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寻提高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的疗法。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同时,应用针刺天突、廉泉三穴为主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率30.0%。结论针刺疗法能有效提高西医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熊涛 《光明中医》2016,(19):2855-2856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实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有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现象,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项针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疗效及其血液流变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项针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临床疗效及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规范治疗和护理,主要包括改善脑循环、控制脑水肿、保护脑细胞、调控血压及鼻饲饮食、静脉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项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为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项针配合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根据脑卒中病灶部位分为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也可根据吞咽阶段分为口腔期、咽期与食管期吞咽障碍。通过对相关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发现真性球麻痹较假性球麻痹病情更重、预后更差,而病灶部位是否影响针刺改善吞咽功能的效应尚无定论;吞咽阶段分型可用于指导针刺治疗方案。因此,开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时,对疾病分型问题的考虑应当贯穿科学问题确定、研究设计、针刺方案选择等过程。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邹宏军  赵文民 《中国针灸》2004,24(4):227-228
目的:探寻提高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的疗法.方法:将17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93例.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头针、舌针、体针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100.0%,对照组有效率67.7%,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疗法能有效提高西医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针刺与舌肌功能训练对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4位病人随机分为针刺组(n=48)和对照组(n=46).针刺组选取人迎、廉泉、风池等;头针取双侧头部运动区中、下2/5.人迎穴直刺,廉泉穴行“合谷刺”,头针于运动区中、下2/5处斜刺.对照组采用常规舌肌功能训练法进行训练.结果: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2组治疗前后吞咽困难的程度,治疗2个疗程后针刺组有效率达89.6%,对照组仅达43.9%,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针刺颈项咽部腧穴,可使延髓所支配的有关吞咽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同时可反射性刺激上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针刺头部运动区可直接刺激大脑皮层,增加脑损伤部的血流量,促进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重建上运动神经元对延髓运动核的支配.因此2组穴位的作用可上下呼应、相互促进,共同促使该病康复,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吞咽困难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针刺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PBP)患者疗效的因素.方法:将60例风痰阻络型中风假性球麻痹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针刺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中发现随着脑卒中发生次数的增多,发生重度吞咽困难的机率有增高的趋势,发生吞咽困难的时间相继提前,提示对脑卒中进行早期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彭长林 《中国针灸》2010,30(7):551-553
(摘要)目的:探寻提高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的疗法。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任督通调法对观察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65.64%。结论:任督通调法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刺加咽后壁点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加咽后壁点刺疗法对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早期针刺加咽后壁点刺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两个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与显效率明显提高,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刺加咽后壁点刺疗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刺太溪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针刺太溪穴和头针治疗脑卒中引起假性球麻痹造成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太溪穴为主配合偏瘫治疗的基础针刺:对照组采用针刺头部的顶颞前、后斜线透刺为主配合偏瘫治疗的基础针刺。观察两组针刺3次、5次、10次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体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3次治疗结束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但在第5次治疗结束,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太溪穴治疗脑卒中引起假性球麻痹造成吞咽困难疗效显著,起效较快,头针治疗累积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魏东生 《河南中医》2012,32(4):445-447
目的:观察从心脾二经论治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确诊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给以心脾二经理论为基础采用中药结合针刺及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7%,治疗组有效率为93.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吞咽障碍积分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从心脾二经立论治疗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针刺风池、天柱、通里及廉泉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对照组运用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71.9%,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提高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陈晓旭  张晓  张红 《新中医》2021,53(2):139-142
目的:观察揿针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护理措施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肝肾阴虚,风痰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患者均进行康复训练,予摄食指导、口腔卫生指导和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揿针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吞咽障碍程度,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由患者于治疗完成后评价护理满意度;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洼田氏饮水试验、SSA及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揿针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护理措施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可显著减轻吞咽障碍,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分为针刺组50例,对照组48例。针刺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针刺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西医药物治疗。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62.5%。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数据库与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12.0和Revman5.3进行数据分析、异质性评价、偏倚评估和敏感性分析。 结果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66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44例,对照组323例,对其进行Meta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合并OR=5.37,95%CI[3.20,9.01],总体效应检验Z=6.37,P<0.000 01。亚组分析:吞咽障碍组与对照组相比,合并OR=4.88,95%CI[2.51,9.47],效应检验Z=4.68,P<0.000 01;失语症组与对照组相比,合并OR=6.26,95%CI[2.74,14.28],效应检验Z=4.36,P<0.000 1。 结论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Pseudobulbar Palsy),患者吞咽功能重塑的干预效应.方法:将72例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6d后休息ld,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共治疗42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0.6%,对照组总有效率5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障碍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针能够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深刺内大迎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深刺内大迎穴,对照组采用金津、玉液点刺放血,4周后通过洼田饮水试验的评分来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6.67%,治疗组有效率86.67%。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深刺内大迎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肯定,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提高了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祛风化痰针刺法治疗风痰型假性球麻痹12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和验证祛风化痰针刺法治疗风痰型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确诊为风痰型假性球麻痹的病人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分别给予祛风化痰针刺法和胞二磷胆碱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加空白针刺法治疗,1个月后对主要症状、体征进行系统的比较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为40.7%和89.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和37.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祛风化痰针刺法对风痰型假性球麻痹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减轻乃至消除患者的相关症状和体征,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颈夹脊配合头部运动区在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对照组及针刺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用药,针刺组采用药物治疗加颈夹脊配合头部运动区针刺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临床治愈率及显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加以颈夹脊配合头部运动区针刺治疗能显著改善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芒针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5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评价芒针透刺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芒针透刺天突、全知、鸠尾等穴治疗,随机设立毫针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62%,对照组愈显率为24%,两组愈显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疗法对改善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