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年制护理专业是我校的一个特殊专业,以往大多采用的是与临床医学专业相同/相似的授课方式,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医学知识及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护理、健康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涉及较少,课程内容与护理实践紧密衔接不强,较难适应高层次护理人才的培养要求。如何贴近四年制护理专业特点、减少课堂教学与实践教  相似文献   
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感染肠道71(EV71)及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多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婴幼儿发病率为最高。在实验室检查中发现,一些重症患儿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为主。感染EV71的患儿淋巴细胞对EV71抗原刺激,呈显著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的动态发病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CD4+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CD8+T细胞三类细胞相继作用而形成的银屑病动态病模式,强调了B7/CD28非抗原依赖共刺激信号在CD8+T细胞活化、银屑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通过CTLA4Ig阻断共刺激信号而抑制CD8+T细胞活化,为治疗银屑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总结Spitz样肿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2005年1月至2020年1月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320例Spitz样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320例患者中,男141例,女179例,年龄0 ~ 65(12.5 ± 11.7)岁,病程1个月至30年;其中,Spitz痣307例,不典型Spitz肿瘤(AST)8例,Spitz痣样黑素瘤(SM)5例。皮损多为单发,可见于头面部、躯干和四肢,边界均清楚。307例Spitz痣皮损以黑色(132例,43.0%)和红色(108例,35.1%)为主,多数色素均匀(262例,85.3%)且表面平滑(272例,88.6%)。Spitz痣存在特殊临床亚型,11例 (3.6%)发生在斑痣上,11例 (3.6%)呈簇发性,6例(2.0%)播散性,7例(2.3%)结节性,1例(0.3%)为瘢痕疙瘩样。Spitz痣特征性病理表现包括表皮内痣细胞呈Paget样扩散(123例,40.1%),真表皮交界处出现Kamino小体(74例,24.1%),痣细胞呈水平带状(177例,57.8%)及楔形分布(118例,38.4%),痣细胞巢周围出现裂隙(177例,57.8%),可见生理性核分裂象(117例,38.1%),核染色质均细腻。根据特殊组织病理表现,Spitz痣又分为色素性上皮样Spitz痣(9例,2.9%)、结缔组织增生性Spitz痣(13例,4.2%)、血管瘤样Spitz痣(8例,2.6%)、疣状Spitz痣(12例,3.9%)、黏液样Spitz痣(10例,3.3%)、晕痣样Spitz痣(4例,1.3%) 等。4例AST皮损为黑色,7例色素均匀,3例皮损表面粗糙;特征病理表现包括细胞均有轻度至中度的异型性,均可见核分裂象(7例为2 ~ 6个/mm2),5例核染色质粗糙。3例SM皮损呈红色,4例色素不均匀,3例表面粗糙;特征病理表现包括黑素细胞呈Paget样扩散(3例),瘤细胞呈无极性浸润性生长且均未见成熟现象,均有明显异型性,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3例, > 6个/mm2),核染色质均粗糙且核膜明显着色。结论 Spitz样肿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具有特征性,Spitz痣的临床及病理亚型繁多,AST同时具有Spitz痣和黑素瘤的临床及组织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成人头癣感染因症状轻微,临床表现不典型,易造成误诊误治,本文回顾性分析5例成人头癣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菌检查及治疗。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4.4岁,其中4例绝经,1例有使用免疫抑制剂史。3例患者为紫色毛癣菌感染,并有使用同一理发器具史,临床表现为脂溢性皮炎样及脓疱损害,轻微脱发。2例患者为犬小孢子菌感染,表现为局限性脱发、红斑、脓疱等。5例患者均给予伊曲康唑胶囊联合外用硝酸舍他康唑乳膏,3例患者已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2例患者用药不规律,治疗效果欠佳,后失访。  相似文献   
6.
65岁男性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病史20余年,4年前右小腿出现瘙痒性红斑、丘疹及斑块,2个月前斑块上出现疼痛性溃疡及结痂。皮肤科情况:右小腿下1/3处暗红色斑块、结痂及多个圆形溃疡。皮损组织病理示局部表皮坏死,坏死区真皮中、下层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坏死区边缘表皮海绵水肿,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管壁增厚、数量增多。溃疡分泌物真菌学检查示阿萨希毛孢子菌阳性。皮损切片六铵银(GMS)染色浅表痂皮中见菌丝、孢子及芽生孢子。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右小腿溃疡继发阿萨希毛孢子菌定植。口服伊曲康唑联合外用药及抗风湿治疗后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紫外线(UV)灭活和热处理的EB病毒刺激培养的人脐带血B细胞产生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autoAb)的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脐带血单一核细胞,L-亮氨酸甲酯去除单核细胞、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2-氨乙基硫脲溴化物处理的绵羊红细胞去除T细胞,从而获得纯化B细胞。用UV灭活和热处理EBV处理培养的B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UV灭活EBV组细胞CD5、CD3、CD4和CD8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AKautoAbIgG和IgM的产生,并与EBV转化B细胞产生的AKautoAbIgG和IgM作对比。结果细胞培养14d时,未检测到T细胞,CD5 B细胞占43%;28d时,CD5 B细胞占47%。UV灭活EBV组AKautoAbIgG18d以后各时间点有显著变化(P<0.05),AKautoAbIgM26d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热处理EBV组AKautoAbIgG和IgM无明显变化(P>0.05)。EBV转化B细胞40d,AKautoAbIgG和IgM的产生与同期的UV灭活EBV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UV灭活EBV有诱导AKautoAb产生的作用,而热处理EBV不能诱导抗体的产生,提示灭活EBV诱导AKautoAb产生可能是通过EBV的蛋白成分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三期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患者男,40岁。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言语忘词1年,大小便失禁,行走不稳3d入院。脑脊液检查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血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梅毒微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青霉素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诊断为三期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  相似文献   
9.
天然角蛋白自身反应性B细胞亚群及功能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天然角蛋白反应性B细胞的亚群及解剖定位,初步分析其分泌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nti-keratinautoantibody,AKautoAb)的能力。方法:取SPF级C57BL/6小鼠的脾细胞和腹腔细胞,荧光抗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角蛋白反应性B细胞亚群。将脾脏和腹腔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后,用ELISA分析AKautoAb的滴度,用ELISPOT法分析分泌AKautoAb的B细胞数。结果:腹腔中几乎所有结合角蛋白的B细胞均为B-1a细胞,脾脏中结合角蛋白的B细胞以边缘带B细胞为主。腹腔细胞中分泌AKautoAb的细胞数显著多于脾细胞,其培养上清中AKautoAb的滴度显著高于脾细胞。结论:角蛋白反应性B细胞存在于3个成熟B细胞亚群:B-1细胞、滤泡B细胞和边缘带B细胞,其中CD5 的B-1a细胞具有活跃的分泌AKautoAb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并表达噬菌体呈现的天然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mAb)3B4的单链抗体(scFv),并测定其活性。方法:分别以pMD18TmAb3B4VH和pMD18TmAb3B4VL为模板进行PCR,扩增mAb3B4的VH和VL基因,然后将其依次插入噬菌体表达载体pscMH中。经DNA序列测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用辅助噬菌体VCSM13超感染诱导表达scFv;用ELISA检测其与亲本mAb3B4的抗原结合活性的改变。结果:对扩增的mAb3B4的VH和VL基因进行测序,结果表明VH基因与原序列完全一致,VL基因在骨架区FR1有1个碱基发生突变。用VCSM13超感染后能检测到scFv的表达,其与亲本一样具有多反应性,但抗原结合模式不完全相同。结论:成功地构建并表达了天然抗角蛋白mAb3B4噬菌体呈现的单链抗体,表达的scFv与mAb3B4的抗原结合活性有一定的差异,为探讨天然自身抗体的抗原结合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