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揭示中药药性与功效的关联规则。方法:以中药性效为主线,结合中医中药基础理论,探究分析200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525味中药药性与功效的关联性,归纳分析药性组合群与功效群。结果:发现单味中药大部分药性组合与功效相统一,部分药性组合没有相对应的功效,部分功效没有相对应的药性组合;不同中药相同的药性组合与功效的关联符合一定的规则;不同中药同一功效对应的药性组合也符合一定的规则。结论:以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功效"为主线开展中药性效关联的研究,全面阐述中药药性、功效的关联性,构建中药"药性组合群"和"功效群",方能揭示中药药性、功效关联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功效只存在于复方整体水平之上,不同于各单味药功效、也不同于各单味药功效的累加功效。中药复方分析存在多元性、复杂性的特点,作者从复方药物的性味配伍研究复方功效主治,尝试基于知识元语义分析,以中药药性、功效知识元为基础,采用归纳、统计分析方法,从中药复方性味知识元配伍、性效知识元关联、效证症病知识元关联、功效知识元关联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综合各分析反映复方整体功效。  相似文献   

3.
中药功效-药性组合关联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功效--中药药性组合的关联性问题,采用单味药作为研究载体,在明确单味药所发挥功效的基础上,通过整理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关于单味药药性与功效的数据记载,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算法,从单味药层面,得到各功效所对应的药性组合,获得相同功效的药味在药性组合层面的共性规律.基于已知的经验知识,对上述共性规律进行分析验证.此研究以"功效-药性组合"为主线开展中药药性、功效系统性研究,全面阐述中药药性、功效的关联性,对解析中药方剂的药性组合配伍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性与功效关联性的研究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药药性理论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中药药性可以概括归纳为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内容.根据药性不同,药物具有各自的功效作用和特性.性效关联性即研究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一方面说明了性效之间存在何种关联;另一方面提出了性效关联的研究方向主要应从具有特征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深入系统地进行分析.基于临床病证的前提,按照中医"辨证用药"的原则,阐明药性与功效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揭示中药药性本质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中药功效分类与药性系统间的内在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建  付勇  姚洪武  刘岩  曾南  夏厚林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2889-2891
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临床中药学>教材为蓝本,统计分析326种常用中药的功效分类与中药药性(性能)之间的关联性,总结规律,拟为深入探索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研究思路.结果 显示,不同类别中药具有特定的"四性-五味-归经-作用趋向"(药性系统)构架,与功效有着必然联系,且具有规律性.因此,主张以功效为线索,按类把握药性系统构架特征,探索各个性能之间的内在规律,并关注每类药物的物质基础在药性系统中其生物效应表达的特异性、层次性,以科学阐释中药的"性一效"内涵.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中药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以及毒性,在指导临床中药配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微观角度讲,中药本身是一个整体,包含多种药效成分,每一药效成分都包含着自身拥有的药性属性,这使中药呈现药性的"双向性"及"多向性"。从宏观角度讲,将植物看作一个整体,中药的药用部位不同,药性及功效也会有不同。将植物看作一个整体,包括了不同部位的几个单味的中药;将单味的中药看作一个整体,包括了许多药效组分;将一个组分看成一个整体,包括了许多成分。试从微观和宏观两种角度将相关药物或者药物相关成分与组分的药性进行阐释,重点关注双向及多向性,用以解释中药临床作用的多样性,以更好地指导药物的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7.
朱巳旲  谢鸣 《中医杂志》2021,(2):93-96,100
"本草附方"是指古代本草典籍中常在所载药物后附以含其药味组成的方剂。在追溯"本草附方"发展源流的基础上,从方效-药效关系的角度,提出"本草附方"的意义在于促进中药配伍运用和"举方证效"。"举方证效"即通过已知成方的功效来佐证单味药的功效,易致对中药功效认识的泛化,这可能是导致目前中药学中的中药功效既有源自单味使用经验,也有源自配伍运用认识的主要原因。厘清中药单味或配伍条件下的不同功效有利于临床中合理运用中药,有必要开展单味中药功效与其配伍功效比较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药性多维性的角度认识中药药性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药性具有多维性的概念。中药药性多维性是指中药药性诸多要素集合决定中药效能的特性。药性的多维属性是中药具有多功效的内在依据,它们之间存在着和性效异同的离合关系;药性多维性与病证病机多维性相统一。中药药性-功效-病证之间的相互关联是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中药药性多维性的认识对临床准确地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及中药药性的现代化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模式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  曾南  夏厚林  黄立华 《中医杂志》2013,54(2):99-102
基于古今文献资料,分析了现有药性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广义中药药性即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性能的认知基于功效与主治病证(应用),而功效术语表达又是药性的综合再现,可见“性—效—用”密切关联;中药的品种、质量是产生“性—效—用”的前提条件.提出按中药功效分类,依循“品—质—性—效—用”为路径的综合研究模式,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脏腑辨证为核心,以寒热辨证为纲要,设定药性整体与效应关联的观测指标,融合多学科知识,采用多种现代技术,开展系统、深入的多维研究,探寻基于功效分类的药性理论现代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合分析了传统及现代的中药复方功效研究思路与探讨方法的特点,探索性地提出立足中医原创思维,从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中药复方,方能揭示中药复方的功效。复方的配伍不仅是"君臣佐使"和"药物七情"理论下的中药功效的配伍,也包括复方中药的药性配伍。药性中的气、味、归经的配伍才是中药复方配伍的核心,中药复方功效的研究思路不能偏离药性配伍。明确以药性配伍为复方功效研究的核心,寻求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这是中药复方功效研究上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方剂配伍中药物功效的发挥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用药的剂量、药性、药物间相互关系等多种相关条件。通过对各因素的分析、试验及结果讨论得出:组方药物剂量、药物功效间作用、药物的寒热属性及甘草等特殊药物都是影响药物功效在方剂配伍中发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邓乐  丁长松  黄辛迪  梁力伟  梁昊 《中草药》2020,51(16):4277-4283
目的为解决中药药性描述的抽象、模糊导致难以准确把握其本质特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的药向量训练(quantitative mod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properties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QM-BP)模型,实现中药药性的量化表示。方法首先对中药及其对应的功效进行整理,获得"中药-功效"样本对;其次,构建"中药-药向量-功效"3层结构的QM-BP模型,并利用中药的药性数据对模型进行初始化;最后,基于QM-BP模型使用"中药-功效"样本进行训练,得到BP药向量。结果将《中药学》教材所涉及的474味中药及其528个功效基于QM-BP模型训练并结合临床分析,发现训练后得到的BP药向量比药性的初始量化值更能反映中药的属性特征。此外,由于BP药向量与词向量具有相似的性质,发现功效相似的药物对应的BP药向量在欧几里得距离中距离较近,而功效差异较大的中药药向量在欧几里得距离中距离较远。结论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药向量训练模型,在中药药性与功效具有关联性的基础上,对药性量化值进行修正,以期使药性量化值更精确。今后可优化QM-BP模型并开展药对、复方分析,以期探明中药药性及组方配伍中蕴藏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3.
药性组合是将影响药性的各要素按照一定顺序组合的特定表述形式,药性组合模式是多个药性组合形成的配伍关系。基于药性组合模式,该文以红花、红花药对、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为例,对药性组合在单味药、药对、方剂中的配伍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共性和差异,并对其中表现出的中药药性组合模式的自相似性进行阐述,分析多种药性组合的功效配伍关系,为发现基于药性组合的中药配伍研究模式及药性组合的功效配伍之间的关联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药性组合的中药性效规律研究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药性科学内涵与性效规律研究,本文提出药性组合与功效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具有某类传统功用的中药为研究对象,以药性组合为切入点,通过药性组合间的研究结果对比,在整体层次上发现传统功用与药性组合的客观规律,在单味药层次上明确药性的药效特点与代谢特征,在分子水平层次上揭示药性的物质基础、作用靶点及其效应的组织分布,从而建立中药“证候-功效-药性”系统网络,阐释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应用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与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方剂配伍中药物功效的发挥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用药的剂量、药性、药物间相互关系等多种相关条件。通过对各因素的分析、试验及结果讨论得出:组方药物剂量、药物功效间作用、药物的寒热属性及甘草等特殊药物都是影响药物功效在方剂配伍中发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医应用药物治疗疾病,有单方和复方两种。单味药具有多种功效,但非治疗的功效,体现出一种付作用。中药本身有有效性,也有有毒性,有毒性作为一种"偏性",不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所以通过合理的配伍,调节偏性,制约毒性,取之中药功效之所长,本片文章通过对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与临床观察,谈一下对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性与功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中药药性与功效之间的相关性,揭示其内在规律。方法在整理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中药药性与功效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药性与功效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单性能的研究难以完全表征药物的作用,需将四气、五味、归经等性能视为整体进行研究,方能突显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内在联系。结论通过对药典中药性与功效数据的整理与关联规则分析,明确了每种性能所对应的主要功效,为组方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是性味理论,包含四性、五味,五味反映了药物功效的粗犷分类,每味都具有其共性物质存在的基础.对五味内的辛味药物研究思路予以浅析,通过研究辛味药物的功效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探究现代化学技术与药理作用对辛味药物的基础及筛选方法,以建立一种探究中药性味理论的方法学,为其它药性理论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中药炮制对药物功效的影响。中药炮制后药性、质地均会发生变化,可以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对于中药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成华  薛长松 《中国药学杂志》2022,57(19):1596-1600
总结人参药性成因及单味药药性研究的意义,为中药药性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本草学研究,考证历代中医药古籍文献对于中药人参药理药性与功效应用的论述,从“单味药药性成因假说”角度,辨析单味药人参药性历史变化过程,总结单味药人参药性成因。人参药性历史变化过程是中医学具体理论流派指导下的不同流派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过程,是中药临床功效与临床用药倾向影响中药单味药药性形成过程的具体实例。单味药人参的复杂药性成因体现了中药单味药药性理论与药性实践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