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57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57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氧代谢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分析我院257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结果 257例患者病情划分为普通型181例(70.4%),重症型38例(14.8%),危重症型38例(14.8%),动脉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两组比较,发现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氧饱和度(SO2)以及氧合指数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氧血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的指标,治疗中应密切监测血气分析结果,出现低氧血症应该尽早呼吸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面罩连接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1例,观察患者的呼吸、pH、PaO2、SaO2、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 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45例患者效果明显,原有的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明显改善,APACHE Ⅱ、pH、SaO2、氧合指数(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 (P<0.05),R、PaCO2明显改善(P<0.05),16例患者效果不佳,改为有创机械通气.结论 在综合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积极早期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使PaO2、SaO2升高,PaCO2降低,对于效果不佳的患者,采取有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9年5月15日-12月20日我院收治的6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孕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相关资料。结果6例年龄22.27(24.7±2.1)岁;发病时孕周25~36(30.5±3.5)周,均为妊娠晚期发病;4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咳血痰。HGB和ALB明显下降,LDH、d~HBDH和CRP均明显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计数均下降。6例均合并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vndrome,ARDS),其中4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3例同时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3例行急诊剖宫产手术,1例因胎死宫内后自行分娩出死胎,其余2例继续妊娠。结论甲型H1N1流感可能导致孕妇病情加重,妊娠晚期患者易进展为危重症。危重症特征性表现为咳血痰和呼吸困难。合并肺部感染和ARDS的危重症患者大多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其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多功能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ALI。方法对我院45例胸部外伤导致ALI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观察无创通气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呼吸频率及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并对两组病死率、呼吸机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创通气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较通气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呼吸频率及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在通气后12 h及撤机后较通气前下降(P〈0.05);无创通气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有创通气组(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特别是恶化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保持气道完整对治疗重型病毒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意义.方法 32例确诊为重症病毒性肺炎合并ARDS的患者,全部在早期抗病毒治疗、抗细菌感染、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其中16例持续面罩高流量吸氧治疗,7例序贯治疗(给予持续面罩高流量吸氧治疗,24 h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恶化后改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9例直接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三组疗效.结果 高流量吸氧组16例患者中5例死亡.该组患者治疗后48h、72h较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有改善(P值均<0.05),而治疗后2h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序贯治疗组7例中死亡4例.有创机械通气组9例中死亡6例.序贯治疗组在序贯治疗后24 h及有创机械通气组在治疗后2h、24 h、48 h、72 h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值均<0.05).高流量吸氧组与有创机械通气组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保护气道完整性的高流量吸氧可改善危重型病毒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的低氧血症,该治疗方法较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更可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复张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2017年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滁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RDS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期间行肺复张。比较两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呼吸频率(RR)、呼吸力学指标[包括气道峰压(PIP)、肺静态顺应性(Cstat)及气道平台压(Pplat)],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28 d病死率。结果 (1)观察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PaCO_2、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RR、PIP、Cstat、Pplat及治疗24 h后RR、Ppl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4 h后PIP低于对照组,Cstat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治疗后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复张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能有效缩短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改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降低VAP发生率及短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2009年冬以来,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合并重症肺炎导致ARDS孕产妇患者死亡率较高。我院于2009年12月成功救治一例重症甲流产妇,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ASV)和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P-SIMV)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差异。方法选择符合ARDS最新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了部分不符合实验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应用ASV模式,另一组运用P-SIMV模式,设置相应的参数。各组均进行标准化治疗。最后比较两组患者通气48小时后与上机时的RR、潮气量、p H值、PO2、PCO2、SO2、氧合指数,以及累积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两组共入选60例患者,对比发现ASV组通气48h后的RR、p H值、PO2、PCO2、SO2、氧合指数均较上机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P-SIMV组通气48h后的RR、潮气量、PO2、SO2、氧合指数较上机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ASV组患者通气48h后的p H值、PCO2、氧合指数,以及累积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较P-SIMV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RDS患者,ASV模式较P-SIMV模式能够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入住ICU的天数,ASV模式可作为推荐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镇痛镇静对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51例,分为常规组27例,镇痛镇静组24例,镇痛镇静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镇痛镇静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气道平台压(Pp1 at)、肺顺应性(Cst)、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p1at均呈下降趋势,24、48 h镇痛镇静组低于常规组(P<0.05,P<0.01);Cst、PaO2/FiO2在治疗后均呈上升趋势,24、48 h镇痛镇静组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镇痛镇静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肺氧合功能及顺应性,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以期了解新发疾病的发展及转归,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09-15—11-19收治的11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其预后等方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年龄中位数为39.9岁;均有发热、咳嗽和咳痰症状;8例(72.72%)入院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减少,7例(63.63%)中性粒细胞比例>75%;8例患者血气分析氧合指数<200;胸片以斑片状双侧浸润阴影改变为主;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均给予抗病毒、抗生素和激素治疗,呼吸衰竭及ARDS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2例死亡,1例需行ECMO治疗,8例好转出院。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青壮年易感,临床表现与季节性流感相似,易并发病毒性肺炎,出现呼吸衰竭及发展为ARDS,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机械通气方案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9例SAP合并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选择相同的控制模式、肺保护通气策略、肺复张、最低PEEP策略、俯卧位通气。3组患者分别选择有创正压通气、无创正压通气、有创和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案辅助治疗,C组患者于ARDS得到控制后撤机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2 h后呼吸系统顺应性、气道峰压、呼吸频率、氧分压(Pa O_2)、氧合指数(Pa O_2/Fi O_2)、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统计并比较3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无辅助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率、气压伤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气道峰压、呼吸频率、Pa O_2、Pa O_2/Fi O_2、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2 h 3组患者的呼吸系统顺应性均获改善、Pa O_2、Pa O_2/Fi O_2均显著升高,气道峰压和APACHEⅡ评分均降低(均P0.05),且B、C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A组患者(P0.05)。C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无辅助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率、28 d病死率均低于A与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气压伤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均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方案可降低SPA合并ARDS患者的气压伤发生率,对SAP合并ARDS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感肺炎危重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危重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承德市第三医院2009年9~12月收治的51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重症病例和危重症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危重症患者均有呼吸困难,氧合指数为(188.4±68.5) mm Hg,APACHEⅡ评分为12.5±4.5.其中10例(41.7%)出现咳痰带血,6例(25.0%)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危重症组在白细胞升高、淋巴细胞降低、血糖升高、痰培养阳性及应用奥司他韦(300 mg/d)、美洛培南、丙种球蛋白、近期康复者血浆、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比例上较重症组高(P值均<0.05);危重症组受损肺野数量、咽拭子转阴时间、住院时间上较重症组高(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发症状有咳痰、发病到应用奥司他韦时间>48 h、伴随基础疾病是易于发展至危重症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181、19.596、7.437,P值均<0.05).结论 首发症状有咳痰、发病到应用奥司他韦时间>48 l、伴随基础疾病的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易发展至危重症;危重症患者受损肺组织广泛且部分合并细菌感染,病毒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长,部分患者进展至ARD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CMO在救治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例并发ARDS的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确诊病人,在常规机械通气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给予实施V-V ECMO,实施ECMO期间降低呼吸机支持参数,并给予必要的镇静、镇痛,加强护理。结果 4例病人在应用ECMO后氧合明显好转,双肺病灶明显吸收,均顺利脱离ECMO,其中3例顺利脱离呼吸机、拔管、治愈出院,1例病人因原发基础疾病加重导致MODS而死亡。结论 V-V ECMO可较长时间替代肺脏功能,缓解机体缺氧,为肺脏病变的治愈和功能恢复赢得时间,对于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人,尤其是常规机械通气效果不佳的患者,不失为一种临时挽救生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于我院住院的60例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比较俯卧位前、俯卧0.5小时、俯卧1h、俯卧4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输出指数。结果:重度ARDS患者随着俯卧位通气供氧时间延长,患者PaO2、SpO2、PaO2/FiO2见显著改善( P<0.05);重度ARDS患者在俯卧通气后HR、MAP、PCWP、C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也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可以显著改善严重ARDS患者的血氧合功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吸入外源性一氧化氮(NO)治疗后呼吸功能变化。方法 12例麻疹肺炎合并ARDS患儿在进行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的同时采用外源性NO吸入治疗,NO起始治疗体积分数为10×10-6,分别监测吸入前,吸入后0.5、6、12、24、48 h不同时间点的SaO2、PaO2、氧合指数;至某个时间点NO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将体积分数降低50%,每2 h递减50%,直至停用。结果吸入NO后24 h内,SaO2、PaO2、氧合指数与吸入前比均明显升高(P〈0.05)。50 h吸入NO降体积分数低50%后与48 h相比,各指标显著降低(P〈0.05),52 h NO体积分数再减50%后与50 h相比,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定时间内吸入适宜浓度的外源性NO可有效改善麻疹肺炎合并ARDS患儿的气体交换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呼吸科及ICU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0例,均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待患者具备一定自主呼吸功能后,将其随机分为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 SIMV)+压力支持通气( PSV)组和PSV组,各10例。 SIMV+PSV组患者给予SIMV+PSV, PSV组患者给予PSV。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 d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 PaO2/FiO2)、 PaCO2和pH值〕,记录治疗期间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住ICU时间及院内病死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 PaCO2及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 d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2均低于治疗前,氧合指数、 pH值高于治疗前( P<0.05)。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和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SIMV+PSV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为(19.5±5.6) d、住ICU时间为(20.8±6.4) d,长于PSV组的(14.6±4.6) d、(15.2±5.4) d (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通气治疗中, SIMV+PSV模式和PSV模式均能促使患者有效通气,且效果相似,但PSV允许患者自主呼吸,人机协调性更好,且能缩短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镇痛镇静对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5年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ARDS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镇痛镇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a O2/Fi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p H值及肺静态顺应性(Cs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 O2/Fi O2、Pa CO2、p H值、C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 O2/Fi O2、p H值、Cst均高于对照组,Pa C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镇痛镇静可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呼吸科及ICU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0例,均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待患者具备一定自主呼吸功能后,将其随机分为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 SIMV)+压力支持通气( PSV)组和PSV组,各10例。 SIMV+PSV组患者给予SIMV+PSV, PSV组患者给予PSV。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 d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 PaO2/FiO2)、 PaCO2和pH值〕,记录治疗期间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住ICU时间及院内病死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 PaCO2及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 d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2均低于治疗前,氧合指数、 pH值高于治疗前( P<0.05)。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和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SIMV+PSV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为(19.5±5.6) d、住ICU时间为(20.8±6.4) d,长于PSV组的(14.6±4.6) d、(15.2±5.4) d (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通气治疗中, SIMV+PSV模式和PSV模式均能促使患者有效通气,且效果相似,但PSV允许患者自主呼吸,人机协调性更好,且能缩短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危重甲型H1N1流感的救治方案。方法对6例危重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救治方案、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中位数年龄40岁。首发症状发热3例,咳嗽咳痰3例;5例最高体温在39.0℃以上;6例患者中3例有基础疾病;6例患者均使用奥司他韦、有创机械通气、甲强龙、低分子肝素钙治疗,4例使用CRRT治疗;6例患者中3例死亡、3例治愈。结论危重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治疗,以抗病毒、改善氧合、减轻炎症反应为主的综合治疗。CRRT、ECMO等技术的使用会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SAP并ARDS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无创机械通气+乌司他丁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及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无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及淀粉酶、脂肪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及淀粉酶、脂肪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PaO_2、氧合指数、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_2、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呼吸频率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无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SAP并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病死率,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