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以解决《皮肤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对护理学专业的认知情况,总结护理学专业学生情感领域教育的现状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北京大学护理学院2002级~2005级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在入学初期及入学1年后对护理学专业的认知情况,包括对护理学专业的一般认知及对护士工作内容的认知,同时调查护理学专业学生获取有关护理学专业信息的途径。结果相对入学初期,入学1年后的学生对护理学专业的一般认知及护士工作内容的认知程度均有显著提高(P〈0.05),入学1年后学生对护理学专业的信息来源主要是教师的介绍及对护理学课程的学习。结论经过1年的学习,学生对护理学专业的认知程度显著提高,提示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多方面对新入学的护理学专业学生加强专业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验和分析在非全程PBL课程中对护理本科生的学习效果实施多元评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方法:在课程实施的不同时间点,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卷面考核的方法,对48名护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其中,成绩一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构成,为形成性评价;成绩二,即卷面考核成绩,为总结性评价。课程总评成绩为成绩一、成绩二与权重系数乘积之和。分析总评成绩、成绩一、成绩二之间的差异和关系。结果:成绩一呈负偏态分布,成绩二和总评成绩呈正态分布;成绩一、成绩二均与总评成绩相关非常显著,成绩一和成绩二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在非全程PBL教学模式下,为反映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但应注意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探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期提高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质量。方法2004年8月-2008年9月将我校2002级2003级护理本科生401名分成两组,2003级(196人)为实验组与2002级(205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改革后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对照组给予原有实验课教学模式授课,用自制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在临床实习期间的技能考试平均成绩,动手能力,临床教师满意度;毕业后用人单位对技能操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采取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转变学生思想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等提高了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美育”社会实践课程的构建及实践效果。方法:构建并实施“以美修身、以美启智、以美怡情、以美促新”为主线的分阶段、递进式的“护理美育”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对象为全日制护理学本科生,已完成全部课程目标。结果:取得初步成效,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0%,社会实践成果丰硕,获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结论:“护理美育”社会实践课程不仅促进了护生的全面发展,还拓展了课程思政的途径,为打造社会实践金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等护理应用型人才,现对《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体系进行不断研究与探索,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护理实训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