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目的:研究黎药角花胡颓子茎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黎药角花胡颓子茎叶用70%乙醇提取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乙酸乙酯萃取部位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薄层色谱及波谱分析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角花胡颓子茎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羽扇豆醇(2),齐墩果酸(3),熊果酸(4),α-香树脂(5),β-胡萝卜苷(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茜草科植物水团花Adina pilulifera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经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水团花根部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quinovic acid(1),quinovic acid3-β-D-glucopyranoside(2),quinovic acid3-β-D-glucopyranoside(28→1)-β-D-glucopyranoside(3),quinovic acid3-β-D-glucopyranosyl-(1→3)-rhamnopyranoside(4),芦荟大黄素(5),sweroside(6),loganin(7),noreugenin(8),undulatoside B(9),5,7-dihydroxy-2-methyl-chromone7-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4、5、6、11和12为首次从水团花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应用各种色谱技术对广东紫珠中咖啡酰基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和质谱等波谱学手段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广东紫珠地上部位的醇提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咖啡酰基苯乙醇苷类化合物,鉴定为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1),管花苷E(2),毛蕊花糖苷(3),管花苷B(4),异毛蕊花糖苷(5),alyssonoside(6),2’-乙酰基连翘酯苷B(7),江藤苷(8),连翘酯苷B(9),金石蚕苷(10)。化合物4是首次从马鞭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是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茶条槭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苦津茶来源植物茶条槭叶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参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茶条槭叶8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1),豆甾醇-β-D-葡萄糖苷(2),胡萝卜苷(3),L-2-O-chiro-肌醇(4),杨梅萜二醇(5),豆甾醇(6),没食子酸乙酯(7),羽扇豆醇(8),β-谷甾醇(9)。结论:化合物1、2、5、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蜜柑草三氯甲烷部位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广西常用民间草药蜜柑草三氯甲烷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从中寻找有重要生物活性及药用前景的天然化合物,为其深度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结合凝胶柱色谱等多种分离技术,从壮族药蜜柑草75%乙醇提取物的三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壮族药蜜柑草三氯甲烷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的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3,3’-O-二甲基槲皮素(2),3’,4’-O-二甲基槲皮素(3),(-)-表没食子儿茶素(4),3,3’-O-二甲基鞣花酸(5),3,4-O-二甲基鞣花酸(6),β-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小紫金牛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瑶族草药小紫金牛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小紫金牛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采用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的方法,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水杨酸(1),对羟基间甲氧基苯甲酸(2),没食子酸乙酯(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4),原儿茶酸(5),没食子酸(6)和儿茶素(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美花筋骨草(Ajuga ovalifolia var. calantha)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将美花筋骨草药材用95%乙醇渗漉,合并渗漉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加水分散浸膏后用石油醚萃取,得到石油醚萃取部位和水层,再用乙酸乙酯对水层进行萃取,得到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利用硅胶,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小孔树脂(MCI),ODS等色谱柱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美花筋骨草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纯化,并利用NMR,ESI-MS等波谱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美花筋骨草中分离得到1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蜂斗菜内酯-E(1),黑麦草内酯(2),异黑麦草内酯(3),(E)-linalool-1-oic acid(4),伞形花内酯(5),连翘脂素(6),1-(4-hydroxyphenyl)-ethanol(7),(2E)-8-hydroxy-2,6-dimethyl-2-octenoic acid(8),1H-吲哚-3-羧酸(9),ajugarin I(10),ajugalactone(11),木犀草素(12),20-hydroxyecdysone-2-acetate(13),benzyl-4'-hydroxy-benzoyl-3'-O-β-D-glucopyranoside(14),harpagide(15),6-deoxy-8-acetylharpagide(16),acteoside(17)。结论:其中化合物1,3~4,6~9,14均为初次在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10,13,15~16均为初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孙海燕  龙丽娟  吴军 《中药材》2006,29(7):671-672
目的:研究红树植物玉蕊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核磁共振波谱方法对红树植物玉蕊茎皮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是3,3′-二甲氧基鞣花酸(1),双氢杨梅素(2),没食子酸(3),Bartogen ic ac id(4)和豆甾醇(5)。结论:化合物1-3首次从玉蕊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多花黄精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多花黄精根茎的正丁醇和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经江西建昌帮传统炮制方法—炆法炮制,60℃烘干,粉碎,70%乙醇浸泡1 h,加热回流提取2次,滤过,提取液合并浓缩,依次用两倍体积的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溶液分别萃取3次,萃取液分别减压浓缩至干,得二氯甲烷萃取部分、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和正丁醇萃取部分。用大孔吸附树脂,反复硅胶柱,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YMC-HPLC制备柱等技术对多花黄精根茎的正丁醇和二氯甲烷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多花黄精根茎的正丁醇和二氯甲烷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S)spirostan-5-en-12-one-3-O-D-glucopyranosyl-(1→2)-O-[β-D-xylopyranosyl(1→3)]-O-β-D-glucopyranosyl(1→4)-β-Dgalactopyranoside(1),(25S)spirostan-5-en-12-one-3-O-β-D-glucopyranosyl-(1→2)-O-[β-D-glucopyranosyl-(1→3)]-O-β-Dglucopyranosyl-(1→4)-β-D-galactopyranoside(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胡萝卜苷(4),β-谷甾醇(5),hypofuran B(6),(25R)-3-β-hydroxyspirost-5-en-12-one(7),(+)-medioresinol(8),黄精碱A(9),5-羟甲基糠醛(10),5-羟基麦芽酚(11),2-(4-羟苯基)乙醇(12),1H-吲哚-3-甲醛(13),黄精碱B(14)。结论:化合物4,5,9,14为首次从多花黄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8,12,13为首次从黄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多花黄精综合开发及天然植物药理活性研究提供化学依据和物质参考。  相似文献   

10.
桃仁凝血因子Xa抑制活性部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桃仁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凝血因子Xa(FXa)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生色底物法和连续速率法进行FXa抑制活性测定,利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桃仁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FXa的抑制率高达60.27%,为抑制FXa的活性部位;从活性部位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十八碳烯酸-2',3'-二羟基丙酯(1),胡萝卜苷(2),扁桃酰胺(3),苯甲酸(4),2-羟基-9-十八碳烯酸(5),正十七烷酸(6),9-十八碳烯酸甲酯(7),对羟基苯甲酸(8),棕榈酸(9),苦杏仁苷(10)。结论:桃仁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为抑制FXa的活性部位,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和3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8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茜草科植物水团花Ad/napaulifera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020凝胶柱色谱等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经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水团花根部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quinovicacid(1),quinovicacid3-β-D—glucopyranoside(2),quinovicacid3-β-D—glucopyranoside(28-1)-β-D—glucopyranoside(3),quinovicacid3-β-D—glucopyranosyl-(1→3)-rhamnopyranoside(4),芦荟大黄素(5),sweroside(6),loganin(7),noreugenin(8),undulatosideB(9),5,7-dihydroxy-2-methyl—chromone7-0-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4、5、6、11和12为首次从水团花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红藻小珊瑚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红藻小珊瑚藻Corallina pilulifera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HPLC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用MS,1H-NMR,13C-NMR,DEPT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MTT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从红藻小珊瑚藻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E)-phytol epoxide(1),phytenal(2),phytol(3),dehydrovomifoliol(4),loliolide(5),3β-hydroxy-5α,6α-epoxy-7-megastigmene-9-one(6),4-hydroxybenzaldehyde(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种海藻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试验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10 μg·mL-1均无明显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3.
石菖蒲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对石菖蒲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重结晶等分离纯化化合物,应用EI-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石菖蒲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1-hydroxy-7(11),9-guaiadien-8-one(1),菖蒲醇酮(2),α-细辛醚(3),1,8二羟基-3-甲基蒽醌(4),1,8-二羟基-3-甲氧基-6-甲基蒽醌(5),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6),(+)-galbacin(7).结论:化合物l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14.
菝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阮金兰  邹健  蔡亚玲 《中药材》2005,28(1):24-26
目的:研究菝葜根茎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配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分离方法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得七个单体化合物,并应用化学方法和现代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化合物Ⅰ鉴定为5-O-β-D-葡萄糖-二氢山柰酚(dihydrokaempferol-5-O-β-D--glucoside),化合物Ⅱ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化合物Ⅲ鉴定为胡萝卜苷(Daucosterol).其余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尚在进行中.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报道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菊科(Asteraceae)旋覆花属(Inula L.)植物羊耳菊Inula cappa(Buch.~Ham.exD.Don)DC.干燥根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确定羊耳菊根的有效抑菌部位。方法羊耳菊根的乙醇提取物,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利用活性追踪的方式,结合硅胶柱层析方法对其不同萃取相及不同硅胶层析段位进行抑菌活性评价。结果通过对比羊耳菊根醇提物的不同萃取相以及不同分离段位的抑菌活性,可知羊耳菊根乙酸乙酯相氯仿:丙酮(10∶0)部位的抑菌效果最强,乙酸乙酯相、氯仿∶丙酮(9∶1)提取物次之,在浓度为2.0 mg/μL时,羊耳菊根乙酸乙酯相氯仿∶丙酮(10∶0)部位抑菌活性与红霉素的抑菌活性最为相近。从氯仿∶丙酮(10∶0)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蔓荆子黄素(1),12-demethylmulticauline(2)和达玛烷-20,24-二烯-3β-乙酰基(3)。结论本研究首次确定羊耳菊根中抗菌有效部位为羊耳菊根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相氯仿∶丙酮(10∶0)部分和(9∶1)部分,化合物2为首次从羊耳菊中分离得到,为继续分得到具有抑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与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珏  李晓帆  谢普  王铁杰 《中草药》2012,43(10):1891-1895
目的 以猫眼草Euphorbia lunulata全草为研究对象,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活性测定.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技术分析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采用细胞毒活性(MTT)法对提取物、各流分及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 从猫眼草6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层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戟素M(1)、泽泻醇A(2)、大戟苷A(3)、甘遂大戟萜酯D(4)、18-羟基泽漆内酯A(5)和β-胡萝卜苷(6).结论 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为假白榄烷型骨架二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经MTT细胞毒活性测试后发现化合物1~4具有较强的肿瘤细胞抑制活性,尤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
乌拉尔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青  苗文娟  向诚  果德安  叶敏 《中草药》2012,43(10):1886-1890
目的 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MCI、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RP-HPLC等技术对乌拉尔甘草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7-二甲基甘草黄酮醇(1)、甘草宁Ⅰ(2)、甘草香豆酮(3)、8-甲雷杜辛(4)、2'-hydroxyisolupalbigenin(5)、异驴食草酚(6)、去氢粗毛甘草素D(7)、glycyrin (8)、甘草酚(9)、刺甘草查耳酮(10)、甘草查耳酮B (11)、isoangustoneA(12)、甘草宁G(13)、5,7,4’-三羟基-6,8-二异戊烯基异黄酮(1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土荆皮抗真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云辉  张帅  张念  孔德云  华茉莉 《中草药》2012,43(2):220-222
目的对土荆皮Pseudolaricis Cortex抗真菌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土荆皮粗粉以95%乙醇回流提取,所得浸膏采用溶剂法分为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显示其醋酸乙酯部位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土荆皮醋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土荆皮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土荆皮酸B(1)、土荆皮酸C(2)、香草酸(3)、香草酸-4-O-β-D-阿洛糖苷(4)、17-羟基土荆皮酸B(5)。结论化合物5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土荆皮酸I;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1对白色念珠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化合物2和5仅显示微弱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