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法(UPLC-QTRAP-MS/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比较宣木瓜与资丘木瓜的差异。方法 采用UPLC-QTRAP-MS/MS技术同时测定木瓜11种水溶性有机酸(莽草酸、奎宁酸、琥珀酸、苹果酸、原儿茶酸、柠檬酸、咖啡酸、丁香酸、阿魏酸、绿原酸和肉桂酸)和3种鞣质(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系统聚类分析(HCA)对实验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4个目标成分在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奎宁酸(含量为3.39%~6.34%)、苹果酸(含量为1.19%~12.52%)、莽草酸(含量为0.370%~0.556%)、柠檬酸(含量为0.088%~0.430%)、绿原酸(含量为0.110%~0.397%)的含量较高。PLS-DA结果显示,琥珀酸、苹果酸、奎宁酸、丁香酸、肉桂酸、柠檬酸、咖啡酸和绿原酸为2个产地木瓜样品间的主要差异成分。以PLS-DA筛选的主要差异成分为指标进行HCA分析,结果表明组间距为25时,样品可按产地聚为两类。结论 所建立的UPLC-QTRAP-MS/MS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20,(6)
目的研究美丽芍药Paeonia mairei Levl.中的酚酸类成分。方法美丽芍药70%乙醇提取物采用D101、硅胶、Sephadex LH-20、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对羟基肉桂酸(1)、反式肉桂酸(2)、阿魏酸(3)、咖啡酸(4)、原儿茶酸(5)、香草醛(6)、儿茶素(7)、表儿茶素(8)、没食子酸(9)。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蜂房药材中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原儿茶酸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HPLC法,梯度洗脱.色谱柱为Kromasil ODS-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三氟乙酸调pH至5),流速1.0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原儿茶酸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RSD为1.01),98.4%(RSD为1.18%),97.3%(RSD为1.18%).结论 所建方法 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为蜂房质量标准的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黄不同炮制品中的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肉桂酸进行含量测定,比较其含量差异,揭示中药炮制前后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 GOLD Dim.(mm)(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8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肉桂酸,分别在0.126 2~1.262 0μg(R~2=0.999 9)、0.177 94~1.779 4μg(R~2=0.999 8)、0.036 2~0.362 0μg(R~2=0.999 9)的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大黄不同炮制品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肉桂酸的含量差异显著,或增或减,说明炮制方法对中药大黄各成分影响不同。结论: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不同炮制品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肉桂酸的含量,该方法可为制定大黄及其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八角茴香中莽草酸、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苯甲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八角茴香进行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3%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40℃。[结果]广西11个不同产地的八角茴香中莽草酸含量为6.34%~7.41%,原儿茶酸含量为0.28%~0.98%,对羟基苯甲酸含量为0.73%~1.90%,对甲氧基苯甲酸含量为0.07%~0.2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八角茴香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有机酸广泛分布在植物及相关产品中,其参与多种代谢途径(如三羧酸循环),并表现出多种药理活性。参附注射液作为广泛使用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时有报道。因而,应深入阐明参附注射液的化学组成,并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进而保障其临床使用安全有效。参附注射液由红参及黑顺片经现代工艺提取制备而成,有机酸为其主要成分类别之一。该研究通过建立HILIC-LC-MS,同时测定参附注射液中肉桂酸、阿魏酸、4-羟基苯甲酸、乳酸、己二酸、延胡索酸、咖啡酸、琥珀酸、马来酸、丙二酸、苹果酸、莽草酸、酒石酸和金鸡纳酸等14种有机酸成分的含量。14种有机酸类成分在HILIC色谱柱上均获得较好的保留和分离。除肉桂酸(231μg·L~(-1))、乳酸(113μg·L~(-1))和丙二酸(32.5μg·L~(-1))外,其余11个化合物的定量限均小于10μg·L~(-1)。定量结果表明,苹果酸、丙二酸、奎尼酸、乳酸和肉桂酸在参附注射液中含量较高(1.89 mg·L~(-1)),而10批样品中均未检测到咖啡酸和己二酸。该方法适用于参附等中药注射液中多种有机酸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桂野桐Mallotus conspurcatus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分离手段对桂野桐75%乙醇粗提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NMR、13C-NMR、ESI-MS等波谱方法以及与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桂野桐根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二羟基-3-甲氧基-7-甲基蒽醌(1)、(-)-丁香脂素(2)、2,3-二羟基-5,7-二-甲氧基-2,8-二甲基-6-(3-甲基-2-丁基)-吡喃-4-酮(3)、2,3-二氢-5,7-二羟基-2,6,8-三甲基-吡喃-4-酮(4)、paeoveitol B(5)、pinellic acid(6)、反式对羟基肉桂酸(7)、反式对甲氧基肉桂酸(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9)、对羟基苯甲酸(10)、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1)、3,4-二羟基苯甲酸(12)、阿魏酸(13)、丁香酸(14)、丁香酸乙酯(15)、1-正十六酸甘油酯(16)、没食子酸(17)和没食子酸乙酯(18)。结论除化合物3、4和13外,其余均为首次从野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刘东洋  史国兵  赵庆春 《中草药》2009,40(6):977-978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蜂房药材中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原儿茶酸的方法 .方法 采用HPLC法,梯度洗脱.色谱柱为Kromasil ODS-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三氟乙酸调pH至5),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原儿茶酸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RSD为1.01%)、98.4%(RSD为1.18%)、97.3%(RSD为1.18).结论 该方法 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为蜂房质量标准的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HPLC测定紫丁香叶中原儿茶酸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紫丁香叶为木犀科植物紫丁香Syringa oblataLindl·的干燥叶,收载于黑龙江省药品标准。丁香叶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其活性物质主要有酪醇、3,4-二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3,4-二羟基苯乙醇、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丁香苦苷等[1,2]。丁香叶制剂炎立消(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部颁药品标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3,4-二羟基苯乙醇和原儿茶酸等成分的总含量控制其质量;对活性单体成分测定仅有RP-HPLC测定紫丁香叶中丁香苦苷A含量的报道[3]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6,(5)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紫地榆Geranium strictipes R.Kunth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中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儿茶素和鞣花酸的含有量。方法提取物分析采用Thermo Syncronis AQ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14 nm(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儿茶素)、254 nm(鞣花酸)。结果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儿茶素和鞣花酸在0.106~2.64μg(r=0.999 8)、0.106~1.59μg(r=0.999 7)、0.024~0.288μg(r=0.999 6)、0.252~6.30μg(r=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没食子酸、鞣花酸含有量分别在水、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最高,而正丁醇及水提取物中均未检测到没食子酸甲酯和儿茶素。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紫地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羊耳菊Inula cappa中7种化学成分(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O-咖啡酰基奎宁酸、4-O-咖啡酰基奎宁酸、5-O-咖啡酰基奎宁酸)的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建立羊耳菊药材指纹图谱。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mm,1.7μm),流动相为0.1%乙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柱温为30℃,样品温度为4℃,体积流量为0.4 m L/min,检测波长为329 nm。结果测定了广西、贵州、云南3个省份共20批羊耳菊样品中7种成分的量,建立了羊耳菊药材指纹图谱,共确定了20个共有峰,除样品18(S18)外,样品相似度均在0.900以上。以羊耳菊中7种成分的量及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仅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量在产地间有显著差异,20批样品被聚为2类,广西壮族自治区羊耳菊质量均一性较贵州、云南省高。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羊耳菊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2.
李海波  于洋  王振中  梅玉丹  秦大鹏  李林  萧伟  姚新生 《中草药》2015,46(11):1597-160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热毒宁注射液化学成分。方法综合应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Toyopearl HW-40柱色谱以及反相MPLC、HPLC等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和检测细胞存活率的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作用研究。结果从热毒宁注射液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O-咖啡酰奎宁酸(1)、5-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2)、4-O-咖啡酰奎宁酸(3)、4-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4,5-O-二咖啡酰奎宁酸(5)、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6)、3,5-O-二咖啡酰奎宁酸(7)、3,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8)、3,4-O-二咖啡酰奎宁酸(9)、3,4-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0)、断马钱子酸(11)、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12)、7-表-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13)、E-aldosecologanin(14)、Z-aldosecologanin(15)、5H,8H-pyrano[4,3-d]thiazolo[3,2-a]pyridine-3-carboxylic acid(16)。化合物1~10具有较强的体外抗RSV的效果,其中化合物1~4的EC50值在10~30μmol/L,选择指数(SI)大于30;化合物5~10的EC50值小于10μmol/L,SI大于100。结论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热毒宁注射液中分离得到,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可能为热毒宁注射液抗病毒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王玲娜  孙希芳  张芳  张永清 《中草药》2017,48(15):3182-3188
目的通过探索不同发育时期金银花颜色和每个花蕾活性成分量的相关性,为金银花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色度计测量不同发育时期金银花的颜色;HPLC法测定金银花样品中酚酸类、黄酮类、环烯醚萜类等14种化合物的量;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金银花颜色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花蕾的发育,酚酸类、黄酮类化合物量在二白期、大白期最高,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量在大白期、银花期最高,从活性成分量结果考虑,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期为大白期;金银花发育过程中酚酸类、黄酮类化合物量与亮度(L*)呈显著正相关,酚酸类、黄酮类和环烯醚萜类成分量均与褐变指数(BI)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金银花的颜色与活性成分量密切相关,L*与BI可以更好地将外观指标与内在质量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金银花中酚酸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中酚酸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考察金银花中酚酸类成分对巨噬细胞经LPS刺激后产生的炎症因子[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金银花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包括8个酚酸、3个环烯醚萜苷和1个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新绿原酸(1)、隐绿原酸(2)、3,5-二咖啡酰奎宁酸(3)、3,4-二咖啡酰奎宁酸(4)、4,5-二咖啡酰奎宁酸(5)、绿原酸(6)、咖啡酸(7)、咖啡酸甲酯(8)、断氧化马钱子苷(9)、裂环马钱苷(10)、獐芽菜苷(11)和木犀草素(12)。对其中的酚酸类化合物1~8进行了体外抗炎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8对LPS刺激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酚酸类成分是金银花的主要抗炎活性成分之一,其中化合物7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徐男  孙蓉  李元媛  黄欣  王亮  张成博  时海燕 《中草药》2019,50(7):1682-1689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多成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不同产地三棱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7省12批不同产地的三棱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9种化学成分,并测定样品中9种成分含量;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选取了12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12批样品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均大于0.800,说明各产地的药材有较好的一致性;测定了5-羟甲基糠醛、香草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香兰素、原儿茶酸、对香豆酸、异阿魏酸9种成分的含量;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2批样品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用4个主成分对三棱药材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得分结果显示,河南新乡、江苏镇江、河北沧州、湖南岳阳、浙江金华、河南郑州的三棱药材在所有样品中的综合得分位于前6名;12批饮片主成分综合得分与含量测定结果存在相关性。结论建立的三棱质量评价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全面评价三棱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熊印华  刘晓杰  王新堂  杨莉  王峥涛 《中草药》2017,48(15):3104-3109
目的从脂肪酸代谢轮廓的角度评价川楝子(TF)水提醇沉物和川楝子+延胡索(TF+CR)水提醇沉物的小鼠肝毒性。方法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对照组、TF组和TF+CR组小鼠血清中15种游离脂肪酸和酯化脂肪酸,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小鼠给药后脂肪酸代谢轮廓的变化和生物标识物。结果血清脂肪酸定量测定结果经主成分分析表明TF给药后小鼠的血清脂肪酸代谢轮廓明显偏离正常水平,而具有保肝作用的CR可逆转这种偏离;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表明棕榈油酸、十八碳烯酸和花生四烯酸对表征TF小鼠肝毒性具有重要贡献,可作为评价TF肝毒性的生物标识物。结论 TF肝毒性与脂肪酸的代谢轮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银黄滴丸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德雄  刘根才  朱婷  纪晓燕  季玉林  赵准 《中草药》2016,47(24):4370-4373
目的利用HPLC法建立银黄滴丸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色谱柱Kromasil 100-5C18(2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7 nm;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对10批银黄滴丸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计算;通过药材对照对共有峰进行归属;通过对照品对照指认共有峰。结果银黄滴丸HPLC指纹图谱有7个共有峰,6个共有峰(峰1、2、3、4、5、6)来自于金银花药材,1个共有峰(峰7)来自黄芩药材;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7个成分,分别为新绿原酸(峰1)、绿原酸(峰2)、隐绿原酸(峰3)、3,4-O-二咖啡酰奎宁酸(峰4)、3,5-O-二咖啡酰奎宁酸(峰5)、4,5-O-二咖啡酰奎宁酸(峰6)、黄芩苷(峰7);10批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以很好地控制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升麻药材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评价不同产地升麻药材质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U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SB C18(100 mm×2.1 mm,1.8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波长为320 nm,柱温为35 ℃,进样量为1μL;建立15批升麻药材指纹图谱,通过对照品比对并结合质谱分析,对共有峰进行鉴定,并对3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对15批升麻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及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寻找不同产地升麻药材的差异性成分。结果 升麻药材指纹图谱有16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3个峰,分别为咖啡酸、阿魏酸和异阿魏酸;除辽宁产区的3批样品外,其余12批相似度均大于0.95;PCA将15批升麻药材划分为2类,OPLS-DA法确定7个差异标志物,差异显著性排序,分别为峰7>峰11>峰9>峰8>峰10>咖啡酸>峰4。辽宁产区咖啡酸、阿魏酸和异阿魏酸总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产地。结论 该方法能有效地分析不同产地升麻药材质量的差异性,为不同产地升麻药材质量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当归不同品种间差异代谢物,为当归新品种育种、引种、区划栽培和生态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同一产地、同期采收的5个当归品种岷归1号(MG1),岷归2号(MG2),岷归4号(MG4),岷归5号(MG5)和岷归6号(MG6)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综合分析。取各品种药材50%甲醇提取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软件Progenesis QI,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方法找出各品种间差异代谢物;依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碎片,KEGG数据库和HMDB数据库以及相关文献信息,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结果:5个当归品种的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P 0. 05),MG2,MG4,MG5和MG6中的绿原酸、阿魏酸、色氨酸、阿魏醛等含量显著低于MG1含量(P 0. 05),而藁本内酯、香豆素、牛角苷、棕榈素、原儿茶醛、亚麻酸等含量显著高于MG1(P 0. 05)。MG2,MG5及MG6中的代谢物相近,与MG4的代谢物差异较大,此外,还鉴定出38个显著差异代谢物,涉及7种潜在的靶向代谢通路,不同品种当归都可能通过苯丙素类生物合成、类倍半萜烯类化合物的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核苷酸代谢、类胡萝卜素、亚麻酸、亚油酸等代谢途径调节代谢物的合成。结论:应用UPLC-Q-TOF-MS和Progenesis QI代谢组学技术从整体水平比较不同品种当归的化学成分,发现其中的差异性及其规律,为当归质量控制、引种、栽培及当归育种和生态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美娇  王金兰  王丹  时志春  李军  赵明  张树军 《中草药》2019,50(22):5411-5418
目的研究柳蒿Artemisiaintegr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使用DPPH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从柳蒿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2Z-戊烯酸甲酯基)-3S-(乙酸甲酯基)环戊酮(1)、methyl-4S-6α-hydroxy-3-oxoeudesma-1,11(13)-dien-12-oate(2)、咖啡酸甲酯(3)、右旋肌醇甲醚(4)、富马酸单丁酯(5)、咖啡酸(6)、丙二酸单丁酯(7)、6,8-二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8)、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9)、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0)、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1)、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2)、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3)、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4)、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邻羟基桂皮酸葡萄糖苷(16)、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7)、绿原酸(18)、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9)、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20)、邻羟基桂皮酸甲酯葡萄糖苷(21)。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5、7~11、14、16、21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均为首次从柳蒿中分离得到。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活性与维生素C(Vc)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