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把握现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布规律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该病的证候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提供有益指导。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VIP)及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3年12月31日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布规律相关研究,纳入相关文献31篇进行分析。结果现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流行病学资料、主要症状、常见证候类型及不同证候间微观辨证相关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仍存在病例采集纳入排除标准不统一、病例来源地局限、样本量偏小、缺少相应的专家调研以及数据挖掘方法较单一的问题。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布规律当进行多中心、大样本、以大课题为支撑的研究,多学会联合形成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更是该病中医规范化研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非萎缩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萎缩性胃炎(CSG)到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证候演变。方法对40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从CSG到CAG的中医证候演变。结果慢性胃炎有9个病性要素:气虚、气滞、湿、热、阴虚、阳虚、瘀血、食积、寒;8个基本证型:类肝胃不和证、类肝胃郁热证、类脾寒胃热证、类湿热蕴结证、类脾胃虚弱证(气虚、阳虚)、类瘀阻胃络证、类饮食停滞证、类胃阴不足证。经χ2检验,CSG与气虚、气滞、热、阳虚、瘀血、食积、寒相关性较高,而CAG则与阴虚和湿相关性较高,尤其与阴虚关系密切;9个病性要素与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CSG的相关性依次为:食积热阴虚,食积气滞阴虚,食积寒阴虚,食积湿,瘀血湿,气虚阴虚,阳虚阴虚,瘀血阴虚;Hp阳性的CAG则刚好相反。经χ2检验,类胃阴不足证与CAG相关性较高,CSG则与除类湿热蕴结证之外的其余6个基本证型相关性较高;8个基本证型与Hp阳性的CSG的相关性依次为:类饮食停滞证类肝胃郁热证类胃阴不足证,类饮食停滞证类脾胃虚弱证类胃阴不足证,类饮食停滞证类湿热蕴结证,类瘀阻胃络证类湿热蕴结证,类肝胃不和证类胃阴不足证,类瘀阻胃络证类胃阴不足证;Hp阳性CAG则刚好相反。结论饮食积滞,是慢性胃炎最早出现的中医证候,其后渐次出现湿、热、瘀血等。正虚贯穿慢性胃炎发病的整个过程,CSG阶段以邪实为主,或是虚实夹杂,至CAG阶段,则以正虚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中西医两种治疗方法,但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体系均不够完善.系统回顾目前的中医疗效评价,可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于现有的评价体系未能积极完整地实施,过于强调客观指标,忽略了主观指标,并且人为地舍弃部分样本;第二,对照药物选择比较随意.可比性较差;第三,中医临床对照研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证型不统一,可比性较差.为进一步完善疗效评价,建议严格执行现有的疗效评价方案,并研制具有中医特色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PRO量表.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故当从病机出发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中医病名,如"肝癖".NAFLD的发病与饮食、劳逸及精神因素等有关,但目前对不同病因之间的区别缺乏深入研究.痰瘀互结、痹阻肝络是NAFLD的病机共性,但不同阶段之间的具体病机存在差异,目前对此研究不足.NAFLD的治疗有辨证论治、专法专药,以及辨病辨证相结合等,但均缺乏严谨有效的评价体系,对患者生存质量也不够重视.实验研究集中体现在证候及单味药物治疗机制的研究上,但存在造模方式未体现中医特色,以及中药安全性和中药复方机制研究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文献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取证候要素,总结分布特点。方法:检索CBM、CNKI、万方、VIP数据库(截止至2011年9月),收集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型文献,进行证候要素分析、提取。结果:纳入文献37篇,报告病例3 078例,报道证候类型26种,以肝胃郁热和肝胃不和为主;证候要素16个,主要病位证素为胃、肝、脾,病性证素中实证证素以热、气滞、湿为主,虚证证素以阳虚、阴虚多见。结论:反流性食管炎证候类型以肝胃郁热和肝胃不和为主,主要病位在胃、肝、脾,病性以实证为主。  相似文献   
6.
《兰室秘藏》于便秘一证,从血燥津亏立论,治疗以润燥和血为法。无论其立法组方,用药配伍均独具特色。通过对《兰室秘藏》便秘证治的分析,一则期于临床治疗有所俾益;二则揭示东垣脾胃学说非独益气升阳,亦有养血润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调肝益气通络方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CCl4-橄榄油"混悬液制备WISTAR大鼠(35只)肝纤维化模型;其中30只灌胃给予调肝益气通络方(低、中、高剂量)1个月,制备含药血清;另外5只用于MSC细胞的分离与培养;用含药血清诱导MSC向肝细胞的分化连续14d;在各检测点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MTT对细胞增殖情况进行评价,通过WesternBlot检测诱导第7天、第14天甲胎蛋白的表达程度。结果:各浓度含药血清在加入1~14d后,其细胞数量均比常规培养组增多,并同用药剂量、时间呈正比;诱导14d后高剂量组甲胎蛋白呈强阳性表达。结论:调肝益气通络方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可促进甲胎蛋白的分泌。  相似文献   
8.
回顾研究发现,既往研究存在一些问题,如纳入及排除标准不严格,难以保证西医“病”与中医“证”之间关系的对应性;基于部分学者经验的病例观察表(CRF)难以获取Hp相关性慢性胃炎在自然状态下的四诊信息;对环境、发病季节、气候等有可能影响中医证候的因素考虑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对以单一证型进行统计分析,忽略了复合证型的存在,致使研究结果过于片面.  相似文献   
9.
10.
关于便秘之因,《圣济总录》认为有风、冷、虚、热之别;李东垣认为有热燥、风燥、阳结、阴结之分;《济生方》则进一步提出风、气、湿、冷、热五秘。其后医家论便秘均提及“风秘”。而“风秘”一词始出何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