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乌-芍及乌-防配伍前后对实验性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观察了川乌与白芍及川乌与防己两组药对配伍前后对小鼠热板疼痛和家兔K^+皮下致痛,齿髓致痛3种疼痛实验模型的影响。发现两组药物在配伍后均可使镇痛作用明显增强,并且镇痛持续时间显著延长,其中多数测定结果均优于消炎痛和各药单独使用,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川乌配伍白芍的抗炎作用特点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比较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的抗炎作用 ,探讨配伍后的抗炎增效特点。方法 :采用大鼠甲醛、角叉菜胶、佐剂所致的关节炎模型 ,以及其他炎症模型 (如大鼠棉球肉芽炎症、小鼠二甲苯耳壳肿胀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等 )。结果 :川乌的抗炎作用较弱 ,而白芍和川乌配伍白芍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药物配伍的抗炎作用特点 ,第一 ,对大鼠甲醛性和佐剂继发性关节炎模型 ,二药配伍后的抗炎作用明显优于各单味药 (P<0.005,P<0.05) ;而对角叉菜胶性关节炎以及其他炎症模型 ,二药配伍前后的抑制率无明显差异 (P>0.05)。第二 ,配伍组 1∶2低剂量组 ,在减少川乌剂量后其抗炎作用 (主要对大鼠佐剂继发性、甲醛性关节炎症模型 )仍明显强于川乌组 (P<0.005) ,也明显强于白芍组 (P<0.05)。结论 :川乌配伍白芍的抗炎作用有选择性增效特点。  相似文献   

3.
川乌配伍白芍对炎症因子及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对炎症因子和自由基的作用。方法 :制备乌 芍配伍前后水煎液 ,采用大、小鼠炎症模型和SOD以及LPO检测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乌 芍配伍能增强各单味药尤其是川乌的抗炎作用 ,降低炎症过程中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炎症介质PGE2 的含量 ;减少川乌所致的血浆及肝组织LPO过量。结论 :本实验所显示的抑制炎症因子和清除自由基的结果 ,可能是二药配伍能增强单味药尤其是川乌抗炎祛风湿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川乌与防己配伍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川乌与防己配伍前后镇痛作用的变化。方法:将家兔、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消炎痛组,川乌组,防己组,川乌-防己(1:1)配伍组,川乌-防己(1:2)配伍组,利用化学刺激,热刺激,电刺激3种刺激方法,加上扭体实验造成4种实验性疼痛模型,观察川乌,防己配伍前后对家兔,小鼠痛阈的影响。结果:在3h之内各给药组均显示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中川乌-防己配伍组和川乌组作用川乌-防己配伍组镇痛作用继续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制川乌与白蔹不同比例配伍对甲醛致痛模型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变化。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按2因素7水平以甲醛足底致痛小鼠2个时相的舔足时间为指标,观察合煎液口服给药后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选取有显著意义的配比和剂量进行验证。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合煎液能有效减少甲醛足底致痛小鼠两个时相的舔足时间;经回归分析可知,单独制川乌具有镇痛作用,单独白蔹没有镇痛作用,二者存在协同作用,且比例为1∶1时协同作用最大。结论:制川乌与白蔹配伍增强制川乌的镇痛作用,且1∶1时协同作用最强。本研究为十八反中制川乌与白蔹反药组合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乌头碱和芍药苷煎出量的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何伟  王宁  秦林  张翔 《中国药学杂志》2002,37(9):680-683
目的:考察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主要化学成分乌头碱和芍药苷煎出量的变化,探讨两药配伍使用增效减毒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川乌与白芍配伍合煎,乌头碱的煎出量降低。芍药苷的煎出量增加。结论:川乌、白芍配伍前后有效成分煎出量的变化为两药配伍后药效的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对大鼠佐剂关节炎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研究川乌与白芍 (以下简称乌芍 )配伍前后对大鼠佐剂关节炎的影响。方法 :川乌、白芍不同比例水煎液通过灌胃给药 ,应用于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原发性、继发性预防和治疗 3种实验模型 ,观察配伍前后对大鼠原发性、继发性佐剂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 :乌芍配伍前后对原发性关节炎都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对继发性关节炎 ,白芍和乌芍配伍组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川乌的作用较弱 ,川乌、白芍各药单用无显著治疗作用 ,各配伍组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结论 :乌芍配伍后对大鼠继发性佐剂关节炎的疗效显著优于单味药 ,表现出明显的配伍优势。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中药实验方剂学研究文献分析(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4 对药配伍对其药理作用的影响 秦氏等[77]采用正常、升高和低下3种不同的小鼠耳廓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模型,系统地观察了川乌与防己配伍前后,其水提液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g/(kg·d)、连续灌胃给药5d的实验剂量条件下,川乌与防己配伍对3种DTH模型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P<0.01),而且表现为二药配伍的增效结果。李氏等[78]观察川乌与防己配伍前后镇痛作用的变化。作者将家兔、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消炎痛组、川乌组、防己组、川乌-防己(1∶1)配伍组、川乌-防己(1∶2)配伍组,利用化学刺激、热刺…  相似文献   

9.
制川乌与白芍不同配伍比例对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制川乌白芍配伍药对的不同配伍比例在水煎液环境中对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探讨配伍规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与制川乌单煎液相比较,制川乌白芍1:1,2:1配伍组含量降低,而2:3,1:2配伍组含量升高。在各配伍组中,总生物碱含量大小为制川乌白芍2:3〉1:2〉2:1〉1:1。结论在制川乌配伍白芍各配伍组中,总生物碱含量呈现升高趋势,为不同配伍关系在临床使用的减毒增效科学内涵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半蒌贝及攻乌”反药组合对制川乌镇痛效果的影响并探索相关机制。方法:基于甲醛足底皮下注射致痛模型,检测致痛小鼠给药后2个时相的舔足时间,明确制川乌和法半夏、栝楼、川贝母、浙贝母、白及各单药及1∶1、1∶2和1∶3配伍组合的镇痛效果,并通过联用κ阿片受体激动剂U-69593或拮抗剂Nor-BNI以及ELISA检测致炎足NO、PGE2和TNF-α含量方法,进一步分析相关作用机制。结果:制川乌单用能明显缩短致痛小鼠2个时相的舔足时间,配伍法半夏、栝楼、浙贝母和白及后此作用减弱,呈量效关系。制川乌联用Nor-BNI后可使舔足时间延长至不给药的状态;联用U-69593后舔足时间比之前缩短,再配伍法半夏、白及后舔足时间明显延长;制川乌单用能明显降低甲醛致痛小鼠炎症足中NO、PGE2和TNF-α的含量,配伍法半夏、栝楼、浙贝母和白及后相关因子含量升高。结论:降低乌头的镇痛功效可能是“半蒌贝及攻乌”反药组合相反的具体表现之一,其机制与干扰κ阿片受体活化及增高炎症局部促炎介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制川乌配伍白芍的增效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小鼠二甲苯耳壳肿胀的关节炎模型,以中医风寒湿痹证模型检测炎性因子(PGE_2)、一氧化氮(NO)等指标,以揭示制川乌配伍白芍增效作用机理。结果:制川乌配伍白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能抑制小鼠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现象,也能提高大鼠血浆中PGE_2、血清中NO的含量。结论:制川乌和白芍配伍有一定的抗炎增效作用,其抗炎机理可能与调节血浆中PGE_2和血清中NO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制川乌、白芍配伍对大鼠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制川乌组、白芍组、配伍组,给予相应药物凝胶14 d,RT-PCR法检测海马区Mdr1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糖蛋白表达。另取28只大鼠随机均分为上述4组,给药后尾静脉注射罗丹明123,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罗丹明123在大脑及血浆中的含有量,计算通透指数Kp。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制川乌组、白芍组均可显著下调P-糖蛋白表达(P0.05,P0.01),并且前一组对Mdr1a mRNA表达也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与制川乌组比较,配伍组Mdr1a mRNA、P-糖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P0.01);与白芍组比较,配伍组两者表达均呈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仅制川乌组通透指数Kp显著增加(P0.05)。结论制川乌、白芍配伍后,可降低前者对P-糖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而减毒增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柴胡与赤芍、醋柴胡与白芍配伍前后的药效学变化。方法 :小鼠以醋酸腹腔注射致痛、致炎观察药物的抗炎、镇痛作用 ;以酚红比色法观察胃推空和小肠排进功能 ;以胆总管引流观察大鼠的胆汁排泌功能。结果 :1 柴胡醋炙后在镇痛、利胆方面药效增强。 2 柴胡与赤芍、醋柴胡与白芍配伍后解痉作用增强。 3 柴胡与赤芍配伍 (1∶1)、醋柴胡与白芍配伍 (1∶2 )在抗炎、镇痛及胆汁排泌量上未见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阳 《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0):69-70
目的 研究麝香镇痛膏中红茴香根对于生川乌的减毒作用.方法 以生川乌与红茴香根按照麝香镇痛膏中配伍比例(1:4)配伍.并对配伍前后的水煎液分别经小鼠灌胃给药.观察7 d内小鼠的毒性症状和死亡情况.结果 生川乌LD50为159.73g/kg,生川乌与茴香根(1:4)配伍后的LD50为213.99g/kg,配伍前后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川乌配伍防己对大、小鼠炎症因子和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乌及川乌配伍防己对炎症因子和自由基的作用。方法:制备川乌、防己单味及合用水煎液,采用大、小鼠炎症模型,观察 SOD 及 LPO 含量的变化。结果:川乌配伍防己能增强各单味药尤其是川鸟的抗炎作用,降低炎症过程中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炎症介质 PGE_2的含量;减少川乌所致升高的血浆及肝组织 LPO 含量。结论:以上抑制炎症因子和清除自由基的结果,可能是川乌与防己配伍能增强单味药尤其是川乌抗炎祛风湿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马钱子配伍白芍(以下简称马白)前后毒性及镇痛作用的变化,寻求最佳配伍比例。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马钱子单煎剂组,马白1∶2、1∶4、1∶6煎剂组,利用急性毒性实验,分别测得马钱子单煎剂和马钱子白芍各配伍组的LD50;利用热板法和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法观察马白配伍前后镇痛作用的变化。结果 :马白组与马钱子单煎剂组比较,毒性降低,且以马白1∶6减毒效果较佳。镇痛作用中马白组优于单煎剂组,马白1∶6镇痛作用较好。结论:白芍降低马钱子毒性作用明显,可增强其镇痛作用,有减毒增效作用,且以马白1∶6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综述古籍中对白芍镇痛功效的记载,以及近年来阐述白芍镇痛功效与机理的研究,为其临床应用和效应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查阅古籍和近年有关白芍镇痛功效的文献报道,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 历代诸多医家及著作均有对白芍镇痛功效与主治的详细描述。临床研究证实白芍方药及其提取物白芍总苷对于腰腿痛、内脏痛、头痛、癌性疼痛等痛证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基础实验表明,白芍及其提取物可通过调节前列腺素、相关受体和信号转导通路等多种途径发挥镇痛作用,还可拮抗吗啡等西药镇痛耐受,与甘草、川乌、马钱子等中药配伍后,还具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结论 白芍在治疗多种痛证方面疗效显著,机制复杂,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很高的研究价值,有待进一步探索发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生半夏对生川乌镇痛作用的影响及与配伍比例的关系,为该反药对的配伍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55℃)及酒石酸锑钾扭体法,分别ig给川乌与半夏按1∶0,1∶0.25,1∶0.5,1∶1配伍水浸剂0.311 g/kg体质量(以生川乌生药量计算),以小鼠痛阈和扭体次数为指标,评价半夏对川乌镇痛作用的影响及与半夏配伍比例的关系.结果 在55℃热板试验中,生川乌与生半夏1∶0,1∶0.25,1∶0.5,1∶1配伍组小鼠给药前后痛反应潜伏期之差分别为(4.05±1.92)s、(3.09±1.62)s、(2.74±1.94)s、(1.09±0.80)s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04±0.48)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酒石酸锑钾所致扭体试验中,生川乌与生半夏1∶0、1∶0.25、1∶0.5、1∶1配伍组小鼠给药15min内的扭体反应次数(4.70±4.37)次、(9.30±6.70)次、(12.2±9.99)次、(14.20±7.30)次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22.40±12.73)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随着生半夏比例的增加,生川乌的镇痛作用减弱,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柴胡与赤芍、醋柴胡与白芍配伍前后药效学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以醋酸注射小鼠腹腔致痛致炎,观察药物的镇痛、抗炎效果。结果:当柴胡剂量为16、32g/kg时未表现出明显镇痛、抗炎作用,而醋柴胡剂量为16、32g/kg时表现柴胡醋炙后镇痛作用增强;赤芍剂量为32g/kg时,柴胡与赤芍按1∶1合煎,用药剂量32g/kg时未显示出明显镇痛作用;而以16g/kg的剂量合煎醋柴胡与白芍(1∶2)时有显著镇痛作用,剂量为32g/kg时镇痛作用不明显。结论:醋制柴胡在镇痛、利胆方面药效明显增强;柴胡与赤芍、醋柴胡与白芍配伍后解痉作用增强;柴胡与赤芍配伍(1∶1)、醋柴胡与白芍配伍(1∶2)在抗炎、镇痛上无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分别给予制川乌凝胶和制川乌-白芍凝胶,生理盐水为灌流液,灌流速度2μL·min-1,每30 min收集1次,共收集8 h。采用HPLC-MS/MS测定制川乌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并绘制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并对其参数进行SPSS分析,研究制川乌白芍配伍对制川乌中6种生物碱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制川乌白芍配伍后,3种单酯型生物碱达峰时间Tmax缩短,同时,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Cmax和AUC均增加;而配伍后,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AUC均降低,且次乌头碱的Tmax延长,Cmax降低。结果表明制川乌白芍配伍促进了单酯型生物碱的经皮渗透,抑制了部分双酯型生物碱的吸收,该研究从经皮转运的角度阐明了制川乌-白芍伍用"增效减毒"的配伍机制,同时也为其他药对配伍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