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制川乌与白蔹不同比例配伍对甲醛致痛模型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变化。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按2因素7水平以甲醛足底致痛小鼠2个时相的舔足时间为指标,观察合煎液口服给药后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选取有显著意义的配比和剂量进行验证。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合煎液能有效减少甲醛足底致痛小鼠两个时相的舔足时间;经回归分析可知,单独制川乌具有镇痛作用,单独白蔹没有镇痛作用,二者存在协同作用,且比例为1∶1时协同作用最大。结论:制川乌与白蔹配伍增强制川乌的镇痛作用,且1∶1时协同作用最强。本研究为十八反中制川乌与白蔹反药组合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半蒌贝蔹及攻乌”反药配伍组合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腾  庄朋伟  赖晓艺  卢志强  李丽娟  张艳军 《中草药》2013,44(17):2442-2445
目的 通过对“半萎贝蔹及攻乌”中各单味药、反药组合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研究“半萎贝蔹及攻乌”反药配伍组合的毒性变化规律.方法 以“半萎贝蔹及攻乌”中各单味药乙醇提取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或最大耐受量(MTD)评价各单味药的急性毒性;各药对组合中生川乌的剂量固定为LD50,另一单味药的给药剂量随配伍比例的变化而逐渐增加,以小鼠死亡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反药组合毒性的变化规律.结果 生川乌的LD50为4.4 g/kg,生半夏、瓜蒌、浙贝母、白蔹、白及的MTD分别为300、37.8、272、167、180g/kg;生川乌配伍生半夏无相反现象;生川乌与瓜萎配伍比例在4∶1~8∶1时相反,在2∶1~1∶6时不反;生川乌与浙贝母配伍比例在6∶1~16∶1时相反,在1∶1~1∶13时不反;生川乌与白蔹配伍比例在3.5∶1~16∶1时相反,在1∶1~1∶13时不反;白及与生川乌配伍比例没有明显的毒性变化规律.结论 生川乌乙醇提取物急性毒性明显;生半夏、瓜蒌、浙贝母、白蔹、白及醇提取物急性毒性不明显;反药组合的配伍比例对“半萎贝蔹及攻乌”相关药物急性毒性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制川乌煎煮时间和给药剂量与抗炎镇痛功效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宏  余成浩  彭成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025-1027
目的研究制川乌煎煮时间、给药剂量与抗炎镇痛功效的相关性,确定药物发挥功效的最佳煎煮时间和给药剂量。方法根据川乌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选择热板痛证模型、扭体痛证模型、急性炎证模型、亚急性炎症模型等,运用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确定药物不同功效的最佳煎煮时间和最佳给药剂量。结果制川乌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显著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延长小鼠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热板刺激小鼠舔足潜伏期,提高热板小鼠痛阈值。制川乌发挥抗炎功效的最佳煎煮时间为6 h,最佳给药剂量为2.4 g/kg;镇痛功效的最佳煎煮时间为6 h,最佳给药剂量为2.4 g/kg。结论制川乌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和中枢镇痛作用;煎煮时间、给药剂量与抗炎镇痛功效显著相关。发挥抗炎镇痛功效的最佳煎煮时间和剂量为6 h,2.4 g/kg。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生半夏对生川乌镇痛作用的影响及与配伍比例的关系,为该反药对的配伍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55℃)及酒石酸锑钾扭体法,分别ig给川乌与半夏按1∶0,1∶0.25,1∶0.5,1∶1配伍水浸剂0.311 g/kg体质量(以生川乌生药量计算),以小鼠痛阈和扭体次数为指标,评价半夏对川乌镇痛作用的影响及与半夏配伍比例的关系.结果 在55℃热板试验中,生川乌与生半夏1∶0,1∶0.25,1∶0.5,1∶1配伍组小鼠给药前后痛反应潜伏期之差分别为(4.05±1.92)s、(3.09±1.62)s、(2.74±1.94)s、(1.09±0.80)s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04±0.48)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酒石酸锑钾所致扭体试验中,生川乌与生半夏1∶0、1∶0.25、1∶0.5、1∶1配伍组小鼠给药15min内的扭体反应次数(4.70±4.37)次、(9.30±6.70)次、(12.2±9.99)次、(14.20±7.30)次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22.40±12.73)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随着生半夏比例的增加,生川乌的镇痛作用减弱,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双姜胃痛丸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初步考察其镇痛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热板法和甲醛足底注射致痛法,以阿司匹林(0.2 g/kg)为阳性对照药,研究双姜胃痛丸高、中、低剂量组(3.00 g生药/kg、1.50 g生药/kg、0.75 g生药/kg)的镇痛作用。试剂盒法检测小鼠甲醛注射侧后足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前列腺素(PG) E2的含量及小鼠大脑组织中5-羟色胺(HT)和谷氨酸(Glu)的含量,PCR法检测小鼠甲醛注射后足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表达。结果:双姜胃痛丸中剂量能提高热刺激小鼠的痛阈值,高剂量能缩短甲醛致痛小鼠的Ⅰ相舔、咬足时间,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缩短Ⅱ相舔、咬足时间,并明显降低小鼠甲醛注射后足组织中PGE2含量、TNF-α含量和MCP-1 mRNA表达水平,但对小鼠大脑组织中5-HT和Glu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双姜胃痛丸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与减轻局部炎症因子和致痛介质释放相关。  相似文献   

6.
川乌配伍白芍对实验性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2  
目的 :研究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对动物实验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制备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水煎液 ,采用小鼠热板、扭体疼痛和家兔K+ 致痛、齿髓致痛等疼痛实验模型进行测定。结果与结论 :两药配伍可使各单味药的镇痛作用明显增强 ,镇痛持续时间显著延长。增效的持续强度与配伍剂量、比例有关。尤其是配伍组减少川乌用量后镇痛效果仍强于或等于单味川乌组 ,从而证实了此药对增效减毒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生药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全草)中分离出单萜烯生物碱衍生物Incarvillateine,对甲醛致痛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此次对Incarvillateine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 在4周龄ddY系雄性小鼠的足跖部皮下注射1%甲醛20μl.记录投与0~10min(第一时相)及10~30min(第二时相)小鼠舔足行为时间(Licking time)。腹腔内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8.
陆奕宇  敖宗华  成成  吴春  郑宇 《中成药》2007,29(12):1742-1745
目的:研究鸡枞菌粉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扭体实验,甲醛致痛模型,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及角叉菜胶致足肿胀模型观察鸡枞菌粉及其提取物镇痛抗炎作用。同时对小鼠炎症渗出液中PGE2,SOD,MDA,NO和NOS进行测定。结果:鸡枞菌粉提取物均能降低小鼠醋酸引起的扭体次数,减少甲醛致痛实验中小鼠舔足时间;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足肿胀。对炎症介质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鸡枞菌粉提取物具有明显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乌-芍及乌-防配伍前后对实验性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观察了川乌与白芍及川乌与防己两组药对配伍前后对小鼠热板疼痛和家兔K^+皮下致痛,齿髓致痛3种疼痛实验模型的影响。发现两组药物在配伍后均可使镇痛作用明显增强,并且镇痛持续时间显著延长,其中多数测定结果均优于消炎痛和各药单独使用,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白及与制川乌不同配比和剂量变化对无水乙醇致胃溃疡模型小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法,按2因素7水平,以小鼠胃溃疡指数和胃黏膜病理损伤积分为指标,观察白及制川乌合煎液灌胃给药后对胃溃疡小鼠的影响,并选取有显著意义的配比和剂量进行验证.结果 白及制川乌总剂量在3.64~29.32 g/kg范围内,小鼠溃疡指数和病理损伤积分随合煎液中白及剂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制川乌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但二药未见交互作用;当总剂量固定不变,小鼠溃疡指数和病理损伤积分即随合煎液白及配比增加而降低、随制川乌配比增加而升高.结论 白及和制川乌合煎液对小鼠胃溃疡的影响与二药的剂量和配比密切相关,为十八反中白及与制川乌反药组合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2):148-151
目的:考察二黄凝胶贴膏的镇痛抗炎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小鼠福尔马林致痛法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法,贴敷给药7天,分别考察镇痛或抗炎作用,分别测定小鼠或大鼠血清中IL-1β及TNF-α的含量,探索镇痛或抗炎机制。结果:二黄凝胶贴膏4.57g/cm~2能显著减少福尔马林致痛小鼠舔足时间,二黄凝胶贴膏4.15g/cm~2能显著提高热板法小鼠痛阈值、减少福尔马林致痛小鼠舔足时间、降低小鼠血清中TNF-α含量,对IL-1β无影响,二黄凝胶贴膏4.57g/cm~2能显著减小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度、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结论:二黄凝胶贴膏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可能通过影响血清中IL-1β与TNF-α含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杨嘉  董志  朱毅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1200-1202
目的研究角花胡颓子醇提物的抗炎和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和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观察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模型观察抗炎作用;并测定角叉菜胶致炎足渗出液中PGE2和组胺含量。结果角花胡颓子醇提物能显著延长热致痛小鼠痛阈时间,明显减少醋酸致痛小鼠扭体次数;对二甲苯致耳肿张及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角叉菜胶致足肿胀和棉球诱导肉芽肿增生均有抑制作用;能明显减少角叉菜胶性炎症渗出液中PGE2和组胺的含量。结论角花胡颓子醇提物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均匀设计法的制川乌与生半夏配伍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制川乌与生半夏不同配比和剂量变化对小鼠镇痛、抗炎、祛痰、镇咳作用的影响。 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法,按2因素7水平以小鼠醋酸致扭体次数、二甲苯致耳肿胀度、气管酚红分泌量、氨水引咳次数为指标,观察合煎液口服给药后对小鼠镇痛、抗炎、祛痰、镇咳作用的影响,并选取有显著意义的配比和剂量进行验证。 结果: 对扭体次数和耳肿胀度的影响:合煎液能有效降低小鼠扭体次数和耳肿胀度;经回归分析可知,生半夏与制川乌存在拮抗作用,二者比例为10:1时,拮抗作用接近最大;二者比例小于等于1:1时,小鼠扭体次数和耳肿胀度随总剂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且制川乌比例越高,下降或升高速率越快。对气管酚红分泌量和咳嗽次数的影响:合煎液能有效增加小鼠气管酚红分泌量和减少咳嗽次数;经回归分析可知,对于小鼠气管酚红分泌量,生半夏与制川乌存在协同作用,总剂量大于5 g·kg-1且二者比例为1:1时,合煎液对气管酚红分泌量的增加作用最明显。 结论: 制川乌与生半夏配伍能降低制川乌的镇痛和抗炎作用并增强生半夏的祛痰作用,其作用强度随配比和剂量的不同而改变。本研究为十八反中制川乌与生半夏反药组合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上气道咳嗽方抗炎消肿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性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模型,观察上气道咳嗽方的抗炎消肿作用;采用小鼠热板致痛模型,观察上气道咳嗽方的镇痛作用。结果:高、中剂量上气道咳嗽方能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蛋白所致大鼠足趾肿胀,低剂量上气道咳嗽方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蛋白所致大鼠足趾肿胀无明显影响;高、中剂量上气道咳嗽方能明显延长小鼠热板致痛小鼠出现舔足的时间,低剂量上气道咳嗽方对小鼠热板致痛小鼠出现舔足的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上气道咳嗽方有明显的抗炎消肿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野罂粟总生物碱(TAPN)的镇痛作用与前列腺素(PG s)、阿片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扭体法、电刺激法3种致痛模型;测定3种不同致痛物乙酰胆碱(A ch)、醋酸(AA)和硫酸镁(M gSO4)致小鼠扭体反应后腹腔液中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采用纳洛酮拮抗实验的方法,分析TAPN镇痛作用与前列腺素及阿片受体的关系,初步探讨TAPN的镇痛作用机制。结果TAPN对A ch、AA诱导的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M gSO4的作用,且TAPN能明显降低小鼠AA致扭体后腹腔液中PGE2水平;在纳洛酮拮抗实验中,ip或侧脑室给药(icv)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均不能对抗TAPN的镇痛作用。结论TAPN抑制PG s的合成,可能是其发挥外周镇痛作用的主要机制;其中枢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与瓜蒌、白及或半夏配伍对草乌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动物急性毒性实验,以动物死亡数为观测指标,计算草乌醇提液灌服给药的LD50;固定草乌剂量在LD50,与13个不同比例的反药瓜蒌、白及或半夏配伍,探讨草乌配伍禁忌的毒性变化;选用上述实验中死亡率为75%的配伍比例,即与瓜蒌(36∶1)配伍或白及(10.8∶1)配伍,测算草乌与反药配伍的LD50。结果草乌醇提液灌服给药的LD50为8.45 g·kg-1,95%置信区间为7.58~9.43 g·kg-1。与瓜蒌或白及配伍草乌的毒性随着瓜蒌或白及用量的增大而增强;而草乌与半夏配伍小鼠死亡率没有出现上升,反而随着半夏用量的增大呈现下降的趋势。与瓜蒌(36∶1)配伍草乌配伍禁忌的LD50为6.45 g·kg-1,95%置信区间为5.64~7.34g·kg-1;与白及(10.8∶1)配伍草乌配伍禁忌的LD50为5.94 g·kg-1,95%置信区间为5.21~6.73 g·kg-1。结论草乌与瓜蒌或白及配伍的急性毒性强于单独草乌的急性毒性;但草乌与半夏配伍的毒性没有上升,表明草乌与反药配伍禁忌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17.
川乌与防己配伍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川乌与防己配伍前后镇痛作用的变化。方法:将家兔、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消炎痛组,川乌组,防己组,川乌-防己(1:1)配伍组,川乌-防己(1:2)配伍组,利用化学刺激,热刺激,电刺激3种刺激方法,加上扭体实验造成4种实验性疼痛模型,观察川乌,防己配伍前后对家兔,小鼠痛阈的影响。结果:在3h之内各给药组均显示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中川乌-防己配伍组和川乌组作用川乌-防己配伍组镇痛作用继续增强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系统检索自1949年至今,有关"十八反"中乌头与贝母反药组合同用的文献,检索文章的过程中剔除综述及临床研究类文章,选取实验研究方面的文章。初步认为乌头及其所属的炮制品与川、浙贝母各剂量组(接近临床成人用量的2~16倍)配伍;生草乌与浙贝母、制川乌与川贝母1∶1比例配伍的合煎剂均为实验的禁忌条件,制川乌与川贝母3∶1配伍、生川乌与浙贝母在1∶1~1∶13的区间内配伍的合煎剂为实验的可能适宜条件。笔者认为乌头与贝母能否同用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受到不同条件的限制。对乌头贝母这一反药组合配伍应进行多角度、多学科、多层次的探析,以期最终阐明乌头与贝母的配伍实质,为完善中药配伍理论和指导临床运用起到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配伍的抗炎及抗菌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乙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及角叉菜胶诱导小鼠足跖肿胀试验,研究抗炎效果;测定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丙二醛(MDA)、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及肺组织一氧化氮(NO)、MDA、PGE2、TNF-α和IL-1β水平,探讨抗炎机制;测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水平,研究体外抗菌作用。结果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1∶4水煎物配伍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乙酸引起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角叉菜胶导致的小鼠足跖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0.01);并能抑制胸腔液MDA、PGE2、TNF-α、IL-1β及肺组织NO、MDA、PGE2、TNF-α、IL-1β水平升高(P0.05);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1.48 mm,最小抑菌浓度值(MIC)为62.5 mg/m L,最小杀菌浓度值(MBC)为250.0 mg/m L。结论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1∶4水煎物配伍组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产生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川乌配伍白芍对炎症因子及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对炎症因子和自由基的作用。方法 :制备乌 芍配伍前后水煎液 ,采用大、小鼠炎症模型和SOD以及LPO检测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乌 芍配伍能增强各单味药尤其是川乌的抗炎作用 ,降低炎症过程中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炎症介质PGE2 的含量 ;减少川乌所致的血浆及肝组织LPO过量。结论 :本实验所显示的抑制炎症因子和清除自由基的结果 ,可能是二药配伍能增强单味药尤其是川乌抗炎祛风湿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