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穴位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的效应差异。方法采用急慢性应激刺激法制作D-IBS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天枢+足三里组、太冲+足三里组,针刺组分别给予双侧相应穴位电针刺激20 min,隔日1次,共治疗7次。观察各组大鼠体征状况,检测各组大鼠血浆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5-HT、NE含量明显增加,CGRP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5-HT、NE含量明显降低,CGRP含量升高(P0.05);两针刺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刺"太冲"和"天枢"可能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浆5-HT、NE含量,增加CGRP含量达到治疗D-IBS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针灸单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PGE2)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治疗前后数据变化,探讨针灸单穴足三里或天枢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机理。方法:随机收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灸单穴足三里穴和天枢穴,治疗期间,配合口服补脾益肠丸安慰剂治疗;对照组1组,30例,采用口服补脾益肠丸,每日腹泻超过4次者,加服思密达。连续治疗2疗程后,通过分析PGE2和VIP的检测结果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针灸足三里组与天枢组治疗前后VIP、PGE2均有显著性差异:补脾益肠丸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灸足三里组与天枢组治疗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足三里治疗腹泻型肠易综合征疗效肯定,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具有廉、便、验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内脏敏感性、胃肠功能及CGRP、SP、VIP等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90只清洁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以高乳糖饲料喂饲与束缚应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电针组行电针治疗,模型组只束缚不针刺,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治疗结束后,观察大鼠血浆中CGRP、SP、VIP的含量、大鼠内脏敏感性、胃肠动力、结肠蠕动波、肠系膜微循环不同时间段的管径及血流状态。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腹部抬起值与背部拱起值均降低、微血管管径明显收缩、血流缓慢或停止、Ⅱ~Ⅲ级者较多、首次排出活性炭黑便所需时间明显延长、收缩波个数明显增多、SP和VIP有所上升、CGRP有所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腹部抬起值与背部拱起均有所上升、微血管管径扩张、血流明显加快、SP和VIP明显降低、CGRP明显升高、首次排出活性炭黑便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收缩波个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不同时间点系膜微循环血流状态、微血管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电针可以提高IBS大鼠内脏敏感性,扩张肠道微循环管径,加快血流循环,调节血浆中的SP、VIP和CGRP含量,缩短次排出活性炭黑便所需时间和减少收缩波个数,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刺足三里、太冲穴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血液及肠组织中VIP和NPY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捆绑组、针刺组、药物组,采用慢性温和束缚应激联合孤养法加灌服番泻叶刺激大鼠,造成IBS-D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大鼠足三里、太冲穴,药物组灌胃匹维溴铵,其余组灌服生理盐水.治疗后测定大鼠血浆、回肠和直肠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神经肽Y(NPY)的含量.结果:针刺组、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血浆、回肠和直肠中NPY显著升高;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回肠和血浆中VIP浓度明显降低,而对直肠中的VIP无影响.结论:血浆和肠黏膜中VIP、NPY的变化在IBS的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针刺足三里、太冲可以调节VIP和NPY的分泌,这可能是其治疗IBS-D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石现  宋琪  胡森  李泽峰  刘茜  王磊  关玲 《中国针灸》2008,28(4):290-292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能否减轻内毒素引起的大鼠肝损伤,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内毒素组、电针组、正常组和非穴组。尾静脉注射内毒素(5 mg/kg)制作大鼠肝损伤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电针组于造模半小时后给予电针“足三里”治疗(2~100 Hz,2 mA,1.5 h),非穴组针刺位置为“足三里”旁开5 mm、下5 mm,操作同电针组。结果: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可显著增加大鼠肝组织TNF-α含量和血浆ALT活性,电针可使两者明显降低(P〈0.01),非穴组大鼠肝组织TNF-α含量和血浆ALT活性与内毒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降低内毒素引起的异常升高的大鼠肝组织TNF-α含量和血浆ALT活性,具有器官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威  吕恩基  张燕  赵金茹 《河北中医》2011,33(6):914-915
目的观察针刺上巨虚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电针组,各10只。模型对照组和电针组均采用直肠球囊扩张刺激法,持续刺激15 d制备IBS大鼠模型。电针组隔日1次针刺大鼠双侧上巨虚穴10 d。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日陪同电针组抓取、固定,不做任何治疗。各组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清NO、NOS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血清NO、NOS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论针刺上巨虚穴降低IBS大鼠血清NO及NOS水平,可能是针刺调节IBS胃肠运动,进而改善慢性内脏痛敏症状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喂基础饲料)、模型组(喂高脂饲料)、电针组(喂高脂饲料+电针“丰隆”)、西药组(喂高脂饲料+普伐他汀钠灌胃)。检测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以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变化。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TC、TG、LDL-C、ET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HDL-C、NO和CGRP水平明显降低(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电针组大鼠体重、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NO和CGRP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③与电针组比较,西药组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ET水平降低但两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电针组和西药组均对高脂血症大鼠TC、TG、LDL-C、N0以及CGRP具有较好的良性调节作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ET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观察电针心经腧穴“神门”、“少海”对大鼠高血脂症模型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给大鼠饲喂高脂饲料制备高血脂症模型。结果:动物高血脂症血浆中ET含量明显升高,CGRP含量明显下降,而电针可使动物血浆ET含量下降,CGRP含量升主,且神门穴较少海穴效应显著。结论:电针可调节ET和CGRP向正常水平逆转,使组织和血浆中的ET、CGRP水平保持动态平衡,从而有利于血管运动平衡,使高血脂症所致的缺血、缺氧及代谢障碍以缓解,达到修复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推迟高血症演变过程,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比较电针“大肠俞”“天枢”穴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内脏高敏反应、炎症因子及脑肠肽的影响,探讨不同经脉和不同穴性穴位的效应特异性。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肠俞组,天枢组,每组10只,急性应激与慢性应激相结合CAS方法制备D-IBS大鼠模型。空白组不予以任何操作,模型组只造模不针刺,大肠俞组和天枢组从造模一周后分别给予双侧“大肠俞”和“天枢”穴电针干预,连续28天。检测大鼠内脏高敏反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的IL-1β、IL-10、TNF-α、5-HT、SP、CGRP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大鼠的AWR评升高(P0.05),血清IL-1β、TNF-α、5-HT、SP、CGRP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0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肠俞组及天枢组大鼠的AWR评分有降低趋势(P0.05),血清IL-1β、TNF-α、5-HT、SP、CGRP水平显著下降(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大肠俞组相比,天枢组在的AWR评分显著降低(P0.05),血清IL-1β、TNF-α、5-HT、SP、CGRP水平显著下降(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大肠俞”“天枢”穴均可改善IBS-D大鼠的症状,但电针“天枢”穴的调节作用较“大肠俞”穴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王孙成  朱斌  章文宇 《新中医》2021,53(19):180-185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上巨虚穴对结肠炎大鼠肠黏膜中维生素D 受体(VDR) 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 的可能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Wistar 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 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 灌肠的方法来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制备大鼠模型,同时采用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 评分和组织学活动度评分(HAI) 来评估结肠炎症程度。电针组大鼠经TNBS 造模成功后次日取天枢、上巨虚穴进行电针治疗,共14 d。于第15 天处死大鼠后收集结肠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qRT-PCR) 检测肠黏膜VDR 的表达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 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HAI 明显下降(P=0.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结肠组织中MPO 活性均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结肠组织中MPO 活性下降(P<0.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大鼠肠黏膜中VDR mRNA 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肠黏膜VDR mRNA 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蛋白免疫组化提示VDR 主要在上皮细胞中表达。VDR 蛋白表达水平与MPO 活性成负相关(P<0.05)。结论:电针天枢、上巨虚两穴可能通过上调肠黏膜VDR 表达来缓解大鼠UC 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电针天枢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促进电针天枢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应用和推广。方法:以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对就诊的10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D—IBS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天枢穴组(聆=53)和电针大横穴组(n=50)。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两组之间综合疗效比较采用Radit分析。结果:D—IBS的腹泻、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肠鸣、排便急迫感、排便不尽感等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0、89.3%、71.8%、74.8%、83.5%、78.6%等;综合疗效分析,电针天枢穴组显效11例,好转34例,无效8例,总有效45例,总有效率84.9%;电针大横穴组显效4例,好转26例,无效20例,总有效30例,总有效率60.0%。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电针天枢穴治疗D—IBS临床疗效优于电针大横穴。  相似文献   

12.
电针对胃粘膜损伤大鼠血管活性肠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胃粘膜损伤大鼠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方法:采用冷冻-束缚应激致大鼠胃粘膜损伤模型,氢气清除法检测胃粘膜血流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电针前后外周血、胃粘膜和脑组织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结果:冷冻-束缚应激大鼠胃粘膜损伤明显,胃粘膜出现点状条状出血坏死灶,尤其以胃窦部为主,GMBF明显下降(P<0.01),血浆、胃粘膜和脑组织中VI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组比较);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后,GMBF显著上升(P<0.01),LI显著降低(P<0.05),血、胃粘膜和脑组织VIP含量增加(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在对胃粘膜损伤发挥保护作用的同时,可引起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变化,提示血管活性肠肽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了电针对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电针水沟对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CGRP、NPY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神经肽Y(NPY)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各组按设计给予相应的处理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皮质CGRP和NPY含量。结果:术后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CGRP含量明显下降,NPY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模型电针组CGR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NPY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可通过调节大脑皮质神经肽含量,达到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埋线疗法对肠易激惹综合征(IBS)大鼠血清中SOD等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的幼鼠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方法建立IBS模型。观察造模后用埋线天枢、足三里等穴对IBS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血清中NO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降低(P〈0.01);埋线治疗组和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中NO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增强(P〈O.01)。结论:埋线疗法能够降低IBS模型大鼠血清中NO和MDA的含量,增强SOD的活性,提高IBS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代谢产物储积和其对组织细胞的损伤,从而对IBS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血清中NO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探讨埋线疗法对IBS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的幼鼠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方法建立IBS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埋线组和匹维溴胺组,4组。埋线组取关元、足三里(双)进行埋线,治疗14d。匹维溴胺组给予匹维溴胺灌胃14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NO和VIP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血清VIP含量显著升高(P〈0.01);埋线治疗组和匹维溴胺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中NO和VIP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埋线疗法能够降低IBS模型大鼠血清中NO和VIP的含量,从而对IBS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药对黄连、吴茱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和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SHR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硝苯地平组(Nif组)、连萸药对组(LY组),每组8只,以正常WKY大鼠为对照组(WKY组),8只,共4组。WKY组和Model组予以生理盐水,Nif组予以硝苯地平溶液,中药组予以相应配伍剂量的浓煎剂,连续灌胃4周,测量大鼠灌胃前和灌胃4周末大鼠尾动脉的收缩压。第4周末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ET、CGRP的含量。结果与Model组比较,中药组大鼠4周后血压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浆ET含量降低(P〈0.05),CGR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但与Nif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对黄连、吴茱萸对SHR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中ET的含量,增加CGRP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菝葜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干预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用冰水灌胃法复制大鼠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菝葜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浓度依次为80g/kg、40g/kg、20g/kg,按生药量计),阳性对照组,另设空白对照组。灌胃给药3周后,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大鼠血清NO含量变化,酶免法测定大鼠血浆CGRP含量变化,观察对大鼠结肠VIP、iNOS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菝葜提取物20g/kg(按生药量计)能够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NO和血浆CGRP含量(P<0.05);显著升高模型大鼠结肠VIP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灰度值(P<0.05);极显著升高模型大鼠结肠iNOS免疫组化染色平均灰度值(P<0.01)。结论:菝葜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整模型大鼠血清NO、血浆CGRP、结肠VIP、iNOS等方面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内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肠系膜上动脉30分钟,再灌注2小时,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肠组织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O含量及NOS活性明显升高;针刺足三里组与之比较显著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缺血再灌注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NO及NOS的合成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及“足三里”加“天枢”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结肠功能及自主神经平衡性的影响,探讨足三里配伍天枢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足三里组、足三里+天枢组,每组14只。采用避水应激法建立IBS模型。足三里组、足三里+天枢组大鼠给予相应穴位的电针治疗,每次20 min, 1次/d,连续14 d。采用腹壁回撤反射(AWR)测定大鼠内脏敏感性,Power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记录大鼠结肠腹直肌肌电、肠电、心电,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酪氨酸羟化酶(TH)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TH和ChA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WR评分升高(P<0.001),心电低频信号(LF)、LF/高频信号(HF),结肠ChAT表达及血清cAMP含量、cGMP含量、cAMP/cGMP均升高(P<0.001,P<0.05),HF、结肠慢波频率、结肠疼痛阈值、结肠TH蛋白表...  相似文献   

20.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浆中ET、NO和CGR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电针双侧“内关 间使”穴对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浆中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含量的影响 ,探讨针刺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及心包经穴与心脏相关联系的机制。方法 :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 ,血浆中的ET和CGRP含量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NO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结果 :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浆中ET含量明显降低 ,NO含量显著升高 ;电针“内关 间使”穴后血浆ET含量显著升高 ,NO含量显著下降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及电针“内关 间使”穴对血浆CGRP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ET和NO可能参与电针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以及心包经穴与心脏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