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丹红注射液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制剂工艺从丹参和红花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注射剂。具有活血化瘀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和缺血性脑病。近年来,随着对丹红注射液研究的深入,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展。主要采纳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中收录的文献,旨在综述近10年丹红注射液用于防治老年病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中药注射剂因起效迅速、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等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丹红注射液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丹红注射液由丹参与红花2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功效,主要含有酚酸类、丹参酮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大量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疗效,是中医“脑心同治”的代表药物,其药理作用涉及抗炎、抗氧化、抗凝血、改善血液流变性、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血管新生、保护血管内皮、抗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系统、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方面。另有一些研究也从不同程度上阐释了丹红注射液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整体调节与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发挥保护作用,但仍有一些未知的药理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笔者拟梳理当前丹红注射液的化学成分研究情况,以及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多靶点、多通路药理作用机制研究现状,介绍丹红注射液最新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以期为该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及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丹红注射液是由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丹参、红花提取的复方制剂,目前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并取得良好疗效.现将近年来临床应用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丹参是我国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活血补血、清心除烦之功效,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保护治疗。研究表明,丹参及其有效成分可以预防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律失常、心肌肥大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丹参味苦性寒,擅活血化瘀、养血安神,与其他中药合用,可相辅相成,功效倍增。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经典丹参“药对”,如丹参-川芎、丹参-三七、丹参-红花、丹参-黄芪配伍等。本文从丹参主要药理活性成分的心血管治疗机制、常用“药对”配伍作用机理及相关制剂临床作用机制3方面,系统性综述了丹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配伍用药潜力及治疗机理,为丹参的中医临床应用及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华军 《中医研究》2010,23(9):34-35
丹红注射液主要由丹参和红花组成,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2007—03—2008—09,笔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丹红注射液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制药工艺从丹参、红花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注射剂,其中主要有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酸、丹参酚酸及红花水溶性成分红花黄色素、红花酚苷和儿茶酚等,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丹红注射液的药理学作用以及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1丹红注射液的药理作用1.1心血管保护作用心血管疾病发展过程中多伴有心肌损伤,发生细胞凋亡以及钙超载,导致心血管功能紊乱。心肌  相似文献   

7.
正丹红注射液主要含有丹参酮、丹参酸、丹参酚酸及红花黄色素、红花酚苷和儿茶酚等化学成分[1],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梗死、脑供血不足及血管性痴呆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近年来在内分泌、呼吸、消化等其他系统疾病中作为辅助治疗药物,疗效显著。笔者现对近5年丹红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相关文献综述如下。1药理作用1.1抑制血小板聚集丹红注射液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  相似文献   

8.
正1背景丹红注射液由丹参、红花组成,丹参味苦性微寒,红花味辛性温,二药相辅,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作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受到《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1])、《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中医诊疗专家共  相似文献   

9.
丹红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丹参、红花等药理成分,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抗凝等作用。本文将对丹红注射液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是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键.丹红注射液是丹参、红花提取物,具有活血化瘀、开窍止痛的功效.笔者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丹参药材进行本草文献的考证及总结,归纳丹参的道地和功效变化的趋势.丹参的主要地产为山东、河南、湖北、陕西及四川,其功效以活血化瘀为主.丹参的药理有效成分现代多取其活血化瘀之功,具有降血压、改善心肌缺血和扩张冠状动脉、保肝、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脊髓微循环、抗肿瘤等作用,主要用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  相似文献   

12.
丹参和白花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和白花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为新药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参阅大量相关文献,对丹参和白花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丹参和白花丹参叶所具有的抗氧化作用均能较好的预防脑梗塞,与根相比叶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更强,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白花丹参叶中的水提物对糖尿病代谢紊乱症状的改善能够起到长期稳定的效果;另外丹参叶在治疗扁平疣、冠心病心绞痛等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效果。结论:丹参和白花丹参叶均具有稳定的药理作用,但目前在抗氧化和保护脑梗塞的药理研究中仍以白花丹参叶为主,对于丹参叶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则很少。因此对丹参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的药理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血管栓塞导致局部脑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常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羟基红花黄色素A是活血化瘀药红花的主要成分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它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可缓解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各种损伤,但其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通过检索红花在脑卒中应用的相关文献,笔者就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缺血性脑卒中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包括抗氧化应激、抑制神经炎症反应、抗细胞凋亡、保护血脑屏障及促进突触可塑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作为神经保护药物在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中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丹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是一味临床常用的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丹参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月经不调、心悸失眠及各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治疗。丹参化学成分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综述了丹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丹参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丹参为现代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中草药,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水溶性酚酸类及脂溶性二萜醌类等。近年来关于丹参活性成分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机制不断被揭示。本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丹参主要活性成分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丹参为常用活血化瘀药物。本实验表明,肌肉注射丹参注射液,可使大鼠同种异体移植心脏的存活期延长(P<0.05)。在家兔心脏移植模型中,将丹参注射液与强的松龙合用,其抗排斥效果较两者单独使用时有明显的增强(P<0.05)。  相似文献   

17.
丹参素保护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冰瑶  吴晓燕  樊官伟 《中草药》2014,45(17):2571-2575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丹参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应用历史,广泛用于治疗冠状动脉心脏疾病、心肌梗死、血液循环疾病等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丹参的主要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肿瘤、神经保护、心肌保护、提高免疫力等。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药理作用机制也逐渐清晰,分别从抗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抗心肌梗死、抗动脉粥样硬化、抗高血脂、抗高血压、保护内皮细胞等方面对丹参素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丹参素在临床中的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丹参酚酸类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丹参药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现代研究表明酚酸类成分是丹参中的主要药效物质,具有保护心脑血管、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治疗。该文对丹参酚酸类化学成分和近十年国内外药理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其研究和开发前景,以期为丹参酚酸类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known as red sage or Danshen, is commonly applied in Chinese herbal therapeutics for various biological effects. In 25–220 C.E., the earliest Chinese Materia Medica referred to as Shengong's Classic of Materia Medica (Eastern Han Dynasty of China, 200 C.E.) initially documented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Currently,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prescrib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clinics for antidiabetic, antianxiety, antihypertensive, antidepressant, antilipidemic, antiarrhythmic, and anticancer effects. Undoubtedly, it is best known for improving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thus, its recommendation for use in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Regarding this article, important information was sourced both manually and electronically using patent compendium and databases, including Google Scholar, herbal plant monographs, Hindawi, PubMed, Embase, CNKI, pharmacopoeias, Springer, etc. Well-concise details and discussions on the botany, traditional medicinal uses, chemical constituents-phytochemistry,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information are presented. In perspective, understanding th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of the above-stated fields with regards to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would yield an additional positive knowledge on areas that need urgent attention and identify gaps in research and safety for future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