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次报道我国病毒性肝炎患者抗微粒体自身抗体检测。抗微粒体自身抗体主要在慢性活动型肝炎(CAH)、慢性重型肝炎及慢性小叶型肝炎(CLH)中检出,其中以CAH检出率最高(18.9%)。在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急性肝炎患者中未能查出这种自身抗体。3例肝内HDAg阳性病例,2例出现抗微粒体抗体阳性。提示:抗微粒体抗体存在与部分慢性活动性肝脏病变及HDV二重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肝病相关自身抗体在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以生物薄片马赛克技术制备的Hep-2细胞、猴肝、心肌、鼠肝、鼠肾、胃共6种组织细胞为抗原基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根据荧光反应强弱判定结果.结果 80例肝功异常患者(肝脏功能异常,ALT>50 U/L)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1.25%,其中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及抗线粒体抗体(AMA)的阳性率分别为7.5%、5%和6.25%;女性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病毒性肝炎标志物阴性组自身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阳性组(P<0.05).结论 高滴度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肝功能异常的非病毒性肝炎病人适合进行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蒋莉  陈春华 《吉林医学》2013,(29):6080-6081
目的:探讨慢性丙肝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测与临床意义。方法:80例丙型肝炎合并有自身抗体患者血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CV-RNA、用ELSIA法检测抗一HCv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丙肝抗体(HCVAb)阳性血清中的抗线粒体AMA-M2亚型抗体、抗Sp100抗体、抗gp210抗体、抗肝肾微粒体-1(LKM-I)抗体、抗肝特异性胞质1型(LC-1)抗体、抗Ro-52抗体、抗核抗体(ANA)。结果:80例丙型肝炎感染者中有24例出现自身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30%(24/80);其中ANA阳性19例,占23.8%(19/80),抗核抗体以低滴度为主。另外还检测到抗线粒体AMA-M2亚型抗体、抗Sp100抗体、抗gp210抗体等自身抗体;30例丙肝病毒复制指标HCV-RNA(+)的患者,自身抗体检出率为43.3%(13/30),50例丙肝病毒复制指标HCV.RNA(-)的患者,自身抗体检出率为22%(11/50),两者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诱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尤其HCV-RNA阳性患者更为突出,探讨HCV感染合并自身免疫现象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时自身抗体的发生率和抗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自身抗体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特点.方法 将血清样本分为3组:乙型病毒性肝炎组(HBV) 30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IH)235例和健康对照组15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Ⅰ型(LKM-1)抗体和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等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结果 (1) HBV组和AIH组ANA检出率分别为9.1%、80.4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IH组ANA阳性率显著高于HBV组(P<0.05).(2)HBV组ANA滴度1:100、1:320、1:1 000阳性率分别为6.2%、2.6%、0.3%,以低滴度(1:100)为主,AIH组1:100、1:320、1:1 000滴度阳性率分别为22.98%、41.28%、14.47%,以高滴度(≥1:320)为主.(3)HBV组AMA、ASMA、抗LKM-1及抗SLA/L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0.3%、0.9%、0.3%和0%,AIH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6.6%、25.1%、23%和2.55%,明显高于HBV组.(4)AIH组荧光模型以核均质型和核仁型为主;HBV患者以颗粒型为主.(5)采用1999年诊断积分系统评估,28例自身抗体阳性乙肝患者中有1例评分超过16分,达到自身免疫性肝炎确诊标准(≥16分).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具有高滴度的自身抗体;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低滴度的自身抗体不构成自身免疫性肝炎,高滴度的自身抗体要结合临床资料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D-3-phosphoglycerate dehydrogenase,PHGDH)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在北京佑安医院诊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34例,伴抗核抗体阳性(ANA≥1:320)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患者43例,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血清中PHGDH抗体,分析PHGDH抗体与其他自身抗体出现特点,并采用x2检验分析AIH组患者与其他组间PHGDH抗体阳性率差别.结果 共完成117例的标本检测,PHGDH抗体阳性18例,其中AIH 40例中PHGDH抗体阳性12例,阳性率30.7%; 34例PBC中,PHGHD抗体阳性3例,阳性率8.8%;慢性病毒性肝炎43例中PHGDH抗体阳性3例,阳性率6.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AIH组阳性率明显高于PBC组,AIH组与病毒性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AIH组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肝炎组;12例PHGDH抗体阳性AIH患者伴随自身抗体中ANA滴度≥1:1000 6例,1:320 5例,1:100 1例,伴平滑肌抗体(SMA)阳性5例,12例阳性患者均不伴SLA/LP抗体及肝肾微粒体(LKM-1)抗体.结论 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中检出率显著高于在PBC组和病毒性肝炎组,可能有助于AIH诊断.  相似文献   

6.
不同慢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的表达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表达差异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条带法对4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3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5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 ANA、SMA、AMA、pANCA、AMA-M2、SLA/LP、LKM-1和LC-1 等自身抗体.结果 AIH组以高滴度的ANA、SMA、pANCA为主,检出率为71%、65%、66%,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以ANA、 AMA 、AMA-M2为主,检出率为45%、96.7%、93.5%,显著高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P<0.01).结论 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及肝功能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为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B组。采用免疫印迹条带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两组患者自身抗体[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SP100抗体(SP100)、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LKM-1)、血清抗核胞膜糖蛋白210抗体(GP210)、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LC-1)、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M2)]、抗核抗体(ANA)及肝功能各指标水平。结果 A组患者SP100、SLA、GP210、AMA-M2、ANA检出率及肝功能各指标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KM-1、LC-1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与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病毒性肝炎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联合检测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嘉琳  罗燕飞  陈达强  李明 《广东医学》2007,28(12):1962-1963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平滑肌抗体(SM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核周型(PANC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和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AIH患者及各种病毒性肝炎(virus hepatitis,VH)患者及健康自检者的血清分为AIH组,VH组及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检测ANA,SMA,PANCA,LKM,SLA 5项指标.结果 AIH各项指标中灵敏度最高为SMA 71%,其次为ANA 64.5%,PANCA 58%,联合检测自身抗体灵敏度为100%.AIH-Ⅰ患者与ANA,SMA和PANCA相关,AIH-Ⅱ患者与LKM相关,AIH-Ⅲ患者与SLA相关,与临床分型一致.结论 联合检查自身抗体可提高AIH的阳性检出率,对AIH的分型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类型肝病患者血清中各种自身抗体的存在状况,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3124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和20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和自身免疫肝病谱等9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病毒性肝炎ANA、AMA阳性率分别为11.11%、0.39%,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AMA M22.22%,M2-3E 1.86%、Sp1000.59%、PML 0.42%、gp2103.81%、LKM-10.62%、LC-12.28%、SLA-LP 0.26%、Ro5210.6%。自身免疫性肝病ANA、AMA阳性率分别为90.63%、78.13%,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依次为71.87%,71.87%、6.25%、6.25%、65.63%、3.13%、0、21.88%、93.75%。与病毒性肝炎比较,自身免疫肝病的9项指标以及ANA、AM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丙肝、自身免疫肝病、药物性肝炎的ANA阳性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甲肝、戊肝、脂肪肝血清中未检测出自身抗体。与病毒性肝炎比较,药物性肝炎的ANA检出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型肝炎患者ANA的荧光模型存在差异。结论检测自身抗体的类型、滴度以及荧光模型对于不同类型肝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疗现状,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2007~2010年临床初诊为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的186例患者的主要实验室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中自身抗体总阳性率为31.7%,其中抗核抗体(ANA)阳性42例(22.6%),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14例(7.5%),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5例(2.7%),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阳性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检出率分别为9.7%和7.5%;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检出阳性率最高的自身抗体为ANA,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主要出现AMA抗体;95%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滴度大于或等于1∶32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较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滴度的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有诊断价值,分析肝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血清蛋白电泳等实验室数据也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反应在乙型肝炎病变及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对132例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24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及30例健康对照(HC组)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及可提取核抗原抗体谱(ENA)进行检测.比较自身抗体阴、阳性患者的HBV-DNA载量,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及69例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前后患者自身抗体的变化.结果 ①乙肝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总阳性率明显高于HC组(P<0.05),但低于AIH组(P<0.01);②乙肝患者的自身抗体总阳性率按照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依次升高,慢性肝炎组明显高于急性肝炎组(P<0.05),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均高于慢性肝炎组,但肝硬化组和肝癌组自身抗体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等肝功能损害指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1);④HBV-DNA阳性患者自身抗体总阳性率高于阴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69例乙肝患者经核苷(酸)类似物药物治疗后,体内自身抗体阳性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 乙肝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身免疫反应,并与乙肝的病变密切相关,监测乙肝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的变化,对乙肝发生、发展、临床治疗及免疫损伤机制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0 引  言谷氨酸脱羧酶 (GAD)是抑制性神经递质γ 氨基丁酸(GABA)的关键限速酶 ,1982年首次在胰岛细胞中发现。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抗 GAD)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重要免疫标志。临床资料显示 ,随着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的进展 ,其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因此 ,作者就抗 GAD抗体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关系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997年至 2 0 0 0年住院的患者 ,包括肝炎后肝硬化 44例、药物性肝炎 2 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 36例、慢性轻度肝炎 2 4例、慢性中度肝炎 2 8例及慢性重度肝炎 2 8例 ,所选病例除药物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自身抗体和干扰素抗体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时的检出情况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自身抗体的检测为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酶免疫法测定干扰素抗体之总抗体。结果:(1)与正常人相比,患者自身抗体及干扰素抗体阳性率明显增高(P<0.01),而且干扰素抗体在慢乙肝及慢丙肝患者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自身抗体的存在与否和疗效无相关性(P>0.05),干扰素抗体在治疗前已阳性和治疗后才转阳的患者,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可能有一定差异。结论: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来说,自身抗体及干扰素抗体的出现并不绝对意味着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116例分为三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31例,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1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10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3例;病毒性肝炎组60例;不明原因肝损伤组25例。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ANA);LKM-1:抗肝肾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IID6抗体;SLA/LP: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抗体;SMA:抗平滑肌抗体;AMA-M2:抗线粒体抗体。结果抗SLA/LP抗体在AIH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为44.4%,明显高于LKM(16.7%)、AMA-M2(22.2%)抗体,并且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呈阴性反应。抗AMA-M2抗体在PBC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为90.0%,抗gp-210抗体在PBC患者血清中阳性率为40.0%。结论抗SLA/LP抗体对AIH具有特异性,AMA-M2抗体对PBC的诊断具有特异性,所以自身抗体的检测将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加强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认识,指导临床医生正确用药。方法选择2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检测其血清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自身抗体阳性率为78%,以ANA、LKM、SMA、SLA阳性为主,生化指标ALT、AST、ALP、GGT、TB IL、DB IL、-GT、均有三项或三项以上项目升高。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血清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正确诊断、合理用药、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ANA、SMA、PANCA、LKM及SLA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和50例其他类型肝炎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生化检测和自身抗体检测。常规生化检测项目包括血清胆红素(TBIL)和转氨酶(ALT)等,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包括抗核抗体(ANA),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PANCA),肝肾微粒体抗体(LKM)等。结果:经常规生化检测,两组血清胆红素TBIL与DBIL,转氨酶ALT与AST,白/球比,IgG,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自身抗体检测,两组ANA和SMA检出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PANCA、LKM以及SLA检出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NA、SMA、PANCA、LKM及SLA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在甲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58例正常献血员和39例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抗核抗体(ANA)的检测。结果:甲型肝炎中抗核抗体阳性率为7.7%(3/39),3例阳性均为甲肝急性期患者。结论:ANA存在甲型肝炎中,虽阳性率低,仍提示甲型病毒性肝炎中可能存在自身免疫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2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200例CHC患者,采取两种方法即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LIA(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检测自身抗体(ANA、ASA、AMA、RF、LKM-I)阳性率,并比较自身抗体(+)及自身抗体(-)患者临床特征。结果CHC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至少一种阳性的70例,阳性率35.0%。ANA阳性率最高,为18.0%;其次为RF阳性率(12.5%),再次为AMA阳性率(3.0%),LC-1及LKM-1阳性率为1.5%和2.55。ELISA组对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明显低于LIA组(25.0%vs 35.0%,P<0.05);另外,自身抗体阳性组患者的肝脏功能差,免疫功能异常,病毒复制活跃。结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存在自身免疫反应。自身抗体可能是HCV感染后肝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意义。方法分别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免疫条带技术检测46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63例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28例丙型肝炎(HCV)患者和36例健康体检者的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结果血清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在各组肝病标本中的总检出阳性率分别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IH)89.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95.5%、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60.0%、HBV 7.9%、HCV 17.8%,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2.8%,自身免疫性肝病组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分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存在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筛选28例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M2)、抗肝肾微粒体抗体(ALKM)、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肝胰抗体(ASLA/ALP)、抗肝细胞胞浆抗原1型抗体(LCIA)。结果 11例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检出至少一种以上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总检出率达39.3%。未检出抗SLA/ALP及抗LCIA。经完善相关检查并结合临床特点。最终有6例患者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3例、Ⅱ型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例)。结论 非甲-非戊型肝炎可存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和其他类型肝炎病毒。在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中常规检查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