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徐笑  李君 《中医文献杂志》2023,(2):19-21+36
中医用灸法治疗黄疸历史悠久,大量经验效穴散在历代古医籍中。本文通过对古籍中灸治黄疸取穴的文献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可知其具有局部取穴、循经取穴、辨证取穴等特点;重视背俞穴及脏腑募穴的使用,常灸取督脉、任脉、膀胱经、肝经等经腧穴;并根据分型辨证组穴施灸,常用穴位包括脾俞、肝俞、胆俞、百会、中脘、章门、劳宫等。  相似文献   

2.
从针刺、电针、灸法、温针四方面综述近十年国内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进展。四种治疗方法的主要取穴集中于督脉、膀胱经及膀胱体表投影区上的穴位,但治疗的机制与效应不同:针刺注重经气传导,电针注重经气传导与生物电效应相结合,灸法为经气的热传导,温针集合了针刺与灸法二者的优势。故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应在明确治疗机制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从而避免取穴的主观盲目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参考文献34篇。  相似文献   

3.
《肘后备急方》是葛洪医药学术成就的著作,是一部以治疗急症为主的综合性医籍。书中关于针灸疗法的内容非常丰富,将针灸治法特别是灸法广泛运用于各类疾病中,充分体现出针灸学术技术的创新和早期针灸穴法的特点。就开灸治急症先河、创隔物施灸众方、辟灸疗取穴诸法、重辨证以阳平阴及法仲景灸药并用等5个方面解析其灸法学术思想。认为其开中医急诊专著之先河,创用了一系列新的隔物灸方法,且专为急诊处理独辟了多种简便定穴取穴法,临床处方辨证施灸且灸药并用,使不少民间验穴验方得以流传,治疗手段丰富,疗效卓著,奠定了灸疗学科的雏形,极大地推动了后世灸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整理古今文献中灸法治疗卵巢早衰(POF)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现代文献通过计算机检索,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古籍文献检索范围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录》《中医文献学》推荐妇科相关文献及针灸文献为主,从用穴归经、灸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最终获得现代文献23篇,古籍11部。灸疗部位现代文献主要集中在腰骶、背部、下腹部以及下肢,古籍文献主要集中在全腹部,下肢、骶部、上肢;涉及到的经脉现代文献主要在任脉、督脉、足太阳、足阳明、足太阴,古籍中文献中有足三阴经、足三阳、任脉、督脉、手少阴、手阳明,研究发现现代文献用穴范围明显少于古代,且现代取穴阳经偏多,而古籍中阴经反而偏多。 结论灸法合并其他治疗POF疗效显著,但艾灸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不明,缺少作为单一干预的临床研究证据,基础研究有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收集近年国内灸法治疗癌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灸法治疗癌症的选穴规律,为临床上灸法治疗癌症提供选穴参考。方法:检索并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系统(WanFang)于2015年01月至2021年06月期间灸法治疗癌症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后用EpiData软件进行信息提取并导出到Excel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录516篇文献,包含533个处方,涉及164个穴位。7种癌症的高频选穴具有相似性,这些穴位功能上多具有扶正、补气、调理脾胃的作用;从归经上看,灸法治疗癌症选穴以任脉、督脉和膀胱经腧穴为主;从分布部位上看,腧穴多位于胸腹部和腰背部;在治疗不同系统症状的选穴上,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症状,足三里使用频次最高,呼吸系统症状肺俞穴使用频次最高,泌尿系统症状关元穴使用频次最高;高频腧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癌症施灸多选择具有助阳扶正、健脾和胃功能的腧穴,并兼顾不同癌症的临床表现进行选穴。结论:癌症施灸选穴以任脉、督脉和膀胱经背俞穴为主,所选腧穴多具有扶正、补气、调理脾胃等...  相似文献   

6.
督脉的循行特点及其生理功能与皮质脊髓束走行一致,与控制躯体运动的功能一致,亦即督脉与脊髓及神经的调控息息相关.故而运用督脉进行调治,对于脑卒中后遗症、脊髓损伤或病变所导致的麻木、瘫痪等感觉及运动障碍性相关病症具有疗效.此外,督脉病症除采用督脉经穴外,常搭配正经循行与脑相关的膀胱经穴位、与脊髓相关的肾经穴位进行治疗.另以神经学角度联系督脉,强调内科疾患以运用督脉调治为首,其次搭配任脉及相应脏腑经穴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古代中风病针灸文献探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考查了清以前的记载处方完整的28部中医著作,以中风各症为纲,从取穴处方、刺灸法等方面,对其特点进行了探讨,从中可知:(1)古代针灸治疗中风病多从症选穴,用穴广泛;(2)半身不遂以手阳明、足少阳经为主,其他阳经和督脉穴为辅,基本用穴20个;(3)中风昏迷以急救穴和固护元气穴为主,基本用穴7个;(4)中风口、拘挛以局部取穴为主;(5)古代对中风病的治疗多选用艾炷灸法,而用针刺法较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症状、督脉的循行、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论述了从督脉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的理论依据、治疗思路.发现在督脉实施灸法可有效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的僵硬、疼痛等症状,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穴位干预方法及取穴组方规律。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近30年来穴位干预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文献的穴位干预方法及取穴组方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穴位干预方法以单纯使用针刺最多,占所纳入文献的26.27%,其次为灸法和电针。最常用的穴位为关元(68.33%),其次为中极、三阴交和气海。组方规律方面,在运用双穴配伍时以关元、中极组合出现频率最高,支持度为81.63%;当运用三穴进行治疗时,三阴交、关元和中极同时出现的概率较高,支持度为42.86%。结论: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穴位干预方法多以传统刺灸法或电针为主,取穴多以下腹部任脉穴为主,组方多为3~5个穴位,可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董莉 《河南中医》2021,41(1):44-48
膏肓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被医家称为"增益正气之门",在临床上多采用灸法或针刺法进行治疗。膏肓穴用灸法,侧重于补虚,具有补益虚损、敛肺止咳、补火驱寒、固本防疫、散寒通经等功效。针刺膏肓穴可补虚泻实,调和阴阳。膏肓穴点刺放血,以疏散风热、泻火解暑、熄风止痉、凉血醒神、祛邪外出。通过按揉或是叩拍膏肓穴,引导经气运行,外可放松肩颈背部肌肉的僵硬,内可调整脏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额窦炎、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观察麦粒灸三因素三水平不同灸量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穴区温度和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抽取8只作为正常组,余82只大鼠采用免疫学方法加局部刺激制备UC模型,在确认模型成功的基础上分为模型组与麦粒灸干预组,麦粒灸干预组又随机分为9个不同灸量干预亚组,以三因素(频次、疗程、壮数)三水平组成的灸量于UC大鼠双侧天枢穴施麦粒灸。结果与结论麦粒灸三因素三水平组合的不同灸量对UC大鼠灸后即刻、灸后5min穴区皮肤温度以及Cx43阳性表达具有不同的影响,对灸后10min穴区皮肤温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艾灸壮数是影响灸后即刻穴区皮肤温度的主效应因素,2次/d、3壮/次、5d的灸量组合作用最显著;频次是影响灸后5min穴区皮肤温度的主效应因素;疗程是影响灸后穴区Cx43阳性表达的主效应因素,1次/2d、3壮/次、10d的灸量组合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麦粒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麦粒灸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采用麦粒灸进行治疗。结果 60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治疗后患者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数、双手握力等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麦粒灸是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郭珍  陈海燕  林秀贞 《光明中医》2014,29(12):2644-2645
目的 观察热敏化艾盒灸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肛肠科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行PPH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热敏化艾盒灸关元、中极穴位,观察比较两组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5.6%,观察组和对照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敏化艾盒灸能有效降低PPH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简便易行,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炷灸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大脑组织抗氧化与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3月龄昆明雄性小鼠72只,随机区组分为6组:生理组、模型组、艾炷灸"足三里、悬钟"(简称艾灸1组)、艾炷灸"关元、百会"(简称艾灸2组)、电针组、尼莫地平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干预治疗组,连续42d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生理组连续42d颈背部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第13d开始干预治疗,1次/隔日,共15次。水迷宫行为测试、脑组织匀浆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活力检测。结果:①模型组"潜伏期"较生理组、艾灸1、2组、尼莫地平组延长(P<0.01或P<0.05),模型组"原象比"、"跨台次数"较其他各组缩短、降低(P<0.01或P<0.05);②模型组脑组织NO含量、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较其他5组显著升高(P<0.01),其他5组脑组织NO含量、TNOS、iNOS活力比较无明显差异。模型组脑组织TSOD、CuZnSOD活力较其他5组显著降低,其他5组脑组织TSOD活力无明显差异;电针组、尼莫地平组脑组织CuZnSOD活力低于艾灸2组、艾灸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艾炷灸可以通过提高脑组织总SOD、CuZnSOD的活力,保护脑细胞免受NO自由基损害,提高学习记忆,延缓脑组织老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麦粒灸任督脉腧穴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A、B、C、D组,A组健侧针刺,B组健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C组患侧针刺,D组患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比较各组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四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B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麦粒灸配合巨刺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伏铺灸治疗胃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例胃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分别于2012、2013年三伏天的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行铺灸治疗。将已制备的姜泥饼覆盖穴区,再将一长条三角艾炷铺放在姜泥饼正上方,点燃三角艾炷的上角开始施灸。先在上腹部中皖穴区(以任脉为中线,区域涵盖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穴,以及足少阴'肾经的腹通谷、阴都、石关、商曲穴)行2壮铺灸,再在背部胸脊下穴区(位于背部,以督脉为中线,区域涵盖筋缩、中枢、脊中、悬枢穴,以及胸9-12段、腰1段夹脊穴)行2壮铺灸,完成1次治疗约需40 min。每年治疗3次,共6次。全部治疗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14例患者中,近期临床治愈2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9%。结论:三伏天铺灸治疗胃寒型慢性胃炎有较好疗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Limited research suggests that indirect moxibustion may be beneficial for treating fatigue, but no studies to evaluate direct moxibustion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us, we explored the usefulness of four outcome measures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direct moxibustion for patients with spleen qi and yang deficiency fatigue (SQYDF). Eleven female volunteers, ages 25–60 years, were enrolled. Three to five rice grains in thread-sized moxa cones were burned on 11 acupuncture points once per week for 8 weeks. Eight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study.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events (AEs) were temporary worsening of fatigue, lightheadedness, and headache. Symptomatic improvement was seen on the SF-36 energy/fatigue scale (p = 0.003), SF-36 social function scale (p = 0.008) and Flinders fatigue scale (p = 0.014). The skin conductance at acupoints showed no consistent diagnostic baseline meridian patterns. Heart rate variability data showed an improved low frequency/high frequency (LF/HF) ratio in three of four participants. Direct moxibustion is safe in patients with SQYDF. The Flinders Fatigue Scale (FFS) and the SF-36 are useful outcome measures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direct moxibustion, and the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may be, but the skin conductance did not correlate with SQYDF diagnosis or with symptomatic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8.
古今灸材及灸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文献资料就古今灸材及灸法作一比较,以期推动灸法的应用与发展。古今灸疗临床施灸材料中艾占主要地位,其他材料辅之。在现代临床中,灸法出现频率居前3位的是艾条灸、艾炷间接灸、温针灸,这3项的累积频率达64.98%,而化脓灸仅占1.1%,居第17位。由此可以看出,在灸疗临床上化脓灸的使用减少,其他灸法应用增多。古代文献中间接灸法所应用的间隔材料种类繁多,其中以蒜、盐、豆豉饼、附子、姜占主要地位。现代临床文献中艾炷间接灸法所应用的间隔材料减少,以姜、药、蒜、盐占主要地位。古今文献对比,可以看出现代间接灸间隔材料的种类减少;隔蒜灸的应用明显减少,而隔姜灸和隔药灸的应用明显增多。古今对灸量都相当重视,古代医家多根据患者年龄、体质,施灸部位,病情、病性,艾炷大小,灸感,施灸次数,天时、地理,发灸疮与否及灸疮的颜色来定施灸的灸量;而现代人所掌握的灸量,多是在古代灸量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适用于现代临床的方法,是以艾炷的大小、壮数的多少,艾条的大小,施灸时间的长短,施灸的频率,施灸的疗程以及灸感等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麦粒灸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健侧针刺组(简称健针组)、健侧针刺加麦粒灸组(简称健针加灸组)、患侧针刺组(简称患针组)、患侧针刺加麦粒灸组(简称患针加灸组)各20例,并根据改良Asworth量表(MAS)评定疗效。结果:健针加灸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麦粒灸配合巨刺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规律。方法将43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采用太乙神针灸十七椎,治疗组采用灼痛刺激方法,对照组采用温热刺激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0 min、20 min、30 min后的VAS评分,并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10 min、20 min、30 min后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段(治疗0~10 min,治疗11~20 min,治疗21~30 min)VAS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乙神针两种不同灸式对原发性痛经均有良好的即时止痛效应。一般而言,对于原发性痛经患者,若以30 min为一次治疗时间,0~10 min宜采用温热刺激,使患者逐渐适应温热刺激;11~30 min宜采用灼痛刺激,以加大施灸刺激量来取得更佳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