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通督降逆"针刺法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食管反流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基础抗支气管哮喘治疗。在此基础上,西药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每天2次,每次20 mg,疗程8周。针刺组予"通督降逆"针刺法,以T_3~T_(12)棘突下作为进针点,每周二、四、六上午各治疗1次,疗程8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及T_3~T_(12)棘突下压痛阈值的变化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1)针刺组临床愈显率为46.7%(14/30),高于西药组的3.3%(1/30,P0.01);针刺组哮喘控制率为66.7%(20/30),高于西药组的13.3%(4/30,P0.01)。(2)治疗后两组RD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刺组RDQ评分降低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ACT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针刺组ACT评分升高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3)针刺组治疗后T_3~T_8、T_(10)~T_(12)棘突下压痛阈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西药组仅T_6、T_7、T_9棘突下压痛阈值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治疗后针刺组T_6~T_8棘突下压痛阈值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通督降逆"针刺法可有效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性胸痛的患者针刺督脉背段T 3~T 12棘突下穴位及非穴位前后压痛变化规律,并观察其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收集60例胃食管反流性胸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30例、西药组30例。针刺组予针刺督脉背段T 3~T 12棘突下穴位及非穴位治疗,隔日1次,西药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口服,每次20 mg,1日两次,治疗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问卷(RDQ)评分以及其中的胸痛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比较T 3~T 12棘突下穴位及非穴位压痛阈值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后针刺组与西药组RDQ评分以及其中的胸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针刺组较西药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②西药组治疗后T 4、T 5、T 7、T 8、T 9棘突下的压痛阈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针刺组治疗后T 5~T 12棘突下的压痛阈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或P<0.01),治疗后针刺组与西药组进行比较,针刺组在T 6~T 9棘突下的穴位压痛阈值高于西药组较明显(P<0.05);③针刺组愈显率为76.67%(23/30),西药组为30.00%(9/30),临床疗效针刺组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针刺督脉背段T 3~T 12棘突下穴位及非穴位治疗胃食管反流性胸痛较西药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更优,可以明显减轻胸痛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以"烧心"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寒热证型分布及针刺督脉背段T3~T12棘突下经穴和非经穴对其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并分析烧心与GERD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以烧心为主诉就诊的GERD患者6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针刺督脉背段T3~T12棘突下经穴及非经穴,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西药组内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每日2次,每次20 mg。疗程均为8周。分别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的寒热证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DQ)及胃食管反流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GERDHRQL)评分,并分析患者GERD主要症状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寒热错杂证及寒证在两组60例患者中占的比例较高;治疗后两组的RDQ及GERD-HRQL积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与治疗前相比各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 0. 01);治疗后针刺组RDQ及GERD-HRQL评分显著低于西药组(P 0. 01);在各症状中,"烧心"症状针刺组治疗后积分显著低于西药组(P 0. 01); RDQ评分与GERD-HRQL评分之间存在直线线性关系,烧心症状与GERD-HRQL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最大(r=0. 505,P 0. 01)。结论:以烧心为主的GERD以寒热错杂及寒证为主,针刺督脉背段T_3~T_(12)棘突下经穴及非经穴治疗烧心为主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比西药组更优,尤其能明显减轻烧心的程度;同时能显著提高GERD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背段胸椎(T)3-T 12治疗伴有睡眠障碍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8例和西药组30例。针刺组针刺督脉背段T 3~T 12棘突下,隔日1次,每周3次;西药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评分(RDQ)、GERD症状程度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两组RDQ、GERD症状程度、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针刺组治疗前后RDQ、GERD症状程度、PSQI评分差值较西药组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3种评分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P0.01)。结论:针刺督脉背段T 3~T 12棘突下可治疗伴有睡眠障碍的GERD,且疗效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背部T3-T9段棘突下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GERD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各30例。针刺组针刺督脉背段T3-T9段棘突下(含穴位及非穴位),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8周。西药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每次20mg,每日2次,共治疗8周。两组治疗前后进行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评分(RDQ)和GERD症状程度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RDQ和GERD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针刺组治疗后RDQ和GERD症状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RDQ愈显率为70.0%(21/30),GERD症状程度评分总有效率为93.3%(28/30),西药组分别为43.3%(13/30)和66.7%(20/30),针刺组均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督脉背段T3-T9段棘突下治疗GER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患者咳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来评价针刺督脉背段治疗GERC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GER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针刺组针刺督脉背部胸(T)3—T12段棘突下(含经穴及非经穴),每周二、四、六治疗,疗程8周。西药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每日2次,疗程8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DQ)、咳嗽症状积分表、莱塞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RDQ、咳嗽症状积分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LCQ三大区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针刺组RDQ、咳嗽症状积分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C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有效,但针刺督脉背部T3—T12段棘突下对改善GERC患者反流症状、咳嗽症状及生活质量水平的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7.
杜艺婷  余勇  喻永明 《光明中医》2023,(20):4003-4006
目的 探究针刺督脉背段联合膈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9月于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6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联合组(34例)采用针刺督脉背段联合膈肌生物反馈训练,用药组(34例)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比较2组疗效、RDQ评分、GERD-HRQL评分以及抗反流屏障改善情况。结果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用药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CDP、EJGP高于用药组(P<0.05);联合组的RDQ、GERD-HRQL评分均明显低于用药组(P<0.05)。结论 针刺督脉背段联合膈肌生物反馈训练对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增强患者抗反流屏障作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督脉背段阳性反应点的分布及通督导气针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前在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督脉背段T_1-T_(12)棘突下进行阳性反应点探查。根据阳性反应点探查结果行通督导气针法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反流性疾病RDQ症状频次量表(RDQ)、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1)60例病例中,督脉背段单纯压痛者50例,单纯结节者5例,压痛伴结节者3例,阳性反应率为96.67%。(2)阳性反应点分布图呈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其中T_5、T_7最高,且峰值左侧坡度小于右侧的坡度;T_1与T_9基本持平,T_9以下的节段分布相对较少。(3)压痛点疼痛程度分布情况,中、重度疼痛分布呈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其中T_5-T_7节段最高,重度疼痛主要分布在T_3-T_9节段。(4)治疗后,患者RDQ、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背段T_3-T_9段阳性反应点可辅助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将阳性反应点作为治疗用穴,结合通督导气针法,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反流症状,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在督脉背段的压痛反应规律,为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针灸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以GERD患者76例为观察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采用"人体力学压痛测定仪"测定压痛阈值的方法观察GERD患者和健康人在督脉背段的压痛情况,检测范围为第1胸椎至第12胸椎(T1~T12)棘突下,包括督脉经穴和经上非穴。发现观察组在T5~T7节段棘突间隙(即神道、灵台、至阳三穴)的压痛阈值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GERD患者在T5~T7节段棘突间隙存在显著压痛,可作为GERD辅助诊断的重要参考,并为针灸治疗GERD选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针灸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148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4例。治疗组给予针灸治疗,每次治疗30 min,每周3次,另外给予泮托拉唑肠溶胶囊每次40 mg,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西医三联用药强化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随防期为12周。在治疗前、治疗后和随防期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于治疗前及随访期进行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生活质量量表(GERD-HRQL)评分,并对其中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胃镜下炎症评分。治疗后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63例、对照组60例完成了本试验。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19例、进步3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06%;对照组分别为1例、7例、42例、10例及83.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RDQ症状积分、频率积分、总积分及GERDQ评分在治疗后和随访期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并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或P0.01)。治疗组随访期GERD-HRQ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镜下炎症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辅助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切除双侧甲状腺大鼠血清 T_3,T_4下降,TRH 升高,垂体重量增加(P 均<0.001)。用助阳药可使 T_4较不用药组增高,垂体重量较低(P 均<0.01),TRH 较低(P<0.001),但助阳药使正常大鼠 T_3下降(P<0.001),TRH 升高(P<0.002)。饲用甲状腺片造成高甲状腺素状态大鼠 T_3,T_4升高,TRH 下降,用清热养阴药后使 T_4较不用药组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单体T4及人工麝香具有调节免疫机制及抗炎作用,人工麝香越早应用其抗炎作用越强,根据此种药的药理特性及实验变态反应性神经炎的发病机制,本产验设立了5组进行比较:即发病假治组,人工麝香预防及治疗组,地塞米松及雷公藤单体T4治疗组。结果;T4单体可使EAN动物模型发病兔临床评分减低,对炎细胞渗出及脱髓鞘均有明显改善,与地塞米松相似,尽管人工麝香对EAN的临床和病理变化有轻微的预防及治疗作用,但与假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了中医辨证论治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疗效,血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核 T_3受体的变化。发现助阳温肾补气治疗,可使甲减患者症状减轻,血清 T_3、FT_3、T_4、rT_3浓度增高,TSH 浓度降低,淋巴细胞核 T_3R MBC降低。提示中药奏效机理主要是改善残存甲状腺细胞功能,促进激素分泌;而核 T_3R MBC下降可能是病情好转在细胞水平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逍遥散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改善由谷氨酸引起的兴奋性损伤的机制。 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和氟西汀组,利用CUMS方法造模成为抑郁模型大鼠,上述组别分别予以双蒸水、双蒸水、逍遥散药液、氟西汀溶液连续灌胃3周,后进行行为学观察及相关指标检测。采用旷场试验(OFT)和蔗糖偏好试验(SPT)评价逍遥散的抗抑郁作用;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中5-HT、NE水平;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谷氨酸水平; RT-qPCR检测海马CA1区NR2B、PI3K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CA1区NR2B、PI3K、P-AKT、Akt的蛋白表达。 结果:逍遥散的体内干预可显著提高抑郁大鼠海马组织中的5-HT、NE水平、降低海马CA1区谷氨酸水平、增加了海马CA1区NR2B、PI3K及P-AKT/AKT比值,显著改善了大鼠的抑郁症状。 结论:逍遥散可显著改善经慢性应激刺激后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从而提高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建立光化学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 HPLC) -荧光检测器测定保和系列制剂中黄曲霉毒素G2、G1、B2、B1的方法.方法 70%甲醇提取样品,免疫亲和柱净化后,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由光化学柱后衍生,通过荧光检测器测定.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黄曲霉毒素G2、G1、B2、B1分别在0.064 6~3.230 ng、0.1992 ~9.960 ng、0.0684~3.420ng、0.1954~9.770 ng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回收率在85.5% ~ 114.6%之间,RSD>8.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对68个生产企业生产的3个剂型148批保和制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作为保和系列制剂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保和制剂黄曲霉毒素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6.
张琼  冉丛聪  陈丹  李珺沬  蒋晔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9):3780-3785
建立了一种复合前处理手段应用于中成药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HPLC测定方法。样品经复合前处理方法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技术测定痕量黄曲霉毒素。结果表明,样品经甲醇-水系统提取、无水硫酸镁和氯化钠脱去水分、中性氧化铝吸附后,能有效去除中成药基质中不同基源的杂质干扰,待测峰和杂质峰分离度良好。4种目标分析物(AFB1,AFB2,AFG1,AFG2)的检出限分别为0.25,0.25,0.50,0.25 μg·L-1,定量限分别为1.00,0.50,1.00,0.50 μg·L-1,AFB1,AFG1线性范围1.0~50 μg·L-1,AFB2,AFG2线性范围0.5~12.5 μg·L-1,R2>0.99。平均回收率为80.40%~108.6%。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回收率较高,适用于中成药中黄曲霉毒素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7.
苦杏仁中黄曲霉毒素B1, B2, G1, G2的液质联用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质效应是影响液质联用定量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方法学评价阶段中必不可少。该研究采用稀释法,并通过优化色谱和质谱条件,成功克服苦杏仁的基质效应对整个分析过程的干扰,建立了一种可对苦杏仁污染黄曲霉毒素B1,B2,G1,G2进行大量筛查及检测的液质联用方法,与Mycosep226净化柱纯化的方法相比,具有回收率高、经济、简便的特点;对11批样品进行检测发现有2批样品的黄曲霉毒素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水平为1.590~2.340 μg·kg-1,黄曲霉毒素总量(B1+B2+G1+G2)的污染水平为2.340~3.304 μg·kg-1,表明苦杏仁污染黄曲霉毒素这一现象应当引起重视,并且有必要对其贮藏方式进行考察,以减少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闫彤  石国慧  吴韶  肖婷  沈光海  赵余庆 《中草药》2018,49(17):4148-4151
目的分析林下山参制浆后人参皂苷Re、Rg_1、Rb_1、Rg_3、Rh_1、Rh_2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HPLC-UV法,Innoval ODS-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体积20μL;检测波长203 nm。结果林下山参中6种人参皂苷Re、Rg_1、Rb_1、Rg_3、Rh_1、Rh_2质量分数分别由制浆前的0.651、0.506、0.363、0.014、0.023、0.031 mg/g变化为制浆后的0.517、0.413、0.105、0.122、0.214、0.098 mg/g。人参皂苷Re、Rg_1、Rb_1、Rg_3、Rh_1、Rh_2分别在2.5~100 m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9 5;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105%,RSD为1.25%~3.05%。结论林下山参中6种人参皂苷Re、Rg_1、Rb_1、Rg_3、Rh_1、Rh_2的含量在制浆前、后发生变化。林下山参制浆后人参皂苷Re、Rg_1、Rb_1的含量降低,稀有人参皂苷Rg_3、Rh_1、Rh_2的含量分别增高8.7、9.3、3.2倍。基于HPLC最佳分离参数建立的6种人参皂苷成分同时分析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为林下山参浆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测定七归滴丸中阿魏酸、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6%冰醋酸(30:70),检测波长为323 nm,测定阿魏酸;采用C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0.8 mL· min -,检测波长203 nm,测定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结果:阿魏酸的回收率为99.18% (RSD 1.4%);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回收率分别为98.77%( RSD 1.71%),98.94%( RSD 1.58%),99.48%( RSD 1.65%).结论:此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七归滴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三七止血胶囊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方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2 min,乙腈19%→36%),Hypersil ODS柱(4.0 mm×200mm,5μm)为固定相,流速为1.0 mL·min-1,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45℃,载气流量1.5 L·min-1。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回收率分别为97.86%,96.24%和97.58%,RSD分别为1.36%,1.58%和1.13%(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三七止血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