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菲  艾国  盛柳青  王建美  黄正明 《中草药》2014,45(23):3397-3401
目的 考察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最细粉的质量稳定性.方法 采用常温留样实验考察,连续追踪12个月,比较不同时间的3种中药最细粉的形貌结构、粒径、比表面积、堆密度、休止角等粉体学特征以及有效成分的量和体外溶出曲线.结果 经过12个月的常温留样实验,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最细粉的粉体学特征没有发生显著性改变,3种中药最细粉的有效成分的量基本保持不变,体外溶出率曲线的差异性很小,具有等价性.结论 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最细粉,在12个月的常温留样实验考察期内,质量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性状鉴别、浸出物及含量测定研究,评价不同生长年限云南重楼药材质量。方法 采用传统经验鉴别药材外观性状,运用热浸法测定药材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Ⅲ、重楼皂苷Ⅳ、重楼皂苷Ⅴ、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Ⅶ、重楼皂苷D和重楼皂苷H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不同生长年限云南重楼药材外观性状、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云南重楼药材单个质量、直径及体积明显增加;8年生云南重楼药材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最高;就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而言,7年生药材9种重楼皂苷总质量分数最高。结论 综合性状鉴别、浸出物及含量测定结果,最终初步确定云南重楼以7年生药材质量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三黄细粉与三黄微粉的粉体学性质及体外溶出度,为其直接使用和作为中药制剂原料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普通三黄细粉和三黄微粉的粒径分布、松密度与振实密度、休止角、吸湿性等粉体学性质进行考察和评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二者体外溶出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三黄细粉及微粉的流动性均较差,随着粒径减小,微粉的吸湿性增强;三黄微粉较细粉的体外溶出更加迅速而充分。结论三黄微粉与三黄细粉的粉体学性质差异明显。三黄微粉的吸湿性更强,流动性欠佳,但溶出更迅速且充分,直接使用和作为中药制剂原料应用时需酌情处理。  相似文献   

4.
地龙低温超微粉碎特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地龙低温超微粉碎的工艺参数及粉体学性质。 方法: 采用高速中药粉碎机将地龙粉碎至均匀粒度,利用振动式低温超微粉碎机对地龙粉末进行再次粉碎,每3 min取样,直至25 min全部取出,检测样品粒径、比表面积及孔隙率。 结果: 随粉碎时间的增加,粒径先逐渐减小,而后粒子开始团聚使粒径增加;比表面积及孔隙率随粉碎时间先增加后减小。吸附-脱附曲线显示发生凝聚和蒸发时相对压力集中分布于0.8~1.0;粉碎9 min样品中N2吸附量最大,且与其余样品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 振动式超微粉碎可将地龙粉碎至微米级,低温粉碎可保证地龙有效成分不发生变化,且达适宜粉碎粒径后不容易聚集,符合小金丸粒子设计对地龙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甘草、丹参、黄连三种常用中药进行超微粉碎,比较所得微粉与常规粉碎的药材细粉在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粉体流动性、松密度等几方面的异同,为微米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倍力超微粉碎技术进行药材的超微粉碎。结果:微粉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有所提高,松密度较恒定且变大、流动性稍差。结论:药材经超微粉碎,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变大,微粉粒子粒径均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对制何首乌饮片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超微粉饮片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制备制何首乌细粉和超微粉,采用Carr指数法评价粉体的流动性和喷流性,并从粉体粒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吸湿性、微观形貌、薄层色谱(TLC)、红外光谱和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评价两种粉体的差异。结果相比制何首乌细粉,超微粉的粒径显著减小且分布范围窄,比表面与孔隙度增大,吸湿性增强,流动性变差,喷流性仍相当强;TLC和红外光谱显示在一定时间内,制何首乌饮片经超微粉碎后,其化学成分并未改变;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超微粉中游离蒽醌的提取率明显高于细粉。结论制何首乌饮片制备成超微粉后,其粉体特性有所改变,更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血竭三七接骨膏超微粉碎工艺,并评价其粉体学性质。方法以粒度、粉碎时间、转速、介质填充率为影响因素,D_(50)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超微粉碎工艺。然后,对不同粒径复方粉体的流动性、吸湿性、溶出度进行比较。结果最佳条件为细粉投料,粉碎时间80 min,转速250 r/min,介质填充率50%,D509.74。随着粒径减小,粉体流动性略微降低,但吸湿性增加,三七皂苷R~1、川续断皂苷Ⅵ、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羟基红花黄色素A累积释放率随粉体粒径减小而提高,血竭素无显著变化。结论优化后所得的微粉粒度分布均匀,细胞达到破壁效果,而且其粉体学性质有所改变,有效成分溶出增加。  相似文献   

8.
五灵脂低温超微粉碎特性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五灵脂的粉体学性质,探讨其粉体学性质与体外溶出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振动式低温超微粉碎机对五灵脂进行粉碎,每3 min取样,检测样品粒径、比表面积、孔隙率;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考察五灵脂粉体的体外溶出速率,并分析其粉体学性质与体外溶出行为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粉碎时间的增加,粒径逐渐减小,比表面积及体外溶出速率逐渐增加;粉末粒径与体外溶出速率具有良好相关性。五灵脂粉碎时间选择21 min,粒径以d0.9约100 μm为宜。结论:五灵脂低温超微粉碎后粒子形态及结构均匀,溶出速率快,有助于后续制剂工艺及质量控制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郁金微细粉碎工艺及粉碎过后的郁金微细粉的粉体学性质进行研究分析,为郁金作为中药制剂原料药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d50为指标,运用正交设计优选郁金的微细粉碎工艺,并通过微细粉碎前后外观性状、红外光谱、流动性、吸湿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评价不同粒径郁金粉体的粉体学性质。结果:根据正交设计结果优选出了最佳微细粉碎工艺,即投料量为1200 g、含水量为5.5%、粉碎时间为40 min;郁金超微前后粉末的粉体学性质对比结果显示,随粒径变小,郁金粉体逐渐出现团聚现象,颗粒感消失,颜色变浅,粉末细腻,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未发生改变,流动性降低,平衡吸湿量增加,吸湿初始速度增大,但吸湿加速度降低,吸湿性略增强。结论:郁金微细粉碎工艺简便,可靠,粒径小,可行性高,可用于郁金的微细粉碎,综合评价优选微细粉四为较优粉体。  相似文献   

10.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川芎超微粉碎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川芎的超微粉碎工艺。方法:选择投料量、含水量、粉碎时间为自变量,平均粒径为因变量,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川芎的超微粉碎工艺,并考察超微粉碎前后的粉体学性质和吸湿性。结果:最佳超微粉碎工艺为投料量1.3 kg,含水量4%,粉碎时间19 min;平均粒径19.187 μm,与模型预测值18.357 7 μm的偏差仅4.5%。川芎普通粉末和超微粉的休止角分别为(49.4±0.03),(50.2±0.02)°,松密度分别为(0.429±0.003),(0.363±0.005) g·mL-1,振实密度分别为(0.609±0.05),(0.556±0.10) g·mL-1,吸湿平衡时间均约80 h。结论:优选的超微粉碎工艺合理可行,川芎超微粉的制剂过程中需加入助流剂等辅料以改善粉体的流动性,川芎超微粉碎过程中宜严格控制湿度。  相似文献   

11.
不同湿度环境下中药浸膏粉体吸湿动力学模型拟合优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朱诗竟  丁青龙  狄留庆  赵晓莉  王令充  祖强 《中草药》2013,44(20):2833-2840
目的 筛选可以准确描述中药浸膏粉体吸湿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科学量化吸湿过程,为进一步研究通过中药浸膏粉体改变物理性质来控制吸湿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5种模型分别对51种代表性中药浸膏粉体在低、中、高3种相对湿度(33%、57%、73.5%)环境下的吸湿速率曲线进行拟合,以拟合度相关系数(R2)、残差平方(RSS)、信息准则(AIC)值为评价指标,初步筛选拟合较优的动力学模型。结果 双指数模型和威布尔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中药浸膏粉体吸湿的动力学过程,但双指数模型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适用性较威布尔模型好。结论 双指数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中药浸膏粉体的吸湿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梁兆昌  褚洪标  肖琳  张燕军  熊磊阳  周秋贵  曾红 《中草药》2015,46(11):1609-1614
目的研究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不同粒径粉体理化特性及体外溶出行为的差异,为杜仲超微粉体的粒径控制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超微粉碎机制备杜仲不同粒径的超微粉体,激光粒度仪测定粉体的粒径,显微镜观察显微结构,通过破壁率来衡量超微粉碎的破壁效果;利用HPLC法测定不同粒径粉体有效成分提取效率及在不同溶出介质的溶出度。结果杜仲超微粉体在显微结构、破壁率、休止角及堆密度等方面与普通粉体差异显著;超微粉体的提取率以及在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度均高于普通粉体。结论适度的微粉化能提高杜仲细胞破壁率,促进杜仲有效成分的溶出,其溶出度还受到溶出介质的影响,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杜仲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李远辉  伍振峰  李延年  李慧婷  杨明 《中草药》2017,48(10):1930-1935
中药配方颗粒以中药浸膏粉为中间体加适宜的辅料制成,中药浸膏粉的粉体学性质如粒径、吸湿性、流动性等直接影响中药配方颗粒的制粒质量。而干燥是制备中药浸膏不可或缺的操作单元之一,对浸膏的粉体学性质有较大影响。因此,中药浸膏的干燥工艺与中药配方颗粒的制粒质量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文献调研,归纳了各主要制粒方法的工程原理与特点,分析了制粒质量评价要素,并结合实验研究,以粉体学性质为视角探讨了浸膏干燥工艺与中药配方颗粒制粒质量的相关性,并提出应重视中药浸膏的干燥工艺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中药配方颗粒的制粒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白及粉的一般粉体学特性及白及总多糖的体外溶出度变化特征和规律,为白及粉的粒径控制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干湿两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粉末粒径,同时对堆密度、休止角、吸湿性等进行测定;采用桨法对白及粉在不同溶出介质(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溶出度进行测定。结果:白及粉的粉体性质随粒径的减小流动性变差,吸湿性减弱。而不同粒径粉体溶出度随粒径的减小呈降低趋势,在水和人工胃液介质中细粉、最细粉的累积溶出率高于2种微粉,而在人工肠液中细粉溶出速率和累积溶出率高于其他粉体;不同粒径的白及粉体在不同溶出介质中溶出度大小排序为人工胃液水人工肠液。结论:白及粉的粉粹粒度对白及总多糖的溶出有明显影响,同时其溶出度还受溶出介质的影响,为筛选白及粉的临床应用最佳粒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叶英响  冯超  翁夏蒙  石森林 《中草药》2016,47(12):2108-2112
目的 考察六味地黄丸粉体粒径与细胞破壁率、体外溶出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激光粒度仪和光学显微镜测定4种六味地黄丸粉体(粗粉、细粉、极细粉、微粉)的粒径、细胞破壁率;采用桨法,以马钱苷、丹皮酚为指标,考察上述4种粉体的溶出特征;比较粉体粉碎程度与细胞破壁率、溶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粉碎程度的六味地黄丸粉体的粒径分布、破壁率以及溶出度在一定范围内相关性较强,在该范围内,特征细胞破壁率以及马钱苷、丹皮酚累积释放率都随粉体粒径的减小而提高,而山茱萸、泽泻、牡丹皮微粉的特征细胞破壁率均能达到100%。结论适度的改变粉碎程度能改变中药细胞破壁率,从而控制中药有效成分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16.
闫丹  江敏瑜  张传辉  王云红  赵凤平  张琳  杨荣平 《中草药》2017,48(21):4432-4439
目的考察血竭三七接骨膏(XSJP)中不同粉体粒径和体外溶出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3种不同XSJP粉体(超微粉、极细粉、细粉)的粒径分布;采用桨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川续断皂苷VI、人参皂苷Rb_1、血竭素6种成分为评价指标考察上述不同粉体溶出度,采用SPSS 17.0软件对不同粒径粉体与所对应的溶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种粉体的粒径与指标成分溶出度具有相关性,其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川续断皂苷VI、人参皂苷Rb_1 5种成分累积释放率与粒径呈负相关,超微粉较细粉累积溶出率分别提高6.8%、16.6%、6.6%、6.7%、5.4%,血竭素无相关性。结论含有细胞结构的纤维类药材不同粉体粒径与其溶出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李延年  伍振峰  尚悦  王芳  万娜  李远辉  李慧婷  杨明 《中草药》2018,49(10):2372-2377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丹参浸膏粉体学性质的影响。方法以丹参提取物为模型药物,通过减压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及喷雾干燥得到3种浸膏粉,以粒径、粒径分布宽度、粒径范围、松密度、振实密度、豪斯纳比率、休止角、压缩度、黏性、比表面积、孔体积、含水量和吸湿性13个物理指标综合评价粉体学性质,并将粉体物理属性归纳为均一性、堆积性、流动性、可压性和稳定性5个方面,建立相应的物理指纹谱。通过物理属性数值评价粉体学性质;运用相似度评价法比较3种粉体的相似度;构建参数指数、参数轮廓指数以及良好可压指数,用于分析粉末的可压性。结果 3种干燥方式所得粉体均具有较差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其中减压干燥和真空微波干燥粉体具有良好的堆积性,喷雾干燥粉体具有优越的均一性和可压性;由相似度可知,喷雾干燥与减压干燥浸膏粉体学性质相似度为79%,与真空微波干燥的相似度为81.3%。结论中药物理指纹谱可用于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中药提取物粉体学性质的影响,以及物理性质对药物成型性的影响,为中药浸膏粉体提供了新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药粉体的物理性质与屈服压力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考察中药粉体物理性质与屈服压力的相关性。方法:利用Heckel方程中屈服压力来表征粉体的可压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考察中药粉体的休止角、崩溃角、平板角、含水量、松密度、振实密度、吸湿性、平均粒径等参数与屈服压力的相关关系。结果:模型药物中屈服压力在52.76~261.64 MPa,其中麦冬、金钱草、五倍子提取物的屈服压力较大,回归方程表明休止角、振实密度、吸湿性、平均粒径与屈服压力呈明显的正相关,崩溃角、平板角、含水量、松密度与屈服压力则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中药粉体的物理性质是影响其可压性的重要因素,其中休止角、振实密度、吸湿性和平均粒径对可压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