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阳活血方对慢性心衰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服通阳活血方,疗程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中医证候情况。结果:(1)2组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各单项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心悸、胸闷、气短、形寒肢冷、疲倦乏力、自汗等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畏寒肢冷、疲倦乏力、面浮肢肿方面的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对口干、咳嗽、咯痰及烦躁不安的改善,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阳活血方能改善心衰患者中医证候及单项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多因素复合法分别建立脾气虚证、脾阳虚证大鼠模型,对两组模型大鼠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脾气虚、脾阳虚的证候实质与差异。方法: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和脾阳虚组,以相应造模方法进行模型复制,并以四君子汤和理中汤进行药物反证。结果:脾气虚和脾阳虚大鼠宏观证候计分高于正常组(P0.01),且以脾阳虚组为著(P0.01);两组血清GAS均低于正常组(P0.01);脾气虚组的血浆MTL低于正常组(P0.01),而脾阳虚组高于正常组(P0.01);经健脾中药干预后,各项脾虚症状和体征逐渐缓解或消失;血清GAS、血浆MTL紊乱回复。结论:多因素复合法复制的脾气虚、脾阳虚证大鼠模型符合证候的生物学特征,稳定性良好,且经得起药物反证;脾气虚、脾阳虚大鼠的脾虚宏观证候呈递进关系;血浆MTL在脾气虚和脾阳虚中变化趋势不一致,可作为鉴别两证的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思密达,治疗组加服参附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10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总积分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的大便泄泻、倦怠乏力、神疲乏力和畏寒肢冷的症状,经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明显(P<0.01);对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的证候积分也有改善(P<0.05);对肠鸣症状无改善(P>0.05).西药对照组缓解倦怠乏力、神疲乏力和畏寒肢冷的证候积分效果差(P>0.05);大便泄泻、腹胀腹痛冷的症状,经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明显(P<0.01);对肠鸣的证候积分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改善大部分症状(大便泄泻、倦怠乏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腹胀腹痛和食欲不振的症状),有效提高了生活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脾阳虚大鼠回肠组织中GSH-Px、MDA,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和Na~+-K~+-ATP酶、Ca~(2+)-Mg~(2+)-ATP酶的检测,及经附子理中汤干预治疗后三对指标变化情况,探讨脾阳虚证状态下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及能量代谢障碍的机制,及附子理中汤改善脾阳虚证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经典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塑造脾阳虚大鼠模型,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阳虚模型组、中药反证组,用ELISA检测大鼠回肠组织中GSH-Px、MDA,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和Na~+-K~+-ATP酶、Ca~(2+)-Mg~(2+)-ATP酶的表达水平。结果:脾阳虚状态下,大鼠回肠组织中GSH-Px、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和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P<0.01),而MDA含量呈上升的趋势(P<0.01);经附子理中汤中药治疗后,其活性均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P<0.01),MDA含量也有所下调(P<0.05)。结论:脾阳虚证状态下及中药治疗后,抗氧化酶与能量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脂质过氧化损伤及能量代谢障碍的影响,提示可能与脾阳虚证的病理机制及附子理中汤的作用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5.
脾虚证大鼠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脾阳虚证和脾阴虚证大鼠肝、脾组织蛋白激酶 C(PKC)活性变化的异同。方法采用饮食不节、疲劳过度和药物损伤等复合因素建立脾气虚证、脾阳虚证和脾阴虚证大鼠模型;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 PKC 活性。结果脾气虚证、脾阳虚证和脾阴虚证模型脾组织细胞膜 PKC 活性明显降低(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脾组织细胞浆和肝组织细胞膜(脾气虚证模型组除外)以及肝组织细胞浆 PKC 活性明显升高(P<0.01),除脾阴虚证模型与脾阳虚证模型脾组织细胞浆及脾气虚证模型与脾阴虚证模型肝组织细胞膜 PKC 活性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每两组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补脾中药对脾组织细胞浆、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 PKC 活性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尤以温运脾阳及滋补脾阴药作用显著。结论脾气虚证、脾阳虚证和脾阴虚证模型肝、脾组织细胞 PKC 活性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补脾中药能够调节脾虚证大鼠肝、脾组织 PKC 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观察中乌头碱对模型动物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10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乌头碱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5组,每组20只。模型组采用BAT切除术,术后以高脂饲料喂养、隔日寒冷环境刺激连续21 d,从第22天开始脑垂体后叶素(10 U·kg-1)皮下注射1次/d,连续7 d。第29天开始,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在模型组基础上,以中乌头碱分别按1,5,10 mg·kg-1ig每天1次,连续7 d。观察大鼠心功能、单向动作电位、体质量和体温等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有类似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以及脾阳虚证形寒肢冷、纳少、消瘦、便溏及腹泻表现。与正常组和中剂量、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高度显著(P0.01)。中乌头碱剂量依赖性延长APD和升高APA,使之趋向于正常组。结论通过本方法建立的冠心病心脾阳虚证动物模型对病证结合动物造模可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中乌头碱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中医证候量表评价益肾增液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FC)的相关性。方法:将104例FC脾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益肾增液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服用莫沙必利,疗程4周。停药2周,评价中医证候量表积分与生活质量积分、肠道症状积分的相关性。采用中医证候量表评估治疗前后受试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肠道症状总积分以及排便困难、过度用力排便,排便所用时间,下坠、不尽、胀感,每周排便次数,腹胀情况等与中医证候呈正相关(P<0.01,P<0.05);生活质量总积分及躯体不适、心理社会不适、满意度等与中医证候积分呈正相关(P<0.01,P<0.05)。治疗组对主症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脉沉细或弱,次症腹中冷痛,得热则减、四肢不温、腰膝酸痛、面色无华、纳呆口干、舌淡苔白,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中医证候与老年FC脾肾亏虚型患者的肠道症状、生活质量相关,采用中医证候量表能反映老年FC脾肾亏虚型的证候改善情况,益肾增液汤能有效改善FC脾肾亏虚型患者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冠心病心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观察附子理中汤的对模型的反证效果。 方法: 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5组,每组20只。模型组采用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组织(BAT)切除术,术后以高脂饲料喂养、隔日寒冷环境刺激连续21 d,从第22天开始脑垂体后叶素(10 U·kg-1)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7 d。第29天开始,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在模型组基础上,以附子理中汤分别按10,20,40 g·kg-1 ig每天1次,连续7 d。观察大鼠心功能、磷酸肌酸激酶、胆碱酯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体重和体温等的变化。 结果: 模型组大鼠有类似于冠心病血脂升高、心肌缺血损伤、心功能不全以及脾阳虚证形寒肢冷、纳少、消瘦、便溏及腹泻表现。与正常组和中剂量、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高度显著(P<0.01)。 结论: 通过复合方式建立病证结合的冠心病心脾阳虚证动物模型是可行的。附子理中汤高剂量能一定程度改善冠心病心脾阳虚证动物模型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巴元明  谈运良 《中医杂志》1998,39(3):151-153
140例胃院痛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用护胃膏敷贴神阙穴,对照组40例用胃乃安口服。经治疗1月后,护胃膏组的证候和胃镜总有效率分别为94.0%和52.6%,护胃膏对胃脘痛、虚寒证型、慢性胃炎的证候治愈率、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P<0.01)。其对胃痛、肢冷畏寒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对胃脘痛虚寒证型的胃镜疗效及消化性溃疡面积的缩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对脾阳虚证大鼠骨骼肌肌球蛋白ATP酶(M-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18窝新生大鼠,同窝9只匹配、体质量均衡随机分入9组;前5组不切除甲状腺为获得性脾阳虚;后4组切除甲状腺为发育性脾阳虚。第1d切除部分甲状腺,第42d切除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第56d开始高脂饲养,第70d开始用药防治,第98d取左侧腓肠肌,冰冻切片,M-ATP酶染色,形态计量单位体积相对总活性,t检验比较组间差别。结果:获得性脾阳虚中,模型组M-ATP酶活性比对照组升高26.10%(P<0.01),高脂组比模型组降低10.40%(P<0.01),凉治组比高脂组降低21.39%(P<0.01),温治组比高脂组升高34.89%(P<0.01)。发育性脾阳虚中,模型组M-ATP酶活性比对照组升高101.56%(P<0.01),高脂组比模型组降低19.98%(P<0.01),凉治组比高脂组升高8.01%(P<0.01),温治组比高脂组降低18.65%(P<0.01)。与获得性脾阳虚比较,性脾阳虚模型组、高脂组、凉治组和温治组分别升高59.85%(P<0.01)、42.76%(P<0.01)、96.14%(P<0.01)和18.29%(P<0.01)。结论:附子理中丸回调脾阳虚大鼠骨骼肌M-ATP酶活性,对发育性脾阳虚大鼠的作用效能大于获得性脾阳虚的作用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气虚兼夹标实证型的演变规律。方法:制定《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候演变规律调查表》,对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气虚证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分析总结气虚兼夹标实证候演变规律。结果:随病程的发展,血瘀证型会逐渐向湿热证型转变(P<0.01),水湿证型似有减少的可能(P>0.05),湿浊证型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气虚证患者在长达1年的病程中,其兼夹标实证型确实发生着动态变化,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据此可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2.
从病因病机、证候分类、证候分布、证候微观分析等方面,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指出为了应该努力开展系统性研究,制定统一诊断、分型及分期标准,开展大样本临床调查,使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分析拥有科学的依据和对照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发生率及其病位、病性证素与证候分布规律。方法观察171例患者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的发生率,并分析早期低血压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与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171例患者发生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60例,发生率为35.10%,其中男性低血压发生率为36.10%,女性为33.30%,差别不大(P> 0.05)。60例早期低血压患者病位证素以脾为主,其次为肾。病性证素以阳虚、气虚为主,其次为血虚、血瘀、痰饮等。证候以虚证为主,其次为虚实夹杂证,最后为实证。虚证以脾肾阳虚为主,其次为脾肾气虚;虚实夹杂以气虚血瘀为主,其次为气虚水停;实证以痰瘀互结为主,其次为气滞血瘀。结论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发生率为35.10%;早期低血压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肾>心>肝>肺的趋势;病性证素分布呈阳虚>气虚>血虚>痰饮>血瘀>阴虚>气滞;证候分布呈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的趋势,其中虚证分布呈脾肾阳虚>脾肾气虚>心脾两虚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分布呈肾虚水泛>脾虚湿蕴>气虚血瘀的趋势,实证分布呈痰瘀互结>痰滞证>瘀滞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李丹  邵祥芸  赵敏 《环球中医药》2020,13(3):384-388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探讨失眠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医药期刊文献所报道的治疗失眠症相关文献,收集统计失眠症中医证候并提取证素信息,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1)共检出文献653篇,符合要求317篇,整理后规范证名得到44种中医证候,其中以心脾两虚证、痰热内扰证、肝郁化火证、阴虚火旺证、心肾不交证等频次较高。(2)证素组合规律中以两证素、三证素、四证素组合为主。(3)在单一病性证素中以热(火)、气虚、血虚、阴虚等频次较高;病位证素以肝、心、脾、肾等频次较高。(4)在证素组合时以热(火)+肝、气虚+血虚+心+脾、热(火)+痰、热(火)+阴虚等频次较高。结论失眠症的主要病理因素以热(火)、气虚、血虚、阴虚为主,病位主要以肝、心、脾、肾为主。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中医各证型与血瘀证的关系。方法 对70例高血压病Ⅱ期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分型,并根据血瘀证定量诊断标准,分别统计血瘀证与非血瘀证在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频率,及中医证型在血瘀证及非血瘀证组中的分布频率。结果 高血压病Ⅱ期各型构成依次为阴虚阳亢(40%)→痰湿壅盛(30%)→阴阳两虚(18.6%)→肝火亢盛(11.4%)。中医证型分布频率,在瘀血证组阴虚阳亢证和痰湿壅盛证显著高于肝火亢盛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的方法初步确定与更年期综合征常见证候要素相关的对应症状群。方法: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制订专家咨询问卷,对全国6个中心的临床妇科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在分析专家对该疾病常见证候要素所涉及症状的重要性判断的均数、满分比、等级和、变异系数等的基础上,选择与更年期综合征常见证候要素相关的对应症状群。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8份,回收率98%。按照累积百分比>50%及变异系数<0.25为标准,选择与更年期综合征常见病位类和病性类证候要素相关的对应症状群,作为建立证候要素诊断标准的诊断备选指标。结论:专家咨询问卷调查法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收集专家的共识性意见,是建立证候要素诊断标准的重要方法。本研究所选取的一些症状和体征,是专家共识与更年期综合征常见证候要素关系最为密切者,可作为诊断证候要素的备选指标,是进一步制定证候要素诊断标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取证候要素,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查阅近20年来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文献资料,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470篇)录入到EpiData2.0数据库,转化为SPSS12.0数据库后,统计证候及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次、百分比。结果:144个证候类型中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证候是肝肾阴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得到证候要素48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19个)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肾、肝、心,病机、病性类证候要素(29个)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阴虚、阳虚、火。结论:对更年期综合征文献的证候研究反映了该病的复杂性,同时也反映由于辨证者的思维和方法不一,造成临床分型十分繁杂,而用证候要素更能简洁、灵活地反映疾病本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文献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取证候要素,总结分布特点。方法:检索CBM、CNKI、万方、VIP数据库(截止至2011年9月),收集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型文献,进行证候要素分析、提取。结果:纳入文献37篇,报告病例3 078例,报道证候类型26种,以肝胃郁热和肝胃不和为主;证候要素16个,主要病位证素为胃、肝、脾,病性证素中实证证素以热、气滞、湿为主,虚证证素以阳虚、阴虚多见。结论:反流性食管炎证候类型以肝胃郁热和肝胃不和为主,主要病位在胃、肝、脾,病性以实证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纯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时痰、瘀证与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关系。方法收集高血压病患者319例,根据是否合并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将入选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单纯组)98例和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组(合并组)221例。将患者分为痰证、瘀证、痰瘀夹杂证及非痰非瘀证4个证型。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IL-6含量,以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含量。结果单纯组与合并组患者血清IL-6、hs-CR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4个证型之间hs-CR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组中各证型之间IL-6含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组中痰瘀夹杂证组IL-6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P0.05或P0.01),而其余各证型之间IL-6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时常表现为痰瘀夹杂,此时痰瘀夹杂证可能与IL-6高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五输穴治疗湿热证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输穴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具有主治规律性强,运用范围广,取穴简便,安全有效等特点.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笔者以五输穴为主,自拟清热利湿基础方,用于治疗湿热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