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浅析桂枝茯苓丸治疗脑血管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学斌 《光明中医》2008,23(8):1166-1167
从中医理论方面简要分析《金匮要略》中桂枝茯苓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认为桂枝茯苓丸兼顾了缺血性中风的正虚邪实及病机治疗,在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中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桂枝茯苓丸系著名的活血化瘀方剂之一,本方源于《金匮要略》,原方由桂枝、茯苓、桃仁、牡丹皮、芍药组成,原为缓消瘕结而定。近年来该方在临床应用甚广,现将笔者临床应用及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桂枝茯苓胶囊中3种活性成分体外溶出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胶囊3种活性成分体外溶出特点,为桂枝茯苓方的剂型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桂枝茯苓胶囊3种活性成分在不同溶出介质及体外溶出度考察,用HPLC法同时测定3种活性成分含量,计算活性成分累积溶出百分率,采用相似因子(正)进行释放曲线相似性比较。结果:桂枝茯苓胶囊3种活性成分的溶出具有同步性。结论:桂枝茯苓方在剂型改革时应考虑到各成分同步释放的溶出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9,(11)
桂枝茯苓方为治瘀阻胞宫证的代表方,由桂枝、茯苓、桃仁、牡丹皮、芍药5味药材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缓消癥块的功效。本文就近十年来桂枝茯苓方在提取、纯化、鉴别、含有量测定等方面出现的新方法、新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该方质量控制和二次开发提供全面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汤体内抗移植性肿瘤的作用及其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为桂枝茯苓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桂枝茯苓汤灌饲接种过H22的荷瘤小鼠,并通过测定其抑瘤率、胸腺指数、脾指数及碳廓清指数(K值)和吞噬指数(a值)来进一步探讨其抗瘤活性和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桂枝茯苓汤具有抗移植性肿瘤H22的作用,抑瘤率达33.26%;同时对机体也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结论:桂枝茯苓汤具有抗移植肿瘤的作用,并可提高荷瘤小鼠的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桂枝茯苓方为经典的活血化瘀方,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内分泌、抗炎、抗肿瘤、镇痛等作用。古代用于治疗妇人妊娠下血、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等症。现代临床其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对桂枝茯苓方近年来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五原则"对桂枝茯苓方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以期为桂枝茯苓方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桂枝茯苓胶囊主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枝茯苓胶囊是由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白芍5味药材采用现代化技术制成的复方中药制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桂枝茯苓胶囊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调节平滑肌、调节内分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子宫肌瘤、盆腔炎、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文针对近10年来桂枝茯苓胶囊在治疗子宫肌瘤、盆腔炎、痛经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主要新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世荣 《河南中医》2016,(2):358-359
桂枝茯苓丸具有改善血压、改善肾功能、优化缺血性脑损伤、抵抗炎症、优化免疫系统、降低血液黏度、抵抗血瘀、优化内分泌系统的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疾病,临床中的应用早已超出了原方的治疗范围,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尤其是在妇科盆腔积块病症中应用甚多。大量临床应用与药理实验充分肯定了桂枝茯苓丸在抗炎、镇痛、抗肿瘤等领域的作用,但其拓展应用还较为有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桂枝茯苓汤抗小鼠移植性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汤体内抗移植性肿瘤的作用及其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为桂枝茯苓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桂枝茯苓汤灌饲接种过H22的荷瘤小鼠,并通过测定其抑瘤率、胸腺指数、脾指数及碳廓清指数(K值)和吞噬指数(a值)来进一步探讨其抗瘤活性和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桂枝茯苓汤具有抗移植性肿瘤H22的作用,抑瘤率达33.26%;同时对机体也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结论:桂枝茯苓汤具有抗移植肿瘤的作用,并可提高荷瘤小鼠的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桂枝茯苓丸是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中名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药、桃仁组成。笔者结合桂枝茯苓丸方证研究体会和临床运用心得及历代文献研究,通过对桂枝茯苓丸方剂药证分析、方证考证及体质特征3方面研究,认为此方是张仲景为治妇人癥瘕所设之方,立方之意为活血化瘀,缓消癥瘕。冀望通过我们对桂枝茯苓丸方证的研究,为进一步挖掘、完善既有的方证诊断依据,为临床运用得出科学严谨的方证诊断标准,以及为推广并扩大桂枝茯苓丸临床运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刺激参数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危重疾病之一,针刺治疗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已被公认。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通过对针刺频率、刺激时间、刺激强度等方面的研究,发现不同针刺刺激参数所产生的治疗效应不同,其结果不仅有利于分析针刺起效的因素,并且可以寻求最优针刺参数组合,为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靶向中药有效成分及单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有效成分和单体针对血小板的活化、黏附、聚集和释放等环节,抑制血栓形成,从而在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就以血小板为靶点的中药有效成分及单体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血管病自由基损伤病原学及抗氧化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缺血性脑血管病在老年人疾病中占有很大比例,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自由基损伤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原学方面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文就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与危害,人体内在抗氧化系统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氧化治疗进展进行了系统地综述及评价。  相似文献   

14.
由丹参和红花组成的中药注射剂-丹红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功效,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微循环,能够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缩小脑心梗死范围,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发挥着有效的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其可能机制与组分丹参和红花的成分有关,丹参和红花是临床上活血化瘀的常用药,长期的药理研究表明,其各种复杂的有效成分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疗效显著,本文主要分析丹参和红花的有效成分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药理作用,进而对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机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5.
中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潇  王贵阳  侯宇东  姜艳艳  张薇  刘斌 《中草药》2021,52(5):1471-1484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且死亡率高。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尽早恢复缺血区血液再灌注,使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氧供应。然而在恢复血流供应时,常会使缺血组织以及神经系统的病理损害进一步加重,临床症状恶化,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十分复杂,多种机制参与其中,是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时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对于具有复杂病理机制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和潜力。以中药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与靶点为切入点,对近10年来发现的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中药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药物的进一步科学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苗苗  韩杰  娄海燕 《中草药》2014,45(18):2732-2736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是绿茶的主要成分之一。研究表明,EGCG具有抗氧化、预防癌症、抗炎、抗菌等作用。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今世界影响人类健康最显著的疾病,而目前仅有少数神经保护药物能够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很多基础研究证实,EGCG对于心脑血管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独特的疗效,主要体现在调节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抗炎、激活腺苷受体、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等方面。针对EGCG对心脑血管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能为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5年5月—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TIA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中抽取84例作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予以分组,治疗组(42例)应用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42例)采取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花生四烯酸(AA)与二磷酸腺苷(ADP)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是4.7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29%(P0.05);治疗组用药后的AA、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同时降低花生四烯酸与二磷酸腺苷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柿叶总黄酮药理作用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柿叶总黄酮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概况的分析,并结合脑缺血耐受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其开发价值。结果:柿叶总黄酮药理作用明确,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备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柿叶药材资源充分,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短暂的神经功能缺失为主要临床表现。因其是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在临床上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加大研究力度。近年来随着对中医干预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在使用中医干预治疗TIA有单纯的临床疗效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建立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试验核心结局指标集,为缺血性卒中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及临床研究注册平台,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及注册方案中包含的结局指标,构建结局指标条目池,通过患者调查对条目池进行补充,最后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和共识会议筛选结局指标并达成共识。结果共收集到9805篇文献和1139项研究方案,最终纳入719篇已发表文献和196项研究方案,452位卒中患者参与调查,整理指标收集结果,共有72项结局指标进入德尔菲法专家咨询;两轮调查初步纳入24项结局指标;通过共识会议,最终确定6项指标域的12项结局指标,包括临床终点指标(全因死亡率、病死率、复发率、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身体功能受损评价(残疾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障碍、认知障碍)、身体结构受损评价(脑血管病变、颈动脉和椎动脉病变)、活动与参与受限评价(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安全性(不良事件)和中医证候评价。结论根据有效性试验核心结局指标计划工作组(COMET)手册,初步建立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方便相关研究者选择合适且规范的结局指标,有利于研究结论的推广与同类研究的比较与合并,进而提高研究结果的证据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