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5~8节段胸椎对胸源性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的影响。方法:按功能性胃肠疾病罗马II诊断标准,再按中医分型标准选择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60例,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患者胃黏膜中治疗前、后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的含量。结果:治疗前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GAS、SS均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GAS、SS含量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法整复5~8节段胸椎对胸源性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的胃肠激素分泌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手法整复5~8节段胸椎是临床治疗胸源性痞满脾胃虚弱型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整脊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MTL)和血清胃泌素(GAS)含量的影响,并探讨整脊疗法对该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整脊疗法治疗,对照组口服贝络纳治疗,观察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整脊疗法能提高MTL水平(P〈0.01),降低GAS(P〈0.05),其作用与贝络纳相仿。结论:通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紊含量变化的观察,整脊疗法可能通过调节脑一肠轴的脊柱前神经节影响胃肠神经系统改变胃肠黏膜分泌MTL和GAS的含量,改善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郁气滞型、脾胃虚弱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肠激素的变化,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型与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103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肝郁气滞证组35例,肝郁脾虚证组38例,脾胃虚弱证组30例,正常对照组10例。运用放射免疫同批测定血浆胃动素(MOT)、胆囊收缩素(CCK)和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脾胃虚弱证组患者血浆MO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郁气滞证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个证型组间比较,脾胃虚弱证组MOT水平显著高于肝郁气滞证组(P〈0.01)和肝郁脾虚证组(P〈0.05)。3个证型组血浆S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其中肝郁气滞证组明显高于脾胃虚弱证组和肝郁脾虚证组(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上述胃肠激素存在不同的变化。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候与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CS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艾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胃肠激素[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胃动素(MLT)]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为6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胃痛、饮食减少、恶心呕吐、善太息、嗳气吞酸等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GAS、SS、M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GA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SS、ML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GA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S、M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  相似文献   

5.
张建强  康美清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5):786-787,799
目的测定黏膜中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的水平,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虚弱证与胃肠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患者74例,辨证为脾胃虚弱证者38例、脾胃湿热证者36例;另选取正常对照组35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胃黏膜中GAS、SS含量,进行不同中医证型间激素水平比较,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CAG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中GA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在两中医证型间亦有差异,胃黏膜SS水平在两证型中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CAG患者胃黏膜中GAS水平显著高表达,SS水平显著低表达,可以部分反映脾胃虚弱证的本质,并可作为脾胃虚弱证的客观性诊断指标;脾胃虚弱和脾胃湿热患者胃黏膜中GAS水平的显著差异可以反映中医证型间的内在区别;黏膜中GAS、SS的异常表达,可能是CAG发生发展的部分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探索胃脘痛脾胃虚弱、脾胃湿热型血清4种胃肠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用符合中医内科学诊断标准的胃脘痛患者39例,按中医分型标准分为脾胃湿热组26例,脾胃虚弱组13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因子(SS)的含量。结果:脾胃湿热组患者血浆GAS、MTL、SS含量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VIP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但GAS、MTL、SS含量明显高于脾胃虚弱组,VIP含量低于脾胃虚弱组。脾胃虚弱组患者血浆中VI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GAS、SS、MTL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脾胃湿热组。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胃脘痛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有一定的变化。其中VIP、SS、MTL和GAS的变化有证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接受穴位注射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观察周期为2个疗程,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的观察、McGill量表测评等。结果: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34例获得临床痊愈,22例获得好转,总有效率为95.88%。治疗后的PRI感觉分、PRI情绪分、PRI总分、VAS和PPI治疗前后的积分差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能够有效地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疼痛,促进其临床痊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外敷加中药治疗小儿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各30例。中药组给予辨证中药治疗,敷贴组穴位敷贴,敷贴加中药组予以中药与穴位敷贴同时进行。所有患儿均治疗1月,并进行治疗前、治疗1月后、随访3月、随访6月后证候积分比较。结果:随访6月总证候积分:敷贴加中药组与敷贴组、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6月后总有效率敷贴组为70.0%,中药组为80.0%,中药加敷贴组为100.0%,中药加敷贴组与敷贴组、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发作次数:中药加敷贴组与敷贴组、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长短:中药加敷贴组与敷贴组、中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药加敷贴治疗能改善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儿的临床症状,比单纯中药治疗和单纯敷贴治疗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孙嫘  闫明亮  吴敬 《河南中医》2014,(4):666-667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配合皮三针治疗头颈夹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28例。治疗组采用整脊手法配合皮三针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O%,对照组有效率为92.5%,两纽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脊手法配合皮三针是治疗头颈夹肌损伤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康乐  翁凤泉 《新中医》2006,38(2):48-50
目的:观察整脊推拿手法配合内服腰痛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1例,以整脊推拿手法(包括:放松手法、摇臀揉腰、扳肩推腰、扳肩推腰、扳腿推腰、斜扳整脊、牵引抖按等手法)配合内服腰痛方(处方:三七、土鳖虫、威灵仙、延胡索、丹参、半枫荷、杜仲、续断、怀牛膝、石楠藤、络石藤、甘草)治疗;对照组69例,仅以整脊推拿手法治疗。2组均以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3.2%、93.0%;对照组分别为50.7%、84.0%,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善总积分、疼痛麻木症状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整脊推拿手法配合内服腰痛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蔡国雄  钟强 《新中医》2012,(4):112-114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加颈椎牵引配合中药烫疗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各34例。治疗纽采用整脊手法、颈榷牵引配合中药烫疗治疗,对照纽采用颈椎牵引加口服西乐葆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记录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应用Odom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整脊手法加牵引配合中药烫疗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简、效、廉、便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邬黎平  薛忠林 《新中医》2006,38(4):60-6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医治疗组(A组)49例采用颈痛方(由杜仲、续断、葛根、延胡索、丹参、半枫荷、怀牛膝、石楠藤、络石藤、三七、土鳖虫、威灵仙、甘草等组成)加整脊旋转手法治疗;西医治疗组(B组)51例采用甘露醇配合激素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C组)50例采用颈痛方加整脊旋转手法及予甘露醇配合激素治疗。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积分变化、药物安全性监测、1年复发率。结果:治疗后A、B、C组各项积分改善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C组积分改善率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基本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1年复发率分别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单纯应用中医或西医治疗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合穴位敷贴配合恰当护理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9例给予中药内服加穴位敷贴等治疗,对照组58例给予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000mg、2次/d,d一糜蛋白酶5mg肌肉注射、隔日1次,同时给予微波物理照射等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主要症状(下腹疼痛、腰骶胀痛、白带增多、月经不调)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胸椎58小关节紊乱治疗痞满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痞满脾胃虚弱证并胸椎58小关节紊乱治疗痞满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痞满脾胃虚弱证并胸椎58节段小关节紊乱的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手法整复胸椎58节段小关节紊乱的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手法整复胸椎58节段中的小关节紊乱和分理点按棘旁肌肉韧带及腧穴;对照组采用内服吗叮啉治疗,以临床症状、体表胃电图、血浆MTL和血浆SS为观察指标,评价两种治疗效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9%,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97%(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餐前、餐后胃电幅值和频率以及血浆MTL、SS均有改变(P<0.01或P<0.05),均表现为胃电幅值增加、频率增快和血浆MTL含量水平上升以及血浆SS含量水平降低,其中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整复胸椎58节段中的小关节紊乱和分理点按棘旁肌肉韧带及腧穴;对照组采用内服吗叮啉治疗,以临床症状、体表胃电图、血浆MTL和血浆SS为观察指标,评价两种治疗效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9%,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97%(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餐前、餐后胃电幅值和频率以及血浆MTL、SS均有改变(P<0.01或P<0.05),均表现为胃电幅值增加、频率增快和血浆MTL含量水平上升以及血浆SS含量水平降低,其中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整复胸椎58节段中的小关节紊乱对痞满脾胃虚弱证并胸椎58节段中的小关节紊乱对痞满脾胃虚弱证并胸椎58小关节紊乱患者有肯定的治疗效果,能增加胃电幅值,增快胃电频率,调节胃肠激素,从而调节胃肠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养胃温脾汤辅助治疗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PU)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海口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胃虚弱型PU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兰索拉唑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养胃温脾汤辅助治疗,持续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胃激素(GAS)、生长抑素(SS)水平、胃黏膜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状态、胃镜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GAS水平、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评分、胃镜积分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S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胃温脾汤辅助治疗脾胃虚弱型PU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李民 《江苏中医药》2009,41(1):30-31
目的:观察加味瓜蒌散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胃肠激素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中医血瘀络阻证型PHT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常规接受护肝、降酶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加服加味瓜蒌散,对照组加服心得安。治疗前后清晨空腹取血放免法测胃肠激素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U)、脑肠肽(SS)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层黏连蛋白(LN)。结果:治疗组治疗后GAS、MTL水平明显下降,HA、PCⅢ、CⅣ、LN下降。结论:加味瓜萎散能有效调节胃肠激素,降低肝纤维化指标,疗效优于心得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康复芯片穴位敷贴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为试验组,应用康复芯片穴位敷贴联合手法进行治疗;B组为对照组,应用针刺联合手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A、B两组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3%-90.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芯片穴位敷贴联合手法治疗肩周炎与针刺联合手法相比同样有效,且因其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可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理中汤联合韦氏整脊手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胃动素(MTL)和胆囊收缩素(CCK)的影响。方法:将16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胃虚寒证患者随机分为口服中药组、韦氏整脊手法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采用口服加味理中汤、韦氏整脊手法以及以上两种方法结合治疗,疗程均为6周。比较各组患者6周内接受不同治疗前后的症候疗效,用ELISA法检测其治疗前及治疗后外周血胃动素(MTL)及胆囊收缩素(CCK)的含量变化,并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后中药内服联合手法治疗组临床证候疗效有效率为91. 8%,高于中药内服组(84. 9%)和手法治疗组(80. 0%),(P0. 05);患者血清MTL含量高于中药内服组和手法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CCK含量则低于中药内服组和手法治疗组(P0. 05)。结论:加味理中汤联合韦氏整脊手法可通过促进血清胃动素的分泌和抑制胆囊收缩素的分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豁痰化瘀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高黏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6例COPD伴高黏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豁痰化瘀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患者FVC、FEVl、FEVl/FVC等肺功能指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豁痰化瘀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敷贴治疗COPD伴高黏血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和血液高黏状态,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不同证型与胃肠激素的相关性。方法:建立脾虚、肝郁和湿热证cAG证病结合模型,并以中药干预,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不同证型CAG模型鼠血胃肠激素胃泌素(Gas)和内皮素(ET)的水平。结果:脾虚CAG鼠血清Gas水平最低(P〈0.05),血浆ET水平最高(P〈0.01);中药干预后,脾虚、肝郁和湿热证CAG3组鼠血清Gas和血浆ET都有所改善(P〈0.05或P〈0.01)。结论:证病结合CAG模型与胃肠激素的水平具有相关性,为CAG中医证型的诊断以及疗效评价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