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各类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016年确诊的经化疗初次缓解后巩固化疗的各类急性白血病86例次,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化疗结束后72 h开始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措施处理血小板减少。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化疗后的血小板最低值无明显差异。如血小板检测≤20×10~9/L,可选择输注单采血小板。动态监测血小板恢复情况,分析比较两组病例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30×10~9/L及≤50×109/L的持续天数及血小板输注次数。结果治疗组化疗后血小板计数≥50×10~9/L早于对照组;减轻了化疗后血小板的下降程度;缩短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输注次数。结论 rhTPO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在血小板少于10×109/L的血液肿瘤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肿瘤患者运用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其中,血小板计数小于10×109/L的血液肿瘤患者为实验组(30例),血小板计数大于10×109/L的其他肿瘤患者为对照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置管后穿刺点出血例数及持续渗血时间.结果2组患者的出血例数和持续渗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在血小板计数小于10×109/L的血液肿瘤患者中可安全应用,可作为血液肿瘤患者实施化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周淑亚  曹琰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53-1354
目的: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患者输注血小板的阈值。方法:回顾分析18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血小板数值大小将患者分为3组,比较患者在接受诱导缓解化疗、巩固化疗及强化化疗期间血小板计数<20×109/L、10×109/L、5×109/L的出血表现。结果:血小板≤5×109/L组与血小板小板≤10×109/L组及血小板≤20×109/L组比较无出血事件发生率减少,轻微出血事件及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升高,最长中位存在时间为7d。结论:血小板等于5×109/L做为AML的血小板输注阈值是安全的。部分伴发热、高白细胞血症的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指征可定为10×109/L或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围生期防治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分析了15例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小板计数将患者分为4组:A组2例(〈10×109/L),B组5例(10×109/L~30×109/L),C组4例(30×109/L~50×109/L),D组4例(〉50×109/L)。采用不同方法给予治疗。结果 A、B组7例中4例血小板〉30×109/L;6例经阴道分娩,产后大出血2例;9例剖宫产,产后大出血3例。结论妊娠合并ITP,如血小板〈30×109/L,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能使大多数患者的血小板〉30×109/L.分娩方式与出血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观察我院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96次化疗,采取平均分配、对照原则,将化疗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AML、ALL病例数相同;所包含诱导治疗及巩固强化治疗病例数相同.观察组:于血小板计数≤75×109/L开始皮下注射rhIL-11Ala10 40μg/g,连续10~14 d;ANC< 1.0×109/L同时应用G-CSF 5μg(kg·d)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仅于ANC< 1.0×109/L应用G-CSF 5μg(kg·d)皮下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血小板计数<20×109/L输注血小板、血红蛋白<60 g/L输注红细胞.结果 在第14日及21日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6.7±9.4)×109/L和(97.4±16.8)×109/L,对照组分别为(24.5±8.9)×109/L和(78.3±19.1)×109/L,同一时间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20×109/L平均天数为(7.4±2.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7±3.4)d(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平均天数为(15.4±2.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7±4.3)d(P<0.05).观察组血小板输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毒副作用方面,观察组中仅发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2例,尿素氮轻度增高1例,头痛3例,肌肉、关节疼痛4例,发热2例,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可取得较好疗效,毒副作用轻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恶性实体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7例恶性实体瘤患者每例接受3周期化疗.第1周期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即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分别进入A、B组.A组在第2周期化疗结束后6~24h,皮下注射rhTPO 1.0μg·kg-1 ·d-1),疗程14d,如血小板计数≥100×109/L则停用rhTPO;第3周期化疗后不注射rhTPO,作为自身对照.B组与A组相反.另9例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直接进入非随机的C组.化疗2周期,第1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周期化疗后注射rhTPO.结果化疗后rhTPO试验周期与对照周期比较,血小板计数的最低值比对照周期略升高[(51.1±22.4)×109/L vs (46.5±19.9)×109/L,P>0.05];血小板恢复至75×109/L以上天数显著缩短[(10.66±4.55) vs (19.33±8.72),P<0.001]. 2例患者在对照周期需要输注血小板,而rhTPO试验周期无1例需要输注血小板.本组26例患者均未发现与rhTPO相关的不良反应,血清rhTPO抗体测定阴性.结论国产rhTPO可以减轻化疗引起的血小板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的输注,不良反应罕见,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禹环 《血栓与止血学》2012,18(4):161-163
目的评估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给予慢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 1.0μg/kg,1次/d,连续1周,后改为3次/周,满1月后改为1周2次rhTPO皮下注射,再1月后改为1周1次治疗。结果 15例患者用药前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16.9(6.0~30.0)×109/L,给药起第5天、第7天、第15天分别升至40.0(16.0~56.0)×109/L、94.7(50~140.0)×109/L和115.7(70.0~165.0)×109/L,与用药前相比,P值均〈0.01。停药后血小板计数逐渐回落,至给药起第30天,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降至83.2(60.0~96.0)×109/L,但仍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近期有效率100%,其中显效73.3%(血小板≥100×109/L,无出血症状),良效26.7%(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仅2例出现轻微临床不良反应。结论 rhTPO可一过性升高慢性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治疗效果明显且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要国华  覃鹏飞  彭玉娜  谭获 《吉林医学》2013,34(15):2865-2866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肺癌患者同步放疗、化疗后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减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接受同步放疗、化疗后PLTⅢ、Ⅳ度减少(PLT<50×109/L)的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rhTPO)和对照组(IL-11),观察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PLT计数<50×109/L的天数比对照组缩短约2.4 d,PLT计数恢复至100×109/L以上所需时间平均缩短3.3 d,PLT计数恢复的最高值比对照组平均升高69×109/L以上。治疗组无需输注PLT,且不良反应少。结论:rhTPO能有效地缩短肺癌患者同步放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促进血小板恢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岳军  梅立  陈廉 《西部医学》2011,23(11):2117-2119,2122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围产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0年5月154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4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GT)87例(56.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25例(16.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23例(14.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例(7.8%),其他病因7例(4.5%)。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阴道分娩31例,剖宫产104例,产后出血6例。GT、PIH和ICP组患者产后42天血小板较产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ITP组患者产后42天血小板较产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不同病因中,以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对血小板〈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预防产时或产后出血。血小板≥50×109/L,应在术前输注浓缩血小板后行剖宫产,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如无产科指征,应阴道分娩为主,GT一般不作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0.
机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坚  邓克非  邓世权 《四川医学》2004,25(4):470-471
目的 比较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后 ,引起血小板减少 ,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与手工浓缩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60例化疗后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的恶性肿瘤病人 ,随机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 (下称机采组 )和手工浓缩血小板 (下称手工组 ) ,观察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及皮肤、粘膜、脏器出血改善情况。结果 ①机采组血小板计数升高 ,平均达 81× 10 9/L ,明显高于手工组 45× 10 9/L(P <0 0 5 )。②机采组改善出血有效率为 10 0 % ,手工组有效率为 5 3 % ,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机采浓缩血小板疗效优于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输注 ,使血小板计数升高并能有效改善出血 ,是恶性肿瘤化疗后的重要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AL患者67例,其中35例在化疗结束24小时后给予rhIL-11 50μg/(kg.d),皮下注射,连用14天,观察rhIL-11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32例未用rhIL-11治疗的患者做对照。结果治疗组在rhIL-11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效率77.2%;对照组血小板自行恢复56.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用药后1周、2周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3.50±6.72)×109/L、(98.80±9.68)×109/L;对照组分别为(42.30±6.28)×109/L、(70.20±7.22)×109/L,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缩短,P<0.05。治疗期间输注血小板的数量,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常见不良反应轻,停药后自行消失。结论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有效、安全,可加速血小板数量的恢复,减少患者对血小板输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性血小板减少(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对母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61例G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小板计数10~20×109/L 2例,占3.3%;21~50×109/L 12例,占19.7%;51~99×109/L 47例,占77%.阴道分娩38例,剖宫产23例(血小板计数<50×109/L 8例,产科因素剖宫产15例.无1例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未发现异常情况,脐血血小板计数均正常.结论:GT患者母儿预后好,GT在妊娠及分娩期不需要特殊治疗,除非血小板计数<20×109/L或血小板计数<50×109/L伴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5例因白血病和肿瘤化疗后、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注大量库存血引起的稀释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在20×109/L~50×109/L之间),并伴有出血倾向而采取其他止血方法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输注机采血小板治疗,经计算输注血小板后1h和24h的血小板回升率(PPR)、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值(CCI)的变化;观察临床止血效果是否得到改善,提出把握血小板输注的最佳时机,治疗性输注和预防性输注的适应证,分析某些因素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便于及时合理地进行血小板输注,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注单采血小板无效的原因及提高输注的有效率。方法:以出血症状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为标准,观察我院95例患者的223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结果:95例单采血小板输注患者中有18例输注无效,发生率为18.9%。结论:单采血小板输注无效率相当高,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需综合考虑血小板计数、出血情况及其他影响因素,避免滥用血小板,提高单采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德国产HemoTec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对33例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继发血小板增多症16例)进行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单采术前血小板计数818~2 230×109/L,33例中28例进行2次单采术,5例进行3次单采术,间隔2~3 d。抗凝剂为枸橼酸-葡萄糖抗凝溶液A(ACD-A),其与全血比例为1∶8~11,全血流速40~65 ml/min,收集血小板比例占循环血液中血小板的40%~65%。单采过程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ACD-A过量反应、分离套件是否堵塞等情况。单采后口服羟基脲治疗,1月后复查血小板计数。结果每次单采后收集血小板悬液体积398~614 ml,采集血容量5 549~9 195 ml。血小板单采术后患者血液循环中血小板计数为208~522×109/L,1月后复查血小板计数示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明显反跳,至590~668×109/L。分离单采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分离套件未发生堵塞情况。结论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疗效确切、快速、安全,是血小板增多症的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白血病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症(≤20×109/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15例急性白血病经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巩固化疗中患者作为治疗组。化疗前血小板计数均≥100×109/L。化疗前1天即开始给予皮下注射rhTPO15000IU,每天一次至骨髓抑制期后血小板恢复。选20例急性白血病巩固化疗中未予rhTPO预防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时间推迟至化疗后12天,持续时间减少至4~5天,恢复时间提前6天,减少了血小板输注的次数,且仅有不影响治疗的轻微不良反应。结论:rhTPO应用于白血病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尤其好发于青年妇女[1]。ITP合并妊娠的处理过程尤须谨慎,现将我科5年来收治ITP合并妊娠经验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10年4月我科共收治ITP合并妊娠患者68例,孕前均已明确诊断ITP。产妇年龄介于21~35岁,平均27岁。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牙龈出血、鼻衄25例,镜下血尿2例,2例查血发现极低血小板,1例血尿及呕血,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其余39例无症状。其中,血小板计数为0.1×109/L 1例,0.8×109/L 1例,(10~30)×109/L 13例,(30~70)×109/L 21例,(70~95)×109/L 32例。治疗:血小板大于50×109/L者给予V it B、V itC、叶酸及铁剂;血小板小于50×109/L者,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必要时输新鲜血浆或血小板。分娩方式以阴道分娩为主,辅以产钳助产。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防止急产或滞产。对血小板小于30×109/L者应及时选择剖宫产,术前宜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输注新鲜血液和血小板,术后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2结果68例产妇中,产后出血超过500 mL者9例,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特比澳)联合重组人白介素-11(巨和粒)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信封法对60例化疗或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50×109/L的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治疗组30例,应用特比澳300U/(kg·d)+巨和粒50μg/(kg·d)皮下注射,直至血小板数量达到≥80×109/L;对照组30例,应用巨和粒50μg/(kg·d)皮下注射,直至血小板数量达到≥80×109/L,观察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恢复时间。结果:给药第7,11,15天治疗组血小板平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血小板计数升至80×109/L以上所需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特比澳联合巨和粒可有效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后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19.
谢猛  马福  李洪渊 《安徽医学》2013,34(6):761-763
目的观察脾多肽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化疗结束后隔天复查血常规,将血小板数低于75×109/L的病例58例随机分到2组。治疗组应用脾多肽2 ml+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血小板计数100×109/L后停药。对照组不用脾多肽,不用其他任何升血小板药物,观察等待血小板数自行恢复。结果治疗组血小板恢复至≥75×109/L和≥100×109/L的平均时间为(4.73±1.46)d与(6.27±1.5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64±2.67)d与(14.64±2.38)d(P0.05)。治疗后(PLT75×109/L后)的血小板计数第3、7、15 d分别为(64.1±21.83)×l09/L、(105.77±18.36)×l09/L和(179.27±75.35)×l0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6±16.17)×l09/L、(72.75±12.36)×l09/L和(106.07±16.73)×l09/L。治疗组中不良反应为:发热(发生率6.7%)。结论应用小剂量脾多肽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有效缩短了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提高了化疗后血小板的最低值,减少了需输注血小板的量,不良反应可耐受。为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防治增加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维血宁颗粒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维血宁颗粒治疗肿瘤化疗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维血宁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氨肽素片,每次1.0 g,每日3次。血小板低于20×109/L,出血严重者同时输注血小板。下次化疗前复查血小板计数,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良效12例,进步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6%;对照组显效12例,良效10例,进步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21%,两组经比较(P〈0.05)。结论维血宁颗粒治疗肿瘤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