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枳壳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及测定其柚皮苷、新橙皮苷和辛弗林3种成分的含量,以建立药材有效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通过建立HPLC指纹图谱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对来自10个产地的枳壳药材进行分析。色谱条件为Alltim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十二烷基磺酸钠和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指纹图谱检测波长为 224 nm,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的检测波长为283 nm,辛弗林含量的检测波长为224 nm。结果 得到分离度、重现性均较好的枳壳药材HPLC指纹图谱,标示了6个共有色谱峰,对10批来自不同产地的枳壳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评价;应用HPLC-DAD测定了10种枳壳样品中柚皮苷、新橙皮苷和辛弗林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产地枳壳药材中柚皮苷、新橙皮苷和辛弗林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以作为枳壳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不同产地的枳壳药材有效成分(柚皮苷、新橙皮苷和辛弗林含量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相关技术和方法,阐释忍冬藤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数据库和文献,收集整理忍冬藤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靶点和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靶点,利用实体语法系统构建忍冬藤化学成分、化学成分靶点和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靶点的生物网络,通过网络分析,辨识忍冬藤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成分群,阐释其作用机制。结果 本研究通过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得到有效成分31个、关键靶点13个,通过富集分析,得到忍冬藤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为:氮化合物代谢过程的正向调控、细胞生物合成过程的正向调控、转录的正调控、基因表达的正调控、靶向输送、调节脂质分解代谢过程、细胞分解代谢过程的正调控、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细胞凋亡的正向调控、细胞死亡的正调控等。结论 本研究较为系统地解析了忍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新药的研发和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外来药物-药理作用-传统中药-药性”关联网络研究外来药物药性的新方法,并以玛咖为例对其进行阐释与验证。方法 首先整理玛咖药理作用的综述类文献,建立玛咖与其药理作用的关联,并查找相关的用药规律分析文献,建立玛咖的药理作用与传统中药的关联,再以《中国药典》或《中药学》教材为依据获取传统中药与药性的关联,最终构建出“玛咖-药理作用-传统中药-药性”关联网络,进一步从该网络中解拆出每个药理作用的“药理作用-传统中药-药性”关联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再通过处理相关数据计算玛咖的药性占比。结果 本研究的结果与现有研究基本一致,玛咖的药性应为:性微温,味甘、辛、苦;归肾、肝、脾经;功效是滋肾益精,疏肝止痛,健脾补气。结论 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有助于外来药物中药化的进程,为拓展中药新资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测定黄芩粉末的色度及有效成分黄芩苷的含量,将代表颜色与代表质量的内在含量指标值相关联,探讨黄芩药材化学成分与色度之间的相关性,为中药黄芩的等级标准及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色差仪对黄芩粉末进行测定,以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黄芩含量测定项下方法,采用HPLC进行测定,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药材内部物质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对二者间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黄芩中黄芩苷含量与a*(代表颜色红绿色度)、b*(代表颜色黄蓝色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在一定程度上a*b*值越大,黄芩苷含量越高;而黄芩苷含量与L*(代表颜色明暗)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表明在一定程度上,L*值越小,黄芩苷含量越高。结论 黄芩外观颜色与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相关,且颜色深棕黄色的黄芩,黄芩苷含量较高,质量相对较好。通过色差仪的测定可初步快速判断黄芩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为黄芩药材等级划分及制订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并且在其生产及商品流通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 var. glaucocalyx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多种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蓝萼香茶菜根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松香烷二萜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蓝萼香茶菜苷(1)和内折香茶菜苷A(2)。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松香烷二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蓝萼香茶菜苷,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西藏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多种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西藏胡黄连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藏黄连环烯醚萜苷D(1)、獐芽菜苷(2)、龙胆苦苷(3)、甘露醇(4)。结论 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藏黄连环烯醚萜苷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收集藿香正气汤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分子对接及网络药理学探讨其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有效成分及治疗机制。方法 通过基于配体-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计算方法,以瑞德西韦为对照,探索藿香正气汤潜在治疗COVID-19的成分,并选出对接较好成分进行药理学机制预测,初探其药理学机制。结果 本研究筛选出5种与新冠病毒3CLpro结合能力强于瑞德西韦的小分子成分。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抗病毒途径可能是通过PI3K-Akt 信号通路影响病毒复制。结论 成分C1-C5与3CLpro结合良好,推测其可能是潜在的3CLpro的抑制剂,为抗病毒天然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综述黄芪防治脑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方法 参阅相关文献,从脑缺血损伤的机制、中西医治疗原则、黄芪及有效成分(部位)药理活性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和总结。结果 黄芪及有效成分(部位)具有溶栓、抑制兴奋性毒性、降低Ca2+超载、清除自由基、扩展微血管、防止细胞凋亡、抗炎、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在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各阶段均可以发挥作用,特别是可以保护脑神经损伤,促进脑神经修复,改善脑中风后遗症。结论 结合脑缺血损伤的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医学进展,深入开展黄芪和有效成分(部位)的临床前和临床应用研究,有望将黄芪开发为治疗防治脑缺血损伤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淀粉、果胶等共性高分子物质与小分子药效物质的共存状态及相互作用。方法:选择黄连解毒汤模拟液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分析物质进行建模、体系能量最小化、计算总体系能量、计算共性高分子单独存在时的能量、计算小分子药效物质单独存在时的能量,分析淀粉、果胶等共性高分子物质与小檗碱、巴马丁、黄芩苷、栀子苷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淀粉、果胶与小檗碱、巴马汀为相互吸引关系,与黄芩苷为弱相互吸引关系,而与栀子苷则为相互排斥作用;淀粉与小檗碱、巴马丁、黄芩苷、栀子苷的平均相互作用能依次为-32.159,-28.630,-5.974,234.295 kcal·mol-1,果胶与小檗碱、巴马丁、黄芩苷、栀子苷的相互作用能平均值分别为-19.717,-19.804,-1.067,253.258 kcal·mol-1;淀粉、果胶和小分子药效物质的分离容易顺序依次为栀子苷 >黄芩苷 >巴马汀 >小檗碱。结论:共性高分子和小分子药效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由范德华力占主导地位,静电作用较小(3%~15%),相互作用能的大小和正负值与药效物质的空间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0.
顾浩  马莉  袁斌  张燕玲  王耘  乔延江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3):2417-2421
目的:功效网络是揭示中药功效作用机制和功效间关系的复杂网络。利用功效-药性的关系,构建温辛肝活血功效网络,阐明活血治疗肝癌的原理。以温辛归肝经的活血药红花为例,探讨功效网络在中药有效成分辨识及组合配伍中的应用。方法:该文利用前期工作中,活血功效的相关药性组合温辛肝为研究对象,收集具有温辛肝药性中药的药理作用数据,利用关联规则方法和卡方检验得到温辛肝活血关联度最高的药理作用组合。利用DrugBank数据库收录的药理靶点数据,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背景下,根据“功效-药性-药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为主线,构建温辛肝活血功效网络。结果:活血一方面通过影响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凋亡、抗炎直接治疗肝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抗凝、抗黏、调节局部血循环,防止癌细胞转移和增强组织对抗癌药敏感性,从而间接治疗肝癌。基于活血网络靶点筛选的红花有效成分群中,红花黄色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等已有文献证明具有抗肝癌作用,说明了该文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功效网络的用途。结论:功效网络是揭示中药治法作用机制的有效途径,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发现中药治疗特定疾病的关键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筛选出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方药,并通过系统药理学方法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 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找自建库以来所有与慢性胃炎相关的文献,筛选出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药物或复方。利用TCMSP搜索复方或药物的有效药物组成及作用靶点,从TTD、CTD、OMIM等数据库查找与慢性胃炎发病机制相关的靶点,取复方的作用靶点和慢性胃炎发病机制相关靶点的重叠靶点,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重叠靶点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化合物与靶点的结合性。结果 经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得到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方药是半夏泻心汤,其有效化合物有125个,这些化合物共有81个作用靶点,其中与性胃炎发病机制相关靶点重叠的有29个靶点,这些靶点参与50种生物学过程并富集50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示药物对特定靶标的亲和力及结合特性良好。结论 本研究通过系统药理学方法初步探究了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为下一步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BP神经网络结合熵权法多指标优化四物汤水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华娟  何瑶  陈意  崔兴龙  傅超美 《中草药》2019,50(18):4313-4319
目的通过BP神经网络结合正交试验多指标优化四物汤水提工艺。方法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在R语言环境下用熵权法计算5-羟甲基糠醛、绿原酸、咖啡酸、芍药苷、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8种有效成分多指标综合得分作为评价指标,先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再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网络训练,预测四物汤最优水提工艺。结果优化得到的四物汤水提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检验样本的网络预测值和实际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结论建立的数学模型可对四物汤水提工艺进行分析和预测,所得工艺稳定可行,可高效提取四物汤中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芍药甘草汤抗肝损伤活性成分,并测定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为基于药理活性的中药质控指标成分的选择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 首先采用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芍药甘草汤潜在质量标记物。在此基础上,基于可测性和可溯性的原则,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验证芍药甘草汤抗肝损伤的主要活性成分,并对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整合网络药理学筛选出芍药甘草汤抗肝损伤主要活性成分为芍药苷(Paeoniflorin, PA)、芍药内酯苷(Albiflorin, AB)、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 BPA)、没食子酸(Gallic acid, GA)、甘草苷(Liquiritin, LQ)、芹糖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apioside ILQA)、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 ILQ)、新异甘草苷(Neoisoliquiritin, NILQ)、甘草素(Liquiritigenin, LQG)和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 GCA);关键靶点有IL-6、VEGFA、CASP3、STAT3和ESR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化合物与靶点能良好结合。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各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54-104.38%,RSD值在0.39-1.17%。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芍药甘草汤抗肝损伤作用的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及通路,为基于药理活性的中药质量控制指标的选择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文将通过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对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作用机制进行预测。方法 利用TCMSP、TCMID及BATMAN-TCM数据库,收集温经汤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筛选原发性痛经的靶标,并运用R软件获取疾病交集靶标,绘制韦恩图。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成分-靶标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PPI靶标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核心靶标的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对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核心靶标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124个活性成分和31个药物-疾病共同靶标,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介导HIF-1、TNF、PI3K-Akt等105条信号通路相关。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等活性成分与PTGS1、ESR1、PGR等核心靶标对接结果良好。结论 温经汤活性成分可能通过发挥镇痛、抗炎、调节激素水平、缓解平滑肌痉挛和改善缺氧状态等药理作用来治疗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胶艾汤和四物汤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探讨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后活血功效变化的机制。方法采用sc肾上腺素加冰水浴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检测各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凝血4项、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HCT明显升高(P<0.01),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IB)的量明显增加(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大(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HCT明显降低(P<0.05、0.01),TT、PT、APTT明显延长(P<0.05)、FIB的量明显降低(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1);胶艾汤中剂量组大鼠1 s-1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与HCT明显降低(P<0.05、0.01),APTT明显延长(P<0.05),PT明显缩短(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与胶艾汤中剂量组比较,四物汤组大鼠PT明显延长(P<0.01)。结论胶艾汤和四物汤均具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延长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活血作用,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后活血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6.
桃红四物汤又称“加味四物汤”,其配方是在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配伍成四物汤的基础上,加入桃仁、红花两味药而成。从功效主治和药理作用方面来看,四物汤和桃红四物汤的临床应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随着研究的进步,桃红四物汤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都有了新的跨越。因此本文在总结桃红四物汤已经证实的药理作用的基础上,运用拆方分析法从加减的单味药桃仁、红花入手,多角度对比分析四物汤加味桃仁、红花后的药理作用,从而进一步探求该复方的潜在疗效,最终为桃红四物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二陈汤治疗冠心病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二陈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靶点、代谢物、信号通路等,从而揭示其从痰瘀论治冠心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中药潜在靶点数据库(TCM-PTD)、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找到二陈汤的主要成分,并通过ChemMapper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筛选成分靶点。通过T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冠心病相关的疾病靶点。将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进行交集,筛选得到疾病-药物成分共同靶蛋白。应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应用Metabo Analyst数据库将上述筛选出成分进行代谢物分析,筛选出主要代谢物。采用Cytoscape的MetScape及ClueGO插件分别分析二陈汤治疗冠心病相关靶点的基因功能及代谢通路,构建二陈汤主要药物成分-代谢物-靶点-信号通路拓扑网络。结果经数据库分析共筛选出二陈汤的8种主要成分及与冠心病相关的靶点56个,同时筛选出与二陈汤主要成分相关的代谢物13个及相关信号通路13个;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二陈汤的成分-靶点、成分-冠心病靶点及相关代谢及信号通路的共表达网络,发现二陈汤可能通过保护血管内皮、抗氧化应激、抗炎修复等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结论从多角度探索了二陈汤从痰瘀论治冠心病的潜在分子机制,揭示了二陈汤的药理作用,为其后续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筛选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主要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技术和方法,探讨益肾养髓方治疗脊髓损伤的关键靶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中药综合数据库搜集益肾养髓方中所有药物的化学成分,筛选其有效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提取脊髓损伤疾病相关基因。随后获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作用靶点,并将其上传至在线STRING11.0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并对关键蛋白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获得益肾养髓方化学成分1071个,有效活性成分139个,药物靶点217个,脊髓损伤疾病相关靶点1524个,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118个。根据PPI蛋白互作网络的结果得出,益肾养髓方治疗SCI疾病的关键靶点为STAT3、AKT1、JUN、MAPK1、IL6、RELA等。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提示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转录因子活性等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包括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 本研究从整体层面初步预测了益肾养髓方治疗脊髓损伤相关疾病的作用靶点与信号通路,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胶艾汤与四物汤对血虚模型大鼠补血功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胶艾汤和四物汤对血虚模型大鼠外周血象、免疫器官指数和红细胞膜能量代谢酶活力的影响,探讨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后补血功效变化的机制。方法每天于大鼠眼底静脉丛放血5 m L/kg,连续放血12 d,复制大鼠血虚模型;同时造模大鼠分别ig给予不同剂量的胶艾汤、四物汤、胶三汤及胶四汤,复方阿胶浆为阳性对照,各组均给药12 d;检测各组大鼠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免疫器官指数、红细胞膜Ca2+,Mg2+-ATP和Na+,K+-ATP酶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RBC、HGB、HCT、PLT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膜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力明显降低(P0.05、0.01),脾脏和胸腺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胶艾汤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升高大鼠RBC、PLT、HCT、HGB(P0.05、0.01),升高脾脏和胸腺指数(P0.05、0.01),增强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力(P0.05、0.01);四物汤组可明显升高大鼠RBC、HCT、PLT(P0.05),升高脾脏和胸腺指数(P0.05、0.01),增强Ca2+,Mg2+-ATP酶活力(P0.05)。四物汤组对RBC和Na+,K+-ATP酶活力改善作用明显弱于胶艾汤中剂量组。结论胶艾汤和四物汤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补血作用,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后补血作用具有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