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药材》2017,(11)
目的:研究篦子三尖杉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MCI和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方法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NMR等波谱分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篦子三尖杉枝叶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ugiol(1)、junipediol A(2)、(+)-儿茶素(3)、(-)-表儿茶素(4)、(+)-异落叶松脂素-9'-O-β-D-葡萄糖苷(5)、sec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4-O-β-D-glucopyranoside(6)和icariside E3(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7为首次从三尖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牡丹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牡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药材采用95%乙醇提取,醋酸乙酯萃取,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RP-18反相柱色谱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6个化合物,分别为(+)-儿茶素(1),paeonidanin(2),paeoniflorigenone(3),2,5-二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4),丹皮酚(5),没食子酸(6)。结论:化合物1为从该属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从该植物首次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川楝皮乙酯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鉴定。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小孔树脂(MCI)柱色谱、ODS反相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川楝皮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NMR、MS等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川楝皮乙酯层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1)、meliastatin 3(2)、toosendanone A(3)、24-甲基-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4)、(2S,3S, 4R,10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烷-1,3,4-三醇(5)、(+)-儿茶素(6)。结论: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楝科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有毒植物马钱内生真菌Exserohilumrostratum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及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红外、紫外及圆二色谱等分析方法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Griess法对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测试。结果 从有毒植物马钱内生真菌Exserohilum rostratum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xserone A(1)、(3R,4R)-4,8-二羟基-3-[(R)-2-羟基戊基]-6,7-二甲氧基异色满-1-酮(2)、(+)-monocerin(3)、11-hydroxymonocerin(4)、5-丁基-6-(羟甲基)-4-甲氧基-2H-吡喃酮(5)和setophapyrone B(6)。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聚酮类化合物,命名为突蠕孢酮。化合物3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土庄绣线菊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正二十三醇(2)、4-豆甾烯-3-酮(3)、正二十五醇(4)、豆甾烷醇(5)、(+)-环橄榄素(6)、(+)-africannal(7)、(+)-南烛木树脂酚(8)、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9)、(+)-异落叶松脂素(10)、(7R,8R)-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1)、(6S,9R)-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13)、(-)-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14)。结论化合物2~5、7~14为首次从绣线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紫丁香籽外壳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金兰  章钢峰  董丽巍  赵明  张树军 《中草药》2010,41(10):1598-1601
目的研究紫丁香Syringa oblata籽外壳醋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薄层色谱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11个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为丁香苦素A(1)、丁香苦素B(2)、丁香苦苷(3)、橄榄苦苷(4)、(8E)-ligustroside(5)、对羟基苯乙醇(6)、3,4-二羟基苯乙醇(7)、对羟基苯乙醇乙酸酯(8)、对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9)、(+)-丁香树脂酚(10)、(+)-落叶松脂醇(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丁香苦素A(syringopicrogenin A),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紫丁香籽外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细叶勾儿茶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玉霞  滕红丽  陈小龙  杨光忠  梅之南 《中草药》2010,41(12):1955-1957
目的 研究细叶勾儿茶Berchemia lineata的根(铁包金)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HPLC和DiaionHP-20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丁香脂素(1)、(+)-穗罗汉松树脂酚[(+)-matairesinol,2]、(+)-南烛树脂酚[(+)-lyonires-inol,3]、(+)-lyoniresinol-3α-o-β-D-glucopyranoside(4)、大黄酚(5)、floribundiquinone C(6)、多花勾儿茶醌A(flori-bundiquinone A,7)和羊齿烯醇(8).结论 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6,(4)
目的:研究三脉菝葜根茎中苯丙素类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大孔吸附树脂色谱、硅胶色谱、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文献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三脉菝葜的根茎中提取分离得到9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yoniresin-4-ylβ-D-glucopyranoside(1)、(-)-8'-epilyoniresin-4-ylβ-glucopyranoside(2)、(+)-lyoniresin-4'-ylβ-glucopyranoside(3)、(-)-南烛木树脂酚-2α-O-β-D-吡喃葡萄糖苷(4)、(+)-南烛木树脂酚(5)、淫羊藿醇A2(6)、淫羊藿醇A2-4-O-β-D-吡喃葡萄糖苷(7)、7S,7'S,8R,8'R-淫羊藿醇A2-9-O-β-D-吡喃葡萄糖苷(8)、丁香树脂酚葡萄糖苷(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菝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东北铁线莲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王威  刘小红  高华  张英华  李相成  范美玲  董方言 《中草药》2014,45(17):2440-2446
目的研究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技术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东北铁线莲地上部位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松脂醇(1)、(+)-松脂醇(2)、(-)-表丁香树脂醇(3)、(+)-梣皮树脂醇(4)、(+)-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5)、(+)-丁香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6)、(+)-表丁香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7)、罗汉松脂素(8)、(+)-珍珠花环木脂素(9)、(+)-异落叶松脂素(10)、(7R,8R)-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1)、(7R,8S)-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2)、(7S,8R)-二氢脱氢双松柏醇(13)、木犀草素(14)、3″-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苷(15)、2″-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苷(16)、6″-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苷(1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地上部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4、7~9、11、12、15~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0,(10)
目的:研究云南青牛胆块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理化及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云南青牛胆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inophylloloside(1)、epitinophyllolo-side(2)、2-去氧甲壳甾酮(3)、水龙骨素(4)、(+)-5'-methoxyisolariciresinol 3α-O-β-D-glucopyranoside(5)、京尼平苷(6)、腺嘌呤(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5、6、7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苞蒿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白苞蒿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ODS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inokinin (1)、conicaoside (2)、8, 9-dehydropellitorine (3)、墙草碱(4)、sintenin (5)、(+)-isoeucommin A (6)、(+)-表松脂素(7)、榕醛(8)、(+)-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9)、对羟基苯乙酮(10)、松脂素单甲基醚-β-D-葡萄糖苷(11)、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12)、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13)、3,5-二甲氧基苯甲醇-4-O-β-D-葡萄糖苷(14)。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盐炙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硅胶等柱色谱分离纯化,并根据NMR、MS等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木脂素类化合物9个,分别为(+)-松脂醇-O-β-D-葡萄糖苷(1)、松脂素(2)、松脂醇-4′,4″-O-β-D-葡萄糖苷(3)、表松脂素(4)、鹅掌楸苦素(5)、(+)-1-OH-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合物(6)、(+)-1-OH-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7)、(+)-中脂素-4′,4″-O-β-D-葡萄糖苷(8)和(+)-丁香脂素-O-β-D-葡萄糖苷(9);其他类化合物1个,为原儿茶酸甲酯(10)。结论:化合物(10)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4)为一对对映异构体,化合物(6)和(7)为一对同分异构体。  相似文献   

13.
郑琇梅  潘多  曹杰  刘晓月  高慧  许枬 《中成药》2020,(1):112-115
目的研究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mrense 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东北天南星80%乙醇提取物采用MCI、Sephadex LH-20、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橄榄树脂素(1)、异落叶松脂素(2)、松脂素(3)、isoamericanol A(4)、去氢双松柏醇(5)、3,3′-bisdemethylpinoresinol(6)、americanol A(7)、开环异落叶松脂素(8)、色氨酸(9)、异夏佛托苷(10)。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天南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古城玫瑰树中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技术, 对夹竹桃科玫瑰树属植物古城玫瑰树Ochrosia elliptica Labill 枝叶中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对照,确定了从古城玫瑰树枝叶9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的18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松脂醇(1)、(+)-5'-甲氧基松脂素(2)、(+)-落叶松树脂醇(3)、(+)-5'-甲氧基落叶松树脂醇(4)、(+)-异落叶松树脂醇(5)、(-)-丁香脂素(6)、(-)-表丁香脂素(7)、刺五加酮(8)、浙贝素(9)、7-羟基香豆素(10)、7-甲氧基香豆素(11)、东莨菪内酯(12)、异秦皮素(13)、咖啡酸乙酯(14)、阿魏酸(15)、对-羟基苯甲醛(16)、香草醛(17)、香草酸(18)。其中包括9个木脂素类化合物、4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和5个酚酸类化合物,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玫瑰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小花八角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八角科八角属小花八角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确定其结构.结果:从小花八角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1),槲皮素(2),芦丁(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4),厚朴酚(5),dictagymnin(6),(+)-syringaresinol(7),(+)-diaeudesmin(8)和没食子酸(9).结论:化合物4~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畲药半边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en G  Luo ZP  Huang HL  Shao F  Li GH  Zhou CX  Liu RH 《中药材》2012,35(1):62-64
目的:研究畲药半边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半边风的化学成分,并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β-谷甾醇(3)、松柏醛(4)、东莨菪素(5)、β-hydroxypropiovanillon(6)、右旋松脂素(7)、右旋丁香树脂酚(8)。结论:除化合物3外,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翻白叶树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莨菪苷(1)、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2)、3-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3)、4-羟基-2-甲氧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4)、甲基熊果苷(5)、(+)-南烛木树脂酚-3 α-O-β-D-吡喃葡萄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7)、(-)-南烛木树脂酚-2 α-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落叶松树脂酚-6-O-β-D-吡喃葡萄糖苷(9)、(-)-8,8’-二甲氧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0)、(+)-3-oxo-α-ionyl-O-β-D-glucopyranoside( 11)、roseoside( 12).结论 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雷公藤叶水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yoniresinol(1),(+)-isolarieiresinol(2),burselignan(3),dibutyl phthalate(4),cyclo-(S-Pro-R-Phe)(5),cyclo-(S-Pro-R-Leu)(6),cyclo-(S-Pro-S-Ile)(7),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8),胡萝卜苷(9).结论:1-3为4-苯基四氢萘类木脂素,5-7为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环二肽),化合物1-3,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盘龙七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莹 《中草药》2012,43(9):1704-1707
目的研究盘龙七Bergenia scopulo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盘龙七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白菜素(1)、(+)-儿茶素(2)、熊果苷(3)、6-O-没食子酰基熊果苷(4)、(+)-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苯丙氨酸(6)、琥珀酸(7)、原儿茶酸(8)、没食子酸(9)、没食子酸甲酯(10)、槲皮素(11)、金丝桃苷(12)、芦丁(13)、阿福豆苷(14)、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15)、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16)。结论化合物5~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研究鸡血藤水提物中的酚酸酯和其他类型的化学成分。运用硅胶、D101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纯化鸡血藤中酚酸酯类和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并运用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等谱学技术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从鸡血藤水提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溶性部位分离得到酚酸、香豆素、木脂素、萜、生物碱和甾体等类化合物27个,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阿魏酸甲酯(2),丁香脂素(3),(+)-杜仲树脂酚(4),(+)-表松脂醇(5),对羟基苯乙酮(6),树脂藤素Ⅳ(7),楝叶吴萸素B(8),水杨酸(9),反式对羟基肉桂酸(10),脱落酸(11),间苯二酚(12),C-藜芦酰乙二醇(13),对苯二酚(14),8,9-二羟基巨豆-4,6-二烯-3-酮(15),对羟基苯甲酸(16),6,9-二羟基巨豆-4,7-二烯-3-酮(17),原儿茶酸(18),原儿茶酸甲酯(19),5,7-二羟基香豆素(20),异落叶松脂素(21),烟酸(22),胡萝卜苷(23),(+)-松脂醇(24),豆甾醇(25),尿囊素(26),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27)。其中化合物2~15,19~22,24和26均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