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成药》2017,(1)
目的评价清热化湿方(黄连、栀子、蒲公英等)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的杀菌作用及对核因子κB(NF-κB)p65、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44只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清热化湿方组、西药三联组(甲硝唑、克拉霉素、兰索拉唑)。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均采用短期免疫抑制联合经口感染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小鼠均于给药4周后处死,通过快速尿素酶(RUT)及组织学染色判断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幽门螺杆菌的定植程度和胃黏膜炎症情况;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法测定胃黏膜NF-κB p65、IL-1β、IL-8、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模型对照组0/10、清热化湿方组3/10、西药三联组7/10。光镜下观察发现,模型对照组幽门螺杆菌定植量显著增加,存在局部炎症细胞聚集;西药三联组幽门螺杆菌呈局部少量聚集,多数无炎症细胞浸润;清热化湿方组幽门螺杆菌在局部聚集相对较多,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西药三联组和清热化湿方组Il1b、Il8、Tnfa、Nfkb p65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西药三联、模型对照、清热化湿方3组间NF-κB p65核/浆光密度比值差异不显著。结论清热化湿方对感染小鼠幽门螺杆菌的根除作用有限,但可明显改善胃黏膜炎症。清热化湿方组与西药三联组Il1b、Il8、Tnfa和Nfkb p65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表达趋势较为相似,可能与蛋白水平抑制所致的负反馈作用相关,从而影响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枳实消痞丸配合西药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小鼠胃黏膜上皮细胞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西药合用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疗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 NaHCO3溶液及幽门螺杆菌国际标准菌株SS1灌喂BALB/c小鼠,建立Hp感染动物模型.对造模动物分别投以中药、西药和中西药联用,分别采用HE染色、TUNEL法和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胃黏膜损伤程度(LI)、细胞凋亡指数(AI)和Fa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3个治疗组均能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Fas蛋白的过高表达,模型组表达为(28.30 ±2.36)%,抑制程度中西药合用组>西药组>中药组[Fas表达依次为(15.50±2.39)%,(22.0±1.90)%,(25.90±2.34)%];3个治疗组对胃黏膜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中西药合用组强于单用中药组、西药组[LI依次为(1.10±0.18),(1.80±0.25),(1.30±0.26)分];3个治疗组能对抗Hp所引起的细胞凋亡增加,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合用组AI依次为(16.60±1.74)%,(11.60±1.11)%,(8.70±0.88)%,(5.10±0.67)%,合用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对细胞凋亡和胃黏膜上皮细胞Fas蛋白表达的抑制可能是枳实消痞丸合用西药三联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五味清胆方联合西药序贯疗法对Hp VG脾胃湿热证患者胃小凹分类及组织学的影响。方法:将135例Hp VG脾胃湿热证患者分为3组:联合组采用中药联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中药组单用中药治疗,西药组单用西药三联疗法治疗。3组疗程均为90d。治疗前后进行内镜下临床证候评估、病变胃黏膜胃小凹形态学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治疗前后内镜下各临床证候积分比较,除西药组对胆汁反流改善不明显外(P0.05),3组对其他证候改善效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组之间比较,联合组均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1);其中对黏膜潮红、充血水肿、胆汁反流改善中药组亦优于西药组(P0.01);对隆起糜烂改善中药组与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胃小凹形态学及病理组织学比较,联合组均优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清胆方与西药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通过联合西药三联进行Hp清除治疗后序贯联用PPI制剂治疗,具有促进病变胃黏膜腺体修复、变异细胞逆转,对Hp VG脾胃湿热证患者病变胃小凹及组织学有影响,从而对此类患者早期癌变有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清热化湿方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溃疡愈合及Hp根除率的影响,探讨在根除过程中Hp可能出现的球形变异。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西药标准三联疗法,疗程2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继服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每日1次,服用4周。治疗组同时联合中药益气活血清热化湿方治疗,每日2次,总疗程均为6周。停药2周后复查胃镜观察并记录溃疡的愈合情况,统计治疗后内镜下溃疡愈合的有效率;行14C呼气试验(urea breathe test,UBT);胃体、胃窦各取1块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胃镜抽取胃液,胃窦部位钳取活组织标本行Hp尿素酶基因PCR扩增试验(urea A-PCR)。记录并评估上述3种不同检测方法的Hp阳性情况,确定最终的根除率。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治疗后的胃黏膜组织,以发现未被根除的Hp,对其形态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内镜疗效总有效率为97.5%(39/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75.0%(30/40),亦明显优于对照组52.5%(2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检测法得出的Hp阳性总个数分别为~(14)C UBT(12个)、RUT(8个)、urea A-PCR(27个),~(14)C UBT及RUTHp阳性检出率均低于urea A-PCR法(P0.05)。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杆状及球状的Hp。结论益气活血清热除湿方联合标准三联法较西药标准三联疗法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溃疡的愈合,提高Hp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清热化湿方对Hp(+)的消化性溃疡Hp根除率、溃疡愈合情况的影响;探讨Hp在根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球形变异。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西药标准三联疗法,疗程2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1次/d,服用4周。治疗组联合中药益气活血清热化湿方治疗,2次/d,总疗程均为6周。总疗程结束后2周行14C呼气试验(urea breathe test,UBT);复查胃镜观察并记录溃疡的愈合情况,统计治疗后内镜下溃疡愈合的有效率;胃体、胃窦各取1块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取胃窦组织行免疫组化法(gastric mucosa immunohistochemistry test,GMIT)检测Hp。记录并评估上述3种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确定最终的根除率。结果:治疗组内镜疗效总有效率为97.5%(39/40),明显优于对照组87.5%(35/40)(P0.05)。治疗组Hp根除率77.5%(31/40),亦明显高于对照组55%(22/40)(P0.05)。治疗后三种检测方法得出的Hp阳性总个数分别为UBT(12个)、RUT(8个)、GMIT(24个),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Hp阳性检出率均低于免疫组化法(P0.05)。免疫组化染色涂片中发现大量球形幽门螺杆菌。结论:益气活血清热化湿方结合标准三联法较单纯标准三联疗法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溃疡的愈合,提高Hp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益气清热方对Ⅰ型幽门螺杆菌(Hp)感染裸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将80只雄性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芩组、黄芪组、益气清热方组各20只,每日按分组要求以0.2ml/10g给生理盐水及药物灌胃,第14天各组予浓度108cfu/ml的Hp菌液灌胃,每鼠1.3ml,两周后处死,观察裸鼠体重、胃系数、Hp感染及胃黏膜组织病变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和益气清热方组裸鼠体重下降减少(P<0.05),黄芪组的胃系数降低(P<0.01).黄芩组、黄芪组及益气清热方组Hp感染率分别为45.00%、47.06%和35.29%,胃黏膜浅表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70.00%、58.82%和64.70%,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益气清热方在裸鼠体内对Ⅰ型Hp有一定的抑杀作用,并可减轻其感染后胃黏膜组织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益气活血方对消化性溃疡新生血管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对消化性溃疡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46例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益气活血方+奥美拉唑)组和西药(奥美拉唑)组.Hp阳性者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根除疗法治疗1周后分别人组治疗.两组均以5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胃镜下取材,观察瘢痕组织新生血管数:ELl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 中西药组新生血管数显著多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EGF、bFGF水平均增加,中西药组VEGF、bFGF水平均高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能增加消化性溃疡新生血管数,其机制可能与提高VEGF、bFGF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气化湿方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炎患者对胃黏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Hp感染性胃炎患者11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湿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Hp清除效果;统计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及胃黏膜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Hp阴转率分别为91.53%、88.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97%、69.49%(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胃脘胀痛、纳差、神疲乏力、大便稀溏、四肢不温等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胃黏膜炎性反应细胞浸润、腺体密度、黏膜厚度及腺体形态等积分均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益气化湿方联合西药治疗Hp感染性胃炎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胃黏膜状况,提升Hp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清热化湿方干预N-甲基-N-亚硝基脲(MNU)联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相关胃癌中TNF-α、IL-8、TLR-4蛋白及其mRNA表达变化.方法 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MNU联合幽门螺杆菌灌胃法制备胃癌动物模型,分成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兰索拉唑肠溶片三联疗法)、清热化湿方组(低、中、高剂量).应用光镜以及透射电镜观察胃癌小鼠胃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超微结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RT-PCR技术检测胃黏膜IL-8、TNF-α、TLR-4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结果 正常组无异常改变;模型组符合中分化腺癌改变;清热化湿方组散在溃疡改变,未见异型细胞;阳性对照组炎性细胞浸润,符合溃疡改变,可见少许异型细胞.正常组无明显改变;模型组细胞间隙连接结构严重破坏,癌细胞散在于间质中;清热化湿方组细胞间隙连接结构破坏,见少许凋亡小体.阳性对照组,细胞间隙连接结构破坏,分化较差,见少许凋亡小体.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8、TLR-4、TNF-α蛋白及mRNA表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热化湿方组IL-8、TLR-4、TNF-α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结论 通过清热化湿类方药干预,可下调TLR4、IL-8、TNF-α的表达,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发挥防治胃癌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五味清胆方联合西药治疗Hp相关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隆起糜烂(HpVG)湿热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135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用药组,即西药三联疗法治疗10日清除Hp后,序贯服用中药联合PPI制剂80日,共达12周疗程;中药组,服中药治疗10日清除Hp后,序贯服用80日,共达12周疗程;西药组,三联疗法治疗10日清除Hp后,序贯服用PPI制剂80日,共达12周疗程。治疗10天、疗程结束后4周分别进行Hp检测,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序贯治疗前后胃肠道不良反应比较。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组优于中药组,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三组治疗10天后对Hp清除比较,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其余两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无差别(P0.05);疗程结束后4周对Hp的清除比较,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其余两组(P0.05);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三组序贯治疗前后胃肠道不良症候积分比较,序贯治疗后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均少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用药组明显少于中药组、西药组(P0.01),中药组明显少于西药组(P0.01)。结论五味清胆方治疗HpVG湿热证患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候,对Hp有良好的清除疗效,并能维持其清除疗效,降低复发率,其联合西药三联疗法对清除Hp后的预防复发具有减毒增效效应,且能减少西药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6.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对压疮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Ⅰ、Ⅱ期压疮患者治疗组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每次灸至感传现象消失,每日1次。对照组不避热敏化穴,在患者压疮部位附近穴区采用红外线照射40min后,将百多邦软膏敷于压疮疮面,以无菌纱布覆盖,每日1次。两组同时加强专科护理措施,并在疗程(包括不足7d痊愈者)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72.4%。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对压疮患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宋以前伤寒论考》是日本汉方现代医家研究《伤寒论》的成果。是书既重视古代文献的梳理,又结合临床的诊疗实际,考据宋以前的《伤寒论》,提出时态系列伤寒论、痰饮伤寒论、阳明病胃家寒及《金匮要略》杂病是伤寒的伴随症状等很多独到见解,对我国的《伤寒论》研究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