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梅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乌梅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是由蔷薇科植物梅ArmeniacamumeSteb.果实经加工而成的,它既是常用的中药,又是可口食品的原料;不仅具有敦肺、涩场、生津、安蛔等功效,而且还具有抗病毒性肝炎、抗肿瘤、抗疲劳等作用[1]。虽然以梅及其它制品的化学成分研究报道较多,但以乌梅为原料的成分研究报道不多。由于乌梅多以果肉火药,为此,对乌梅果肉进行了较系统的成分分析,从中分离提纯得7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并与标准品或文献对照,鉴定其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Ⅰ)、棕榈酸(Ⅱ)、柠檬酸三甲酯(Ⅲ)、熊果酸(Ⅳ)、3-羧…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检索TCMSP、TTD、Drugbank、pharmGKB、Uniprot、DisGeNET数据库,筛选乌梅丸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及UC相关的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乌梅丸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Clue GO对靶点相关的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进行分析,预测乌梅丸治疗UC的潜在靶点。结果:从乌梅丸中共筛选出508个化学成分,对应的6178个靶点中与UC相关的有26个,其中PTGS2、NOS3、NOS2、TNF、Bcl-2、MMP9、IL-6、IL-10、IL-2、ICMA1等10个靶点可能为乌梅丸治疗UC的重要靶点;乌梅丸可能影响与UC相关的Fc-RI、胞质DNA、HIF-1、Toll-样受体、TNF、T细胞受体、Jak-STAT、NF-κB、IL-17等多个信号通路,调控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氧代谢、趋化因子生物合成、内皮屏障建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产生,对病毒防御反应、干扰素产生、异型细胞与细胞粘附正调控,寄主共生体生长负调控等多个生物过程,从而发挥干预UC的作用。芝麻素、槲皮素、小檗碱、醋酸、棕榈酸、人参皂苷等可能是乌梅丸治疗UC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结论:乌梅丸治疗U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影响与UC相关的多个信号通路,调节复杂的生物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乌梅炒炭前后化学成分及药效变化进行研究,阐明乌梅炒炭的炮制原理。方法 采用液质联用技术鉴定乌梅炒炭前后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以小鼠肠推进和断尾实验比较乌梅炒炭前后药效的变化。结果 乌梅炒炭前后化学成分具有明显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将乌梅与乌梅炭化学成分聚为2组并标示出6个主要差异性成分,其中柠檬酸-葡萄糖溶液(acid citrate dextrose,ACD)具有抗凝作用。药理实验结果表明,乌梅水煎液和乌梅炭水煎液均具有涩肠作用,乌梅炒炭后产生了止血作用,止血作用的活性部位为透析袋内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成分。结论 乌梅与乌梅炭均具有涩肠作用,乌梅炭的止血作用可能与其炒炭后ACD等成分含量降低及产生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4.
乌梅为药食两用药材,乌梅肉为其项下的炮制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涩肠止泻,生津安蛔之良药。笔者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现代法典等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乌梅肉药用沿革,考证乌梅肉古代功效及主治病症,汇总国家和省级标准中乌梅肉饮片收录情况。历代本草中记载乌梅肉可通过焙干、炒或微炒、炒炭、单蒸、拌酒蒸、酒或醋浸后蒸等多种方法处理后制成丸、散、膏剂应用于虚劳、消渴、疟疾、痢疾、蛔虫病等疾病的治疗,9版《中国药典》及19个省份的相关炮制规范中收载了乌梅肉这一炮制品,确定将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的乌梅肉炮制方法。通过从炮制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影响及其现代临床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以下问题,乌梅肉古代应用方法多样但现代沿用较少;炮制工艺缺乏规范化研究;对乌梅炮制前后生熟差异引起的变化研究相对薄弱等。故有必要进一步探究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药效活性的相关性,规范炮制工艺,为乌梅分部位用药及其质量控制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乌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近十年来乌梅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提出乌梅现有质量标准有待提高 ,并对乌梅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乌梅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理近20年来乌梅化学成分的研究文献,综述乌梅所含的化学成分的种类、数量,以利于该植物资源更好地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乌梅丸用于治疗结直肠癌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以期能为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为更加深入的实验研究提供思路。方法:以临床实践观察所得为引,提出乌梅丸可用于结直肠癌治疗的观点,结合中医学对结直肠癌的认识,基于中医症状、病机、治则和现代中药药理学分析乌梅丸治疗结直肠癌的可行性,并运用现代生物信息技术对乌梅丸可能作用的靶点进行预测。结果:从中医理论以及现代药理学综合分析来看,乌梅丸具有良好的抗结直肠癌作用基础,网络药理学的结果也支持乌梅丸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实现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结论:乌梅丸治疗结直肠癌有效,这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运用提供了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综述乌梅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乌梅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有机酸、萜类、甾醇、挥发性成分、氨基类、糖类、脂类、黄酮类、生物碱等。其中:萜类、甾醇类、糖类、生物碱有抗肿瘤作用;有机酸、挥发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认为有望从乌梅中寻找防治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9.
乌梅丸源自于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是辛开苦降、清上温下、寒温并施的代表方,主治寒热错杂、本虚标实之腹痛、久利及蛔厥证等疾病。因其临床疗效显著,故广泛应用于各种内伤外感杂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大肠癌等大肠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回顾文献资料,发现乌梅丸治疗上述大肠相关性疾病的临床及机制研究均取得较大成果,但缺乏对其相关文献的整理,导致该方治疗上述疾病的价值未能及时被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因此,笔者从近年来乌梅丸治疗大肠性相关疾病的理论基础、临床与机制研究方面进行综述。经近年来文献梳理后发现,乌梅丸治疗大肠相关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肠癌、化疗性肠黏膜炎、大肠腺瘤术后)具有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少等优势。目前乌梅丸治疗大肠相关性疾病的作用机制包括抗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修复肠道黏膜屏障、抗肿瘤、调节肠道菌群、抗氧化损伤、镇痛、抑制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等途径,但具体分子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对乌梅丸治疗大肠相关性疾病的理论基础、临床研究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为乌梅丸进一步提高防治大肠性相关疾病及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多被银莲花含有皂苷类、油脂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等药理作用。从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质量控制及药理作用等几方面对多被银莲花的研究状况做一简要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多被银莲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制得的乌梅肉化学成分的含量,为乌梅肉炮制工艺的优选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有关鞣质含量测定的方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拘橼酸的含量,对乌梅肉原品、水润品、蒸制品中有机酸、枸橼酸和鞣质的含量变化进行考察。结果:乌梅肉原品中有机酸、枸橼酸和鞣质的含量最高。结论:乌梅肉剥制前炮制方法对化学成分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董嘉琪  陈金鹏  龚苏晓  许浚  徐旭  张铁军 《中草药》2021,52(9):2801-2818
山楂是我国传统的药材,具有健胃消食、行气散瘀、化浊调脂的功效。其主要化学成分类型为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类、多糖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楂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及软化心脑血管方面的作用。此外,还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肿瘤、抑菌等作用。因山楂具有多基原、多功效、多炮制品的特点,而《中国药典》中指标成分仅为枸橼酸,故对山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总结概括,并根据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从植物化学成分专有性、化学成分与有效成分、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有机酸类和黄酮类中的槲皮素、金丝桃苷、芦丁、山柰酚、牡荆素-4′-鼠李糖苷、牡荆素、牡荆素鼠李糖苷可作为Q-Marker成分,为山楂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乌梅对二陈汤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GC-MS分析了二陈汤、缺乌梅二陈汤和乌梅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二陈汤、缺乌梅二陈汤和乌梅分离了58、48、20个色谱峰;二陈汤、缺乌梅二陈汤和乌梅鉴定了37、27、15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挥发性成分的78%、87%、83%.结论:本方法简单,可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
胆道恶性肿瘤是来源于胆囊及胆管上皮的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包括胆囊癌及胆管癌,恶性程度高,确诊时往往病程已至中晚期,预后差。中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治疗难度大,缺乏统一的化疗标准及具有针对性的靶向药物,临床综合治疗一直处于瓶颈状态。中药复方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特点,可以发挥稳定肿瘤,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等优势,尤其在晚期肿瘤患者对症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受到诸多科研工作者关注。中医认为晚期胆道恶性肿瘤病机多属正虚邪盛、阴阳乖戾、寒热错杂,病位涉及肝胆脾胃肾,其在病位、病程及病证上与厥阴病表现相似,故临床应用乌梅丸治疗常获佳效。乌梅丸从中医“理、法、方、药”角度分析,具有寒热并调,清上温下,温肝扶阳,攻补兼施等功效,兼顾肝、脾、肾,符合晚期胆道恶性肿瘤的中医证候学特点;从现代中药药理学角度分析,乌梅丸中多种有效成分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抑制血管生成、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以及调节机体免疫力等作用。该文通过从中西医角度分析乌梅丸治疗晚期胆道恶性肿瘤的可行性,为晚期胆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综合治疗及中药复方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乌梅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今方书中,多把乌梅丸列为杀(驱)虫剂之专方,以此方治疗蝈厥。近年来,国内广大中医工作者在继承祖国医学理论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发前人所未发,在实验和临床方面对本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兹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一、实验研究李氏等就乌梅丸对人体胆囊的收缩功能,对乌梅汤(按原方比例制成汤剂)进行了实验研究,考虑到乌梅汤之主药为乌梅,故拟定乌梅汤Ⅱ号方(将乌梅改为60克,其他各药剂量不变)进行对比,结果表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产地乌梅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少红  郭瑛  肖朝萍  王红 《中药材》2004,27(1):16-19
目的:分离鉴定五种不同产地乌梅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后用乙醚萃取浓缩,用GC-MS技术进行分析.结果:五种乌梅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70多种不同化合物,每种乌梅挥发油中鉴定出的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左右.结论:乌梅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十六碳酸、亚油酸、苯甲酸、糠醛、苯甲醛、苯甲醇等.  相似文献   

17.
李响  俱蓉  李硕 《中国现代中药》2021,23(5):928-939
红花为常用活血化瘀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红花含有黄酮、生物碱、聚炔、亚精胺、甾醇、木脂素、多糖等类化学成分,具有抗心肌缺血、调节血流动力学、抗炎、镇痛、抗氧化、调节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对红花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结合质量标志物的研究思路,从化学成分、临床药效、药动学及网络药理学等方面进行红花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为其质量综合评价及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临床常用名方乌梅丸按期临床应用研究概况。方法:对乌梅丸近期临床应用研究的文献进行探析。结果:乌梅丸首创于《伤寒论》,主治蛔厥,久利,但发展至今天,其治疗范围已非常宽广。结论:乌梅丸治疗的疾病非常广泛,临床中不论哪一种病,当其出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时,即可运用乌梅丸进行辨证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老年期常见的第二大痴呆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但临床有效药物仍十分有限。中药复方是现代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因其具有多成分、多效应、多靶点的优势,对VaD的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中药复方存在所含化学成分复杂、药理机制不够明确、药物质量难以控制等不足,至今很难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同。本研究团队根据中医药的特点,对多年临床治疗VaD有效的参麻益智方进行开发研究,形成了工艺稳定、质量可控、成分基本清楚且安全有效的的中药复方药物,本文分别从临床研究、药学研究、安全性评价、药效药理机制研究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为治疗VaD的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提供一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乌梅丸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治蛔厥,又主久痢。后世医家对乌梅丸的方义、功效阐释及临床应用圃于驱蛔、止痢。清代以来,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适用于上热下寒证的治疗。北京中医药大学武维屏教授研究证明,乌梅丸对激素依赖型哮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在于乌梅丸有寒热并用、阴阳双调、清补兼顾、散收结合等特点,与激素依赖型哮喘的发病机理相符,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该方有解痉、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