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白术不同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术,作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其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如苍术酮、白术内酯Ⅰ、Ⅱ、Ⅲ及双白术内酯等,此外尚含有白术多糖及多种氨基酸等。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老年痴呆症、提高机体免疫力等药理作用。由于物质基础不同,各化学成分对机体的药理作用也不尽相同。近几年,对此研究颇多,因此将对白术不同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白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玉娇  高耀  周玉枝  田俊生  秦雪梅 《中草药》2017,48(21):4546-4551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为临床常用中药,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内酯类、苷类,以及多糖和氨基酸等。白术除了具有抗衰老、抗炎、抗肿瘤、调节胃肠功能、保肝等药理作用,还具有治疗和改善多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作用。通过文献分析,归纳总结了白术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中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全面阐释白术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白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中应用广泛,针对近年来白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发现白术中的主要药效成分为挥发性成分、多糖类、内酯类、黄酮类、苷类等,且针对白术化学成分的研究多集中在内酯类、挥发性成分及多糖类。白术可以作用在机体的多个方面,但主要作用集中在胃肠道系统、免疫系统及泌尿系统,具有抗肿瘤、修复胃黏膜、抗炎镇痛、调整水液代谢、保肝、改善记忆力、调节脂代谢、降血糖、抗血小板、抑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6,(11):1005-1008
历代白术的炮制方法众多,现代保留的炮制方法主要是麸炒和土炒。本文将白术炮制工艺研究以及炮制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为白术炮制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参考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5.
白术在中医临床中比较常用,本文较深入地探讨了白术的不同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对于白术的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术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在历代本草著作中广泛记载,其功效有一定演变。现代研究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多糖、内酯类等,具有抗肿瘤、抗炎、调节消化系统等药理作用。临床以中药复方的形式应用于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治疗。对近5年SCI收录的白术相关文章进行分析,简述其化学成分,重点围绕着药理作用以及复方的临床应用展开论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白术是浙江著名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国内外对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白术产地众多,不同产地的白术质量参差不齐。本文从化学角度对近年来白术药材的产地比较研究进行综述,为白术的质量评价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枳实、白术配伍具有行气消痞的功效,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查阅近几年来的相关文献,对枳实、白术及其配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等各方面文献进行了研究。目前,还没有该药对配伍后化学成分变化方面的报道,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白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白术的资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为白术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静  何牟  李玲  张彤 《中成药》2024,(3):881-889
白术挥发油为临床常用中药白术的主要有效部位,在白术根茎中的含量约为1.4%~2.5%,其化学成分复杂,共有约78种萜类、5种脂肪族、3种芳香族、1种甾体类和1种生物碱类,主要由苍术酮、β-桉叶醇、γ-榄香烯、白术内酯Ⅰ~Ⅲ等组成,并具有调节胃肠运动、改善肠道微生物群、抗消化道炎症、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等药理活性。本文系统检索了国内外白术挥发油的相关文献,针对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整理,并对其燥性、稳定性等问题做出讨论,以期为白术挥发油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黄芪当归配伍对气道变应性炎症模型大鼠鼻黏膜、肺组织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及血清中IFN-γ、IL-4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芪组、当归组、芪归配伍组、阳性对照组。采用卵清蛋白(OVA)皮下及腹腔注射致敏、OVA喷雾激发的方法造成大鼠气道变应性炎症模型,各给药组分别用黄芪、当归、黄芪当归配伍水煎液及曲尼司特水溶液灌胃给药。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鼻黏膜及肺组织中IFN-γ、IL-4的表达,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FN-γ、IL-4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及肺组织中IFN-γ降低,鼻黏膜中IFN-γ变化不明显,而血清、鼻黏膜、肺组织中IL-4均升高;黄芪组可增加鼻黏膜及血清中IFN-γ,当归组可降低肺组织、鼻黏膜及血清中IL-4。芪归配伍组可增加肺组织及血清中IFN-γ,降低鼻黏膜、肺组织、血清中IL-4。相关分析显示,鼻与肺之间IL-4、IFN-γ呈正相关。结论黄芪当归配伍可能通过调节气道变应性炎症中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从而对气道变应性炎症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甲状腺激素释放相关主要水解酶基因在H22肝癌小鼠早期不同证候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标准化诊法技术筛选出早期邪毒证、气虚证H22肿瘤小鼠,先采用Affeymetrix基因芯片技术,初步获得甲状腺球蛋白(Tg),即甲状腺激素前体蛋白,及其相关的水解酶基因表达特征,并筛选主要差异表达基因;进而重复实验,RT-PCR检测主要差异表达基因的变化,同时ELISA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T3和T4水平。结果①初次实验芯片结果,Tg及其释放相关重要的水解酶:组织蛋白酶B(Ctsb)、组织蛋白酶D(Ctsd)、组织蛋白酶l(Ctsl)、天冬氨酸肽酶(Napsa)、三肽酶I (Tpp1)在肝癌小鼠早期邪毒证、气虚证呈下调趋势[Tg(邪毒0.77、气虚0.84)、Ctsb(邪毒0.83、气虚0.91)、Ctsd(邪毒0.79、气虚0.95)、Ctsl(邪毒0.95、气虚0.65)、Napsa(邪毒0.78、1.05)、Tpp1(邪毒0.75、0.94)],以邪毒证下降尤甚。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表明,在邪毒证[T3为(1.519±0.162)ng/ml、T4为(2.194±0.305)μg/dl]和气虚证[T4为(4.366±0.727)μg/dl]均出现下调,且邪毒证尤甚(P<0.01),与两批次Tg转录水平的变化相一致;③对Ctsb等基因的RT-PCR检测结果表明,Tg(邪毒0.22、气虚0.38)、Ctsb(邪毒0.31、气虚0.55)、Ctsd(邪毒0.36、气虚0.78)、Napsa(邪毒0.24、气虚0.59)基本一致,Ctsl(邪毒1.24、气虚2.11)和Tpp1(邪毒2.85、气虚0.85)虽趋势相同,但在气虚证表达量大于同期邪毒证上则始终一致。结论综合不同批次实验结果,H22肝癌小鼠早期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且邪毒证抑制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13.
系统论述《医学启源》与《中藏经》关于脏腑辨证理论体系的内涵差异,明晰二者在论述上的细微差别,完善金元以前脏腑辨证理论体系,从而提高对临床诊治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比较法和文献分析法在脏腑辨证基础上对十二脏腑论述分别进行了详细比对,两著作在脏腑辨证体系框架建立方面一脉相承,在内容论述上有继承有创新,辨证分类上以“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为纲,明确了临证审查要点。具体而言,差异主要体现在论述相异12处、论述相近69处、论述有无1处等三方面;从脏腑而言,不同主要体现在肝10处,胆4处,心13处,小肠4处,脾10处,胃8处,肺11处,大肠1处,肾18处,大肠2处,三焦1处,心包络0处。相比《中藏经》,《医学启源》在论述上用词更为准确精炼,在辨证分类上更为全面详细。厘清二者间的异同,有助于加深对易水学派的理解,对后世以脏腑辨证为专题研究也提供了先导作用,同时有利于后学者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野生雪莲和培养雪莲总黄酮主要药效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野生、培养雪莲总黄酮的镇痛、抗炎以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刺激甩尾实验、小鼠耳肿胀法、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跖肿胀实验以及小鼠脾脏T、B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观察野生、培养雪莲总黄酮的镇痛、抗炎以及免疫调节作用。结果野生、培养雪莲总黄酮对热刺激所致疼痛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对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小鼠T、B淋巴细胞转化功能都有明显抑制作用;野生与培养雪莲总黄酮的主要药效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野生、培养雪莲总黄酮都具有镇痛、抗炎以及免疫抑制作用,二者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不同溶解性质的药物在O/W微乳中的溶解度和体外释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溶解性质的药物在O/W微乳中的溶解机制及体外释放特征。方法制备喷昔洛韦、布洛芬,阿克拉霉素O/W型微乳,并对微乳形态及大小进行表征;测定药物在微乳及在微乳组分中的溶解度,进行比较分析。用平衡透析法考察载药微乳的体外释放。结果电镜及光子分光光度法均显示空白微乳与载药微乳粒径均为20 nm左右。药物在微乳中的溶解度与药物在外相、内相及总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的总和相当。喷昔洛韦在微乳外相的溶解度较大,体外释放速率较快;布洛芬、阿克拉霉素在微乳内相及总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较大,体外释放速率较慢。结论微乳对药物的增溶作用与药物在油相,水相及总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相关;微乳对药物的释放,特别是对脂溶性药物的释放有明显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何首乌、三七提取物预防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肝组织PPARⅡ、PGC-1α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高脂饲料喂养10周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于造模即日起,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天分别给予10mL/kg饮用水,中药组给予何首乌、三七提取物,易善复组给予易善复灌胃。给药10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血清LDL、HDL、TG,ALT、AST、GGT1肝组织TG和PPARα、PGC-1αmRNA水平。结果:中药组血清LDL含量较模型组下降(P〈0.05);中药组血清HDL、TG,ALT、AST、GGT和肝组织TG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肝组织PPARα、PGC-1αmRNA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何首乌、三七提取物可降低NASH大鼠血清、肝脏脂质合成与聚积,减少炎症反应,从而有效防治NASH,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IR、血脂各项、血尿酸(UA)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相关性。选择186例2型糖尿病病例,按中医辨证分为湿热(痰浊)困脾、阴虚热盛、气阴两虚、血瘀脉络及阴阳两虚血瘀水停等5型,对其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及分析。结果:①2型糖尿病中医各辨证分型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低于正常组(P〈0.05,〈0.01);血脂各项、UA、CRP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组间比较,湿热(痰浊)困脾组和瘀血阻络组大多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②ISI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各项(除高密度脂蛋白外)、UA及CRP均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中医各辨证分型在ISI、血脂各项、UA、CRP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湿热(痰浊)困脾和血瘀脉络两型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及艾灸疗法对肿瘤免疫抑制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电针组、艾灸组、荷瘤组和正常组,每组12只.成功建立肿瘤模型后,电针组及艾灸组分别予以电针、艾灸大椎治疗.治疗6次后,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率、抑瘤率、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采用AlamarBlue法检测Con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RT-PCR法检测脾淋巴细胞Foxp3 mRNA、Stat5a mRNA、Stat5bmRNA以及胸腺Foxp3 mRNA表达.结果:艾灸组荷瘤小鼠生存率高于荷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组与艾灸组荷瘤小鼠脾脏指数较荷瘤组升高(P<0.05);电针组与艾灸组荷瘤小鼠胸腺指数较荷瘤组胸腺指数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组、艾灸组、荷瘤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还原值均高于正常组(P<0.05);艾灸组还原值显著高于荷瘤组(P<0.05);荷瘤组小鼠脾淋巴细胞Foxp3 mRNA、Stat5a mRNA、Stat5b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艾灸组、电针组小鼠脾淋巴细胞Foxp3 mRNA、Stat5amRNA、Stat5b mRNA较荷瘤组表达降低(P<0.05);荷瘤组小鼠胸腺Foxp3 mRNA表达较正常组增高(P<0.05);艾灸组小鼠胸腺Foxp3mRNA表达较荷瘤组降低(P<0.05);电针组小鼠胸腺Foxp3 mRNA表达较荷瘤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和艾灸干预均能提高荷瘤小鼠脾脏指数、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针灸调节肿瘤免疫抑制效应可能与下调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Foxp3mRNA、Stat5amRNA、Stat5bmRNA表达及胸腺Foxp3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使用模式生物替代人作为实验对象是针灸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于针灸的基础研究,模式动物的选取应考虑是否有利于揭示针灸的机制,是否与人接近、易饲养、体积和表面积较大、种系稳定和成本合理等因素。目前针灸研究中以大、小鼠的使用为多,部分实验是在体积中等的家兔和猫上进行的,大型动物如小型猪的使用在近年来针灸经络的研究中逐渐增多,而与人最接近的灵长类猴子使用尚少。鼠类体积较小,猫、兔等皮软毛多,牛、马等牲畜室内饲养较困难,作为针灸经络研究的模式生物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小型猪的体积较大,皮肤结构与人十分接近,易于饲养,猴子的基因和体型与人类最为接近,是较为理想的模式生物。由于存在着穴位和经脉的空间特异性问题,使用大型动物作为针灸经络研究的模式生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毒素清对细菌性肺炎痰热证肺组织炎性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变化揭示中药毒素清对细菌性肺炎痰热证大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取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肺炎组、模型组、对照治疗组、毒素清组。制备细菌性肺炎痰热证模型。观察肺组织损伤、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PMN)计数及BALF中TNFα-、IL-6、ICAM-1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损伤最明显;模型组外周血WBC、PMN和BALF中TNF-α、IL-6、ICAM-1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毒素清组、对照治疗组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毒素清尤为明显,毒素清组、对照治疗组外周血WBC、PMN及BALF中TNF-α、IL-6、ICAM-1水平均降低,毒素清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炎性因子TNF-α、IL-6、ICAM-1参与细菌性肺炎痰热证肺组织损伤的发生发展,抑制TNF-α、IL-6、ICAM-1的表达可能是毒素清保护细菌性肺炎痰热证肺组织损伤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