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大鼠48h快速动眼(REM)期睡眠剥夺(SD)和6h睡眠恢复(SR)及莫达非尼干预后大鼠下丘脑orexin A神经元的表达,进一步探讨莫达非尼对睡眠的影响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D组10只和SR组10只,每组又分为用药组(drug group,DG)5只和非用药组(non-dmg group,NDG)5只.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REM期SD模型.SD组剥夺睡眠48 h,SR组剥夺睡眠48 h后再恢复睡眠6 h.DG大鼠每日予莫达非尼混悬液灌胃给药,NDG同样时间予梭甲基纤维素钠(CMC)灌胃.到时间点后立即灌注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下丘脑orexin 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 在sD组中,DG下丘脑orexin 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高于NDG(P<0.05);而在SR组中,DG与NDG之间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 莫选非尼可能是通过活化下丘脑促觉醒肤orexin A的分泌和表达实现促觉醒作用.  相似文献   

2.
荣霏  程滨  温晓飒  马文领 《上海医学》2012,35(5):425-429
目的观察慢性快速眼动相(REM)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海马、前额皮质、下丘脑5-羟色胺1A(5-HT1A)受体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经过筛选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C组,4只)、大平台对照组(TC组,12只)和慢性睡眠剥夺(CSD)组(15只)。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方法建立大鼠慢性REM睡眠剥夺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自主活动箱检测CSD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变化,Western印迹法分析CSD对大鼠海马、前额皮质、下丘脑5-HT1A受体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自CSD3d起,CSD组大鼠的体重较BC组和TC组显著减轻(P值均<0.01)。在CSD7、14、21d时,CSD组的Morris水迷宫测试潜伏期均显著长于BC组和TC组(P值均<0.01)。从总体趋势看,随着CSD时间的延长,CSD组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的潜伏期呈现缓慢递增趋势(P值均>0.05)。CSD21d后,CSD组自主活动箱中央区活动速度较TC组显著减慢(P<0.05)。与BC组和TC组相比,CSD21d时CSD组大鼠下丘脑、海马、前额皮质内5-HT1A受体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并以下丘脑中增加量最多(P<0.01)。结论慢性REM睡眠剥夺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可能与脑区中5-HT1A受体调节大鼠睡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及抗氧化药物干预对大鼠皮质、海马中抑制阻抗性酯酶1(IRE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睡眠剥夺组。对照组分为空白对照组(CC,n=10)和实验环境对照组(TC,n=10)。睡眠剥夺组制作不同时间睡眠剥夺大鼠模型(SD,n=120),分为用药组(25 mg·kg-1·d-1α-硫辛酸)和非用药组,每组按不同睡眠剥夺(SD)及恢复时间(RS)随机分为6小组:SD 1 d、SD 3 d、SD 5 d、SD 7 d、SD 7 d/RS 6 h、SD 7 d/RS 12 h(n=10)。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RE1转录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RT-PCR结果发现大鼠海马、皮质中IRE1 mRNA表达量在CC组和T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SD组明显升高(P<0.05),用药后随之减少。将用药组分别与非用药组相应时间点作一一比较,在睡眠剥夺5、7 d及恢复睡眠后6、12 h各时间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统计学意义。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有棕黄色阳性细胞表达,各组间的表达水平与RT-PCR结果一致。结论:α-硫辛酸能够降低睡眠剥夺大鼠脑内IRE1的表达,为睡眠剥夺的抗氧化治疗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大鼠脑干中缝核群星形胶质细胞对睡眠剥夺(SD)的反应及其与神经元的关系。方法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SD模型,分为睡眠剥夺12h(SD)组,睡眠剥夺12h恢复睡眠3h(SR)组及大平台对照(TC)组和正常单独饲养(CC)组,每组3只。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fos和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脑干中缝核群的表达,及其与5-羟色胺(5-HT)阳性神经元的关系。结果GFAP在中缝核群尤其是中缝背核表达明显增多,睡眠恢复后表达明显减少,其变化趋势及部位与c-fos基因表达相一致。在中缝背核形成3种形式的复合体样结构:(1)c-fos(+)、5-HT(+)、GFAP(+);(2)5-HT(+)、GFAP(+)、c-fos(-);(3)5-HT(-)、GFAP(+)、c-fos(+)。结论GFAP对睡眠剥夺和恢复睡眠的影响反应敏感,与神经元反应趋势一致,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可能共同参与睡眠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中枢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是否参与快动眼(REM)睡眠剥夺导致的内脏感觉降低.方法 采用花瓶技术制作大鼠REM睡眠剥夺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对照组(YC组),睡眠剥夺组(SD组)和睡眠剥夺加大麻素CB1受体拮抗剂利莫那班组(Rim组).睡眠剥夺持续48 h后对各组大鼠行结直肠扩张(CRD),同时用电生理记录仪记录腹壁肌电活动,以反映内脏感觉的变化.分别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测定YC组和SD组大鼠丘脑、脑干、脊髓(腰髓)中CBl受体、脂肪酸酰水解酶(FAAH)和单酰甘油脂肪水解酶(MGL)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1)给予40、6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扩张结直肠后,SD组腹外斜肌放电次数(次:220±94、313 4±162、493±279)均显著低于YC组(次:506 4±223、1053±548、1632 4±249,均P<0.05);Rim组(次:668±257、1144±93、1653±153)均显著高于SD组(均P<0.01),Rim组与Y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丘脑、脑干、脊髓中CBl受体Mrna以及蛋白表达SD组均显著高于YC组(均P<0.05),而FAAH、MGL表达量则显著低于YC组(均P<0.05).结论 REM睡眠剥夺导致的内脏感觉降低可能与中枢内源性大麻素受体表达增加、代谢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推测新鉴定的神经肽S(NPS)经其受体激活下丘脑神经元参与下丘脑生理调节,运用神经功能活动形态定位法确定NPS在下丘脑靶神经元的分布。方法注射NPS(1 nmol,n=6)和生理盐水(n=6),c-fos免疫组化学分别标记大鼠中枢fos免疫反应神经元在下丘脑的分布,并统计分析fos免疫反应神经元数量在各核的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比较,NPS增加fos免疫反应神经元,数量分别为下丘脑视交叉上核322%,室旁核108%,背内侧核274%,腹内侧核126%,弓状核267%,穹窿周核520%,结节乳头体腹侧核641%,背侧核586%,外侧区378%(P<0.0001)。结论 NPS激活下丘脑上述靶神经元,可能与下丘脑睡眠觉醒周期、情绪、饮食、昼夜节律、温度和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睡眠剥夺大鼠促睡眠中枢腹外侧视前区(VLPO)内腺苷变化规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睡眠剥夺组。采用脑立体定位、微透析、多导睡眠描计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两组大鼠的睡眠剥夺前、睡眠剥夺期以及睡眠剥夺后恢复期VLPO内腺苷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组睡眠剥夺前觉醒(W)、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和快速眼动(REM)睡眠无明显变化;而在睡眠剥夺期W时间增加58.5%(P<0.01),NREM时间减少55.7%(P<0.01),REM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睡眠剥夺后恢复期W时间减少18.4%(P<0.05),NREM时间增加17.4%(P<0.05),REM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开始的2 h内睡眠剥夺组的VLPO内腺苷相对含量无显著变化。而随后的4 h VLPO内腺苷相对含量明显升高(P<0.05)。睡眠剥夺后恢复期的3 h内睡眠剥夺组的VLPO内腺苷相对含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腺苷在VLPO内参与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SD)对大鼠海马、下丘脑、皮质microRNA- 132(mir-132)、microRNA-134 ( mir-134)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CON组)、睡眠剥夺组(SD组).用改良多平台法建立睡眠剥夺模型,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 time-PCR)方法检测正常睡眠、睡眠剥夺大鼠海马、下丘脑、皮质mir- 132、mir-134水平.结果 SD组大鼠海马脑区mir-132含量较CON组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N 51.87±8.13,SD 67.25±7.59)(P<0.01);SD组大鼠海马脑区mir-134含量较CON组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N 1.82±0.15,SD 1.45±0.12) (P<0.01);SD组大鼠皮质、下丘脑脑区mir-132、mir-134含量与CO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mir-132水平分别为CON 1.57±0.10,SD 1.48±0.11,下丘脑mir-132水平分别为CON 1.37±0.09,SD 1.36±0.11;皮质mir-134水平分别为CON 98.26±5.17,SD 100.80±4.15,下丘脑mir-134水平分别为CON 97.56±6.28,SD 91.01 ±4.07(P>0.05).结论 Mir-132、mir-134在睡眠剥夺模型大鼠海马的上升和下降提示这两种miRNAs在睡眠剥夺中可能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对这两种miRNAs在海马的含量测定有望为睡眠剥夺及其抗抑郁机制的研究找到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睡眠剥夺大鼠促睡眠中枢腹外侧视前区(VLPO)内腺苷变化规律.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睡眠剥夺组.采用脑立体定位、微透析、多导睡眠描计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两组大鼠的睡眠剥夺前、睡眠剥夺期以及睡眠剥夺后恢复期VLPO内腺苷含量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组睡眠剥夺前觉醒(W)、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和快速眼动(REM)睡眠无明显变化;而在睡眠剥夺期W时间增加58.5%(P<0.01),NREM时间减少55.7%(P<0.01),REM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睡眠剥夺后恢复期W时间减少18.4%(P<0.05),NREM时间增加17.4%(P<0.05),REM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开始的2 h内睡眠剥夺组的VLPO内腺苷相对含量无显著变化.而随后的4 h VLPO内腺苷相对含量明显升高(P<0.05).睡眠剥夺后恢复期的3 h内睡眠剥夺组的VLPO 内腺苷相对含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腺苷在VLPO内参与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大鼠下丘脑星形胶质细胞对不同时段睡眠剥夺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不同时段睡眠剥夺后大鼠下丘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方法: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内再分3组:睡眠剥夺组7只,采用小环境水平台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分别剥夺睡眠3,6,12,24,48,72,96h;与其对应的大平台对照组7只;正常单独笼养组1只.接受同一处理的大鼠各有3只.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下丘脑的表达变化.结果:GFAP在下丘脑核群的表达出现随睡眠剥夺时间长短变化的趋势,在交叉上核和室旁核的表达于24h达在高峰后下降,在弓状核的表达于48h达高峰。在视上核的表达开始即上升,24h达高峰后下降.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下丘脑核团的生物节律调节.  相似文献   

11.
REM睡眠剥夺后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大鼠脑组织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小平台水环境法(flower pot technique)对大鼠进行连续96h快速动眼相(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剥夺,以正常饲养组及大平台组为对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睡眠剥夺后大鼠额叶皮质、脑干、下丘脑等脑区GABA、GLU含量的变化。结果:睡眠剥夺后大鼠各脑区脑组织GABA含量。GABA/GLU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GLU含量在脑干、下丘脑两脑区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睡眠剥夺导致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及比例的改变,是睡眠剥夺过程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的快速眼动(REM)睡眠剥夺对大鼠海马大麻素CB1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并观察海马的结构改变。方法:4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睡眠剥夺组、环境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睡眠剥夺组和环境对照组又分为1d、3d和5d3个时点,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立REM睡眠剥夺模型。应用RT—PCR方法检测大麻素CB1受体mRNA表达,并观察海马的病理变化。结果:睡眠剥夺1d组CB1受体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环境对照组、睡眠剥夺3d及5d组显著升高(P〈0.05),而睡眠剥夺3d组较睡眠剥夺1d及5d组显著降低(P〈0.05),睡眠剥夺5d组较睡眠剥夺3d组显著升高(P〈0.05)。光镜与电镜观察显示睡眠剥夺1d组神经元轻度固缩,染色质轻度边聚,睡眠剥夺3d及5d组有神经元凋亡。结论:REM睡眠剥夺可导致海马神经元凋亡;睡眠剥夺早期CB1受体表达反应性增高而后降低,至晚期出现一定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13.
刺五加总甙穴位贴敷抗睡眠剥夺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刺五加总甙(eleutherosides)穴位贴敷疗法的抗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作用。方法;用小平台水环境法(flower pot technique)对大鼠进行连续96h快速动眼相(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剥夺,以自制刺五加总甙复方制剂于神阙穴处贴敷,观察其对模型动物外观疲劳程度及血乳酸(Lactic Acid,LA)、皮质醇(Cortisol Cor)、睾酮(Testosterone T)等血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刺五加总甙穴位贴敷组大鼠外观疲劳程度、睡眠剥夺所致血乳酸浓度升高及低睾酮状态均较对照组为轻(P<0.01),血皮质醇含量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刺五加总甙穴位贴敷可改善实验动物的疲劳状态,调节机体应激反应水平,具有对抗睡眠剥夺所致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睡眠剥夺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leep deprivation on the contents of 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 and glutamate (GLU) in rat brain. METHODS: Thirty rats were assigned into sleep-deprivation (SD, n=10) group (subjected to treatment on small platforms 6.5 cm of diameter), tank control (TC, n=10) group (treated on large platforms 14 cm of diameter) and control group kept in cages (CC, n=10). Rats in SD group were deprived of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for 96 h by "flower pot" techniqu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GABA and GLU contents in the 3 brain regions of the rats: the frontal cortex, hypothalamus and brain stem. RESULTS: The rats in SD group showed an increase in the contents of GABA and lowered ratio of GLU/GABA in all the 3 brain regions (P<0.01) compared with the rats in CC group; GLU contents were also increased in the brain stem and hypothalamus of the rats in SD group (P<0.05).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found in TC group. CONCLUSION: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deprivation induces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contents and proportion of amino-acid neurotransmitter in rat brai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慢性睡眠剥夺(CSD)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以及对海马、下丘脑中多巴胺(DA)含量和D1受体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经过筛选后随机分为CSD组、大平台铁丝网格实验对照(TC)组和空白对照(BC)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立大鼠CSD模型,每天剥夺18h,连续21d.TC组除剥夺箱底为罩有铁丝网格的大平台外,其他环境与CSD组一致.利用Morris水迷宫和自主活动箱在CSD的第7、14、21天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CSD 21d后分别应用高效液相-电化学(HPLC-ECD)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下丘脑中DA含量和D1受体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与BC组和TC组相比,CSD组大鼠毛色无光泽、精神疲惫且易激惹,自CSD 3 d起,体质量在各时间点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D组大鼠与其他两组相比,逃逸潜伏期在各时间点延长,穿环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两组相比,CSD组大鼠自主活动总路程缩短(P<0.05)、自主活动次数减少(P<0.01);HPLC-ECD及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CSD组大鼠与其他两组相比,海马及下丘脑中DA含量、D1受体蛋白表达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组与BC组大鼠相比,学习记忆能力、各脑区DA含量和D1受体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D可损害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海马、下丘脑中DA含量和D1受体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其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0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的睡眠剥夺(SD)及部分睡眠剥夺(PSD)对大鼠行为和学习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平台水环境对照,SD组有12,24,48,72,96h及PSD,每组例数为6只,CC组为5只,测量SD后动物学会Y型迷宫的总次数、时间。后体质量的变化。结果 TC组学习成绩、正确反应率优于其他各组,24h和48hSD组学习成绩 于CC,其他各组学习成绩不如CC,随SD时间的延长,正确反应率下降,同CC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 (sleepdeprivation ,SD)对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NOS)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 (flowerpot)建立大鼠SD模型 ,选用 2 4只Wistar大鼠 ,将其随机分为 6组 :正常笼养对照组、大平台对照组、SD 1d组、SD 2d组、SD 3d组、SD 4d组 ,每组 4只。观察大鼠经过不同时间SD后大脑皮层及海马NADPH d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各组SD大鼠皮层及海马NADPH d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显著减少 (P <0 0 5 ) ,并且随着SD时间的延长 ,神经元数目减少的越多。【结论】SD能够引起大鼠皮层及海马NOS活性降低 ,SD时间越长 ,活性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