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论三焦     
回顾历代医家对三焦的论述,依据《内经》、《难经》之论,认定三焦当为独立一腑,并提出运行水液和通行元气为三焦主要生理功能,三焦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水肿,胀满之候。  相似文献   

2.
从功能性结构认识三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焦为六腑之一,自《内经》首论三焦、《难经》提出其“有名无形”之后,关于三焦实质的问题一直处于争论状态。本文在总结三焦生理、病理的基础上,结合历代医家对三焦的认识,也对三焦的实质作一探讨,以期使三焦理论能够有一个科学的解释。1三焦的生理和病理三焦,是...  相似文献   

3.
三焦形质及其功能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质疑录》中说过:“人身十二脏腑经络,《灵》、《素》详辨,各有定名部分,独三焦之名,在经文亦多臆说……”犤1犦。自《内经》提出三焦的概念,两千年来,历代医家对三焦本质的认识,始终是各执一端,众说纷纭,对于三焦的结构一直存有异议。由于对三焦形质的认识不  相似文献   

4.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其名首见于《内经》;三焦辨证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倡导于吴鞠通《温病条辨》。历代医家对三焦实质与三焦辨证作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于三焦实质的探讨,众说纷纭,成为中医学术的的一大悬题。本文试图通过文献复习,使我们对三焦实质与三焦辨证有比较系统了解,为今后深  相似文献   

5.
三焦是祖国医学脏腑学说中的重要一腑,它的功能与其他脏腑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自《内经》提出三焦之名称后,古今历代医者对三焦的实质曾经多次探讨,各有见  相似文献   

6.
橐蘥三焦说     
在《内经》中三焦的内涵是不一致的,不再仅仅是“三焦者,上合手少阳”的十二经脉范畴的三焦.由于援物比类的方式不同,三焦的形象也随之改变,也正如水,有形却无定形.以援物比类法探究《内经》《难经》三焦之论,以思求经旨而明其理,进而蠡测历代三焦诸家之说,去粗取精而践其用,最终提出橐蘥三焦说.  相似文献   

7.
三焦是百家争鸣问题之一。历代就“有形”“无形”之辨,形质与功能之争,众说纷纷,莫衷一是,至今未能统一。笔者不揣浅陋,重温内、难及有关各家之说,从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出发,对三焦之实质拟作如下认识和论述。权为尝试,殊欠深入,聊作抛砖引玉之举,以求同道指正补充为盼。一、三焦的概念与形质之争三焦是中医学里的一个比较特殊的名词术语,其概念几经演度。三焦之说,始于《内经》,列为六腑之一。自《难经》称三焦“有名而无形”之后,历代医家形质之论,各有其  相似文献   

8.
“三焦”首见于《内经》,为六腑名称之一。关于三焦一腑的功能,《内经》和《难经》中有许多阐释,但对其形质的认识,则自《难经》“有名而无形”之说后,历代医家看法不一。争论的焦点是:三焦是否为有形之脏器?若有则其形为何?诸家各执己见,至今尚未统一认识。笔者姑且谈  相似文献   

9.
三焦名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焦为六腑之一,无可非议;然而《难经》的“有名无形”,致使三焦“有无”之争成为历代医家千年探索而未能休止的课题。三焦名实问题的考证,应当从以下4个方面分别来讨论。1三焦之诸家争鸣自从《难经》提出三焦“有名无形”之说后,关于三焦的争论,基本有以下五类论说,即:区域说,  相似文献   

10.
“三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焦”一词始见于《内经》,列为六腑之一,历代医家对其认识不一,迄今仍是中医界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三焦究属何物?有形还是无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补充三焦实体"剩余管道说"的论据,考证三焦的命名,认识三焦的表里关系。方法:对《内经》中有关三焦的条文进行再认识。通过研究三焦的功能和造字来考证三焦的命名。认识心主的概念及其与三焦的表里关系。结果:三焦有局部和整体两个概念:局部三焦(上、中、下)指的是食道、肝门静脉(含胆总管)、输尿管的三管道实体;整体三焦指的是整个有机的人体。同时认为心主与三焦的表里关系,就是中枢神经通过周围神经、"神经纤维网"支配整个人体的关系。结论:三焦的概念,与神经-代谢的综合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三焦的实体、命名及与心主的表里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补充三焦实体"剩余管道说"的论据,考证三焦的命名,认识三焦的表里关系。方法:对《内经》中有关三焦的条文进行再认识。通过研究三焦的功能和造字来考证三焦的命名。认识心主的概念及其与三焦的表里关系。结果:三焦有局部和整体两个概念:局部三焦(上、中、下)指的是食道、肝门静脉(含胆总管)、输尿管的三管道实体;整体三焦指的是整个有机的人体。同时认为心主与三焦的表里关系,就是中枢神经通过周围神经、"神经纤维网"支配整个人体的关系。结论:三焦的概念,与神经-代谢的综合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三焦乃人体气血津液运行之通道,主司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精血津液的气化转输。经血的运行、化生及贮藏皆赖三焦如雾、如沤、如渎的气化之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一病首责经水不调,其发病与气机不畅、水湿弥漫三焦而致寒痰、瘀血凝滞胞宫密切相关。故治疗PCOS当以通调三焦气机、清利湿热为主。临床中,可取杏仁、豆蔻、薏苡仁等化湿行气之品,以散脾、肺、肾三焦水湿;取柴胡、浙贝母以助三焦行气之功;取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等补肾滋阴之品以固本;取白芍、当归、白术等养阴柔肝之品以健脾和胃。如此,则三焦湿有出路,痰瘀皆去,经血化生有源,胞宫得养。  相似文献   

14.
干燥综合征的发病多伴随着多种脏腑的病变,不易明确其具体脏腑归属。清代吴鞠通在继承前人理论和诊疗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三焦辨证”中提出“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为本病提出了新的诊疗思路和方法。但须注意从卫气营血由外向内的观念联合脏腑的五行生克观念交叉思考,才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阴火刍探     
阴火理论源于李东垣,但对于阴火的认识,至今尚未有定论。关于阴火学说的起源,有阴虚内热说和壮火散气说两种。关于阴火学说的内涵,有阴火即心火说、阴火即肾火说、阴火即脾胃火说、阴火即脉中伏火说、阴火即三焦火说、阴火即相火说几种观点。心火,有心阴虚火旺、离位之心火、代君之火之分;肾火,有肾阴虚火旺、肾中真阳外越、肾气郁火之分;脾胃之火,有脾胃郁火、血虚之火、脾胃虚火之分;脉中伏火,有心火煎熬血脉、气郁血脉、火邪下陷血脉、卫气下陷血脉之分;三焦火,有三焦气郁化火、三焦流行之火之分;相火,有妄行相火、离位相火、病理相火之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焦针法对快速老化模型(SAMP8)小鼠神经功能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趋化因子受体4(SDF-1α/CXCR4)通路的改善作用,探讨三焦针法在SAMP8小鼠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位在三焦和肺络,疫疠(湿)由口鼻入,上焦先受,瘀浊内生,困阻肺络,疫邪传变迅速,可及中焦脾胃、下焦肝肾,蕴结三焦。因此结合焦络理论"通三焦、补肾水、开玄络"的核心思想,认为三焦不通、肺络痹阻为新冠肺炎主要病机,治则治法大抵以通利三焦、解毒通络为主,以祛湿为要。若邪犯上焦,则宣肺解毒;次入中焦,则化湿透邪;末传下焦,则淡渗利水,兼以通络以除秽浊瘀毒。清肺排毒汤针对寒、热、湿、毒、虚等邪气,多法齐下,既辛温又辛凉,既甘淡又芳香,重在疏不在堵,旨在给邪气以出路。这与焦络理论回归阴阳本质,强调气机升降出入,以通为用,以通为补,以通为顺的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8.
少阳、三焦、膜原系统论,旨在运用系统复杂性研究方法论,揭示其“一样的”半表半里证,“一样的”在以和为圣度的和解法。在类证求同系统层次上,探索其“不一样”的少阳、三焦、膜原半表半里证空间病位。“不一样”的和解少阳—胆腑、分削走泄—三焦、疏利透达膜原的证治法则。以及在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杏朴苓温胆汤,达原饮类方辨证求异子系统层次上,承传经典,开拓外感热病半表半里证候学研究,为中医中药积极主动地介入当今全球化烈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三焦膜系是分布人体周身上下的膜层组织。在妇科领域已有学者进行初步探究,认为三焦膜系是女性生殖轴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产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OAPS)以血管血栓形成和不良妊娠为主要表现,是目前生殖医学研究的热点及难点。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临证经验,通过两者的联系,运用三焦膜系理论对OAPS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进行探析,以期为OAPS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探讨《内经》心血管系统与神经系统同一体的认识,在五行学说的架构下,为二系统的各级实体,找到各自在中医学里的位置,使它们与中医学里的心、心主、脑髓、小肠、舌、心包、膻中、心包络、经脉、神脏、三焦等概念相对应。并由此发现了中医学对二系统实体的一系列传统认识错误。在五行的架构内,三焦的基本结构是整个人体的的毛细血管网(含毛细淋巴管网)与神经纤维网。五行架构内三焦的概念,与微神经-微血管-机体代谢的综合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