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8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227篇
内科学   13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95篇
综合类   419篇
预防医学   17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1篇
  2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HPLC/TQ-MS测定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并测定不同产地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评价益母草中阿魏酸对中成药调经止痛片及新生化颗粒的质量影响,为制定含有益母草并以阿魏酸为定量指标的中成药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及UPLC-Q/TOF定性鉴别及分析益母草中阿魏酸,采用HPLC/TQ-MS定量分析10批不同产地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基于定量分析结果及处方用量探讨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对其中成药质量标准的影响。结果:薄层鉴别及UPLC-Q/TOF定性分析结果显示,10批不同产地益母草中均含有阿魏酸。HPLC/TQ-MS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在0.004 2%~0.006 5%之间。结论:益母草与当归、川芎等含有阿魏酸的药材配伍且其用量较大时,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会对其质量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 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确诊的肺癌患者109例为肺癌组(腺癌61例,鳞癌30例,小细胞癌18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75例为良性肺病组,健康体检者49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CYFRA21 1、NSE、CEA、CA125及SCCA的表达水平。采用Kruskal Wallis检验、χ2检验比较各组血清CYFRA21 1、NSE、CEA、CA125、SCCA水平和阳性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上述5种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联合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的血清CYFRA21 1、NSE、CEA、CA125、SCCA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和对照组;腺癌组血清CEA水平高于鳞癌组和小细胞癌组;腺癌组CEA阳性率高于鳞癌组;腺癌组SCCA阳性率高于小细胞癌组;鳞癌组SCCA水平和阳性率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癌组;鳞癌组CYFRA21 1水平高于小细胞癌组(P<005);小细胞癌组NSE水平和阳性率高于腺癌组和鳞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肺癌及不同病理分型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结论肿瘤标志物CYFRA21 1、NSE、CEA、CA125、SCCA在不同病理分型肺癌中的表达各不相同,联合检测对不同病理分型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探讨头尾联合入路和内侧入路在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近期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由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1例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50例接受头尾联合入路组和41例接受内侧入路组。针对两组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enle干及其属支损伤率、因Henle干及其属支损伤致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评价并分析头尾联合入路的潜在优势。  结果  头尾联合入路组在手术时间上显著短于内侧入路组[180(150~188)min vs.210(180~255)min,P < 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内侧入路组[50(50~50)mL vs.100(50~100)mL,P < 0.05]、Henle干及其属支损伤率显著低于内侧入路组[0例vs.6例,P < 0.05]。两组因Henle干及其属支损伤致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淋巴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腹腔镜头尾联合入路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Henle干属支血管损伤率,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Braenemark种植系统多牙基台的临床应用:37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Braenemark种植系统多牙基台用于连续多牙缺失种植修复的效果与优点。方法:对37例连续多牙缺失患者,常规l临床检查,曲面体层与根尖片分析,制作外科导板,应用常规种植外科手术方法植入117个Braenemark种植系统标准和MKⅢ种植体,3~6个月行二期手术后,应用多牙基台进行上部结构贵金属烤瓷桥体修复。结果:二期手术时有2个种植体松动、脱落,一期成功率98.29%。修复完成后随访12~24个月,2例患者3个种植体松动、脱落,其他112个种植体无脱落,也无明显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无基台及金柱螺丝松动,但有3个桥体小部分烤瓷崩瓷,二期成功率97.43%总成功率为95.7%。结论:多牙基台在集所有传统多牙修复基台的优点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计,不仅扩大了临床适用范围、简化了操作程序,而且增强了上部整体结构的性能,多牙基台较适合连续多牙缺失的种植修复,成功率高,且较传统多牙基台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抛光和自上釉对陶瓷表面平滑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研究抛光和自上釉这两种不同的陶瓷表面处理方法,对陶瓷表面平滑度产生的影响。方法:分别以SEM和粗糙度测试仪,对抛光组和自上釉组的试件表面进行定量测试分析。试件的制作及处理均按照临床所用的常规方法。结果:SEM观察表明抛光组的平滑度与自上釉相似。经粗糙度测试仪测得的Ra值,抛光组为0.412μm,自上釉组为0.417μg。两者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且SEM的检查与Ra值的测定具有一致性。结论:采用抛光处理可以获得与自上釉相同平滑度的陶瓷表面。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对并发症、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原发性肝癌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术前与术后3d的炎症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术后并发症及随访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术后1周的TBIL、ALT、AST指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的ALB指标高于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3d的ACRP、IL-6、TNF-α指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清热利湿祛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2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4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清热利湿祛瘀汤治疗,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评价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前列腺液中WBC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3.86%,较对照组的73.68%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IIEF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NIH-CPSI评分及QOL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前列腺液WBC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前列腺液中SIg A及Ig G含量均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利湿祛瘀法可显著改善慢性前列腺患者临床症状,抑制其局部炎性反应,并可有效降低其前列腺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调节局部免疫应答,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