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心律失常为现代临床医学中的疑难杂证之一,如运用西药治疗,此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本身就有导致心律失常的毒副作用;而运用中医治疗,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在临床上运用母子相生关系治疗心律失常,则显示出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独特优势。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心五行属火,其子为脾,其母为肝。因其母子关系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影响,故在临床治疗心律失常时,从肝、脾人手常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张静生治疗心律失常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张静生教授辨证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即心脏虚损为发病基础,同参肝胆脾肾诸脏,脉症结合,病证结合,强调明辨虚实寒热,扶正与祛邪兼顾,合理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3.
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多属于中医"心悸"范畴。谢海波医师主张从脾论治,心脾两脏母子相系,气血互动,经脉相连,脾与心在生理、病理上互相影响,息息相关。同时根据脾为后天生化之源,从调理脾胃论治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并举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现代临床应用炙甘草汤辨治心律失常的用药加减规律.方法 检索从1994~2010年近20年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数和归经分析.结果 炙甘草汤辨治心律失常时方中地黄、阿胶、麦冬、麻仁多取其中小剂量,炙甘草的常用剂量为中剂量.其加减用药共计52种,按频次从高到低为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活血理气药;其归经以脏为主,出现频次前5位分别是心、肺、肝、脾、肾.结论 炙甘草汤辨治治疗心律失常时常配以补益药加强其补养气血之功,又伍以清热、安神、活血理气之品,以通补兼施、标本同治.炙甘草汤证病位在心,与肺、肝、脾、肾等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缓慢性心律失常从心肾论治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慢性心律失常指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律、心室自主心律、传导阻滞等以心律减慢为特征的疾病。临床常见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随着社会老龄化,其发病呈不断上升趋势,给人体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危害。现代医学对本病无理想的治疗手段。《景岳全书·传忠录》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笔者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属命门火衰,命门乃属肾阳(元阳、即元气),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心阳为气血运行之动力,故心肾阳虚是导致心律失常根本原因。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肺主一身之气,且朝百脉,所以心律失常与脾肺也有关。2005年1月-2007年1月,笔者从心肾论治48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悸在临床实践诊疗中发现,长期使用西药抗心律失常治疗,往往效果不佳,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并且抗心律失常药本身也是导致心律失常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对证型的统计与分析来看痰火瘀阻型的心悸在临床心律失常患者中越发常见,黄连温胆汤加减具有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清化湿热,和胃舒脾等功效,治疗痰火瘀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药理研究发现,黄连温胆汤加减通过改变心脏传导及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降血压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控制多种病因所致心律失常(痰火瘀阻型)的发生发展,优势远远超过单独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西药。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部分心律失常患者有缓慢型心律失常与快速型心律失常交替出现的特殊情况,危险性高,药物及手术干预多有局限且效果不佳。根据心律失常的症状特征,可将其归于中医学“心悸”范畴。缓慢型、快速型心律失常并见可归责于五脏失和,尤以心肾、肝脾、肝肺三轴失和为核心,具体病机为:心肾不交,变化失序,水升火降失和;肝气犯脾,枢机失畅,木疏土运失和;阴血耗伤,回环失司,左升右降失和。临证可针对性治以交和心肾、中调肝脾、回环肝肺,通过以和纠偏、以和纠变之法,达到快慢兼治的目的。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杨旭  朱清哲 《世界中医药》2010,5(2):120-120
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笔者以本方加减治疗心律失常,常可取得满意疗效。根据临床所见,可将心律失常分为气血不足、脾肾阳虚、痰湿内阻、心血瘀阻四型,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振岳 《世界中医药》2009,4(4):225-225
1心律失常的病机心律失常的病位虽然在心,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都可影响于心而发生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病变部位在心,而与肝、脾、肾、肺4脏密切相关。五脏之中,心脾乃母子关系,故在心律失常的病理演变中,脾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脾胃论》云:“脾胃既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其生发之气,营血大亏……血减则心无所养,致使心乱而烦,病名曰挽。”若脾胃功能失司,化源不足,津血生成减少,不能上奉于心,  相似文献   

10.
缓慢性心律失常为心脏病常见症状之一,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为多见,尤其是在发生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时。发生在基本健康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胸痹”之范畴,主要病机为心气不足、脾肾阳虚。笔者临床治以补益心气、温补脾肾等常获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膝骨关节炎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初探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关联性。方法:收集18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100例非膝骨关节炎为对照组,逐一判定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型,统计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膝骨关节炎与中医体质类型、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联性。结果:①观察组偏颇质以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最常见;②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为膝骨关节炎正向风险因素;③观察组症候表现复杂,以肝肾亏虚证为主,其次为寒湿痹阻证、气血虚弱证、气滞血瘀证;④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联,其中寒湿痹阻证与气虚质显著相关;肝肾亏虚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气血虚弱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气滞血瘀证与阳虚质显著相关。结论: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人群易患膝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人群以肝肾亏虚证居多,寒湿痹阻证次之,气血虚弱证和气滞血瘀证较少;从不同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来看,寒湿痹阻证与气虚质显著相关;肝肾亏虚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气血虚弱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气滞血瘀证与阳虚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临床调研分析糖尿病中医证候的一般规律。方法:采用聚类分析和决策树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临床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收集的995例2型糖尿病病例的主要证候有阴虚热盛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等6类。结论:随着病程的进展,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之间存在由轻到重逐次渐进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冠心病人支架术前后本虚标实证的变化及舒心饮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植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病人服用支架术常规用药,治疗组则加用舒心饮。计算两组气虚、气阴两虚和血瘀证积分值,统计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及术后冠脉事件的主要病机。舒心饮能显著降低支架术后病人的气阴两虚、气虚和血瘀证积分值(P<0.05、0.01、0.01),明显改善术后病人的本虚症状和血瘀征象。治疗组在6个月的 临床随访中,心绞痛复发率为40%(与对照组相比,P<0.05),造影证实的支架内再狭窄4例;对照组心绞痛复发率为67%,且发现心肌梗死2例,死亡1例,支架内再狭窄7例。结论:舒心饮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支架术患者本虚标实证。  相似文献   

14.
荷瘤小鼠虚证、实证垂体基因表达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荷瘤小鼠实证与虚证垂体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四诊计量检测方法及计量辨证方法,运用GeneChipMouseExon1.0 STArray等技术,检测H22荷瘤小鼠早期邪毒壅盛证和气虚证、中期阳气虚证、中晚期气阴阳虚证共3阶段4个证候垂体基因表迭的差异,重点关注那些表达量大、差异显著的基因.筛选出邪毒壅盛证较其他三个证候一致上调或下调的基Igl.结果:筛选出邪毒壅盛较其他三证一致上调的基因121个.介绍了邪毒壅盛证芯片读数大于1500的9个基因:Gabra6、DOH4S114、Ales2、Pvalb、Plpl、Itprl、Narg2、LOC627016、Gpm6b;一致下调的基因340个.介绍了正常小鼠芯片读数大于1500的21个基因:Abpg、Pip、Dlkl、Car6、Eif3s5、Gnb2、Pcskln、Aplpl、S1c22a17、Dnpep、Rnfl87、IOC639100、Rablb、Aldh2、Pten、Tapbp、2310044H10Rik、Cxxc5、Gamdl、Renl、Lrpll.结论:H22荷瘤小鼠的实证与虚证.其垂体基因存在大量的表达差异.其中部分可能是实证与虚证的标志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OPD稳定期中医证素气虚、阳虚与诱导痰IL-8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和积分的方法,提取COPD病性证素气虚、阳虚,同时对COPD患者进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测定诱导痰上清液细胞因子IL-8水平,并探讨COPD中医证素气虚、阳虚与诱导痰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细胞因子IL-8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性证素气虚、阳虚积分分别为187.2±98.4,188.8±112.6,均为3级,提示存在严重的病理变化,气虚、阳虚证素积分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浓度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气虚、阳虚是COPD主要的病理因素,这些病理因素导致气道慢性炎症,因虚致实,虚实错杂,使COPD病情反复,缠绵难愈,是COPD主要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虚寒证-基因组预选的代谢类基因功能模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课题组近年探索虚寒证-基因组的研究进行概述,展示预选的代谢类基因功能模块.方法 在万人流行病学调查与典型虚寒证患者筛选的背景中,通过病证结合、普查辨证、家系分析、温针反证、温肾反证、动物实验等6种研究角度作基因表达谱芯片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虚寒证的差异表达基因较为集中地出现于代谢与免疫两类基因,对这一趋势初步总结出虚寒证的代谢类候选基因,即LPL脂蛋白脂肪酶1等35条基因.结论 虚寒证的发生涉及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候选基因只是极其有限的第一步探索,对预选的代谢类基因功能模块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寒证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胸痹分虚证(阳虚、阴虚)、实证(痰浊、血瘀)。胸痹证为本虚标实之证,护理时宜辨其虚实,分清标本,先护其标,后顾其本。按虚实的主次缓急而兼顾同护,并注意四诊合参,进行整体的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归纳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辨证要点。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肝郁证、脾虚证的症状及舌、脉进行logistic回归及判别分析。结果肝郁脾虚证logistic回归提取的症状为腹胀、倦怠乏力、腹痛、食欲不振、紧脉、便溏、胁肋疼痛、胁肋不适;判别方程包含的症状则为腹痛、腹胀、倦怠乏力、便溏、黄苔。结论肝郁脾虚证的辨证要点包括胁肋疼痛或不适、腹胀、腹痛、乏力、食欲不振、便溏。利用logistic回归和判别分析归纳本证诊断要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IgA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主要预后指标的关系进行调查,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中心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了1016例IgA肾病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探索IgA肾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 出现概率在10%以上的中医症状包括阴虚、气虚、阳虚、湿热及血瘀症状;其中气阴两虚证最多(41.4%),脾肾阳虚证最少(8.1%);随着年龄的增长,脾肺气虚证患者比例下降,而脾肾阳虚证患者比例上升;兼证中湿热(31.6%)和血瘀(28.9%)最为常见。脾肺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证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证(P〈0.05);脾肺气虚、气阴两虚证血压水平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P〈0.05)。结论 气虚、阴虚是IgA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证型与尿蛋白、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预后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赵中琴 《山西中医》2012,28(10):51-52
目的:探讨脾虚证候在哮病急性期中的构成比及脾虚证候学特点.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哮病急性发作期患者272例,统计脾虚在哮病急性期(热哮、浊哮、寒哮)的构成比,并对脾虚在该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哮病患者272例中,脾虚证型的哮病患者164例,占60.29%(95% CI=52.80%~67.78%);经过辨证分型,其中脾虚证寒哮型患者52例,占寒哮型患者的57.78% (95% CI =44.36%~71.20%);脾虚证热哮型患者36例,占热哮型患者的64.29% (95% CI=48.64%~79.94%);脾虚证浊哮型患者76例,占浊哮型患者的73.08% (95% CI =63.11%~83.05%).结论:脾虚证候在哮病发作期占有重要地位,提示中医治疗脾虚型哮病采用补肺固卫、益气健脾治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