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颈项肩背痛古方与神经根型颈椎病今方的用药特点。方法:检索以颈项肩臂痛、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主治的古今内治方剂,比较古今方剂功效类别药物构成比和常用药物使用率的差异,分析它们的用药特点异同。结果: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在今方中使用构成比均大于20%,三者之和大于80%,在古方的使用构成比分别30.24%、17.70%、10.21%,化痰药、化湿利水药、温里药、行气药、清热药在古方中的使用构成比为5.86%~6.90%。祛风湿药今方常用葛根、桂枝、威灵仙、木瓜、桑枝,古方多用独活、麻黄、防风。补血药古今方均常用当归和白芍;益气药古方喜用白术,今方常用黄芪;古今方剂均较少使用补益肝肾药物。川芎是古今方剂最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化痰药以半夏、天南星较为常用,古方的使用率高于今方。全蝎等为今方所多用。古方喜用肉桂、附子等温里药。结论:今方的用药更趋集中于祛风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等类别,而古方的选择上更为分散;古今方剂在常用药物的选择上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与讨论虫类药在古方治疗消渴中的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整理治疗消渴古方中使用的虫类药并录入Excel数据库,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高频应用的虫类药以牡蛎、鸡内金、桑螵蛸位居前3位,其中以平肝熄风药、补虚药及消食药占据大部分,四气以平性、寒性、温性药为主,五味以咸味、甘味居多。结论:虫类药在消渴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其中部分高频用药于今方中鲜有所见,以上可为指导临床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含桑白皮古今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古方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检索数据库,今方以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为检索数据库,筛选含桑白皮的方剂。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基于Aprior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SPSS Statistics 21.0 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合桑白皮的古方主要用于治疗咳嗽、喘证、肺痈、肺热等肺系疾病,含桑白皮的今方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咳嗽、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古方配伍药物频次较高的是炙甘草、木通、赤茯苓、苦杏仁、黄芩等,以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较多;今方配伍药物频次较高的是苦杏仁、黄芩、紫苏子、甘草、浙贝母等,以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解表药较多。古今方四气均以寒性为多,五味以苦、甘、辛味为主,归经以肺、脾胃、肝经为主。古方主要涉及药物14味,今方6味。古方得到新方5组,今方6组。结论:含桑白皮的古今方剂主治的疾病均为肺系疾病,今方亦可用于眼病和皮肤病,配伍药物以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为主,古方又常配伍利水渗湿药,今方多配伍解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古今中医药治疗哮喘用药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古今中医治疗哮喘用药分布规律特点及异同,为哮喘用药应用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理论依据。方法:古代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检索数据库,现代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期刊数据库。整理所得哮喘治疗方并建立数据库,分析古今治疗哮喘方的用药特点。结果:单味药的统计结果表明古今用药排名前10的药物中相同的是甘草、杏仁、麻黄、五味子、半夏,归肺经、脾经、肝经的药物较多,温性、辛味、苦味、甘味药物较多,止咳平喘药、补虚药、解表药在古今医家治疗哮喘的方剂中占主导地位。结论:古今哮喘治疗的核心用药是一致的,体现了中医治则治法的精髓。现代用药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古今用药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系统收集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古今用药,归纳古今常用有效药物,分析用药规律和比较用药趋势。 方法: 收集治疗UC古今方,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归纳用药规律和古今用药差异性。 结果: 共收集治疗UC古方461首,今方286首。频数分析显示古今治疗UC高频药物分别为甘草、当归、干姜、木香、茯苓和甘草、木香、茯苓、陈皮、厚朴等药物。相关分析表明,多组治疗UC药物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聚类分析进一步指出了UC方中的药物配伍关系,t检验提示古今治疗UC用药趋势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由统计数据推导得出古方治疗UC以补气血、温脾胃为治疗规律;今方以补益肺脾之气、清热化湿解毒、活血化瘀、行气导滞、健脾胃为治疗规律。古今方在治疗UC用药趋势上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古今肺痈方的组方用药特点。方法:收集并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和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等数据库所收录的古今治肺痈方剂,采用SPSS Modeler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Statist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纳入古方127首、现代文献方剂234首,共361首方剂、300味药;古今方核心药物均有甘草、桔梗、薏苡仁、贝母、瓜蒌、桑白皮、杏仁、陈皮等清肺化痰、排脓解毒药;古方多用人参、天冬、当归等扶正祛邪,现代文献中多用鱼腥草、金银花、蒲公英等药清热解毒。关联规则结果显示,常用的2药组合有甘草-桔梗、薏苡仁-冬瓜子、金银花-连翘等药对,常用的3药组合有薏苡仁-冬瓜子-桃仁、黄芩-鱼腥草-桔梗等药组;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主要形成“桃仁、冬瓜子、薏苡仁、芦根、黄芩、鱼腥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茯苓、陈皮、半夏、瓜蒌、知母、桑白皮”“甘草、桔梗、贝母”“黄芪、当归”等组合。结论:以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等方法挖掘出核心药物与药物组合,为临床治疗肺痈提供了用药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张仲景治疗疼痛的用药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中医对疼痛的治疗.方法 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关于疼痛的组方中所涉及中药进行高频用药、功效、四气、五味、归经的统计分析,并对高频用药位居前15位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前15味药物依次为:甘草、芍药、生姜、大枣、桂枝、附子、白术、干姜、大黄、人参、半夏、枳实、当归、黄芩、麻黄;功效用药以解表药、补气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补血药位居前5位;四气用药以温性药、寒性药、平性药位居前3位;五味用药以甘、辛、苦味药位居前3位;归经中以归心经、脾经、肺经、肝经位居前4位;对高频用药进行聚类分析可聚为4类.结论 张仲景治疗疼痛用药规律概括为:从寒论治,突出虚实,从心治痛,注重化瘀,治从整体,寒热并治,治从中焦,甘以缓之,学遵内经,多有发挥.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十八反”药物治中风病古今方剂配伍和治疗特点.方法:收集规范古代及近现代中风病方剂中含“十八反”反药组对的处方,运用关联规则对方剂进行高频药物挖掘,对方剂剂型、年代进行对应分析.结果:经整理获得古今中风病“十八反”反药同方方剂共173首,其中古代方剂111首,近现代方剂62首.相反药对以半夏-附子使用最多,共76首.古今含“十八反”药物治疗中风方剂高频药物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古今治疗中风均重视治痰,但古方用药以天南星、川芎、全蝎、天麻、白附子、白僵蚕为主,偏于熄风通络化痰,病机方面重视痰瘀邪实;近现代方用药以甘草、茯苓、白术、陈皮为主,偏于益气健脾化痰,病机方面重视正气亏虚.  相似文献   

9.
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配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古今方中中药成方治疗慢性肾衰的用药规律 ,共收集古今治疗慢性肾衰方 35 0首 ,其中今方 12 5首 ,古方 2 2 5首 ,总用药 194味 ,探讨其用药前 2 0味 ,30味的规律等 ,为中药治疗慢性肾衰找出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文献检索探寻治疗老年肺炎的高频中药药物和药类,在此基础上总结老年肺炎的用药规律,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87年至2017年关于老年肺炎的文献,利用SPSS 17.0软件,采用频数分析方法探寻高频药物和药类。结果:共纳入65篇文献的81首方剂。结果显示,清热药、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位居药物归类前5位;甘草、黄芩、苦杏仁、桔梗、鱼腥草居用药频次前5位。结论:本文总结治疗老年肺炎的高频中药及药类符合中医对老年肺炎的病因病机认识,揭示了中医药治疗老年肺炎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挖掘和分析古今医家诊治郁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建立古今医家治疗郁病的数据库,运用相关软件使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技术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频数分析:古籍用药频次前10依次是甘草、香附、陈皮、茯苓、川芎、栀子、苍术、半夏、生姜、当归;当代文献依次是柴胡、白芍、甘草、当归、香附、郁金、丹参、白术、茯苓、陈皮。2)聚类分析:古籍文献中黄芩与黄连,青皮与枳壳,白术与人参,白芍与柴胡,香附与川芎,苍术与神曲,茯苓与半夏等各聚为一类。当代文献中枳壳与川芎,白术与茯苓,白芍与当归,郁金与丹参等各聚为一类。3)关联分析:古籍文献主要相关联的药物是香附、川芎、半夏、甘草、茯苓、苍术、陈皮、栀子。当代文献中相关联的药物是柴胡、白芍、当归、甘草、茯苓、香附、白术。[结论]古今医家都认为肝气郁结是郁病主要病机,疏肝理气健脾是主要治法。但古代医家更侧重理气,且用药成分更为丰富,当代医家更侧重疏肝。古代医家以香附、川芎、半夏、甘草、茯苓、苍术、陈皮、栀子为主药,体现了越鞠丸的组方精髓。当代医家则以柴胡、白芍、当归、甘草、茯苓、香附、白术为核心处方,与逍遥散一致。对于郁病的诊治,无论古籍文献还是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都具有临证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黄芪,绞股蓝及其制剂清除O2^—.和·OH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马志茹  袁倬斌 《中药材》1999,22(6):303-306
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黄芪、绞股蓝及其制剂对O2^-.(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和·OH(Fenton体系产生)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黄芪和绞股蓝及其制剂均能有效地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但对不同自由基的清除效能不同,其中人参皂甙Rb1和黄芪甲甙对O2^-.和·OH的抑制作用最强。黄芪样品对O2^-.的清除作用能力依次为:黄芪甲甙〉生黄芪〉内蒙黄芪〉河北黄芪〉黄芪对照品〉蜜炙黄芪;对·OH的清除效能分别为: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附汤联合西药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入院顺序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参附汤(人参30g,附子10g,黄芪15g,当归、麦冬各12g,大枣6枚)1剂/d,水煎100m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均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EF)。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心功能改善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92.50%;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7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治疗组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汤联合西药对于扩张性心肌病心功改善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多算法挖掘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并且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究关键组方治疗糖尿病的药效药理机制,为糖尿病的辨证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方法研究糖尿病治疗的组方用药规律,同时基于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算法获得新关键组方,另外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关键组方治疗糖尿病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药效药理机制。结果 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共筛选出68首中药处方、214味中药及4首新组方,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黄芪、甘草、五味子、丹参及当归新组方治疗糖尿病基于193种生物活性化合物、30种关键靶点、4151种GO过程以及74条KEGG生物通路,并且基于分子对接发现glycyroside、sitosterol等关键活性成分。结论 本研究初步阐明了糖尿病治疗的方剂用药规律,并基于生物信息学初步揭示了复方用药的药效药理机制,为糖尿病的中医药临床辨证治疗提供数据算法支持以及生物信息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不同药物对急性心功能不全大鼠模型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稳定戊巴比妥钠致大鼠急性心功能不全模型并比较不同种类抗心功能不全药物的作用差异,籍此探讨该动物模型的适用性。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多巴酚丁胺组、去乙酰毛花苷组及黄芪注射液组,采用戊巴比妥钠股静脉给药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功能不全模型,即时用多巴酚丁胺(100μg·kg-1)、去乙酰毛花苷(0.1 mg·kg-1)或黄芪注射液(4 mL·kg-1)静脉给药干预,全过程中使用四道生理仪监测心电图、左心室内压等指标的变化,观察药物治疗效果1~2 h。结果:使用戊巴比妥钠建立的稳定大鼠急性心功能不全模型,左室内压峰值(LVSP)及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 max-1)等各项指标降至初始值60%~70%并持续90 min以上。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后2 min左右LVSP及dp.dtmax-1均明显回升至初始值90%以上(P<0.05),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后20 min左右LVSP及dp.dtmax-1也明显回升至初始值90%左右(P<0.05),但使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后未观察到指标明显改善现象。结论:使用戊巴比妥钠可建立较为稳定大鼠急性心功能不全模型,此模型比较适用于多巴酚丁胺类药物及黄芪注射液的药理及药效研究,而不太适用于去乙酰毛花苷类药物的药效及深入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挖掘古代医家治疗郁证验案中的用药规律,以期为郁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整理《医案类聚》中的古代郁证医案,提取医案中的中药处方数据,对获取的处方中药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 5集成的数据挖掘功能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得到古代医家治疗郁证的常用药物及其属性、分类,常用药对,核心方药组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医案数据364案,461诊次,中药处方数据439条,涉及古籍67本。共涉及中药607味,总用药频次4 127次。高频药物有茯苓(186次),陈皮(115次),甘草(113次),人参(101次),当归(98次)和白术(94次)等,常用中药性味以温、平、苦、辛为主,多归于脾、肺、心、肝四经。常用药对有白术-茯苓、茯苓-甘草、茯苓-当归、白术-甘草、人参-茯苓等,核心方药组成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加减。结论:古代医家治疗郁证用药以健脾补益气血、疏肝理气、养心安神为原则,气血兼顾、肝脾心同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历代本草方剂文献中蜘蛛的药用和食用资源及其临床配伍方法的历史沿革变化,通过完善补充相关资料,为开展蜘蛛的资源利用和新药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查阅历代的本草典籍,结合笔者的调查情况,并将国内所使用药用和食用蜘蛛种类及其临床应用方剂进行整理、归纳。结果:国产食用和药用蜘蛛种类共8科18种,按照个体大小分为中小型蜘蛛和大型蜘蛛,前者种类6科14种,中药中应用较为广泛;后者种类有2科4种,富含蜘蛛毒素,在黎族医药中应用广泛,是今后蜘蛛药物开发的主要源泉;蜘蛛药材加工炮制方法和入药部位多样,临床配伍用于治疗疝气、止痛、风湿、痈疽恶毒、无名诸疡、内外痔、腋臭等;可研末内服,浸酒或入丸、散,外擦或捣敷等。此外,少数民族食用蜘蛛主要有7种,常去头足,油炸或烧烤。结论:今后应拓展大型药用和食用蜘蛛资源,综合利用蜘蛛各部位和化学成分,精心组织对经典方剂和少数民族药物应用知识的筛选开展研究,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为蜘蛛资源的现代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和总结古代医著中妇科癥瘕方药的用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收录的古代医著中治疗妇科癥瘕的方药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方剂108首,涉及中药188味;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36味,频次均在8次以上;常用2味药组合47个,3味药组合14个;演化得到核心组合4个,新处方2个。结论:治疗妇科癥瘕的古代方剂中,以养血、活血、破血、温阳、理气、泻下药物频数较高,其核心处方为四物汤、桂枝茯苓丸加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梳理《金匮要略》鳖甲煎丸的历代衍变情况、古今临床应用情况,并分析其在现代的应用转化情况,一方面为鳖甲煎丸的二次开发提供思路,另一方面为经典名方的转化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搜集与整理鳖甲煎丸的古代文献与现代文献,对鳖甲煎丸的古代及现代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梳理,研究其源流、方义衍变及主治病证变化情况。结合市场调研,对鳖甲煎丸的市场转化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其研发过程及市场应用情况。结果:自《金匮要略》后,鳖甲煎丸在历代均有流传,但其变化不大,治疗疾病单一,为治疟母的专方。从药物剂量比来看,鳖甲煎丸中鳖甲和赤硝为主药,并重用虫类药。现代文献分析发现,鳖甲煎丸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实验研究,均主要用于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调研发现,鳖甲煎丸在由经方转化为中成药时,其思路基本为"尊古",其组成、用量、制法等基本遵循了《金匮要略》中原方的记载。中成药制剂已被收录于多个疾病诊疗、用药指南及专家共识中。对比其他抗肝纤维化的中成药,鳖甲煎丸的临床应用较广,成本较低。结论:鳖甲煎丸在古代为治疗疟母的专方,现代则多用来治疗肝纤维化等肝脏疾病,疗效确切。此外,鳖甲煎丸已成功地转化为现代中成药制剂,并在市场上得到较好的反应,为其他经典名方的转化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