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初步评价电针不同穴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差异,寻找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较佳穴位组方。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俞募配穴组(19例)、合穴配穴组(34例)、合募俞配穴组(26例)和西药对照组(25例)。俞募配穴组电针双侧天枢、大肠俞;合穴配穴组电针双侧曲池、上巨虚;合募俞配穴组电针单侧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以上3组前两周均每周治疗5次,后两周每周治疗3次。西药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次1片(5mg),每天3次,连续口服4周。研究周期9周,包括基线评价1周、治疗4周、随访4周。以周自主排便次数为主要指标,排便困难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为次要指标进行治疗后和随访疗效评价。结果:根据意向性治疗(ITT)分析原则,将104例患者全部纳入分析。(1)治疗后4组患者周自主排便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P0.01),3个电针组与西药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随访时合穴配穴组可继续维持周排便次数的增加效应(P0.01),且优于俞募配穴组和西药对照组(P0.05,P0.01),而其余3组周排便次数没有良好改善(P0.05)。(2)治疗后合穴配穴组、合募俞配穴组和西药对照组对排便困难程度均有改善(P0.05,P0.01);随访时合穴配穴组和合募俞配穴组依然改善显著(均P0.01)。(3)治疗后合穴配穴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其余3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个电针组均可有效增加周自主排便次数,与西药枸橼酸莫沙必利疗效相当。针刺双侧曲池、上巨虚的合穴配穴法能显著增加周自主排便次数,改善排便困难程度和患者生活质量,针刺疗效可持续4周,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较佳穴位组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疗特点。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PUBMED中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文献,分析总结针灸治疗的目的、辨证特点、选穴特点、针灸方法、频次、疗程及疗效等。结果纳入的114篇文献中,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文献分为缓解常见症状、观察总体疗效和缓解单一主症、观察特定疗效为治疗目的两大类文献。辨证特点以辨病为主,可结合辨证(症),常取三阴交、肾俞、肝俞、太冲、足三里等穴位;针灸方法最常用的是针刺疗法,亦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频次多为每日1次,每周5次,总疗程多在4~8周。结论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近期疗效较好,能缓解相关症状,可能有一定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电针治疗卵巢早衰的病例序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观察电针治疗卵巢早衰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序列研究,连续纳入符合标准的13例患者。电针治疗2~6个月。观察指标为月经周期、经量以及雌二醇、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结果 13例患者中10例月经复至(76.9%),其中经量基本正常6例,经量偏少4例;11例患者雌二醇基线水平(7.7 7.4)pg/mL,治疗后较基线增加(54.3 46.0)pg/mL,卵泡刺激素基线水平(81.3 37.1)U/L,治疗后较基线下降(47.5 43.3)U/L,促黄体生成素基线水平(35.9 13.0)U/L,治疗后较基线下降(19.9 17.0)U/L(均为P<0.01)。结论电针治疗近期可以帮助大多数卵巢早衰患者恢复规律月经,提高雌二醇水平,并降低卵泡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按照目前《针灸腧穴定位国际标准》取穴,针刺环跳不仅要深刺,还需反复改变针刺角度做不同方向提插,部分病例才能达到触电样针感至足部,这也必然加大了损伤坐骨神经干的风险。笔者临床取环跳穴采用肌沟定位法,针刺浅而刺激轻,极易获得至足针感,可代替标准定位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中髎""天枢"预处理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卵巢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律的32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每组8只。模型组、电针组和捆绑组采用去氧乙烯基环己烯(VCD)按160 mg/kg体质量连续腹腔注射15 d造模。电针组自造模之日起于"中髎""天枢"穴进行电针预处理,前2周每日1次、5次/周,后2周隔日1次、3次/周。每次20 min,共4周。捆绑组只捆绑固定,时间、频次和总次数同电针组。空白组、模型组不干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性腺湿重和性腺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性激素抗苗勒激素(AMH)、抑制素B(inhibin B)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水平,并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和卵泡数量,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卵巢组织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基因(Bax)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左、右侧卵巢湿重和卵巢指数均降低,子宫湿重和子宫指数均降低(P0.05,P0.01);血清AMH和inhibin B均降低(均P0.01),血清FSH、LH、T升高(均P0.01),E2、P降低(均P0.01);卵巢组织中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相应降低(均P0.01),闭锁卵泡增多(P0.01);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左、右侧卵巢湿重和卵巢指数均升高,子宫湿重升高(P0.05,P0.01);血清AMH和inhibin B均升高,血清FSH、LH降低,E2、P升高(P0.05,P0.01);卵巢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相应升高,闭锁卵泡减少(P0.05,P0.01);卵巢组织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捆绑组和模型组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4周的电针"中髎""天枢"预处理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的卵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卵巢颗粒细胞抑制凋亡因子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促凋亡因子Bax蛋白的表达来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中髎""天枢"穴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则的48只SD雌性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他莫昔芬组,除空白组8只外,其余各10只。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他莫昔芬组使用去氧乙烯基环己烯(VCD)造模,160 mg/kg,腹腔注射,连续15 d。空白组在造模期间给予正常饲养。造模成功当天,电针组使用"中髎""天枢"穴进行电针干预(连续波,1~3 Hz,0.1~1 mA),每次20 min,前2周每日1次,每周5次,后2周隔日1次,每周3次;他莫昔芬组使用枸橼酸他莫昔芬(1 mg/kg,每次注射总体积0.3~0.5 mL)皮下注射,前2周每日1次、每周5次,后两周隔日1次,每周3次;捆绑组同电针组捆绑固定;空白组、模型组正常饲养。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性腺湿重和性腺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抗苗勒激素(AMH)、抑制素B(inhibin B),观察卵巢组织形态、计数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窦状卵泡和闭锁卵泡数量,检测卵巢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m RNA相对表达量。结果:(1)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左、右侧卵巢湿重、卵巢指数、子宫湿重和子宫指数均明显降低(均P0.01),但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血清AMH和inhibin B水平明显降低,血清FSH、LH水平升高,E_2水平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他莫昔芬组大鼠血清AMH和inhibin B水平明显升高、血清FSH、LH水平明显降低,E_2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3)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颜色暗红苍白,周围散在或不存在颗粒状小体,形态较小,呈萎缩状;原始卵泡明显减少,甚至大部分视野无法看到,初级卵泡结构破坏,排列松散,成熟卵泡较少,闭锁卵泡及间质腺明显增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数量降低,闭锁卵泡数量增多(P0.05,P0.01),窦状卵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窦状卵泡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闭锁卵泡数量降低(均P0.01)。(4)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IGF-1 mRNA、IGF-1R mRNA表达升高(均P0.01),捆绑组大鼠卵巢组织IGF-1 mRNA表达升高(P0.05),IGF-1R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捆绑组、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组织IGF-1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GF-1R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中髎""天枢"穴对VCD致POI大鼠的卵巢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该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卵巢组织中IGF-1R mRNA的表达,进而干预IGF-1/IGF-1R轴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盆底疾病病位位于盆底部,涉及脏腑有膀胱、大肠、胞宫;经脉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冲任脉;临床症状因病变脏器不同而不同,根据“病—症—位”结合,取穴以盆底及下腹部穴位为主,结合不同盆底神经分布支配来确定最终主穴:中髎、次髎、会阳、关元、归来;采用电针深刺,刺至病所,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功能性阳痿的诊疗特点和规律,并结合作者临床经验及盆底神经解剖特点提出诊疗方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2014年)、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1990—2014年)、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1979—2014年)、Pub Med(1979—2014年)中针灸治疗功能性阳痿的文献,分析总结治疗常用的针灸干预措施、辨证和选穴特点、治疗频次、总治疗时间、疗效、随访及安全性。结果:纳入38篇文献中,运用针刺治疗者占42.11%(16/38);使用辨病选穴者占52.63%(20/38),具体穴位为关元(21/38,55.26%)、肾俞(16/38,42.11%)、三阴交(15/38,39.47%)、中极(11/38,28.95%)、次髎(11/38,28.95%)、命门(8/38,21.05%);治疗频次1次/d占60.53%(23/38);总治疗时间为8周者占13.16%(5/38);有效率处于78%~100%之间;文献随访率低,仅占10.53%(4/38)。入选文献中未见到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针灸治疗功能性阳痿有较高的有效率,但多数文献缺乏随机对照和随访观察,尚需更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明确针灸治疗阳痿的有效值,同时,推荐方案:深刺中髎,前5周1次/d,后3周隔日1次,共治疗8周。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术后尿失禁(post-prostatectomy incontinence,PPI)是常见的医源性泌尿系统疾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等手术方式均可造成PPI的发生[1-2]。接受前列腺手术的患者通常患有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或前列腺癌[3-7]。近年来前列腺癌患病率的上升趋势明显,且为泌尿系统发病率最高的肿瘤[8]。《前列腺治疗后尿失禁管理指南》指出前列腺癌的患者接受外照射放疗或近距离放疗后行TURP术,尿失禁发病率高达70%[1]。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RP术后,19%的患者出现尿急的症状,6%的患者出现压力性尿失禁[4]。PPI使患者难以重返社会,加重情绪负担和经济压力,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人际关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吴佳霓  陈瑞雪  刘志顺 《新中医》2012,(12):108-111
目的:观察电针对卵巢早衰患者女性激素水平的调节效应。方法:病例序列研究,对连续纳入符合标准的11例患者,采用电针治疗。前4周针刺每周5次,其后针刺每周3次,连续治疗3月。观察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月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观察月经情况及相关症状。结果:11例患者均按治疗方案完成3月电针治疗,治疗结束当月,E2、FSH、L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随访第3月,与治疗前比较,E2、FSH、LH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结束当月E2、FSH、LH分别与随访第3月的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期间,10例患者来经,占90.91%,1例无月经。来经患者中1例B超示出现成熟卵泡。治疗后3月随访期间,11例患者中2例患者无月经;余9例患者规律或不规律来经,其中4例患者月经周期和经量均正常,5例患者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定期来经。11例患者,除1例始终无月经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外,余10例患者治疗期间盗汗、潮热、阴道干涩及心情烦躁等不适症状均得到缓解;随访期10例患者中,6例患者症状改善维持较好,4例患者开始逐渐出现相关症状。结论:电针治疗3月,可提高患者血清E2水平,降低血清FSH、LH水平,后治疗效应可持续3月;可短期促使规律月经复至,改善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