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饮中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丹酚酸B的含量,比较丹参饮精品中药与普通中药上述四种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Genmini 5μm C18110A(250 mm×4.6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05%三氟乙酸(B)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288 nm,进样量15μL。结果:在40 min内,丹参饮中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丹酚酸B四种酚性成分能够实现完全分离,并且浓度与峰面积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8。与普通中药相比,丹参饮精品中药中丹参素、丹酚酸B、原儿茶醛和原儿茶酸含量明显增加。结论:该分析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定量准确,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测定丹参饮中四种酚性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沼泽红假单胞菌转化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 5种成分的含量,并和丹参对照液进行比较。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岛津Inert Sustain C18柱(4.6mm×250 mm,5μm);甲醇-0.1%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7 nm,流速为0.8 m L·min-1,柱温为26℃,进样量为25μL。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分别在20~1000μg·m L-1,5~200μg·m L-1,5~200μg·m L-1,5~1000μg·m L-1,10~200μg·m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31%,101.13%,98.81%,103.47%,99.0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回收率,可以用于丹参沼泽红假单胞菌转化液中5个酚酸类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为丹参沼泽红假单胞菌转化液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用HPLC同时测定丹参多酚酸中丹酚酸D、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4个水溶性成分的方法,并对6批丹参多酚酸进行测定.方法:采用Venusil XBP C18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0.02%磷酸水-0.02%磷酸80%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结果:丹酚酸D线性回归方程为A=13 979C-1 739.2,R2=0.999 6,线性范围2.11 ~21.10 mg·L-1,平均回收率100.12% (RSD 1.52%),迷迭香酸线性回归方程为A=42 007C-448.58R2=0.999 7,线性范围3.94 ~39.40 mg·L-1,平均回收率100.60%(RSD 1.83%);紫草酸线性回归方程A=23 061C-6 319.2,R2=0.999 6,线性范围4.14~41.40 mg·L-1,平均回收率102.47%(RSD 1.53%);丹酚酸B线性回归方程A=22 186C-21 435,R2=0.999 8,线性范围为53.90 ~ 539.00 mg·L-1,平均回收率104.53%(RSD 2.00%).结论:方法操作简单,且重复性好,可用于丹参多酚酸中丹酚酸D、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同时测定冠心宁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阿魏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 6种水溶性成分。方法采用DiamonsilTM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5%冰醋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体积20μL;柱温30℃;检测波长286 nm。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6种水溶性成分可完全分离。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阿魏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87.68~438.40 ng(r=0.999 3),29.68~148.40 ng(r=0.999 7),14.03~70.16 ng(r=1.000 0),30.40~152.00 ng(r=0.999 9),103.70~518.40 ng(r=0.999 6),193.20~966.00 ng(r=0.999 6)。平均回收率丹参素为98.2%(RSD为0.27%),原儿茶酸为98.4%(RSD为1.2%),原儿茶醛为99.2%(RSD为1.3%),阿魏酸为98.9%(RSD为0.96%),迷迭香酸为98.1%(RSD为0.82%),丹酚酸B为99.3%(RSD为0.31%)。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冠心宁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王伟  张雪  褚文静  杜秀芳  许祺  黄喜茹 《中成药》2011,33(2):266-26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同时测定丹参粉针剂中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和迷迭香酸4种水溶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T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5%冰醋酸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98nm.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4种水溶性成分可完全分离.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和迷迭香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64 4~2.630μg(r=0.999 9),0.007 420~0.118 7 μg(r=1.000 0),0.008 770~0.140 3μg(r=1.000 0),0.019 44~0.31l 0μg(r=1.000 0).平均回收率丹参素为101.6%(RSD为1.1%),原儿茶酸为102.2%(RSD为1.8%),原儿茶醛为101.3%(RSD为2.0%),迷迭香酸为100.9%(RSD为1.6%).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4组分分离良好,可用于丹参粉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丹参片、丹参胶囊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丹参素及原儿茶醛含量的HPLC方法,讨论多含量分析对产品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Thermo C18色谱柱,以甲醇-乙腈-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 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丹参素、原儿茶醛分别在1.185~11.85 μg(r=0.9999)、1.173 ~ 11.73 μg(r =0.9997)、7.400 ×10-2 ~7.400×10-1 μg(r =0.9999)、1.130×10-1 ~1.13 μg(r=0.9998)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介于96.8% ~99.1%之间.丹参胶囊的丹参酮ⅡA含量约为丹参片的3倍;而丹参片的原儿茶醛含量约为丹参胶囊的3倍.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较全面地评价丹参片和丹参胶囊的质量;测试样品的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以丹参素钠为内参物,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丹参合剂中5种水溶性成分(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以丹参合剂为研究对象,以丹参素钠为内参物,确定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相对于丹参素钠的相对校正因子。外标法测定丹参素的含量,通过相对校正因子对其他4个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比较两法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各成分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表明具有了良好的重现性,可用于丹参合剂中水溶性成分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典灵辉  崔燎  吴铁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2861-2863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丹参提取物中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1%冰醋酸溶液(A)和甲醇(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1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5℃.结果 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线性范围分别在0.26~2.08 μg,0.13~1.04 μg,0.45~3.60 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6);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6%,99.56%,99.68%,RSD<3.4%.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丹参提取物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白花丹参生品、酒制品和炒炭3种炮制品中5种酚酸类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花丹参中主要酚酸类成分的影响。 方法: 大连依利特C18(4.6 mm×250 mm, 5 μm)柱;流动相甲醇-5%冰醋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6 nm,进样量20 μL。 结果: 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线性范围分别是7.31~234 (R2=0.999 5),6.75~216 (R2=0.999 9), 52.8~1.65 (R2=0.999 0),4.67~149.50 (R2=0.999 8),42.25~1 352 mg·L-1 (R2=0.999 9);样品中5种酚酸类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均>98%,RSD均<1.6%。 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作为白花丹参类药材的酚酸类成分含量的定量方法。测定结果显示,3种炮制品种均不含原儿茶酸,其余4种成分的含量均表现为生品<酒制品<炒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参红花混煎液中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Plus C18柱(4.6 mm×100 mm,1.8μm);以甲酸-500 mmol·L-1甲酸铵-水(0.5:10:90)为流动相A,0.5%甲酸-乙腈为流动相B;检测波长280 nm(丹参素、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和380 nm(羟基红花黄色素A);流速0.5 mL·min-1;柱温30℃.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丹参红花混煎液中5种成分含量的方法.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质量浓度分别在3.51 ~ 84.2,3.48~83.5,1.90~ 45.6,2.47 ~59.3,37.9~909.6 mg·L-1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2> 0.999 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102%,102%,98.5%,101%.建立的HPLC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川产丹参炒制工艺优选及其质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川产丹参炒制工艺进行优选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通过L9(34)正交设计,以丹参中有效成分原儿茶醛、丹酚酸B、丹酚酸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指标,对川产丹参的炒制工艺进行优选;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下质量标准对各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温度和时间对丹参炒制均有显著影响,70 ~ 80℃炒制温度影响最大,炒制5min影响最大.结论:炒丹参最佳工艺为炒制温度70~80℃,炒制时间5 min,炒丹参质量标准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从山东莱芜引种到湖南地区的白花丹参药材的产量及质量.方法:相同条件种植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计算2种丹参根的条数、粗细、根的鲜干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并对根横切面的显微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引种后的白花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药典标准,产量显著提高,二者的根横切面显微特征有明显的差异.结论:白花丹参适合在湖南种植,可作为优质的丹参资源在湖南引种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聚多巴胺(PDA)对丹参注射液中多成分进行负载,构建丹参注射液(SMI)缓释制剂(PDA-SMI)。方法:建立丹参注射液的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3种成分的分析方法并进行含量测定;制备PDA,在pH值2.5的条件下对SMI进行负载,制备PDA-SMI;对PDA-SMI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结果:SMI中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浓度分别为0.344、0.214、0.262 mg/mL;PDA-SMI对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载药量分别为8.59%,15.90%和20.57%;PDA-SMI中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体外累计释放率分别为84.05%,77.57%和63.12%。结论:PDA可以负载SMI的多种成分,载药量较高,并具有良好的缓释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念,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对复方丹参滴丸中君药丹参的质量标志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UPLC法对丹参药材和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的丹酚酸类成分进行测定,并模拟复方丹参滴丸提取工艺,对紫草酸和丹酚酸B、E、T、U这5个丹酚酸类成分的转化进行研究。结果在丹参药材中,主要有2个丹酚酸类成分,即丹酚酸B(占总酚酸比例90%)和迷迭香酸(5%);而在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有8个丹酚酸类成分,即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B、D、T、U,其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含量相对较高。在提取加工中,紫草酸和丹酚酸B、E、T、U能转化生成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丹酚酸类成分,而丹参素、原儿茶醛是主要的终产物。结论丹参药材选择丹酚酸B作为水溶性丹酚酸类成分的质量标志物科学合理,而丹参药材在制备复方丹参滴丸的过程中,丹酚酸类成分发生了化学转化,产生了8个主要的丹酚酸类成分,并以其中的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最高,又因丹参素具有种属来源特异性,故从化学成分层面上,复方丹参滴丸选择丹参素作为君药丹参的质量标志物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5.
"一测多评"法测定丹参酚酸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建立适合于中药特点的利用一个对照品同步测定丹参中多种酚酸类成分的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方法:以中药丹参为研究对象,以丹参素钠(sodium danshensu)为内参物,建立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紫草酸(lithospermic acid)和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与丹参素钠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外标法测定丹参素钠,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丹参中其他4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并将“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用相对偏差进行评价,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丹参酚酸类成分“一测多评”法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的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相对偏差<5%,实验所得的相对校正因子可信.结论:一测多评的质量评价模式在中药丹参酚酸类成分的多指标质量评价中得到验证,可为后续《中国药典》的品种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丹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考察丹参药材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来源。方法:以丹参素、原儿茶醛为指标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采用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法鉴定丹酚酸。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并非丹参固有成分,随煎煮时间增加而增加,而丹酚酸B随煎煮时间增加而减少。结论:丹参素、原儿茶醛是丹酚酸B的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17.
丹参成分在Caco-2细胞中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改良的Caco-2细胞模型研究丹参中的可吸收成分,并用在体动物模型验证。方法HPLC-MS方法测定加入丹参水提取物的Caco-2细胞破碎液中的丹参成分,并与大鼠在体灌流给药后血浆中的成分相比较。结果加药Caco-2细胞破碎液中检测到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丹酚酸D、紫草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7种丹参的成分,给药后大鼠血浆中检测到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丹酚酸D、紫草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共8种丹参的成分。结论细胞破碎液中检测的成分为丹参在Caco-2细胞中有吸收的成分,本方法可作为研究中药吸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HPLC同时测定丹参及其制剂中4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参药材及其制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A、丹酚酸B4种酚酸类成分含量的RP-HPLC色谱法。方法色谱柱:InertsilC8-3柱;流动相:乙腈-水-甲酸(24∶76∶0.4);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5nm。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4种酚酸类成分可完全分离。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A、丹酚酸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8~400(r=0.9998),4~200(r=0.9994),4~200(r=1.0000)和4~200mg·L-1(r=1.0000)。4种成分在药材和制剂中的回收率均在98.5%101.0%,RSD(2.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同时测定丹参药材及其制剂中4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探讨生物活性测定法在中药缓控释制剂评价中应用的适宜性,建立一种快速的多组分制剂体外释药评价方法,用表征总体行为的生物活性测定法代替目前单一成分的药物释放度测定法,以更好地指导缓控释制剂处方设计。通过HPLC测定不同溶出介质,不同释药速率及成分间不同配伍比例的丹参亲水凝胶骨架片中各有效成分(丹酚酸B、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的累积释放度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释放液的抗氧化活性,对药物各成分经时曲线与总抗氧化活性经时曲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发现各成分的释放曲线与抗氧化活性经时曲线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临界r=0.898(P<0.001)。说明3个酚酸类成分的体外释放曲线与总的抗氧化活性经时曲线有很好地相关性,用生物活性测定方法代替成分体外溶出,用于制剂质量评价及处方设计具有可行性,且该法还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7月份和12月份采收丹参茎叶的水提物和醇提物为研究对象,评价丹参茎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效应,并探讨丹参茎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技术(UPLC-TQ/MS)对各提取物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明确丹参茎叶提取物中主要丹酚酸类化合物(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基于1,1-二苯基-2-三硝基苦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法对丹参茎叶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同时以市售丹参(根及根茎)样品作对照。结果 7月份采收丹参茎叶水提物(SY-7)抗氧化活性最强,且总酚酸的量最高(75.663 mg/g),其次为7月份采收丹参茎叶醇提物(CY-7),市售丹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总酚酸的量均低于7月份采收丹参茎叶提取物。丹酚酸单体化合物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均具有明显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且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丹参茎叶水提物和醇提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含有丰富的丹酚酸类化合物,其中含有的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具有明显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