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影响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新修订的简明健康生存质量(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SF-36)量表测试10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生命质量分值,并采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相关临床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疾病的共性证候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等。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筛选影响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修订后的SF-36量表Cronbach’s a系数为0.773,提示各项目间内部有良好的一致性。肝炎后肝硬化组修订后SF-36总评分及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的平均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结果提示,肝炎后肝硬化共性证候评分与躯体功能、心理健康、情感角色、活力、总体健康状况具有相关性(均r〉0.6,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P=0.05水平,中医肝炎后肝硬化共同证候、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的回归系数分别是0.262、-0.2978、-0.4839、-0.4839、-0.5123、-0.5719,是影响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全面下降,纳入疾病中医共性证候的修订后SF-36量表更为客观,对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5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中医证候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分析肝炎后肝硬化的病理生物学指标与各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影响疾病证候病机的病理因素。方法:规范采集35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信息,记录完整的诊治资料,建立数据库,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信息指标进入多变量分析,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探索影响证候的主要因素。结果:建立了6个不同证型(肝肾阴虚、湿热内蕴、瘀热内蕴、脾肾阳虚、肝郁脾虚和气虚血瘀)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结论:肝实质细胞合成功能减退是肝硬化基本病机“气虚血瘀”的病态基础之一;慢性炎症和肝实质损伤可能是湿热和瘀热的病态基础;肝肾阴虚与瘀热内蕴之间的相互联系可能具有其生物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因子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研究中医证候分类中的实际意义,为肝炎后肝硬化证候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及中医临床四诊信息采集的基本要求,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采集31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中医四诊信息;应用公因子分析、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与系统聚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证型分可为7个类别:湿热内蕴型55例,湿盛脾虚型74例,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型73例,血瘀湿阻、气阴两虚型40例,气阴两虚型(单纯)16例,阴虚血热型6例及肝郁脾虚型23例.以上共计287例,占全部调查病例的92.58%.其余23例由于中医四诊信息量的限制(属"无症可辨")而难以进行证型分类.结论:公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统计方法的结合应用,能对中医四诊信息较好地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蒲永莉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6):166-166
肝硬化目前中医证治分型尚不统一,近年来在血清肝纤维化、血清肝功能等相关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方面有了较大发展。开展前瞻性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本病常见的症候类型及各证型的主要构成,逐步建立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规范,找出其证候演变的规律,为肝硬化的中医防治奠定基础成为当务之急。积极开展系列方开发,以适应临床证型多样化、患者个体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解毒通络法治疗失代偿期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解毒通络法治疗失代偿期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符合西医肝炎后肝硬化诊断标准同时符合湿热内蕴证、瘀血阻络证中医证候标准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以西医对症治疗为主,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软肝缩脾汤(以解毒通络法拟定)加减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肝纤4项等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Child分级、肝纤4项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解毒通络法治疗失代偿期肝炎后肝硬化,在中医证候、肝功Child分级、抗肝纤维化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作用机制可能是保护肝细胞、抑制肝内炎症反应、抗肝纤维化、降低门静脉压力等,对肝炎后肝硬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绝经患者血清雌二醇(E_2)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中医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为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干预及其中医病机的阐述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通过本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全国九家合作医院入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症状、体征等临床信息;同时采集血液标本并统一检测所需客观指标;参照现行的多个诊疗共识,结合前期文献回顾与临床调查结果,并经过两轮专家论证制订了《肝炎肝硬化常见证候要素辨识标准》,根据该标准,判定入组患者各自所属的病性类证候要素。然后,利用SPSS20.0软件对患者临床信息、客观指标及证候要素的数据结果进行存储及统计分析。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之间、活动期与静止期之间的肝炎肝硬化绝经患者的血清E_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E_2平均水平Child-pugh分级C级B级A级、失代偿期代偿期、活动期静止期。肝炎肝硬化绝经患者的血清E_2值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P0.05,-1r0)。肝炎肝硬化绝经患者病性类证候要素最常见的是阴虚证,其中代偿期患者病性类证候要素最常见的是阴虚证和气滞证;失代偿期患者病性类证候要素最常见的是水停证。病性类证候要素在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分布频率远多于在代偿期患者中的分布。肝炎肝硬化绝经患者的血清E_2水平气虚组非气虚组、水停组非水停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炎肝硬化绝经患者的血清E_2值会随病情的加重而呈现升高趋势,肝炎肝硬化绝经患者的血清E_2水平会随患者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气虚证及水停证的出现可能会对肝炎肝硬化绝经女性患者的血清E_2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糖尿病肾病(DN)证候诊断模型。方法基于MATLAB 7.0环境,采用改进的共轭梯度(trainscg)学习算法,建立DN证候三层前向BP网络模型,并用3倍交叉法验证该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DN证候神经网络模型预测DN证候的平均单证特异性为81.32%,平均单证准确率为96.25%,平均诊断准确率为92.21%。结论DN证候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很好的诊断、预测能力,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是中医证候非线性建模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的临床调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方法临床系统采集223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和相关实验室指标,运用SAS6.1l软件进行系统聚类、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和方差分析等多元统计。结果多元分析提示3类证候特点:第1类为湿热内蕴、血瘀阻络、肝脾气虚的134例;第2类为气阴两虚,气虚重于阴虚,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兼有血瘀的62例;第3类为气阴两虚,阴虚重于气虚、瘀热内蕴,兼有湿邪内停的27例。分析相关实验室指标在3类证候间的变化显示,邪实为主、兼有正虚的的第1类,其血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活性显著高于正虚为主、兼有邪实的其它两类;阴虚为重的第3类,其血纤维结合蛋白(FN)、血浆凝血因子V(FV)、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自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值均显著低于气虚重于阴虚的第2类及邪实为主的第1类。结论多元统计方法在较大程度上能体现出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的特点及规律性,3类中医证候特点基本符合临床。证候分类与实验室指标结果提示,肝组织炎症是湿热内蕴的病理基础,肝功能障碍、肝实质损害程度是肝炎后肝硬化肝肾阴虚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不同中医证候与肝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肝硬化""中医""证"等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近20年来所有相关文献,选取其中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下有肝功能指标具体数据的临床研究的文献报道,使用Epi-Data建立肝硬化中医证候与肝功能指标的文献数据库,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符合纳入分析标准的文献有30篇,涉及病例数共计3 172例、中医证候44种、肝功能指标14项,不同中医证候的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均值也有所不同,反映不同证候类型的肝硬化患者,其肝脏细胞受损程度也有所差别。结论当肝硬化患者处于肝郁、湿热、血瘀、水停等单一证候时,肝细胞受损较轻,而当肝硬化患者处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复杂证候,病机表现为虚实夹杂时,肝细胞受损较重,肝功能较差。此研究可为进一步探讨肝硬化中医证候与肝功能指标间的关系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CytoScape软件和神经网络挖掘方法分别构建慢性心衰(CHF)阴虚证和阳虚证多系统理化指标信息的诊断模型,探索慢性心衰阴虚证和阳虚证病人理化指标信息的组合模式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100例CHF病人四诊信息和生物样本进行多系统理化指标的检测。在应用分析差异指标基础上,综合应用CytoScape软件及神经网络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数据建模,从而形成慢性心衰不同证候患者多系统理化指标的诊断模型。结果应用上述方法筛选出阴虚证和阳虚证有统计学意义的多系统理化指标,依次进入神经网络数据挖掘并建模,每种证候都取得了较高的准确性和预测度。结论神经网络数据挖掘方法不仅可以用于临床理化指标信息数据进行CHF病人证候的建模分析,而且还能深入挖掘和揭示与CHF不同证候相关的多系统理化指标信息,为深入揭示不同中医证候心衰的生物学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并采用一种基于信息熵的不确定条件下的多属性评价方法,探讨中医证候与季节关联的复杂性问题,为中医干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及其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将871例乙肝患者的中医临床资料按发病季节进行分类,然后统计各个季节不同证候的发生次数,建立评价表,利用信息熵评价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经过实例计算,对中医乙肝肝肾阴虚证在不同季节气候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排序,发现乙肝肝肾阴虚证在夏季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在春季3、4月发生的可能性最小。结论:不同季节对中医证候的演化具有一定影响,能为中医临床诊断和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试验文献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我国关于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方法 (1)手工检索我国83种中医药杂志,其中最早者从1977年开始,所有杂志均检索至2002年最近一期。纳入标准:中医药防治AMI的,并在文中注明了“随机对照”,“随机分组”的临床研究;(2)根据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质量的评价标准,设计文献评价表,从诊断标准,基线可比性,随机分组方法,隐匿,盲法,意图治疗分析,统计学方法及结果等7个方面进行分析统计,计算出各种情况的百分比,并评价其质量。结果 共检出与心脏疾病相关的文献2501篇,其中与AMI有关的文献102篇,符合纳入标准者42篇,无1篇文献说明了榇一含量的计算方法,分配隐匿和意图治疗分析,仅4篇文献采用了单盲法,占9.52%;有明确诊断标准者共50篇,占95.24%,对基线情况进行说明者27篇,占64.29%;提到随机方法者共8篇,占19.05%,其中随机分配方法正确者8篇;统计学方法错误者6篇,占14.28%,未对统计学方法进行说明者18篇,占42.86%。结论提示中医药治疗AMI的临床试验设计仍存在一些问题:(1)随机方法运用错误;(2)临床试验研究人员对样本量的计算,分配隐匿,意图治疗分析运用不多;(3)统计学方法的运用有待提高和加强;(4)盲法使用率过低等。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述评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本文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诊断标准、临床分期、疗效评定、辨证论治、临床科研七个方面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行了述评。指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名、诊断、分期及疗效评定标准亟待统一;立足于临床实际,参考现代医学有关认识,应用DME方法,开展糖尿病肾病临床和实验研究,深入探讨其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大胆创新,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分期辨证论治较为符合疾病的发展规律,便于寻找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活动期中医证型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与思路。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03例,记录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及免疫学指标,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各证型与免疫学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寒湿痹阻证在临床中最为多见;6组中医证候与患者年龄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3310.05),但是各证候在不同病程的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50.01);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等免疫学指标在各中医证型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沉、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均有所升高,但各指标在6种中医证候中无显著性差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活血化瘀法应始终贯穿于各证型的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骨质疏松症常见中医证候诊断规范。方法:应用文献整理、临床调查、专家研讨等方法,建立骨质疏松症常见中医证候诊断规范草案,将诊断规范的辨证结果与专家经验辨证进行对照验证,根据临床验证结果对诊断规范进行反复修订,逐步完善。结果:初步建立了骨质疏松症常见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包括定性与定位证候诊断两个部分。定性诊断包括精亏、气虚、阴虚、阳虚、血瘀,共5种定性证候;定位证候诊断其病在骨,其脏在肾,涉及肝、肺、脾(胃)、心。确立了各证候诊断的特异性症状与非特异性症状,并设定了满足诊断的条件。临床验证结果显示:用该诊断规范辨证的结果与专家辨证结果对照,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0.56%,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5.56%。结论:骨质疏松症中医常见证候诊断规范基本符合中医临床实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CS)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为中医药临床论治AC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筛选符合诊断标准的329例患者,分别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记录中医体质类型、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以及其中医体质与认知功能障碍、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中医体质按频数出现由大到小:单纯型以痰湿质(31例,12.97%)、血瘀质(22例,9.21%)、气虚质(16例,6.69%)为主,复合型以气虚痰湿质(19例,7.95%)、痰湿血瘀质(12例,5.02%)、阳虚痰湿质(11例,4.60%)为主;其中轻、中度ACS以痰湿质、气虚质、气虚痰湿质为主,重度及闭塞以血瘀质、痰湿血瘀质为主;痰湿血瘀质MMSE评分明显低于其余5组(p<0.05),血瘀质、痰湿血瘀质MoCA评分明显低于其余4组(p<0.05)。结论:ACS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与认知功能障碍、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认知功能障碍在体质类型为血瘀质及痰湿血瘀质中最明显。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候诊断症状加权积分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临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中医辨证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中医症状加权积分法”对每一患者进行辨证。结果34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运用“中医症状加权积分法”辨证为单一证型(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心肾不交、肝郁及心脾两虚)者156例,其他证型者184例;其中,辨证为肾阴虚证49例、肾阳虚证20例、肾阴阳两虚证105例、心肾不交证49例、肝郁证25例、心脾两虚证47例(包括单一证、复合证)。结论该研究将临床症状体征轻重程度的量化分级、权重、主症与次症结合,计算出各证型的诊断标准临界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可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中医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采用Cochrane Handbook评价体系对文献进行分析,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项中医药与西医药对照的试验和1项中西医结合与西医药对照的试验。合并后,中医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P<0.0001),中西医结合组未见明显优势(P=0.17);中医药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2);中医药组喘息、咳嗽和哮鸣音疗效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12,P=0.25,P=0.91);中医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FEV1%(P=0.001),对PEF25无明显影响(P=0.13);中医药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嗜酸性粒细胞(EOS)(P<0.00001);中医药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报道。结论:中医药单用或与西医药联合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有一定的疗效,亦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报道。但由于所纳入试验方法学质量低下等原因,其潜在的疗效及安全性还需严格设计的高质...  相似文献   

19.
从工具选择、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结果翻译5个方面对中医病案数据挖掘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发现中医病案数据挖掘的信息主要包括症状、证型、方剂等,涉及的挖掘方法有关联规则、复杂网络、聚类、分类等。本研究可为中医临床数据挖掘选题及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证候为内容的冠心病中医疗效评价方法,并验证可靠性。方法:以100 mm刻度法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AHP)为数学工具,以"综合集成研讨厅"为研讨方式,共取57个中医症状量化值为底层指标,以11个基本证候为第二层次指标,以实证与虚证为第三层次指标,以证候总评分为顶层指标,初步构建了以证候为内容的冠心病层次分析综合疗效评价方法。并在临床上与心绞痛评分、西雅图心绞痛评分、生存质量(SF-36)等进行了相关性对比研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冠心病证候总评分与心绞痛评分、西雅图心绞痛评分、SF-36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构建的以证候为内容的冠心病中医综合疗效评价方法可评价冠心病的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