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青年复发性脑梗死的致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3年中青年复发性脑梗死发生情况,分析病史、影像学资料以及检验结果以了解致病危险因素。分为两组,观察组115例为中青年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122例为中青年首次脑梗死患者。结果:两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吸烟、喝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吸烟、喝酒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青年复发性脑梗死致病危险因素较多,其中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吸烟、喝酒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佛山地区居民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急性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急性脑梗死登记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20例为病例组,220例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急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酗酒、高血压病史、脑卒中家族史、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异常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超重/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能与急性脑梗死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吸烟、高血压病史、脑卒中家族史、糖尿尿病病史、血脂异常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高血压病史、脑卒中家族史、血脂异常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佛山地区居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尿酸血症人群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抽选东莞市东城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32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以及同时期在本院做健康检查的32名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特性,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资料,总结危险因素。结果:高尿酸血症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主要病发年龄是≥50岁,另外饮酒者、血脂异常者、高血糖者、高血压者均是高危人群。年龄、性别、饮酒、高血压史、血脂异常、糖尿病史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血压均高于健康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50岁的男性中患病率较高,致病因素较为复杂,高危人群应做好血压监测、体质量控制、合理饮食,以便降低高尿酸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收集青年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进一步指导青年卒中早期预防。方法 对长春市内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64例青年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64名患者分为缺血性卒中组与出血性卒中组,分析2组患者的性别比、危险因素、入院时NIHSS水平。分析青年卒中患者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候分型的关联。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464例(缺血组394例,出血组70例),2组在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方面差异显著(P <0.05);出血组入院时NIHSS评分显著高于缺血组(P <0.05);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心脏病、颈动脉硬化与TOAST分型关联显著(P <0.05);在165例具备中医证型的患者中,缺血组频率最高证型为风痰阻络证72例(51.8%),出血组频率最高证型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12例(46.2%);缺血组中血脂异常、饮酒与中医证型关联显著(P <0.05);出血组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方面与中医证型关联显著(P <0.05)。结论 青年应注重预防早发动脉硬化及相关危险因素。高三酰甘油血症在青年卒中发病中作用凸显,建议制定个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某社区1128例年龄>65岁老年人进行调查,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人口学特征、饮食和生活习惯及临床指标。结果:共检出高尿酸血症220例,患病率为19.50%。男性患病率为27.18%(165/607),女性患病率为12.33%(63/511),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后表明:男性、饮酒、高血压、腹型肥胖、兄弟姐妹高血压、血脂异常等6个因素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应警惕男性、饮酒、高血压、腹型肥胖、兄弟姐妹高血压、血脂异常等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做出预防措施,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5例青年脑卒中患者与165例无神经系统疾病正常健康青年人比较,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卒中病人中,男性高于女性(1.26:1),有多种危险因素的49例(30%),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30.9%),吸烟、酗酒(22.4%)。高脂血症(15.8%)及其他(13.9%)。结论:青年脑卒中发病与性别、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脂血症等密切相关,应予以早期干预,并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农村青年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调查我市农村青年3000例,计算高血压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男性青年高血压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青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包括家族病史、血脂异常、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等。结论:我国农村青年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提倡科学饮食,劳逸结合的工作方式等对于高血压防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丽杰  刘凡 《中医药研究》2010,(11):1306-1308
目的探讨非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冠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非绝经期女性患者157例,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和冠心病组(B组),B组患者再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B1组、B2组和B3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肥胖、高尿酸血症等。结果 B组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明,体重指数、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TG血症为非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依次为糖尿病、高血压、hs-CRP升高、高LDL-C血症(P〈0.05)。结论高TG血症为非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依次为糖尿病、高血压、hs-CRP升高、高LDL-C血症,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冠脉病变程度与范围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痛风患者容易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很复杂,高尿酸血症易致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他一些并存的因素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饮酒及缺乏足够体育活动等因素也是导致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痛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积极治疗同时存在的冠心病和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是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由葡萄糖、脂类等代谢异常引发的一组病症,包括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血脂异常、高黏血症、高凝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肥胖或中心性肥胖、脂肪肝、微量蛋白尿等,涉及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等多种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杨洋  张哲  王建华 《中医药学刊》2013,(10):2111-2114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病)、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心脑合病)患者在主要危险因素方面的性别差异。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2009年5月—2010年7月11家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947例,其中心病组1002例、脑病组963例、心脑合病组982例,一次性收集患者各类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性别进行分组,应用RC表的卡方检验分析心病、脑病、心脑合病患者的性别差异。结果:①3组男性合并危险因素情况均为高血压病〉吸烟〉腹型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3组女性合并危险因素情况均为高血压病〉腹型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②卡方检验结果:心病组:吸烟率男性〉女性(P〈0.001);脑病组:吸烟率男性〉女性(P〈0.001),糖尿病率、腹型肥胖、肥胖(BMI≥28)女性〉男性(P分别为0.019、0.018、0.009);心脑合病组:吸烟率男性〉女性(P〈0.001),肥胖率女性〉男性(P=0.008)。结论:①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无性别差异。②吸烟对男性患三病的影响均很大;除吸烟外其他危险因素对心病没有性别差异,糖尿病、腹型肥胖和肥胖对女性脑病的影响较大,肥胖对女性心脑合病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生脑梗死与复发脑梗死的l临床特点。方法采用Logi5tic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以脑梗死为因变量,年龄、性别、高血压痛、糖尿病、三酰甘油(TG)、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尿酸、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斑块及吸烟为自变量,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首次发生脑梗死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复发性脑梗死10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龄、糖尿病、LDL-C、颈动脉斑块及吸烟是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首次脑梗组年龄63.26岁±9.93岁,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复发脑梗死组,收缩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o.05);首次脑梗组胆固醇、TG、LDI。一C均高于复发组(P〈O.05);复发脑梗组年龄66.35岁±9.51岁,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首发组(P〈O.05)。颈动脉斑块性质分析,两组均以硬斑为主,结果无统计学意义。首发组入院及出院时NHISS评分均低于复发组(P〈0.05)。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率中首发组以部分前循环梗死(PICA)比例最多,而复发组以腔隙性脑梗死(LACI)比例最多,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首次脑梗死组收缩压高,血脂明显异常,而复发脑梗组血液黏度升高;首次脑梗组以部分前循环梗死为主,复发脑梗组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呈多灶病变;复发脑梗组患者预后差,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较明显,住院时间延长,卒中相关性痴呆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70岁以上缺血性再发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既往已发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再发组和非再发组,观察研究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合并疾病与颈动脉斑块变化特点,探讨脑梗死再发的原因。结果:两组患者在体型、饮酒、合并冠心病与心电图变化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吸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颈部血管检查方面,两组患者在颈部血管狭窄方面,并无明显差异,而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性质与数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70岁以上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吸烟、高血压、高脂血、高尿酸和糖尿病等相关因素外,与颈动脉斑块有重要关系。提出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应当进行常规颈部血管检查,对于有颈动脉斑块尤其是混合性斑块及非单一斑块者,应当重点监控,强化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发病1周内入院治疗的86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的血压、血糖、血常规、血脂、颅内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脑血管彩超(TCD)、颈部动脉彩超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入院时收缩压过高或过低、血糖高、白细胞计数、内中膜增厚、不稳定斑块检出率、动脉狭窄均为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脑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如果出现血压、血液流变学改变以及炎症反应,可能是脑梗死早期进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关系以分析病因。方法:选择300例高血压病患者依照中医辨证分型方法作为实验观察对象,以40个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并依照调查表的形式,以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电图等为客观指标,依照中医的证型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吸烟、喝酒、家族史、TC、TG、LDL-C高血压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性均有显著性意义,HDL-C、FBC的比较,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在高血压组各证型的比较中瘀血组LDL-C明显升高;肝肾阴虚组高龄、TC正相关;TC正相关;痰瘀阻络组吸烟、年龄、TG正相关;痰上火扰组吸烟、喝酒、家族史、腹型肥胖、BMI超标正相关;肝火亢盛组家族史病例明显增多,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备显著性意义。结论: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相关性的论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群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应对措施。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8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及社区人户调查居民,建立档案,对1309名社区20~60岁中青年人群的调查,其中1262名完成了问卷及相关体格检查,其中男性622人(49.28%),女性640人(50.71%),筛选正常血压730人(57.84%),男性250人(40.19%),女性480人(75.00%、;高血压病人150人(11.89%),男性80人(12.86%),女性70人(10.94%);正常高值血压382(30.27%)人,男性292人(46.94%),女性90(14.06%)。分析正常血压组(130/85mmHg以下)、正常高值血压组(130~139/85~89mmHg)、高血压组三组人群高血压家庭史、饮酒史、吸烟史、空腹血糖、血脂、是否从事紧张工作等因素来探讨血压与心血管因素相关性,根据身高与体重计算BMI,所有调查人群均检查血脂、肾功能、空腹血糖,血压均测量二次取平均值,评估不良的生活方式对血压水平的影响。高血压及其分级的诊断参考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中国高血压正常值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的干预研究》操作手册推荐的标准:正常血压:SBP〈130mmHg和DBP〈85mmHg。正常高值血压:130mmHg≤SBP≤139mmHg和85mmHg≤DBP≤89mmHg;高血压: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排除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病等影响血压的疾病。结果:正常高值血压组和高血压组伴随的危险因素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正常血压组。男性伴随的危险因素高于女性,低龄高血压组家族史发病率高,除不良的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对血压有很大的影响。女性50岁后血压升高明显,说明血压受遗传和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外,还受更年期内分泌激素变化的影响。结论:1262名20~60岁社区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男女性患者无明显差异,正常高值血压组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并且随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增加;正常高值血压组和高血压组伴随的危险因素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正常血压组。男性伴随的危险因素高于女性,低龄高血压组家族史发病率高,除了不良的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对血压有很大的影响。女性50岁后血压升高明显,说明血压受遗传和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外,还受更年期内分泌激素变化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中医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患者900例,采用x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观察这两种证型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发病部位、舌质、舌苔、脉象、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史、高血脂、红细胞压积、吸烟、饮酒、遗传、血型及并发症等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风痰瘀阻型与气虚血瘀型年龄(x2 =8.2392,P=0.0413)、高血脂(x2 =4.8386,P=0.0278),舌质(x2 =7.9470,P=0.0048)、舌苔(x2 =4.3298,P=0.0375)4个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高血脂、舌质、舌苔相对危险度(O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OR值分别为0.699(P=0.0282)、0.332 (P=0.0071)和0.667 (P=0.0382).既往卒中史,并发症和前循环梗死3个因素其OR值分别为3.226(P =0.0314),0.203(P=0.0705)和0.214(P =0.0098).结论 各年龄组气虚血瘀型构成比明显高于风痰瘀阻型,且气虚血瘀型更易发生高血脂、前循环梗死和并发症,年龄、血脂水平、梗死部位、并发症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关系密切,可为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卒中高危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及与其颈动脉超声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将纳入的5 999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分为HHcy组与无HHcy组,比较2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危险因素、生化化验结果、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HHcy组患者脑卒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无HHcy组,TIA、血脂异常、糖尿病的患病率低于无HHcy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BMI、HDL、吸烟、饮酒是HHcy的危险因素。HHcy组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比例高于无HHcy组,多发斑块的比例高于无HHcy组,单发斑块或无斑块的比例低于无HHcy组。HHcy组的内火、痰湿证候要素所占的比例较高,无HHcy组的患者内风、气虚、阴虚所占的比例较高。结论:HHcy与脑卒中、高血压病有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年龄、BMI、吸烟、饮酒是HHcy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危险因素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揭示高血压病中西医病因病机,为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前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依据。方法:选取高血压病患者400例,运用OGTT进行评定,按其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2组。同时重点询问病史(家族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和脑卒中史);测定身高(H)、体质量(W);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血脂四项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尿酸(UA),并进行血压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W(kg)/[H(m)]2。结果:1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医证型以阴虚阳亢证多见,其次为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阳两虚。2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A组)各指标相比较,A组患者家族史、冠心病史及收缩压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B组)(P〈0.05);B组患者BMI、TC、TG、FPG、2hPBG、HDL、LDL、UA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A组患者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以阴虚阳亢证多见;2甘油三酯、BMI增高以及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史、收缩压高是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与糖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1007例体检者检测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按BMI分层分析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体检者中正常体重、超重、肥胖三组间比较BP、FPG、TC、LDL—C、HDL—C、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BMI的升高,SBP、DBP、FPG、TC、TG、LDL—C平均水平升高,HDL—C平均水平降低,血压升高、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I是超重和肥胖的重要评价指标,BMI升高是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