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药材》2016,(8)
目的:分析太子参指标成分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CA)、偏最小二乘分析(PLS)、PCA排序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太子参中指标成分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探究影响太子参指标成分积累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产地与采收时间对太子参中指标成分含量均存在影响。气候因子中月最低气温、月平均气湿、月降水量以及年降水量是影响太子参指标成分含量的主导因素。结论:通过气候因子与指标成分间的正负相关性分析,可以解释太子参传统采收时间的合理性以及江苏句容太子参环肽B含量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宣参1号"及"宣参1号"脱毒株的质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宣参1号"及"宣参1号"脱毒株太子参样品中太子参环肽B及多糖、皂苷的含量;并与不同产地太子参样品进行比较。结果 "宣参1号"及"宣参1号"脱毒株环肽B含量为0.021%、0.030%;皂苷含量分别为0.735%、1.231%;多糖含量分别为8.31%、9.30%。不同产地太子参样品中太子参环肽B及多糖、皂苷的含量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分析"宣参1号"及其脱毒株的多糖类、皂苷类、环肽类活性成分并与其他产地太子参样品比较;"宣参1号"脱毒株经过脱毒后改良了品种,其品质特性比"宣参1号"优良。实验结果为宣州太子参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和道地药材GAP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5,(7)
目的对复方四参颗粒原药材的提取和精制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建立太子参中环肽B定量测定的HPLC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太子参环肽B的提取率为指标,对提取过程中的提取次数和时间,以及醇沉过程中的乙醇用量和体积分数进行考察。结果方差分析发现,提取次数对太子参环肽B提取率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提取率随提取次数的增加而上升。最佳提取和精制工艺为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 h,提取液浓缩后加1.5倍量70%乙醇进行醇沉。按最佳工艺进行3次重复实验,结果太子参环肽B的提取率均在60%左右。结论优化后的工艺稳定性良好,采用其对复方四参颗粒原药材进行提取和精制时,主要有效成分太子参环肽B的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0,(8)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太子参中太子参环肽B的含量,为药材评价质量和合理采收提供依据。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太子参环肽B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太子参环肽B的含量具有一定差异,不同采收期太子参中太子参环肽B积累具有一定规律。结论:江苏地产太子参中太子参环肽B含量较高,太子参环肽B积累曲线最大峰值与传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太子参近年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介绍太子参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加工炮制与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查阅近5年的文献资料34篇。从太子参中不断首次分离得到各种化合物;在药理研究上,对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慢性心衰从作用机制上进行了多方面探讨,并对改善记忆、降血糖、抗氧化作了相关报道;药材加工主要报道了太子参产地加工情况,以多糖、挥发油等考查多种干燥方法,并对去须根从重金属含量、多糖、组织化学定位和化学方法测定上提出理论依据。质量控制方面,2010年版《中国药典》加强了对太子参质量控制,增加对太子参环肽B含量检测方法并对水分、总灰分、浸出物都有一定的要求。另外,近年对不同产地太子参药材进行了系列研究,对太子参中皂苷、多糖、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对氨基酸、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对农药残留进行研究,采用HPLC,HPLC-MS联用技术,GC,GC-MS联用技术构建太子参指纹图谱,为太子参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太子参环肽Pseudostellarin B的含量,为合理开发利用太子参的植物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太子参经提取制备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太子参环肽Pseudostellarin B的含量。结果一号品种不同采收期太子参中Pseudostellarin B的平均含量为198.1μg/g,二号品种不同采收期太子参中Pseudostella-rin B的平均含量为105.8μg/g。结论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太子参中Pseudostellarin B的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5,(4)
目的:通过分析土壤基本养分及无机元素对栽培太子参药材质量的影响,揭示其内在联系,为太子参的合理栽培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地采集全国15个产地太子参药材及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3种基本养分和5种无机元素以及药材太子参环肽B和多糖含量,采用SPSS软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不同省区太子参环肽B含量差异显著,其中福建省区未检测出太子参环肽B;而多糖含量差异较小(≤30%)。不同太子参栽培土壤基本养分和无机元素含量分布不均匀,其中贵州土样中以Pb、Cu和有效硼含量最高,山东土样以Cr和速效磷含量最高,福建土样以Zn和有效钾含量最高。参照《土壤质量环境标准》(GB15618-1995),全国大部分地区太子参土壤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从土壤元素与药材质量相关性来看,太子参环肽B和多糖与土壤中各元素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太子参土壤中铵态氮、有效钾、速效磷及Pb、Cr、Cu、Zn、B元素并没有对药材有效成分含量起到直接作用,全国有60%的太子参种植土壤中普遍缺硼。在施肥管理中应适当增加硼元素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太子参分级种苗与药材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太子参分级种苗对其药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为制定太子参种苗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单个种苗重、直径为分级指标,通过K值聚类分析,将种苗分为3个等级,并以未分级为对照,进行大田种植试验。于出苗期测定植株主要农艺性状,采收期测定药材产量及粗多糖、总皂苷、太子参环肽B、浸出物的含量。结果:出苗期幼苗长势为:一级二级三级。各级药材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粗多糖含量一级、二级显著高于三级;太子参环肽B含量二级显著高于未分级,各分级种苗间差异不显著。二级药材的4个指标(产量、单个块根重、粗多糖含量、太子参环肽B含量)个体差异最小。结论:综合药材产量、质量、个体差异及成本分析,生产上选取单根重量在0.75~0.95 g,直径在5.0~6.0 mm的二级种苗为宜。  相似文献   

9.
李平  孙越鹏  甄会贤  程侯莲  韩晓静  冀小君  杨红 《中草药》2023,54(17):5734-5741
目的 建立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HPLC多成分定量检测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和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对不同产地太子参药材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以Agilent Zorbax ODS C18柱为色谱柱,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54、285、203 nm,采用HPLC法同时检测尿苷、肌苷、鸟苷、川陈皮素、染料木苷、木犀草素、金合欢素、白杨素、水杨酸、阿魏酸、肉桂酸、太子参环肽B、太子参环肽A、乌苏酸和β-谷甾醇的含量。利用SIMCA 14.1和SPSS 26.0软件对上述15种成分含量检测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挖掘影响太子参产品质量的差异性标志物。运用加权TOPSIS法进行7省17批次太子参药材综合质量评价。结果 HPLC多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学考察符合《中国药典》规定要求。PCA结果显示前2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843%,17批次太子参样品分为3类。OPLS-DA筛选出尿苷、金合欢素、肌苷、太子参环肽A、太子参环肽B、β-谷甾醇和阿魏酸为影响太子参产品质量的差异标志物。EW-TOPSIS欧氏贴近度在0.258 5~0.642 5,表明不同产地太子参质量差异较大,其中江苏、安徽地区太子参排名靠前,其次为福建、江西和湖南地区,云南、四川地区太子参排名靠后。结论 建立的太子参HPLC多成分定量检测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可靠,PCA、OPLS-DA联合加权TOPSIS法可用于不同产地太子参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太子参黄芪口服液中太子参环肽B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结果太子参环肽B在0.016~0.320 m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2%,RSD为0.80%。检测5批太子参黄芪口服液中太子参环肽B的平均含量为1.63 mg/ml。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太子参黄芪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王红洁  王科  余水祥  马云桐 《中草药》2023,54(13):4278-4285
目的 为提高人工种植天麻的质量,基于Group-Lasso变量筛选构建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天麻品质形成的关键因子。方法 基于Group-Lasso法,对2007—2022年天麻质量研究文献中天麻素含量及产地环境变量等数据进行变量筛选,并在筛选出的变量基础上建立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及计算变量重要性得分。结果 最终选择了产区、生长状况、种质类型、产地气候类型、产地土壤类型、最热月均温、产地年降水量、产地年日照时数和无霜期9个变量,基于被选变量与天麻素含量建立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模型的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分别为0.103 2和14.08%,特征重要性排序显示天麻素含量的最大影响因素是产地年降水量,其次是产地土壤类型、无霜期和产地年日照时数。结论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有相对较低的误差和较高的预估精度,更适合用于对天麻种植环境的分析和天麻素含量的估算,为人工种植天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对云南、四川、贵州3省175个滇重楼种植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资源空间信息网格数据库"提供的1950—2000年1 km×1 km空间分辨率的气候资料,基于全国区域和年尺度选取影响我国滇重楼分布的潜在气候因子,利用最大信息熵模型(MaxEnt)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影响我国滇重楼潜在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及其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影响我国滇重楼潜在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是8月平均降雨量、最干季平均温、等温性、10月平均降雨量、季节降水量变异系数和7月平均温,累积贡献率达到了97.2%。利用所建模型给出的滇重楼在待预测地区的存在概率,将我国滇重楼潜在种植分布区划分成气候不适宜区、次适宜区、较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并给出了各气候适宜区的气候特征。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我国滇重楼生产布局及引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基于MaxEnt和ArcGIS的羌活的生态适宜性分析及评价基础上,提出了生长适宜性的概念,并利用ArcGIS软件中标准分级方案的自然断点法,对羌活的潜在分布区域进行了生长适宜性等级划分,生成羌活生长适宜性区划图并统计了不同等级适宜区的面积。结果发现,羌活生长最适宜区段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阿坝州境内,约占总最适生区的60%以上;海拔、9月均温以及植被类型是影响羌活生长的主导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量和坡度的增加有利于药材中羌活醇积累,而不利于异欧前胡素积累。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药用植物生长适宜性和品质适宜性的区别,为羌活的生产区划、野生抚育及规模化人工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豆科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维药。预测气候变化对该物种分布范围的影响对于其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骆驼刺在中国的42个地理分布点和19个环境因子图层,采用MaxEnt模型分析了骆驼刺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并基于该模型预测IPCC AR5发布的2050年及2070年的RCP2.6,RCP8.5气候情景下骆驼刺的潜在分布范围。结果表明:最冷季平均温(bio11)、年平均温(bio1)、最冷季平均降雨量(bio19)、年均降雨量(bio12)、最湿月降雨量(bio13)、最湿季平均温(bio8)、年温的变化范围(bio7)是影响骆驼刺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在当前气候条件下,骆驼刺的适宜生境占我国总面积的7.85%,集中分布在新疆大部,甘肃北部及中部,内蒙古西部,宁夏北部。由模型预测可知:2050—2070年,RCP2.6,RCP8.5气候情境下,骆驼刺适宜生境总体呈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预测西红花在全球的生态适宜区并分析其生态特征。方法:利用西红花124个样本分布点和30个环境因子数据,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预测西红花在全球的生态适宜区,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模型评价并分析其生态特征。结果:西红花全球适生区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遍布于欧洲南部、北部及东部,部分分布于亚洲西部、南部及东南部。模型评估结果显示,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5和0.967,表明该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结论:最冷季度平均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温度变化方差、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最暖季度平均降水量和最冷月份最低温是影响西红花地理分布的关键环境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西红花的引种选址和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贵州省艾纳香栽培种植的气象指标,根据贵州省各县主要气象站点54年(1960—2014年)的气象统计资料,建立艾纳香可种植区域气候因子与海拔高度的回归模型。综合考虑气候及坡度、海拔高度等要素,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确定艾纳香的可种植区域。运用RS的图像分类技术,完成贵州省土地利用现状图,将贵州省不适宜艾纳香种植的地块屏蔽,最终将艾纳香种植气候区划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3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艾纳香可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黔南和黔西南。最适宜种植气候区的面积共计76.98 km2,适宜种植气候区的面积共计156.04 km~2,次适宜种植气候区的面积共计235.43 km~2。  相似文献   

17.
濒危物种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的野生抚育和人工栽培是保护其野生资源的重要方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通过查询标本馆及实地采样调查,收集大花红景天野外分布点经纬度信息,综合气候、土壤、高程等相关生态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对大花红景天进行适生性分析,研究其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潜在分布区域以及主要生态特征。Maxent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大花红景天生长的潜在分布区域在西藏东部、四川西部、青海南部,以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区域;对大花红景天生长贡献率大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海拔(61.8%)、最暖季度降水量(19%)、降水量变异系数(4.7%)、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4%)和最干季度平均温度(2.5%)。测试集和训练集ROC曲线下的AUC均大于0.9,表明所建立的大花红景天Maxent预测模型准确度高。应用Maxent模型,对大花红景天进行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准确度高,可为大花红景天野生抚育与人工栽培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野生防风分布信息及多个环境因子,预测防风生态适宜性区划,为栽培防风的扩大生产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 通过最大熵(MaxEnt)模型分别加载89个野生防风分布点数据和气候、土壤、地形、植被等多项环境数据,预测栽培防风分布区域的生长适宜度和主导环境因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预测结果分别划分为不适宜区、适宜区和最适宜区。结果 建立的MaxEnt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共筛选出土壤类型、最暖季降水量、最冷季降水量、最干季平均温和坡向5个主要生态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4.2%)为防风适宜生长的环境参数。结合ArcGIS软件分析认为,内蒙古中东部的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黑龙江东北部大庆市、佳木斯市、齐齐哈尔市,吉林和辽宁两省西部地区,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是防风的普遍适宜生长区。结论 建立的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考察相符,可为防风的种植区域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甘草药材生产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走访和实地调查,收集乌拉尔甘草在全国的采样信息。以乌拉尔甘草药材生产区46个采样点为分析基点,分析乌拉尔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总黄酮含量,综合气候、地形等相关生态因子,利用GIS技术和最大信息熵模型分析其适宜性分布。应用SPSS构建乌拉尔甘草有效成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采用Arc GIS软件空间计算方法进行乌拉尔甘草品质区划。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乌拉尔甘草适宜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7月平均气温,土壤亚类,12月降水量,植被类型和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等5个生态因子,这与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少、夏季酷热、昼夜温差大,适宜于分布在北温带的平原、山区的生活习性基本一致。此外,以甘草苷、甘草酸、总黄酮成分为指标的乌拉尔甘草品质区划结果还提供了其品质适宜分布区,为开展乌拉尔甘草合理引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多种方法开展龙胆适宜性分析和品质区划研究,综合确定其适宜产区及环境因子范围。方法 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进行分布适宜性分析,将SPSS软件分析主成分得分作为衡量龙胆综合质量的指标之一,结合冗余分析法(RDA)深入分析有效成分、样地和环境因子三者或两两之间的关系。结果 龙胆在辽宁省的分布概率以辽东最高,面积占整个辽宁省分布的90%以上。通过分析环境因子响应曲线发现,辽宁省龙胆适宜分布在海拔较低、气候较湿润、秋冬季温度较低的温带季风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最适土壤质地为粉沙壤土、壤土;最适土壤类型为黑土、石灰性黑土铁质淋溶土。RDA分析可知,獐牙菜苷与经度呈正相关,獐牙菜苦苷与经度、坡度、海拔、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龙胆苦苷与经度、坡度、海拔、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龙胆碱与经度、坡度、海拔、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龙胆多糖与日照时数、年均温呈正相关。主成分得分与经度、坡度、海拔、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和年均温呈负相关,与经度相关性最大。结论 基于RDA得出有效成分、环境因子、样地之间的关系,可规划最优产区,引导农户合理选址种植,避免盲目引种造成的资源浪费,对龙胆总体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