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与防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的医疗实践已经证明 ,中草药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显示良好或独特的效果 ,这一点已被人们所认同。然而 ,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 ,中药既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同时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损伤人体 ,导致人体发生病理改变。尽管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要少得多 ,但对其危害性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1 不良反应与药害1 .1 概 念 药品 (或药物 )不良反应 ( ADR) :是指合格药品 (或药物 )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过程中 ,在按规定正常用法用量的过程中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但又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这些反应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3.
中药在CT检查前的应用研究陈正英,陈黎菲,余国友,钟达锦(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邮编310003)CT检查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由于CT检查时病人的肠腔内容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干扰了CT图像质量[1],我们从1993年1月至1994年6月间应用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经ELISA、IFA、Western检测证实的3例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血友病患者,按中医辨证,采用中药复方"艾滋I号方"治疗300天以上,表明本方能改善HIV感染者的临床症状,有提高细胞免疫,调整体液免疫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30周年和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创刊20周年华诞,学会联合本刊邀请部分专家学者撰文,畅谈他们从事中西医工作的心路历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20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用九节兰制剂治疗半个月至1年以上不等,显效及有效共154例,有效率74.8%。认为该药疗效尚属满意,且无明显副作用。文内对九节兰的功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简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近 5年来 ,我们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parpura,ITP)采用氨肽素配合中药“紫苓汤”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有反复出现的皮肤瘀斑、瘀点 ,多次末梢血检查 BPC在 6 .0~ 2 0 .0×1 0 9/L ,无明显脾肿大 ,骨髓穿刺检查均有巨核细胞数量增多 ,成熟障碍。大多数病例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 (PAIg G)偏高 ,病程 2个月至 6年不等 ,强的松治疗有效 ,但当强的松减量或撤除时血小板显著降低或有出血倾向 ,诊断为慢性 ITP。本组 38例中男性 1 8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6~ 6 6岁。2…  相似文献   
8.
叶子  钟达锦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2):2254-2256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患者瘦素、脂联素、TNF-α与中医辨证分型及兼症的关系。方法:瘦素、脂联素、TNF-α与中医辨证分型、兼症相对应,探讨其内在的规律。结果:MS患者血清IR指数、瘦素、脂联素、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各证型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IR指数、瘦素、TNF-α水平其高低顺序依次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躁热型>肝胃郁热型>健康对照组,脂联素水平则是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躁热型<肝胃郁热型<健康对照组。夹痰、夹瘀两个中医兼证在中医辨证分型中分布有明显差异,且高低顺序依次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躁热型>肝胃郁热型>健康对照组。夹痰组的瘦素、脂联素与非夹痰组有明显差异(P<0.005),TNF-α无明显差异(P>0.005)。夹瘀组的TNF-α、脂联素与非夹瘀组有明显差异(P<0.005),瘦素无明显差异(P>0.005)。结论:瘦素、脂联素、TNF-α参与了MS IR的机制,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及兼夹征的辨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塞 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年龄≥ 60岁 (老年组 ) 31例及 <60岁 (中年组 ) 1 4例逐项统计分析其年龄、性别、梗塞部位、发病诱因、发病时间、中医证型、治法及转归等项目。结果 :两组的发病诱因以情志所伤 ,劳累过度为主 ,发病时间以夜间多见 ,午间前后最低 ;主要中医证型为心气虚和气滞血瘀 ;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P<0 .0 1 ) ;死因为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和呼吸衰竭。结论 :掌握本病的发病诱因和发病时间 ,正确运用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 ,加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 ,及时处理严重并发症是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治愈率 ,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交流会议,于1987年11月11~14日在杭州召开。会议收到论文135篇,反映了自第一届学术会议以来(1982~1987)我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研究的成果和水平。现简述如下。一、再生障碍性贫血本会议47篇论文共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