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宏德  贺勇  张立 《四川医学》2005,26(5):508-510
目的探索冠状动脉变异现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的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2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患者均有不典型心绞痛及不典型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未见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结论冠状动脉变异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是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罗玮 《医学综述》2011,17(17):2644-264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程度较冠状动脉狭窄对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更高,冠状动脉钙化(CAC)可以定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因此,与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相比,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一个独立的预测因素。现就CA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CAC的测定与影响因素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国人尾加压素Ⅱ(UⅡ)在正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不同时期的表达,探讨人UⅡ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取24例人的冠状动脉标本,按左主干、前降支、左旋支及右冠脉留置,常规病理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定位UⅡ的表达。结果:UⅡ分布在冠状动脉的内皮细胞、泡沫细胞、炎症细胞及迁移增生的平滑肌细胞中。正常冠状动脉中,UⅡ在内皮细胞表达;脂质条纹期的内皮细胞表达显著增多,纤维斑块、粥样斑块期的泡沫细胞、炎症细胞强于脂质奈纹期;在增殖迁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UⅡ的表达随动脉硬化的进展而增强。结论:在正常状态下人UⅡ起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中人UⅡ在调节内皮细胞、泡沫细胞、炎症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功能方面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过敏性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Kounis syndrome,Kounis综合征)病例,研究过敏性冠状动脉痉挛的可能致敏原及环境暴露因素,报道新的过敏原。方法通过对新病例的报道和1991年首例Kounis综合征报道后的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探讨其发病特点和病理生理机制。结果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草药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Kounis综合征发作,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中草药诱发心血管事件;突然中止妊娠所致体内雌激素水平骤变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结论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应警惕其冠状动脉痉挛与过敏的相关性;中草药及人工突然终止妊娠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急性冠状动脉事件。  相似文献   

5.
侯东明  胡志义 《医学综述》1996,2(8):387-388
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来推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病程并不十分确切。近年资料表明,在一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症的患者,如心肌梗塞中冠状动脉造影可以仅为轻、中度狭窄。另外,冠脉造影也不能提供有关动脉粥样斑块中细胞内、外的变化情况,而这些变化因素与血管损伤的生物学机制,血管的反应性、粥样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本文将简述内皮细胞在冠脉缺血中的作用。1 内皮的粘附特性众所周知,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资料及体外细胞培养证实,巨噬细胞在血管壁上的迁移、聚集是由内皮细胞上白细胞受体(白细胞粘附…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97年11月至2004年12月2596例在我院所行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检出57例冠状动脉先天异常,占2.2%。其中36例为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占63.2%,并以右冠状动脉的先天性异常为多见。检出冠状动脉瘘21例,检出率为0.81%,并以冠状动脉一肺动脉瘘最为多见,占81%。冠状动脉先天异常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或缺如,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各种冠状动脉先天异常的最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浅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住院患者中入选有100例,男的60例,女的40例,平均年龄为65岁。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左冠状动脉主干的显示起着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魏玉兰 《医学文选》2001,20(2):242-242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当今国内外用以诊断冠心病和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的主要方法,而在狭窄的冠状动脉腔内放置支架术是内科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对改善心肌供血,缓解症状并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该检查与治疗属于创伤性检查方法,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加强护理工作对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自1999年10月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38~71岁,平均63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评估钙化积分在预测冠脉狭窄中的作用。方法:50例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当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400时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符合率是100%,当管腔狭窄<50%,积分均值为23,当管腔狭窄>75%,积分均值为235,两组间有显著差别。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能较准确反映冠状动脉钙化,高积分值与冠脉狭窄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检出率、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特点及其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1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对其中81例心肌桥患者的造影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524例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81例为心肌桥患者;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无明显相关性(χ2=0.0076,P>0.05),且心肌桥并不是冠状动脉硬化的显著危险因素(OR=0.93)。11例孤立性肌桥患者中,常规心电图ST-T改变者6(54.4%)例,有心绞痛症状者4(36.4%)例。结论心肌桥并不是冠状动脉硬化的显著危险因素,但可继发冠状动脉硬化的形成;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及心电图ST-T改变;心肌桥多发生在前降支。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畸形指冠状动脉的起源走形分布和结构的异常,其发生率占总体人群的 0.3~1.6%[1]。由于发病率低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本病容易漏诊。我们最近行冠脉造影发现了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冠状动脉瘘各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心肌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  朱文玲 《北京医学》2006,28(7):437-439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多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内或心外膜深面,当冠状动脉被心肌覆盖,在心肌内走行时,形成心肌桥.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为壁冠状动脉,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称为心肌桥[1].目前认为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发生率较高,并且与心肌缺血相关[2].我们针对心肌桥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治疗、预后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比较分析36例病人的16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发现16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中度及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度,基本能满足冠心病初步诊断的需要,同时还具有高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基本能满足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筛选的需要,是目前冠状动脉病变最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全面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数量、形态、边缘、密度等.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情况,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分析并计算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及阴性预期值.结果 所有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均取得满意的图像,在对冠状动脉狭窄及闭塞的诊断中,2种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冠状动脉造影的标准,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50%)诊断的敏感度为96.4%(137/142),特异度为96.8%(274/283),阳性预测率为93.8%(137/146),阴性预测率为98.2%(274/279).结论 双源CT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  相似文献   

15.
有些冠状动脉疾病(如冠状动脉痉挛、心肌桥、冠脉微血管性心绞痛等)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正常。有资料显示临床明确诊断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中有10%~30%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近年来随着血管内超声(IVUS)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冠状动脉疾病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进展。现就这一问题总结了几种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冠状动脉疾病,目的是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这类疾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50例冠状动脉疾病或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均给予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对两种方案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的病变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冠状动脉造影影像比较。方法72例临床疑似和诊断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共分析了72例患者的全部血管节段(936个),单支血管病变18例,双支血管病变7例,3支血管病变11例,其中62个节段因图像质量问题无法进行比较,冠状动脉造影共发现117处狭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发现117处狭窄中的96处(占82%),该组研究的敏感性83%,特异性98%,阳性预测值87%,阴性预测值98%。64层螺旋CT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90%。结论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作为无创的检查在显示血管近端狭窄和冠状动脉造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血管远端及分支显示不如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8.
成人冠状动脉造影中先天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的检出频度。方法:回顾性总结2795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并准确判断出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结果: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39例,检出率1.40%,其中各种右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占79.5%(31/39),左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占15.4%(6/39),单一冠状动脉占0.51%(2/39);检出各种冠状动脉瘘21例,检出率0.75%,其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6例;检出先天性冠状动脉扩张2例。结论:成年人冠状动脉先天异常的检出率与以往文献报道相似,但具体类型有所不同。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320排冠状动脉CT成像(CT angiography,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未确诊CAD的患者,在7 d内先后接受了320排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55例患者4个主要冠状动脉包括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共220支在检查中显影良好。CAG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者94例,显示无病变者126例。冠状动脉CTA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共94例,显示无病变者126例。冠状动脉CTA与CAG均发现病变者68例,均未发现冠脉病变者100例。冠状动脉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2、0.79。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CTA是CAD患者无创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为CAD患者诊断提供依据,虽然尚不能替代目前的金标准检查CAG,但由于CTA对于重度狭窄有高度特异性,因此对于那些拒绝CAG检查的患者(特别是存在严重狭窄的患者)是一个便捷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原冈、类型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1年4月~2007年4月间13例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孑L患者的造影征象、穿孔原因、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穿孔血管:前降支7例、回旋支2例、右冠状动脉4例,其中CTO病变5例、C型病变8例.支架释放时因钙化严重致血管撕裂2例、导丝穿出血管11例;10例并发心包填塞.根据穿孔的影像特征进行E11is分型,Ⅰ型穿孔2例,Ⅱ型穿孔7例,Ⅲ型穿孔4例.10例行心包穿刺并置引流管行心包抽液减压,其中4例行球囊扩张压迫,2例因血流动力学稳定未行处理.出现Q波性心肌梗死1例,无死亡及急诊冠状动脉搭桥者.结论 冠状动脉穿孔是PCI少见并发症,但可导致严重临床后果.及时诊断、积极处理是减少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