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药材》2016,(5)
目的:研究狭叶瓶尔小草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热回流提取狭叶瓶尔小草干燥全草,并运用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狭叶瓶尔小草中分离鉴定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O-甲基槲皮素(1)、瓶尔小草醇(2)、3-O-甲基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3)、3-O-甲基槲皮素7-O-β-D-葡萄糖基-4'-O-β-D-葡萄糖苷(4)、山柰酚3-O-(6-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7-O-α-L-鼠李糖苷(5)、槲皮素3-O-(6-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7-O-α-L-鼠李糖苷(6)。结论: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5、6为首次从瓶尔小草科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番石榴根中酚酸类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桃金娘科Myrrhinaceae番石榴Psidium guajava不同部位具有不同药用功效,其叶和果实化学成分研究深入,但有关根的化学物质基础报道甚少,为明确番石榴根的化学成分,对番石榴根进行了系统地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ODS)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对番石榴根醇提浸膏分离纯化,应用核磁共振(NMR)和质谱,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番石榴根中分离出16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3,3',4'-三甲基鞣花酸(1),3,3',4-三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2),3-甲基鞣花酸-4'-O-α-L-鼠李糖苷(3),3'-O-methyl-3,4-O,O-metheneellag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4),没食子酸(5),没食子酸甲酯(6),没食子酸乙酯(7),3,4,5-trimethoxypheny-1-β-D-glucopyranoside(8),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7-O-β-D-葡萄糖苷(9),1-hydroxy-3,4,5-trimethoxyphenyl-1-O-[6'-O-(4″-carboxy-1″,3″,5″-trihydroxy) phenyl]-β-Dglucopyranoside(10),香草酸(11),原儿茶酸(12),开环异落叶松脂素9-O-β-D-葡萄糖苷(13),根皮素4'-O-β-D-葡萄糖苷(14),cinchonain Ib(15),表儿茶素(16)。结论:化合物3,4,6,8~10,13~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通过MCI树脂、Sephadex LH-20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山鸡椒乙醇提取物中的水溶性部位中分离得到25个芳香苷和3个紫罗兰苷类成分,经MS和NMR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7S,8R)-去氢二松柏醇-4,9'-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1),(7S,8R)-5-甲氧基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2),(7S,8R)-urolignoside(3),(7R,8S)-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4),(7S,8R)-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9-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saposide B)(5),lanicepside A(6),罗汉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4-O-甲基罗汉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tyraxjaponoside B)(8),(+)-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葡萄糖苷(9),(-)-(2R)-1-O-β-D-吡喃葡萄糖基2-{2,6-二甲氧基-4-[1-(E)-丙烯3-醇]苯氧基}丙烷-3-醇(alaschanisoside A)(10),紫丁香苷(syringin)(11),psoralenoside(12),isopsoralenoside(13),东莨菪苷(scopolin)(14),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5),3-羟基-4,5-二甲氧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16),2-(3,4-二羟基苯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7),2-(4-羟基苯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8),(+)-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9),3'-甲氧基表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0),山奈酚-3,7-α-L-二鼠李糖苷(kaempferitrin)(21),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22),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23),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24),槲皮素-3-O-α-L-鼠李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α-L-鼠李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25),staphylionoside D(26),吐叶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27),二氢吐叶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28),其中化合物1~21,24~28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4.
沙生蜡菊花中的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沙生蜡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柱色谱)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沙生蜡菊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1),芹菜素-7-O-β-D-龙胆二糖苷(apigenin 7-O-β-D-gen-tiobioside,2),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cetin 3-O-rutinoside,3),芹菜素-7,4'-二-O-葡萄糖苷(apigenin-7,4'-di-O-β-D-glucopyranasideside,4),山柰酚-3,4'-二-O-葡萄糖苷(kaempferol-3,4'-di-O-β-D-glucopyranoside,5),槲皮素-3,3'-O-二葡萄糖(quercetin-3,3'-di-O-β-D-glucopyranaside,6),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 methyl ester,7).结论:化合物2,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黑水缬草(Valeriana amurensis Smir.ex Kom.)治疗老年痴呆有效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柱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HPLC等分离方法及各种波谱学鉴定方法。结果:从大孔树脂吸附柱色谱的50%乙醇洗脱组分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松脂素-4,4'-O-β-D-双葡萄吡喃糖苷(1),(+)8-羟基-松脂素-4'-O-β-D-葡萄吡喃糖苷(2),(+)8-羟基-松脂素-4-O-β-D-葡萄吡喃糖苷(3),(+)松脂素-8-O-β-D-葡萄吡喃糖苷(4),(+)松脂素-4-O-β-D-葡萄吡喃糖苷(5),(+)8-羟基-松脂素(6),(+)8,9'-二羟基-松脂素-4'-O-β-D-葡萄吡喃糖苷(7),(+)8-羟基-松脂素-4,4'-O-β-D-双葡萄吡喃糖苷(8),橄榄树脂素-4'-O-β-D-葡萄糖苷(9),落叶松脂醇-4,4'-O-β-D-双葡萄吡喃糖苷(10),橄榄树脂素-4-O-β-D-葡萄吡喃糖苷(11),8-羟基-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吡喃糖苷(12),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吡喃糖苷(13)。结论:13个化合物全部为该植物中首次发现,其中包括8个双环氧木脂素(1~8)和5个单环氧木脂素(9~13)。  相似文献   

6.
甘松根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u CL  Duan YH  Dai Y  Yao XS 《中药材》2011,34(8):1216-1219
目的:研究甘松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大孔树脂Diaion HP-20、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结合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MS、NMR等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松根茎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8-羟基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8-羟基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2)、8-羟基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基)-4'-O-β-D-吡喃葡萄糖苷(3)、环橄榄脂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4)、阿魏酸(5)、绿原酸甲酯(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小果菝葜Smilax davidian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60%乙醇回流提取,大孔吸附树脂SP825、Sephadex LH-20、硅胶和ODS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小果菝葜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藜芦醇(Ⅰ)、反式白藜芦醇-3-O-β-D吡哺葡萄糖苷(Ⅱ)、顺式白藜芦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Ⅳ)、3'-甲氧基一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Ⅴ)、儿茶素(Ⅵ)、表儿茶素(Ⅶ)、1'-O-苄基-α-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Ⅶ)、1'-O-苯乙基-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Ⅸ)、1'-O-苯乙基-β-D-呋哺芹菜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Ⅹ)、2,4.6-三羟基苯乙酮-2,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Ⅺ)、3-甲基-正丁醇-1-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Ⅻ).结论 化合物Ⅴ、Ⅶ~Ⅹ和Ⅻ为首次从菝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Ⅳ、Ⅵ、Ⅶ和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7,(4)
目的研究药桑Morus nigra L.叶的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HPLC制备柱,对药桑叶8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得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淫羊藿次苷Ⅱ(2)、德钦红景天苷(3)、草质素-7-O-(3″-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β-(2″-O-乙酰基)吡喃半乳糖苷-7-O-α-吡喃阿拉伯糖苷(5)、红景天苷(6)、山柰酚-3-O-β-(2″-O-α-L-吡喃鼠李糖基)-葡萄醛酸苷(7)、槲皮素-3-O-α-吡喃鼠李糖基(1→2)-β-吡喃葡萄醛酸苷(8)、鼠李素-3-O-半乳糖苷(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1)。结论化合物1~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西洋参干预胰岛素抵抗大鼠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西洋参干预胰岛素抵抗大鼠的化学成分。方法:以醇提取,用大孔树脂吸附,乙醇洗脱得总皂苷,再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现代分离技术与方法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及光谱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共分得3个化合物,经鉴定后分别证明为: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20-O-β-D-呋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达玛-24-稀-3β,12β,20S-三醇(Ⅰ)、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20-O-β-D吡喃葡萄糖基-达玛-24-稀-3β,12β,20S-三醇(Ⅱ)、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达玛-24-烯-3β,12β,20S-三醇(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定舒血宁注射液中槲皮素3-O-(2″,6″-α-L-二鼠李糖)-β-D-葡萄糖、杨梅素3-O-芸香糖苷、槲皮素3-O-α-L-鼠李糖-2″-(6-对香豆酰基)-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山柰酚3-O-(2″,6″-α-L-二鼠李糖)-β-D-葡萄糖、异鼠李素3-O-(2″,6″-α-L-二鼠李糖)-β-D-葡萄糖、芦丁、3′-甲基杨梅素-3-O-芸香糖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O-(2″-β-D-葡萄糖)-α-L-鼠李糖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水仙苷、丁香亭3-O-芸香糖苷、山柰酚3-O-(2″-β-D-葡萄糖)-α-L-鼠李糖苷、槲皮素3-O-[2′-O-(6″-O-对羟基-反式-香豆酰基)-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山柰酚3-O-[2′-O-(6″-O-对羟基-反式-香豆酰基)-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的含量,并建立其UPLC指纹图谱。方法 该药物70%甲醇溶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3.0 mm×150 mm, 1.8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5 ...  相似文献   

11.
“调腹通络”技术是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基于临床五迟、五软病康复实践的总结,分为“调腹”与“通络”两部分。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经典整理、溯本求源,从发育迟缓病症、痿软无力病症等,以及对冲脉理论、神阙理论、从阴引阳及从阳引阴理论、解结理论的整理,深入认识五迟、五软与肾、肝、脾的关系,进一步优化“调腹通络”思路与技术的奠定基础,进而科学、合理的指导临床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千金子制霜减毒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大鼠ig高、中、低剂量的千金子生品和霜品提取物,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大鼠粪便中4类代表性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变化。结果平板菌落计数实验结果表明,ig千金子生品与霜品提取物后大鼠出现菌群失调现象,且千金子霜品较生品引起的菌群紊乱程度低,在低剂量给药时可使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减少。结论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均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且千金子制霜后对4类肠道菌群的作用减弱,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程度减小,这与千金子霜品泻下作用缓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对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可揭示制霜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中药“十八反”是在相反基础上形成的一组严格的配伍禁忌,然而从古至今临床应用反药治疗疾病的例子却层出不穷.反药是否相反,现代药性理论争议很多,并且也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通过查阅文献,从临床应用、制剂及给药方式、配伍比例、对P450酶系影响和毒理方面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的研究现状,指出以往“藻戟遂芫俱战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对特定部位的实验研究还很少,并且存在药物基源、给药方式、配伍比例等实验条件不统一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规范实验条件,降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还应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从特定部位对海藻、大戟、甘遂、芫花配伍甘草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藻戟遂芫伍甘草的准确用药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中华  窦志英  王洋  陈涛  王远志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34-1240
[目的] 针对熟地黄的药性特点,深入研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陈皮与砂仁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并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检测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并根据其含量变化,验证其炮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丰富熟地黄的炮制品种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熟地黄在全国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中的炮制方法,采用其中具有临床实用特色的方法,即:陈皮制熟地黄、砂仁制熟地黄(酒蒸法和拌制法),并以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熟地黄的质量标准为参照指标,采用UPLC-MS检测技术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结合性状评分,进行综合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 000 ng/mL,r=1),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均较好(RSD<3%)。本实验中炮制后的熟地黄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超过药典标准,在炮制过程中当性状达到药典及传统标准时,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以陈皮制熟地黄后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炮制过程中含量变化最显著。[结论] 陈皮制熟地黄可明显稳定和控制毛蕊花糖苷在熟地黄炮制过程中的下降趋势。这对通过相应的炮制方法,在有效保存熟地黄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扩大熟地黄临床使用范围有积极意义。同时UPLC-MS法由于操作简便、速度快、准确度高,可用于熟地黄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叶片喷施厚壁菌门芽孢杆菌属复合菌剂(T1),假单孢菌属和根瘤菌属复合菌剂(T2)两类复配促生菌剂对甘肃贝母生理特征与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甘肃贝母生态种植开发功能性微生物菌剂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出甘肃贝母内生细菌;对3年生甘肃贝母叶面喷施T1和T2,并测定产量;试剂盒法测定植物和微生物相关酶活性及生理生化指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检测植物和微生物相关激素含量。结果 从甘肃贝母中分离到的内生细菌分属于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T2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生长素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T1处理的嗜铁素、水杨酸、赤霉素含量显著高于T2处理;TI和T2处理较空白组(CK)提高了贝母叶片内源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含量,茉莉酸、脱落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处理促进了贝母叶片内源水杨酸的积累,T2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和T2处理较CK提高了贝母叶片SOD,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T2处理促进了贝母叶片过氧化氢的积累,T1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和T2处理较CK提高了贝母叶绿素、根际土铁平均含量及百株重。结论 T1,T2处理都有促进增产的作用,具体机制有所区别,T1优于T2处理。  相似文献   

16.
人参属药用植物转录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丽秋  匡雪君  李滢  孙超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2):4138-4143
五加科人参属中含有多种药用植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人参,西洋参和三七。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转录组测序成为挖掘功能基因、筛选分子标记、阐明代谢途径的有力工具。人参等植物的转录组测序为其功能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因信息。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人参、西洋参、三七转录组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人参皂苷合成途径的代谢调控及候选基因的挖掘,以期为这3种药用植物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实现獐牙菜属植物快速、准确鉴别。方法:采集川东獐牙菜、青叶胆、紫红獐牙菜、狭叶獐牙菜和西南獐牙菜不同部位(根、茎、叶) 543份样品红外光谱信息,原始数据经标准正态变量(SNV),多元散射校正(MSC),平滑(SG),一阶导数(1D),二阶导数(2D),三阶导数(3D)等处理后删减4 000~3 700,2 799~1 800 cm~(-1)和682~653 cm~(-1)波段,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结果:5种獐牙菜属植物相同部位平均光谱较为相似,无法区分,同一物种不同部位光谱特征峰有差异,复杂程度为叶茎根;根、茎和叶3个部位PLS-DA和SVM模型均能准确鉴别5种獐牙菜属植物,且MSC+SG+2D预处理效果最佳。PLS-DA模型R~2Y 0. 8,RMSEP RMSECV,所建模型稳定,效果好,Q~2超过0. 6,预测集正确率达到100%,所有预测集样品分类正确,模型预测能力强。根、茎和叶SVM模型最优惩罚参数c分别为22. 627 4,2和1. 414 2,均在正常范围内,预测集正确率均为100%,分类准确率高。结论:FTIR结合PLS-DA和SVM模型能准确区分不同獐牙菜属植物,模型预测效果好,为其他植物鉴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该文对芦根及其混淆品(芦竹根、南荻根和芒根)的原植物形态、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比较,确定芦根及其3种混淆品的主要鉴别特征,为禾本科植物资源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中药警戒思想,梳理明代代表性本草著作中警戒信息,分析明代药物警戒思想的特点,为现代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炮炙大法》《本草乘雅半偈》《本草蒙筌》为蓝本,以书中中药为研究对象,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4个方面提取文本信息,归纳药物警戒思想。结果发现明代药物警戒认识较为系统,在识毒方面毒性分级明确并纠正前人谬误,在用毒、防毒方面用毒突出、注重毒药的配伍和炮制,在解毒方面中毒解救方法、机制明确。提示明代已初步形成"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警戒思想理论框架,为现代的药物警戒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并对现代临床合理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慧妍  黄馨慧  张艳海 《中草药》2017,48(10):1998-200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分析方法,同时测定中药材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女贞子Ligustrum lucidum、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败酱草Patrinia scabiosaefolia、枇杷叶Eriobotrya japonica、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木瓜Chaenomeles Fructus papaya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量。方法使用快速溶剂萃取法,采用甲醇作为提取溶剂,静态萃取时间6 min,制备样品溶液,液相色谱分析采用Acclaim C_(30)色谱柱,以乙腈-0.2%醋酸(85∶1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3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05 nm。结果样品提取时间为10 min,待测物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达到基线分离,且无样品基质干扰,r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在95.8%~102.7%,本法测定结果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的平均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且一法多用,可用于8种中药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