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元素对脏腑病机、证候的系统论述见于《医学启源》上卷第三篇和《脏腑标本药式》。以往讨论张元素的脏腑病机、证候学术思想者均是将这两部分合并而论。但笔者发现,二者所论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可能有历史发展方面的意义。本文比较《医学启源》上卷第三篇和《脏腑标本药式》在脏腑"火"病机方面的异同发现,一是《医学启源》和《脏腑标本药式》在脏腑"火"病机方面有很大差异。《医学启源》上卷第三篇无脏腑"火"病机,"火"病机在《脏腑标本药式》的脏腑病机中占重要地位;二是《医学启源》和《脏腑标本药式》在脏腑"火"病机方面的差异可能有历史发展方面的意义。《医学启源》上卷第三篇主要抄录自《中藏经》,而《脏腑标本药式》为张元素所著,二者成文的朝代不同,所以《医学启源》和《脏腑标本药式》在脏腑"火"病机方面的差异可能有历史发展方面的意义,张元素对脏腑"火"病机方面的真实认识与两汉或六朝时代的《中藏经》其实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晰不同时期医家对脏腑辨证理论的发挥,完善脏腑辨证理论,并对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差异比较法,对脏腑辨证理论在历史源流与内涵传承及创新两方面,分别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自《黄帝内经》始,脏腑辨证经《中藏经》《备急千金要方》《小儿药证直诀》发挥,尤其是张元素《医学启源》对脏腑辨证理论进行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总结后,形成理法方药完备的脏腑辨证论治体系。结论:脏腑辨证理论体系的建立对后世易水学派、温补学派及扶阳学派各医家关于脏腑辨证理论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脏腑辨证肇始于《黄帝内经》,奠定了理论基础.经华氏《中藏经》、孙思邈《千金要方》、张元素《医学启源》等历代医家的丰富而自成体系,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溯源知流,探究脏腑辨证理论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4.
金元医家张元素开创易水学派,著《医学启源》,回溯脏腑辨证学说之源《内经》,承《中藏经》、钱乙、刘完素之说,结合用药心得,以藏象学说为基础,从脏腑寒热虚实、五运六气之化、五脏苦欲、药物气味厚薄阴阳讨论病机辨证及处方用药,从而建立理法方药完备的脏腑辨证论治体系,是结合实践发扬创新理论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中藏经》对脏腑的重视首先体现在它对病证的划分上,其以脏腑分证的手法主要有三。而更重要的是该书具体的脏腑辨证方法:脏腑辨证首论阴阳;虚实寒热,脏腑有别;外感内伤,辨从脏腑;以脏气为根本判别预后。  相似文献   

6.
脏腑辨证起源于《内经》、《金匮要略》,形成于《中藏经》,完善于金元时期张元素,形成了理、法、方、药完整的脏腑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其中,《中藏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脏腑辨证在中医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医家学者欲在临床疗效中有所精进,关于脏腑辨证理论内涵及体系则不可不明。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学研究法、史学研究法等方法,从历史时期、医家著作和研究内容三个角度着手,以期能厘清金元以前脏腑辨证内容、理论形成及体系建立之脉络,明确脏腑辨证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并对脏腑辨证理论体系形成的时间和阶段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和阐释。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脏腑辨证理论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医家的补充和完善,其体系的建立在先秦两汉到金元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存在明确的继承和发展关系,脉络清晰。其次,关于脏腑辨证理论体系的建立,具体分法有三种:(一)按时期划分:先秦两汉、晋隋唐宋和金元时期。(二)按医家著作分:(1)《黄帝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中藏经》等;(2)《脉经》《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小儿药证直诀》等;(3)《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医学启源》等。(三)按研究内容及特点分:(1)内容零散局限不成体系期;(2)内容丰富体系初步建立期;(3)内容成熟体系完备,研究方向由系统转向专题为主。最后,脏腑辨证理论体系的建立最终完备成熟于张元素所撰写的《医学启源》,该医著完善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并对易水学派及后世医家进行专题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藏经》丰富了脏腑寒热虚实辨证体系,充实了中医辨证学理论,这是学者们所公认的贡献。然而,在治疗学思想上,《中藏经》创立水火之大法,立正治之则;调阴阳以和,而尽终其天年;强调从顺其宜,因病制宜;重视综合治病、发挥中医特色;论述内容比较精辟。对此,今结合从师孙光荣教授学习的体会,从对《中藏经》之治疗学的四个方面试作初步浅析。  相似文献   

9.
一、独到精辟论脏腑《中藏经》在论述脏腑辨证时,始终以脏腑生理为指导,在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的基础上,将脏腑疾病所产生的各种表现,通过四诊、八纲来辨别其虚、实、寒、热等变化,使之形成了生理、病理、四诊、八纲相联系的较完整的系统。《中藏经》在论述脏腑方面十分精确。如,对三焦的论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号曰中清之腑,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  相似文献   

10.
论张元素用药制方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元素 ,字洁古 ,今河北易县人。金代医家 ,为易水学派的开山。他的学术思想主要渊源于《内经》、《难经》、《伤寒论》及华氏《中藏经》、钱乙《小儿药证真决》等。著有《珍珠书》、《脏腑标本药式》、《洁古家珍》、《医学启源》、《药注难经》等 ,其中以《脏腑标本药式》、《医学启源》为代表作。他的医学成就主要表现在用药、制方两个方面。1 用  药1.1 辨药物的气味厚薄与升降浮沉的关系 :张元素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 ,认识到药物的气味原薄与升降浮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他在《医学启源》中引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条文说 :“…  相似文献   

11.
周雪  张琦  滕晶 《中医药导报》2021,27(1):118-121
叶天士以《黄帝内经》理论为指导,师法仲景,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灵活运用脏腑辨证、奇经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理论论治厥证。在脏腑辨证中重视厥阴风木,在奇经辨证中重视冲脉之气为病,在卫气营血辨证中重视火热邪气的传变,并提出"肝为刚脏"的理论,根据肝"体阴用阳"的生理特点及脏腑生化关系提出"柔肝通络""缓肝息风""潜阳益乙癸""补胃凝肝""补金柔制""益胃阴伏冲气""通补阳明"等治法,以血肉介类味厚之药填补下焦,通补奇经,选用奇经引经药入冲任脉镇冲逆之气,并重视阴液,拓宽后世论治厥证思路。  相似文献   

12.
痰证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富含着中医学的原创性思维。明清至近代是痰证发展的鼎盛阶段,其内涵与理论日臻成熟。明清医家重视对前人理论的系统总结,较为深入地探讨了痰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内容,形成了"理、法、方、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诸多医家从不同角度论治痰证,注重对痰与气血津液、痰与脏腑关系、病证规律等内容的探讨。治疗上,明清医家临证辨治经验尤为丰富,强调从脏腑功能失常治痰,治必求于本,对于当今临床实践仍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医眼科临证时,应充分结合中西医诊断技术考虑眼部病因,辨清全身病机,整体辨证与局部辨病相结合,目症与全身症状相结合,眼部检查与舌象脉象相结合,灵活运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多层次分析、综合辨证、确定证侯,提出合理的治法与方药,对提高眼病疗效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杂合以治”治疗阳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痿为男科常见病之一,病因有命门火衰、心脾两虚、惊恐伤肾、湿热下注四个方面,病位在宗筋,发病与多条经脉、五脏的功能失调有关。治疗上以"经络辨证和分部辨证为主,结合脏腑辨证"为指导,采用近部选穴、远道选穴和辨证选穴三种原则,应用俞募配穴法、根结配穴法,多选用特定穴,宗《素问·异法方宜论》"杂合以治"的原则,灵活应用针灸诸法,以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5.
脑血辨证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论治为中医学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包括八纲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等,随着现代疾病谱系的改变以及临床身心疾病和血管性疾病高发的现状,脑血辨证这一新的辨证思维模式应运而生。从生理、病理以及治疗方面论述脑血辨证该理论创建的必要性,分别阐述了中医学对脑的认识、血的化生及功能、脑血辨证理论依据以及该理论适应时病诊治,期冀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光明中医》2021,36(1):41-43
对于本文所述水热互结型狼疮肾炎,是以普遍认可的《金匮要略》中的"阳毒"为基础的一种分型,既往中医与本文所述相关疾病有很多,如"肾痹""赤丹"等,但少有人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去分析该病。现代中医对于狼疮肾炎有多种辨证方法。其中脏腑辨证多认为该病根源在肾,气血津液辨证多认为由热毒侵入血分所致,八纲辨证多认为该病以阴虚为主。而本文以现代中医对于该病的总体认识为基础,辨证方向更加系统且有针对性,少阴热化证与肾、心相关,同样包括血分证、阴虚证等,因此本文是对该病更清晰的一个辨证分类。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脏腑经络为理论依据来论述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形成了较完整的以脏腑经络为中心,以整体性原则、辨病结合辨证原则为指导,以脉证合参为主要方法,理法方药一线贯连的辨证论治体系。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探讨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系统瘀血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在临床上出现呼吸困难、无力和水肿3大症状,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文章以中医的角度从心衰的历史沿革、病因病机、与五脏及气血津液的关系、辨证分型、辨证施治等5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心绞痛是危害人类健康长寿的常见病、多发病。老年患者因脏腑虚衰、正气不足、故具有病程长而复杂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并遵循"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原则,除进行饮食护理、情志护理及生活起居护理等一般护理外,并对不同的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在防治病毒性肺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优势,中医理论认为病毒性肺炎是因感受温热病邪而发病,与人体正气虚弱相关,病位主要在肺,涉及心、脾、肝等脏腑,虚实夹杂是其病性。临床多见风热犯肺、痰热阻肺证型,运用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理论进行辨证施治。中医药主要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降低病毒复制转导等方面发挥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