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俞原配穴法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随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伦新  荣莉 《中国针灸》2004,24(3):152-154
目的:观察俞原配穴法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抗精子抗体(AsAb)的作用.方法:将100例男性不育症抗精子抗体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50例俞原配穴针刺组和50例口服强的松西药组,经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和对抗精子抗体的影响.结果:针刺组的总有效率、精子密度、前向运动率、血清或/和AsAb的阳性水平,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俞原配穴针刺法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疗效肯定,能良性调节AsAb.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7,(10):1465-1466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血清CD_4~+、CD_8~+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胃三联疗法)、针刺组(针刺背俞穴),采用中医症状积分、流式细胞检测技术进行评定。结果:针刺组总体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均能改善中医症状积分(P0.05);组内比较,两组均能改善CD_4~+、CD_8~+、CD_4~+/CD_8~+比值(P0.05);组间比较,针刺组改善CD_4~+、CD_4~+/CD_8~+比值均优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改善CD_8~+不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中医症状积分,该临床效应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清CD_4~+含量及CD_4~+/CD_8~+比值,降低血清CD_8~+含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中脘(CV12)不同组穴(俞募配穴、募合配穴)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俞募配穴组和募合配穴组,分别给予针刺中脘-胃俞(BL21)、中脘-足三里(ST36)为主,对GERD主要症状的积分进行观察评价。结果:俞募配穴组及募合配穴组分别在经过2个疗程及3个疗程治疗后,症状积分出现显著下降(P〈0.05)。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俞募配穴组及募合配穴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80.77%,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中脘之俞募或募合配穴均能有效地用于GERD的治疗,两者近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但针刺俞募配穴的起效时间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评价电针不同穴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差异,寻找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较佳穴位组方。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俞募配穴组(19例)、合穴配穴组(34例)、合募俞配穴组(26例)和西药对照组(25例)。俞募配穴组电针双侧天枢、大肠俞;合穴配穴组电针双侧曲池、上巨虚;合募俞配穴组电针单侧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以上3组前两周均每周治疗5次,后两周每周治疗3次。西药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次1片(5mg),每天3次,连续口服4周。研究周期9周,包括基线评价1周、治疗4周、随访4周。以周自主排便次数为主要指标,排便困难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为次要指标进行治疗后和随访疗效评价。结果:根据意向性治疗(ITT)分析原则,将104例患者全部纳入分析。(1)治疗后4组患者周自主排便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P0.01),3个电针组与西药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随访时合穴配穴组可继续维持周排便次数的增加效应(P0.01),且优于俞募配穴组和西药对照组(P0.05,P0.01),而其余3组周排便次数没有良好改善(P0.05)。(2)治疗后合穴配穴组、合募俞配穴组和西药对照组对排便困难程度均有改善(P0.05,P0.01);随访时合穴配穴组和合募俞配穴组依然改善显著(均P0.01)。(3)治疗后合穴配穴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其余3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个电针组均可有效增加周自主排便次数,与西药枸橼酸莫沙必利疗效相当。针刺双侧曲池、上巨虚的合穴配穴法能显著增加周自主排便次数,改善排便困难程度和患者生活质量,针刺疗效可持续4周,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较佳穴位组方。  相似文献   

5.
董艳 《吉林中医药》2015,35(3):306-308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背俞穴为主的针刺治疗,主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针刺补法;对照组口服尼尔雌醇(2 mg,每半月1次)加盐酸氟西汀胶囊(20~40 mg,1次/d)。10 d为1个疗程,2组分别观察3个疗程。采用HAMD量表为评定工具,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1、2、3个疗程后各评定1次,评价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2组HAMD总分均逐渐下降,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1、2、3个疗程后的HAMD总分分别为:(26.97±5.13)、(23.59±6.15)、(16.13±6.93)、(11.73±5.58),对照组的HAMD总分分别为:(27.15±3.69)、(23.18±4.56)、(19.08±1.30)、(15.32±3.86),在2、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背俞穴为主从补益与调理脏腑入手,改善更年期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6.
俞募穴位电针治疗脑卒中尿失禁5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建安  苏同生  刘敏 《陕西中医》2007,28(10):1383-1384
目的:观察电针俞募配穴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4例,取穴膀胱俞、中极穴,电针刺激;对照组54例,取穴膀胱俞、中极穴,常规针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提示:俞穴、募穴为脏腑输注经气结聚之处,可治本脏腑之病,可助膀胱气化,水道通畅;以两穴配以电刺激,可增强尿道括约肌的兴奋性,加强向大脑信息的传递,重新建立排尿反射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刺、艾灸、针加灸胃脘下俞穴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辉  席萍  陈强  易丽  赵阳 《中国针灸》2007,27(7):482-484
目的:评价针刺、艾灸、针加灸胃脘下俞穴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随机将79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针刺组(A组)、艾灸组(B组)、针刺加艾灸组(C组),取胃脘下俞穴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空腹血糖、24小时尿糖定量、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24小时尿糖定量、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均有升高(P<0.05);但以针刺加艾灸组的效果最佳(P<0.01)。结论:无论针刺、艾灸,还是针加灸胃脘下俞穴,都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但针刺与艾灸合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隔药灸脐法延缓衰老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树中  王军 《中国针灸》2007,27(6):398-402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疗法延缓衰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隔药灸脐组30例,采用隔药灸脐治疗,每周2次;针刺组21例,取肾俞、太溪为主穴,每日1次;西药组20例,口服VitE胶囊,每次0.1g,每日2次。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临床症状均有非常显著的改善(P<0.01),且隔药灸脐组改善更显著(P<0.01);3组SOD含量均明显提高(P<0.01),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隔药灸脐组与针刺组相比SOD、MDA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隔药灸脐组与西药组相比SOD、MDA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脐法能明显延缓衰老,其机制与改善体内SOD、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辨证取刺背俞穴放血治疗痤疮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洸 《中医药导报》2011,17(5):69-70
目的:观察背俞穴刺血拔罐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辨证取背俞穴以刺血拔罐法治疗;对照组取常规穴以针刺法治疗。两组疗程均30 d。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辨证取背俞穴以刺血拔罐法治疗痤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7,(11):1613-1614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泌素(GAS)、胃动素(MOT)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空白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以西药灌胃;针刺组针刺背俞穴,检测GAS、MOT、EGF的含量。结果:模型组GAS、EGF均低于空白组(P<0.05),西药组、针刺组GAS、EGF均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MOT高于空白组(P<0.05),西药组、针刺组MOT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可使CAG模型大鼠GAS、EGF含量增加,降低MOT含量,表明其可能是通过调节GAS、MOT、EGF的水平达到保护胃黏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原俞配穴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原俞配穴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将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原俞配穴组和常规针刺组,各40例.原俞配穴组针刺太溪、太冲、太白、三阴交、肾俞、肝俞、脾俞、关元;常规针刺组针刺百会、关元、肾俞、太溪、三阴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水平变化.结果:原俞配穴组总有效率92.5%,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原俞配穴组(24.85±8.35)较常规针刺组(35.38±9.83)明显降低(P<0.05);原俞配穴组血清E2、FSH、LH含量明显改善,且与常规针刺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原俞配穴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对血清E2、FSH、LH有良性调节作用,对Kupperman评分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2.
调肾疏肝针法对乳腺增生患者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较佳配穴和作用机制。方法:将20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调肾疏肝针法组(简称调肾疏肝组)、常规针刺组和中药组。调肾疏肝组穴取肾俞、命门、风府、灵墟、神封、步廊、期门等,每日针刺1次;常规针刺组穴取足三里、膻中、肝俞、乳根、内关、期门,治疗方法同调肾疏肝组;中药组口服乳癖消片,每次6片,每日3次。3组患者皆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及雌二醇(E2)、泌乳素(PRL)、孕酮(P)、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变化情况。结果:调肾疏肝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0%、94.0%,常规针刺组分别为86.0%和88.0%,中药组分别为78.0%和84.0%,3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肾疏肝组疗效优于另2组;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血清PRL、P、P/E2均有显著改善(P<0.05),调肾疏肝组降低PRL和升高P、P/E2作用优于另2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调肾疏肝组和常规针刺组E2、CD8 、CD4 /CD8 有显著改善,调肾疏肝组降低E2的作用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调肾疏肝针法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法,对乳腺增生患者的内分泌、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刺肝胆经穴治疗偏头痛: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针刺肝胆经腧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53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针刺组以针刺肝胆经腧穴治疗,穴取太冲、阳陵泉、风池、曲泉为主;西药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片剂口服治疗,共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3月和6月总体疗效和治疗前后头痛积分,1年后随访观察两组疗效稳定性.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平均发作次数和平均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针刺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均P<0.05).针刺组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3.0%、93.0%、87.7%,优于西药组的85.6%、86.5%、69.2 9/6(均P<0.01);1年后疗效稳定性针刺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肝胆经穴治疗偏头痛是安全、有效的,且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治疗抑郁症的较佳疗法.方法:将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60例)采用以中脘、四关穴(太冲、合谷)为主穴,百会、四神聪等为配穴,同时配以呼吸补泻手法的治疗方法.西药组(60例)口服盐酸氟西汀,每天20 mg.两组均治疗8周,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两组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间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基本无不良反应,西药组表现为恶心、厌食、腹泻等.结论:针刺中脘、四关穴为主配合呼吸补泻手法治疗抑郁症与服用盐酸氟西汀疗效相当,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督脉穴为主治疗帕金森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李小军 《中国针灸》2003,23(8):445-446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行性.方法针刺配合口服常规西药剂量的一半与常规西药剂量治疗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督脉穴为主治疗帕金森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吕颖霞  单秋华 《中国针灸》2006,26(11):796-798
目的:观察苍龟探穴法针刺天柱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苍龟探穴法针刺患侧天柱穴,先直刺,再依次向同侧的风池、风府及下方的颈夹脊、同侧枕骨粗隆方向透刺。对照组34例取患侧风池、天柱、率谷、头维、相应颈夹脊、后溪、阿是穴。行常规针刺手法。两组均每日针1次,6次为一疗程。结果:两组疗效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从针刺镇痛的起效时段上看,前者的即刻、第2次、第3次后的愈显率高于后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苍龟探穴针法可以达到常规针刺的疗效,而且较常规针刺起效快。  相似文献   

17.
温通针法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兴华  方晓丽 《中国针灸》2012,32(3):233-236
目的:比较以风池穴为主运用温通针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干眼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15例)和常规针刺组(15例)。温通针法组采用风池穴运用温通针法,并配合眼局部、远端取穴(攒竹下、内关、光明、太冲、复溜、三阴交)和头针(双侧枕上旁线、枕上正中线)针刺,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法;常规针刺组取穴与温通针法组相同,均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法。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泪液分泌量与症状总评分。结果:温通针法组的总有效率为86.7%(13/15),优于常规针刺组的66.7%(10/15)(P<0.05);两组治疗后基础泪液分泌量、症状总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其中温通针法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温通针法治疗干眼症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8.
温针灸为主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42例)、针刺组(41例)、西药组(42例).温针灸组予针刺配合温针灸治疗,①针刺肾俞、肝俞、秩边,不留针,②关元、中极、阴陵泉、三阴交,行温针灸,每天治疗1次;针刺组取穴、针刺法同温针灸组,只针刺不施灸;西药组口服普适泰片(舍尼通),每次1片,每日2次.分别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及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NIH-CPSI)比较.结果:温针灸组总有效率88.10%,针刺组63.41%,西药组66.67%,温针灸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均P<0.05).温针灸组治疗后NIH-CPSI积分为11.92±7.11,针刺组为16.08±6.83,西药组为15.66±5.88,各组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治疗后温针灸组积分较针刺组、西药组下降明显(均P<0.01).结论:温针灸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调理脾胃针法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DN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44例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调理脾胃针法,取中脘、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阴陵泉等穴,对照组取肾俞、太溪、三阴交、阳陵泉、悬钟、关元、手三里等穴,均每日治疗2次,6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治疗前及第3和第6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羰基(carbonyl group,PCO)、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guanine,8-OHdG)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疗程结束时,两组血浆MDA、PCO、8-OHdG较治疗前升高(P0.05),SOD活性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6个疗程后,两组血浆MDA、PCO、8-OHd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观察组SOD活性升高(P0.01),对照组SOD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50.00%(35/70),对照组为44.44%(32/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29%(59/70),对照组为55.56%(40/7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能够改善DN患者抗氧化应激反应的能力,从而改善肾功能,延缓肾损害。而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调理脾胃针法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