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揭示中药药性与功效的关联规则。方法:以中药性效为主线,结合中医中药基础理论,探究分析200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525味中药药性与功效的关联性,归纳分析药性组合群与功效群。结果:发现单味中药大部分药性组合与功效相统一,部分药性组合没有相对应的功效,部分功效没有相对应的药性组合;不同中药相同的药性组合与功效的关联符合一定的规则;不同中药同一功效对应的药性组合也符合一定的规则。结论:以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功效"为主线开展中药性效关联的研究,全面阐述中药药性、功效的关联性,构建中药"药性组合群"和"功效群",方能揭示中药药性、功效关联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性组合及其与功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药性是中药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药性或两类药性(气、味)的研究,难以全面反映基于中药药性的用药规律。为此,本文提出气、味、归经药性组合与功效关系的研究,通过对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性及其功效数据的统计,得到235种药性组合,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药性组合与功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分析,明确了每种药性组合的主要功效。研究结果表明,药性组合有助于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中药的作用规律,丰富和发展中药药性理论,为中药新药的研制和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性-功效关联分析的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性效关联即研究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一方面说明了性效之间存在何种关联及分析将面临对五味的关联分析的困难;另一方面提出了性效关联的研究方向主要应从具有特征性和使用价值的方面分析而不是一味的对号入座。  相似文献   

4.
<正>数据挖掘能够从数据中发现隐含的规律和知识,目前已成为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技术之一。针对性强、数据规范、数据量相对完备的专业数据库是中医药数据挖掘的基础。我国中药数  相似文献   

5.
中药功效-药性组合关联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功效--中药药性组合的关联性问题,采用单味药作为研究载体,在明确单味药所发挥功效的基础上,通过整理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关于单味药药性与功效的数据记载,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算法,从单味药层面,得到各功效所对应的药性组合,获得相同功效的药味在药性组合层面的共性规律.基于已知的经验知识,对上述共性规律进行分析验证.此研究以"功效-药性组合"为主线开展中药药性、功效系统性研究,全面阐述中药药性、功效的关联性,对解析中药方剂的药性组合配伍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性与功效关联性的研究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药药性理论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中药药性可以概括归纳为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内容.根据药性不同,药物具有各自的功效作用和特性.性效关联性即研究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一方面说明了性效之间存在何种关联;另一方面提出了性效关联的研究方向主要应从具有特征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深入系统地进行分析.基于临床病证的前提,按照中医"辨证用药"的原则,阐明药性与功效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揭示中药药性本质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性是中医药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寒热药性是药性理论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由于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深刻,而当前的思路及方法手段难以摆脱先入为主、循环论证的研究局限性,因此亟需为现代中药寒热药性研究注入新思维、启动新视角.本文在现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系统观为指导,以物质基础、生物效应和作用靶标为寒热药性的三大要素,融合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构建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表征方法,基本揭示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以期实现药性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为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与合理用药水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关联挖掘技术在中药药性及其他属性间关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研究中药药性与其他属性间的关系规律.方法:以《中国药典》、《中药学》教材等书籍为信息来源,结合临床用药经验,采集、规范中药相关属性术语,构建中药信息数据库,利用改进的Apriori算法,对药性与其他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挖掘.结果:建立了药性-药理作用、药性-主治、药性-西医病名、药性-功能、药性-药味、药性-归经、药性-化学成分等频繁项目集,统计出中药药性与其他属性间的支持度和支持率,如药性“温”与药味“辛”支持度为117,支持率为10.578.结论:应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分析中药药性及其他属性间关系数据的关系,数据挖掘结果可分析性较强,与中药药性传统认识相符.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方法学框架进行了分析,认为寒热中药对寒热体质和寒热证候的干预作用是不同的,开展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应以采取证模型的研究方法为主.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控研要点包括基于证候模型的寒热中药功效-药性关系研究、基于证候模型的寒热物质成分组群与寒热中药作用相关性研究、基于正常模型的寒热中药作用特征及其规律性研究、基于寒体热体模型的寒热中药作用特征及其规律性研究、基于不同模型的寒热中药作用机制对比研究等.同时,分别从模型制备、指标观察和对照设计3个方面,对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0.
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方法学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方法学框架进行了分析,认为寒热中药对寒热体质和寒热证候的干预作用是不同的,开展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应以采取证模型的研究方法为主。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控研要点包括基于证候模型的寒热中药功效-药性关系研究、基于证候模型的寒热物质成分组群与寒热中药作用相关性研究、基于正常模型的寒热中药作用特征及其规律性研究、基于寒体热体模型的寒热中药作用特征及其规律性研究、基于不同模型的寒热中药作用机制对比研究等。同时,分别从模型制备、指标观察和对照设计3个方面,对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1.
药性组合与脏腑关系的复杂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性组合是性味归经具体内容的特定组合,可以简洁地表达药性理论在药物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本文基于藏象思维模型,建立药性组合与脏腑精、神、元气、气、血、阴、阳关系的复杂系统模型,揭示药性组合的作用特征。该模型的构建有助于中药药性理论与藏象学说的整体关联研究,为药性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中药药性组合的概念出发,探索“老药”抗癌新作用,为“老药新用”提供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新方法与新思路。方法以气阴两虚型肺癌为例,通过分析中医抗肺癌的治则治法,依据功效-药性组合关系,整理出中医抗肺癌所需要的药性组合模式,筛选符合此标准的化学药,预测其具有抗癌作用。结果筛选出符合益气、养阴药性组合模式的15种化学药,其中2种是临床使用的抗癌药,另有4种非抗癌化学药物具有抗癌作用。结论基于药性组合模式发现“老药”抗癌作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对于“老药新用”的研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桑白皮具有清肺热、利尿之功,"泻肺之有余,非桑白皮不可",主要应用于两方面:肺热引起的咳吐黄痰(痰中带血);小便不利,味甘性寒。适用于肺中水气互结或肺热,忌用于肺虚或小便过多、风寒感冒咳嗽。本文通过对其功效主治本草考证,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检索库,检索自2006年6月至2016年6月关于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建立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痛经文献数据库,并采用Excel 2010、SPSS 22.0及SPSS Modeler14.2软件进行频数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结果: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痛经文献涉及复方74首,涉及76味中药,当归为核心单味中药;涉及高频药物种类以活血化瘀、补血、补气等为主;通过对高频药物等聚类分析可形成5个聚类组合,原发性痛经主要集中在气血亏虚兼血瘀证、肝肾不足兼气滞血瘀证两种证型;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规则25条,以当归、白芍、川芎、延胡索四味中药两味或多味的组合最为常用。结论:瘀血为导致原发性痛经的直接原因,多属本虚(气虚、血虚、虚寒)标实之证,遣药组方上重视气血同调,肝肾并补、重视和血等治法。  相似文献   

15.
“十八反”属于中药配伍禁忌,但在临床应用中出现过反药同方应用的情况。为揭示反药同方应用的理论基础,本文对古方中记载的反药同方进行分析,发现反药中存在归经相同、性味相反的药性组合,在反药同方应用中,常根据辨证取其中1 味药的非相反药性组合为主用,而相反药性组合相互制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规律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反药的合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中关联规则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载的公开发表的期刊杂志,选取临床报道治疗无不良反应,治疗例数在20人以上的中药复方126首,以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收录每首中药复方的单味药药名并进行统计分析,对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的挖掘和分析。结果:在126首中药复方中共使用了156种药物频次为1 625次。其中,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依次为金银花、甘草、连翘等40味中药。在关联规则集中,由2味药、3味药、4味药及5,6味药组成的强关联规则分别有8,6,7,7条。结论:药物的配伍主要验证了热邪、风邪及湿邪3个因素与手足口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药改善高血压病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而内皮功能障碍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中药改善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