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膜荚黄芪叶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等色谱方法对膜荚黄芪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D-NMR)和2D-NMR法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果 从膜荚黄芪叶提取物中共分离出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芪叶苷B(1)、黄芪叶苷L(2)、cyclounifolioside D(3)、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6-O-β-D-吡喃葡萄糖基-24-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乙酰基-3β,6α,16β,24(S),25-五羟基环菠萝蜜烷(4)、黄芪叶苷K(5)、黄芪叶苷A(6)、astraverrucin Ⅰ(7)、cycloaraloside A(8)、黄芪叶苷D(9)、astralanosaponin D(10)、大豆皂醇E(11)、3β,21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12)、3β,22β,24,29-四羟基齐墩果-12-烯(13)、豌豆皂苷Ⅰ(14)、大豆皂醇B-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 (1→4)-α-L-吡喃鼠李糖苷(15)。结论 化合物3478为首次从膜荚黄芪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5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川白芷根极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研究川白芷Angelica dahurica var. formosana cv. Chuanbaizhi根极性化学成分。采用硅胶和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叔-O-β-D-吡喃葡萄糖基-(R)-白当归素(1)、(2"S)-3"-O-β-D-吡喃葡萄糖基水合氧化前胡内酯(2)、印枳苷(3)、仲-O-β-D-吡喃葡萄糖基白当归素(4)、异秦皮定-7-O-β-D-吡喃葡萄糖苷(5)、苄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6)、花椒毒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7)、异戊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8)、东莨菪苷(9)、(2'R)-5'-羟基印枳苷元-5'-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S,3'R)-3'-羟基印枳苷(11)、茵芋苷(12)、苄基-O-β-D-呋喃芹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3)和前胡苷Ⅳ(14)。其中,化合物 2,5,6,8,10~13 等8个化合物为首次从川白芷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鬼针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曹园  瞿慧  姚毅  刘志辉  方祝元 《中草药》2013,44(24):3435-3439
目的 研究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 从鬼针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1)、奥卡宁-4′-O-β-D-(2″, 4″, 6″-三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2)、奥卡宁-4′-O-β-D-(3″,4″-二乙酰基-6″-反式-对-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金丝桃苷(9)、芦丁(10)、柚皮素(11)、芹菜素(12)、槲皮素(13)、5, 7-二羟基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14)、咖啡酸(15)、没食子酸(16)、β-谷甾醇(17)、胡萝卜苷(18)。结论 化合物111为首次从鬼针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141518为首次从鬼针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铁皮石斛中一个新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色谱法、HP2MGL型大孔树脂色谱法、Sephadex LH-20、Sephadex G-25凝胶色谱法、RP-HPLC制备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2-甲氧基苯基-1-O-β-D-芹糖-(1→2)-β-D-葡萄糖苷(1), 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芹糖-(1→2)-β-D-葡萄糖苷(2), leonuriside A(3),(1′R)-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醇-4-O-β-D-葡萄糖苷(4),左旋丁香脂素(5),丁香脂素-4,4′-O-双-β-D-葡萄糖苷(6),(+)-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icariol A2-4-O-β-D-glucopyranoside(8),(+)-lyoniresinol-3a-O-β-D-glucopyranoside(9),裂异落叶松脂醇(10)。结论 1为新化合物,2~4,6~10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发现,5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风轮菜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风轮菜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特征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风轮菜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6β,23,28-四羟基-齐墩果烷-11(12),13(18)-二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3β,16β,23,28-四羟基-齐墩果烷-11(12),13(18)-二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苷(2)、柴胡皂苷a(3)、异落叶松脂素(4)、梣树脂酚(5)、8-羟基-7′-表松脂醇(6)、三角叶凤毛菊木脂素A(7)、柳叶柴胡酚(8)、异秦皮啶(9)、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烷-1,2-二醇(10)和布卢竹柏醇A(11)。结论 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风轮菜皂苷F和风轮菜皂苷G,化合物411为首次从风轮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王曌  尹跃  边媛媛  田金龙  史琳 《中草药》2020,51(24):6142-6150
目的 研究绞股蓝总皂苷及其水解产物中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降糖活性。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重结晶法和半制备液相色谱法等,对绞股蓝总皂苷水解产物和总皂苷进行系统分离,结合NMR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利用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活性模型进行化合物活性筛选,并对活性较强的化合物进行了酶抑制动力学研究,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活性位点分析法,对PTP1B与化合物的相互作用进行对接模拟。结果 从绞股蓝总皂苷酸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gpsapogenin A(1)、20(S)-人参二醇(2)、gypensapogenin F(3)、20(R)-原人参二醇(4)、(23S)-3β-羟基达玛-20,24-二烯-21-羧酸21,23-内酯(5)、gypsapogenin A(6)和(20S,24S)-3β,20,21β,23β,25-五羟基-21,24-环氧达玛烷(7);从总皂苷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R,23R)-3β,20-二羟基达玛-24-烯-21-羧酸21,23-内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6-O-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20S,23S)-3β,20-二羟基达玛-24-烯-21-羧酸21,23-内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6-O-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20R,23R)-19-醛基-3β,20-二羟基达玛-24-烯-21-羧酸21,23-内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0)、(20S)-3β,20,21-三羟基达玛-23,25-二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21-O-β-D-吡喃葡萄糖苷(11)、(20S,23S)-3β,20-二羟基达玛-24-烯-21-羧酸21,23-内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苷(12)。结论 除化合物4,其他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均具有抑制活性。化合物9的活性最好,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2.10和1.07 μmol/L。  相似文献   

7.
中华雪胆中的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华雪胆的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UV、IR、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华雪胆的正丁醇部位分到6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α-L-阿拉伯糖苷(Ⅱ),3-O-(6′-丁酯)-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3-O-(6′-甲酯)-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甘露糖苷(Ⅵ)。结论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是中华雪胆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别之一,这些化合物均是首次从中华雪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大血藤来源于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的干燥藤茎。该研究通过HPD-100 大孔树脂、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和制备液相等方法,从采自安徽黄山的大血藤藤茎中分离出20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7R,8S)-3,3'-5-三甲氧基-4,9-二羟基-4',7-环氧-5',8-木脂素-7'-烯-9'-酸 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O-香草酸-6-O-香草酰基吡喃葡萄糖苷(2),对羟基苯乙醇-6-O-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3),枸橼苦素B(4),桂皮苷(5),(-)-异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异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1-O-香草酸-6-(3",5"-二甲氧基-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苷(8),对羟基苯乙醇-6-O-(E)-咖啡酰吡喃葡萄糖苷(9),(-)-丁香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丁香树脂醇双葡萄糖苷(11),野菰苷(12),木通苯乙醇苷B(13),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4-O-α-L-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4),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4-O-β-D-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5),(-)-表儿茶素(16),毛柳苷(17),3,4-二羟基苯乙醇吡喃葡萄糖苷(18),绿原酸(19),原儿茶酸(2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枫香树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枫香树叶的化学成分。 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M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分析方法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从枫香树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lyoniresinol-3α-O-β-D-glucopyranoside[(+)-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1),(6R,7S,8S)-7a-[(β-glucopyranosyl)oxy]lyoniresinol(2),(+)-5’methoxyisolariciresinol 3α-O-β-D-glucopyranoside(3),(-)-isolariciresinol 3α-O-β-D-glucopyranoside(4),(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5),山柰酚-4’-O-β-D-葡萄糖苷(6),kaempferol-4’-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7),山柰酚-3-O-(6"-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8),槲皮素-3-O-(6"-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9)。 结论: 化合物1~9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黎平  王业玲  唐丽  郭志永  龙春林 《中草药》2013,44(18):2498-2501
目的 研究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的黄酮苷类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凝胶柱、中压制备、高速逆流等色谱技术分离和纯化,通过UV、IR、1D和2D NMR等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三叶鬼针草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2(R/>S)-异奥卡宁-(3′, 4′-二甲醚)-7-O-β-D-葡萄糖苷(1a/1b)、槲皮素-3, 4′-二甲醚-7-O-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素-3, 4′-二甲醚-7-O-芸香糖苷(3)、(Z)-6-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 7, 3′, 4′-四羟基橙酮(4)、海生菊苷(5)、奥卡宁-4-甲醚-3′-O-β-葡萄糖苷(6)。结论 化合物1a/1b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鬼针草苷H。  相似文献   

11.
“调腹通络”技术是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基于临床五迟、五软病康复实践的总结,分为“调腹”与“通络”两部分。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经典整理、溯本求源,从发育迟缓病症、痿软无力病症等,以及对冲脉理论、神阙理论、从阴引阳及从阳引阴理论、解结理论的整理,深入认识五迟、五软与肾、肝、脾的关系,进一步优化“调腹通络”思路与技术的奠定基础,进而科学、合理的指导临床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陕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秦皮、秦艽、"十大秦药"[子州黄芪、宝鸡柴胡、洋县元胡、商洛丹参、汉中附子、略阳杜仲、宁陕天麻、宁陕猪苓、澄城黄芩、佛坪山茱萸和略阳黄精(并列第10名)]及"太白七药"等大宗品种和特色草药均是"秦药"的代表性品种。"秦药"为陕西及其周边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是陕西具有潜在发展价值与优势的产业之一,也是支撑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秦药"的种质资源、人工栽培、基地建设、品种选育、化学成分、质量控制等研究进展进行整理与论述,并对"秦药"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路腾飞  于泽胜  姚璐  高树明  周好波  李琳  高杉  于春泉 《中草药》2016,47(12):2137-2141
目的 观察柴胡白芍药对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验证柴胡白芍药对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基于CUMS抑郁大鼠模型观察给予柴胡白芍药对后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包括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情况以及旷场实验活动行为情况。结果给大鼠柴胡白芍药对14 d后,柴胡白芍药对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量以及旷场实验中穿越横格数及直立次数均显著增加。说明柴胡白芍药对可以改善大鼠的抑郁行为。单用柴胡和单用白芍也可以不同程度改善部分指标。结论柴胡白芍药对对大鼠有明显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曹馨慈  徐金娣  孔铭  周桂荣  何毅  毛茜  李松林 《中草药》2020,51(7):1909-1913
目的建立蝉蜕Cicadae Periostracum中乙酰多巴胺二聚体A和B的定量分析方法,并用于蝉蜕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建立HPLC-UV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同时对4个基原40批市售药材的2种乙酰多巴胺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优化的Alltima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流动相,2种成分能与其他色谱峰分开,并达到基线分离,在测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53%~102.75%,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的RSD均小于5%,样品在24 h内稳定;依据2种乙酰多巴胺二聚体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能作为蝉蜕药材常规定量评价方法;40批蝉蜕药材可聚为3类,但2种乙酰多巴胺二聚体的含量没有基原特征性。黑蚱蝉基原的蝉蜕商品中乙酰多巴胺二聚体的含量差异较大,可能与不同来源的商品污染泥沙的量不同有关。结论山蝉、华南蚱蝉和蟪蛄基原的蝉蜕含有较高的乙酰多巴胺二聚体,且整体色谱特征与黑蚱蝉基原蝉蜕相似,是蝉蜕药材的潜在资源,严控泥沙应该是保证蝉蜕药材质量稳定一致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黎明  陈洁  张晓丹 《中草药》2023,54(8):2596-2606
目的 建立运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快速筛查460份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43份)中常用的50种农药残留。方法 通过对比《中国药典》2020版中药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优选中药中50种农药残留的适配性前处理方法。中药样品经乙腈溶剂提取,以Qu ECh ERS法处理,采用GC-MS/MS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在460份检测样品中共检出农药残留66份,总检出率为14.3%,检出禁用农药6份,检出率为1.3%,43份中药饮片中农药残留检出率为11.6%,未检出禁用农药。农残的检出是季节性分布集中出现在第3、4季度,农贸市场和种植地的农残检出率明显高于医院和药店,并且存在农残超标情况。中药中根类和叶类受污染最重,中药材全草类中农药残留最多,检出率为20.4%,其次为叶类18.3%和根茎类16.3%,中药饮片中农残最高为叶类,检出率为15.4%,全草类检出率为11.1%、根茎类检出率为6.2%,全草类、根茎类和叶类存在样品中检出多种农药残留的现象。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快速筛查中药中农药残留,为保障中药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并优化芷芎散鼻用温敏凝胶的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机制和鼻黏膜渗透特性。方法 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泊洛沙姆温敏凝胶基质处方,然后经Franz扩散池法考察欧前胡素、阿魏酸的体外释放机制及其离体家兔鼻黏膜渗透特性。结果 最优处方为泊洛沙姆407(P407)20%、泊洛沙姆188(P188)6.5%,欧前胡素接近零级释放模型,阿魏酸接近Higuchi模型,处方对欧前胡素和阿魏酸的透过鼻黏膜均具有促进作用。结论 优化所得的处方为芷芎散新给药途径制剂的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千金子制霜减毒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大鼠ig高、中、低剂量的千金子生品和霜品提取物,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大鼠粪便中4类代表性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变化。结果平板菌落计数实验结果表明,ig千金子生品与霜品提取物后大鼠出现菌群失调现象,且千金子霜品较生品引起的菌群紊乱程度低,在低剂量给药时可使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减少。结论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均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且千金子制霜后对4类肠道菌群的作用减弱,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程度减小,这与千金子霜品泻下作用缓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对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可揭示制霜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雷蕾  万果果  耿小玉  陈建都  潘正 《中草药》2024,55(6):2113-2122
由于生长因子类生物制剂药物在治疗伤口愈合中的局限性,从传统中药中挖掘缓解炎症反应、促血管生成、重塑上皮组织、加速伤口愈合的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治疗慢性伤口有积极意义。除传统的活血止血类药物如丹参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三七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姜黄Curcumae Longae Rhizoma、乳香Olibanum等及其活性成分外,清热药如积雪草Centellae Herba、黄连Coptidis Rhizoma,补益药中黄芪Astragali Radix、淫羊藿Epimedii Folium等及其活性成分,复方托里消毒散、生肌化瘀汤等在伤口愈合各阶段都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通过对活血止血类、清热类、补益类药物及其活性成分和复方治疗伤口愈合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了解中药药效物质在治疗慢性伤口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实现獐牙菜属植物快速、准确鉴别。方法:采集川东獐牙菜、青叶胆、紫红獐牙菜、狭叶獐牙菜和西南獐牙菜不同部位(根、茎、叶) 543份样品红外光谱信息,原始数据经标准正态变量(SNV),多元散射校正(MSC),平滑(SG),一阶导数(1D),二阶导数(2D),三阶导数(3D)等处理后删减4 000~3 700,2 799~1 800 cm~(-1)和682~653 cm~(-1)波段,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结果:5种獐牙菜属植物相同部位平均光谱较为相似,无法区分,同一物种不同部位光谱特征峰有差异,复杂程度为叶茎根;根、茎和叶3个部位PLS-DA和SVM模型均能准确鉴别5种獐牙菜属植物,且MSC+SG+2D预处理效果最佳。PLS-DA模型R~2Y 0. 8,RMSEP RMSECV,所建模型稳定,效果好,Q~2超过0. 6,预测集正确率达到100%,所有预测集样品分类正确,模型预测能力强。根、茎和叶SVM模型最优惩罚参数c分别为22. 627 4,2和1. 414 2,均在正常范围内,预测集正确率均为100%,分类准确率高。结论:FTIR结合PLS-DA和SVM模型能准确区分不同獐牙菜属植物,模型预测效果好,为其他植物鉴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中药一支箭3种基源植物尖头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pedunculosum)、狭叶瓶尔小草(O.thermal)和瓶尔小草(O.vulgatum)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方法,Waters Xbridget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A)-0.3%甲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60 nm,进样量10μL,用聚类分析、相似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一支箭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15批一支箭中药材归为3类,确定14个主要共有峰,在亲缘关系上狭叶瓶尔小草和瓶尔小草较近,离尖头瓶尔小草较远,利用4个对照品瓶尔小草醇,3-O-甲基槲皮素,瓶尔小草醇4'-O-β-D-葡萄糖苷和3-O-甲基槲皮素7-O-β-D-葡萄糖基-4'-O-β-D-葡糖糖苷的相对含量作为化学分类学标签可区分3个种。结论:一支箭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为其基源植物的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