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近20年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评价指标的筛选的研究概况。方法对近20年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的有关疗效评价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中医证候疗效、患者反馈的疗效评价、重要临床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等中医治疗再障的疗效和安全评价指标。结果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的文献进行总结,并结合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的意见,筛选并确定了再障中医疗效评价的候选指标。结论通过对以往有关再障报道的研究筛选并进一步选取再障的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指标,以此为构建再障的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指标选择提供思路和方法,这一工作将对未来再障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全面客观的疗效评价和中医特色优势的发挥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作为疑难病备受医学界重视.笔者对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现状进行初步梳理.以中西医结合为指导思想,从基本理论和临床治疗两方面阐释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的基本状况,以期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3.
<正> 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再障)是一种难治性疾病.近年来,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有明显效果者屡见报道。现将我院血液组自1981年来收治的82例急慢性再障的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血液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有骨髓移植、免疫抑制疗法,以及中医药等。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兴起,人们对再障认识的更加深入,再障的定义、分型以及治疗路径等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何利用这些新进展加快再障中医规范化诊治,如何对起病缓急不同、轻重程度各异的再障患者选择恰当的中西医治疗方案,常常是中医界面临的困惑之一。目前我国尚无治疗再障的规范诊治指南,结合再障诊疗的新进展和近期的中医文献探讨再障的中西医结合规范化诊疗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蒋惠钧从事血液学专业43年,中西医结合专业38年,lop年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蒋老擅长于血液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的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试将蒋老诊治慢性再障的学术特点归纳如下。1辨清与辩证相结合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中医“虚瘠”“血证”的范畴,以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是研究再障开展最为广泛的一种中西医结合方式。西医对再障的认识是建立在血液细胞学的基础之上,对造血组织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认识比较深刻细致,对人的整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联系重视不够。中医诊…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6例,总有效率78.04%。结果初步表明中医分型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骨髓有核细胞数量阴虚型增生减少与显著减少者最多,骨髓中的非造血细胞成分阴虚型的平均百分数比阳虚型与阴阳两虚型为高。认为骨髓中非造血细胞成分的高低可作为中医分型论治和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并就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查阅近10年文献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较单纯西医治疗在降低单纯西药治疗毒副作用、减少治疗中的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等方面效果好,希望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再障)是一种难治性疾病。近年来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有明显效果者屡见报道,现将我院血液组自1981年来收治的82例急慢性再障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资料来源与观察方法: 此病例均为1981年1月~1987年12月的住院病人,按1981年河北廊坊血液病会议判定的再障诊断标准,以血象、骨髓象及除外其它疾  相似文献   

9.
张翠松  秦兰 《中医教育》2000,19(2):52-53
新疆中医研究所宋鸿奎主任医师从事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临床工作20余年,在治疗虚劳(相当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慢性再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高深的学术造旨.现将宋老师治疗慢性再障的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医从肾论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慢性再障(CAA),是血液系统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类疾病,中医认为其发病与人体多个脏器有关,尤与肾的关系更为密切.1989年大连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会议将慢性再障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肾阴阳俱虚型等3型以来,即确立了慢性再障从肾论治的治疗方向[1].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文献的回顾分析,发现中医通过以补肾为主,结合辨证分型的方法治疗CAA有较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以补肾为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CAA的治疗进展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1.
李芮 《中医杂志》1999,40(8):462-463
焦中华主任医师应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已3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多。兹将焦师治疗再障的临床经验介绍于下。1 在补肾的基础上强调健脾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精髓同类,精血同源,精与血相互资生,相互转化。再障是骨髓劳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组织全国中医血液病重点学科与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部分专家讨论,就成人重型和输血依赖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诊治规范体系。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对于成人重型再障(急髓劳病),有相合供者且条件适合者优先选择异基因骨髓移植,无相合供者首选强烈免疫抑制治疗与中医药的联合应用以截断细胞因子风暴;对于成人输血依赖的非重型再障(慢髓劳病)首选中医药与雄激素的联合应用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文章就再障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医辨证论治、西医基础治疗等给予具体的诊治建议,以期为中西医结合诊疗再障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士玲 《四川中医》2001,19(5):40-41
采用中药补肾活血复方和西药雄激素、左旋咪唑、654-2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42例。结果:基本治愈12例,缓解11例,明显进步11例,总有效率80.8%。治疗前后血象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中医分型中肾阳虚型疗效较好。分析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有起效快、疗程较短、疗效肯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慢性再障科学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机制,揭示慢性再障生物学基础即造血细胞调节因子及补肾法对造血细胞调节因子的影响,了解其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再障提供客观依据;研究中西药治疗的最佳时机,为临床提供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依据。并通过2~3年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安全性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发挥中西医作用,确立合适的诊断治疗方案,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和药效经济学效益。此种治疗模式以患者临床疗效为中心,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优势,体现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障的疗效。方法:采用归脾汤加减联合西药环孢素A、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16例,疗程为3~6个月。结果:缓解3例,明显进步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8.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障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4例疗效观察孔庆芬孔庆芳(江西医学院一附院南昌330006)(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昌330006)关键词再障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骨髓造血组织明显减少引起造血功能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  相似文献   

17.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近年来报导较多,对其病因病理的探讨逐渐深入,临床疗效不断提高,据有人统计1984年前国内对慢性再障用中医结合治疗缓解率和有效率已分别达到50%及90%左右。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的概况综述如下:一、病因病机随着再障病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发现多种因素与再障发病有关,据报道有因可查的继发性再障逐渐增多,而原发性再障的比例相对减少。经各家临床统计及动物实验证实:药物及化学因素是引起本病的主要病因,共它还有放射线、生物(如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8.
中医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慢性再障)的治疗,一般多采用补法,亦有少数医者采用活血化瘀法。临床上把补益与活血化瘀法结合起来治疗本病的报道不多。1986年以来,我们共收治慢性再障50例。其中运用本法治疗20例;其它辨证治疗1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12例。现将运用健脾益肾活血法治疗慢性再障的有关资料与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回顾中医辨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展过程,认为中西医结合促进了中医药治疗再障的规范化发展,进而对中药作用机制和辨证分型客观化也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但也存在某些不足。提出在诊疗实践中应该积极寻找与西医的互补点,从而实现和西医的"错位发展";临床试验研究要贴近临床实践,创新研究思路,逐步阐明中医治疗再障的关键环节;要及时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丰富中医学理论,完善中医微观辨证分型,制定一个阶段性的"临床共识"来指导下一步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0.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临床常见的血液病,急性再障病死率高,慢性再障迁延难愈,中医对本病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手段。结合各家对再障的证治异同,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及发热、出血等并发症治疗方面总结分析本病的中医证治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