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对切割球囊成形术 (CBA)与普通球囊成形术 (POBA)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的近远期血管造影结果比较 ,评价 CBA对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的有效性。方法  37例 ,共 39处病变 ,2 3处进入 CBA组 ,16处进入 POBA组。分别比较术后即刻及远期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最小血管径 (ML D)、狭窄度 (DS)、再狭窄率、即刻管腔获得 (AL G)、即刻血管弹性回缩 (AR)及弹性回缩率 (ARR)。结果 术后即刻 ML D、DS、AL G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CBA组最大扩张压、AR及 ARR均较 POBA组低 (P<0 .0 5或 P<0 .0 0 1)。随访造影结果 ,CBA组 ML D明显大于 POBA组 (P<0 .0 5 ) ;DS及再狭窄率均小于 POBA组 (P<0 .0 1)。结论  CBA组的低压扩张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是有效的 ,对血管损伤小于 POBA,且获得较 POBA低的再狭窄率 ,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预处理球囊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招募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非顺应性球囊组、棘突球囊组和切割球囊组,每组50例。在放置药物球囊治疗前分别给予非顺应性球囊、棘突球囊、切割球囊预处理。于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行冠脉造影检查,比较三组介入治疗成功率、手术时间、球囊一次性通过率、弹性回缩率、病变血管最小内径、冠脉狭窄率、靶血管再狭窄,以及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分级(TIMI)3级、血管夹层、紧急靶血管重建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切割球囊组术后即刻,以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于非顺应性球囊组和棘突球囊组(P<0.017)。切割球囊组术后即刻TIMI 3级比例高于非顺应性球囊组和棘突球囊组(P<0.017)。切割球囊组弹性回缩率、血管夹层和紧急靶血管重建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顺应性球囊组(P<0.017或P<0.05),但切割球囊组球囊一次性通过率低于非顺应性球囊组和棘突球囊组(P<0.017),切割球囊组手术时间长于非顺应性球囊组和棘突球囊组(P<0.05)。三组术后病变血管最小内径逐渐减少,冠脉狭窄率逐渐增加,切割球囊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病变血管最小内径大于非顺应性球囊组和棘突球囊组,冠脉狭窄率低于非顺应性球囊组和棘突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割球囊组靶血管再狭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非顺应性球囊组(P<0.017)。结论 与非顺应性球囊和棘突球囊比较,切割球囊预扩张可降低血管夹层发生率和弹性回缩率,提高冠脉介入治疗的即时效果并维持病变管腔通畅,降低靶血管再狭窄和MAC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切割球囊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即刻和 6个月时治疗效果。 方法  6 9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分配到切割球囊 (38例 )和普通球囊 (31例 )治疗组。球囊扩张前及扩张后即刻 ,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超声测定相关参数。随访 6个月时临床改善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研究终点包括出现心肌梗死、需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再介入治疗。 结果 两组的手术成功率为 10 0 %。切割球囊组 1例患者扩张后在支架的远端出现夹层。平均随访 (6 7± 0 3)个月。切割球囊组于术后 3和 6个月时的再狭窄率显著低于普通球囊组 (分别为 15 %对 38%及 18%对4 3% ,均为P <0 0 0 1)。扩张后即刻血管直径获得值在切割球囊组和普通球囊组分别为 (1 72± 0 5 2 )mm和 (1 15± 0 5 4 )mm ,而 3和 6个月后切割球囊组的血管直径晚期丢失值为 (0 2 6± 0 0 5 )mm及(0 38± 0 0 6 )mm ,普通球囊组丢失值为 (0 78± 0 19)mm及 (0 89± 0 16 )mm(均为P <0 0 0 1)。 结论 切割球囊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效果可靠、安全 ,容易操作 ,再狭窄率低 ,易于被患者接受 ,是一个较有前途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切割球囊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切割球囊成形术 (CBA)与普通球囊成形术 (POBA) ,对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的近、远期血管造影结果 ,评价CBA对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的有效性。方法  16 6例支架内再狭窄PTCA病人 ,按所用球囊不同 ,分为CBA组 (98例 ) ,POBA组 (6 8例 ) ,分别比较术后即刻及远期定量冠脉造影最小血管径 (MLD)、狭窄度及再狭窄率。结果 术后即刻MLD及狭窄度两组差别无显著性 ,CBA组最大扩张压明显为低 [(8 3± 0 9)atm比 (14 7± 4 6 )atm ,P <0 0 5 ]。追踪造影结果 ,CBA组MLD明显大于POBA组 [(1 7± 0 5 )mm比 (1 4± 0 5 )mm ,P <0 0 5 ]、狭窄度明显小于POBA组 [(36± 13) %比(46± 15 ) %,P <0 0 1],再狭窄率低于POBA组 (2 6 1%比 4 0 3%,P <0 0 5 )。结论 CBA的低压扩张效果在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亦是有效的 ,并且获得了较POBA低的再狭窄率 ,值得进一步探讨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长球囊介入治疗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纤溶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分别采用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和短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纤维蛋白肽A(FPA)等纤溶及凝血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球囊直径、球囊长度及球囊扩张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t=3.45、18.76、8.94,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即刻t-PA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而两组间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24 h,研究组t-PA含量较本组术后即刻及对照组均明显上升,恢复至术前水平(t=5.32,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FPA、PAI-1含量均较本组术前明显上升(t =3.95、3.86、4.21、4.82,P<0.05);而在术后24 h两组PAI-1含量与本组术后即刻相比较明显下降(t=4.25、4.38,P<0.05),而且研究组在术后24 h与同期的对照组相比下降更明显(t=3.01、3.17,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 FPA含量也明显下降(t=3.11、3.84,P<0.05),与术前FPA水平相接近.结论 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可以降低术后血栓事件发生率,预防术后再狭窄率低,即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可增强纤溶系统活性,减弱凝血系统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切割球囊成形术对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即刻和 6个月内随访效果。方法  6 9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随机分配到切割球囊组 (38例 )和普通球囊治疗组 (31例 )。球囊扩张前及扩张后即刻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超声下 ,测定相关参数。观察随访 6个月内临床改善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研究终点包括出现心肌梗死 ,需要冠状动脉搭桥或再介入治疗。结果 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均为 10 0 %。切割球囊组 1例患者扩张后在支架的远端出现夹层。平均随访 (6 .7± 2 .3)个月。切割球囊组于术后 3和 6个月时的再狭窄率显著低于普通球囊组(15 %∶38%及 18%∶4 2 % ,P <0 .0 0 1)。扩张后即刻血管直径获得值在切割球囊组和普通球囊组分别为 (1.72±0 .5 2 )mm和 (1.15± 0 .5 4 )mm ,随访 3个月及随访终点时切割球囊组的血管直径晚期丢失分别为 (0 .2 6± 0 .0 5 )mm(3个月 )及 (0 .38± 0 .0 6 )mm ,同时的普通球囊组丢失值分别为 (0 .78± 0 .19)mm(3个月 )及 (0 .89± 0 .16 )mm。结论 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内狭窄效果可靠 ,安全 ,容易操作 ,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双导丝聚力球囊与普通球囊在直径≤2.5 mm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即刻效果及远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显示小血管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5 mm)需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连续入选的150例小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75例,对照组75例。试验组: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对照组:普通球囊单纯扩张。观察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6~9个月时复查冠脉造影,观察小血管病变再狭窄发生率。观察12个月内小血管病变相关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采用双导丝聚力球囊对小血管病变进行介入治疗手术试验组成功率97.3%,对照组86.7%(P=0.015),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分别为1.3%与6.7%(P=0.032)。6~9个月复查冠脉造影,试验组与对照组靶病变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2.7%与31.8%(P<0.05),12个月与小血管病变相关的MACE发生率两组分别为5.4%及18.5%(P=0.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导丝聚力球囊与普通球囊相比,可降低小血管病变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1年内靶病变再狭窄及MACE发生率。是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又一可选择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经皮冠脉血管重建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至今已走过2 0余年的岁月,其间新技术、新器械、新思想、新观点层出不尽,但PCI术后再狭窄问题却一直“如影相随、挥之不去”。单纯球囊扩张的术后再狭窄率高达30 %~5 0 % ,研究发现其中70 %可能与血管弹性回缩有关,30 %为细胞过度增殖及血管再塑型(remodel ing)。为解决PTCA术后再狭窄,人们尝试过冠状动脉内支架术(STENT)、定向冠状动脉内膜切除术(DCA)、高速冠状动脉内膜旋磨术及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等技术,在评价手术即刻和远期效果后,冠状动脉内支架术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和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C 反应蛋白 (CRP)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 65例拟行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接受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 (切割球囊组 )或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 (普通球囊组 ) ,球囊扩张后均放置支架。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2h和 6h抽取冠状静脉窦血样测定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血清IL 6的浓度 ;另于术前、术后 6h、术后 2 4h和 48h抽取肘静脉血样 ,测定血清CRP的浓度。以上指标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量。结果 :普通球囊组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浓度术后即刻和术后 2h ;血清IL 6浓度术后即刻 ,术后 2h和 6h以及血清CRP浓度术后 6h、2 4h和 48h都明显高于切割球囊组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0 0 1)。结论 :单纯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清IL 6和CRP浓度的影响均小于单纯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 ,联合支架置入术后有相似结果 ,这可能是前者通过减轻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减少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旋磨术与切割球囊及常规球囊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将416例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分别用旋磨术、切割球囊与常规球囊进行扩张治疗,在治疗即刻及6个月时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介入治疗前各组间支架内再狭窄情况无明显区别。(2)旋磨后即刻所获得的冠状动脉支架内最小血管直径(MLD)最大(2.67±0.55mm,P<0.05),切割球囊与常规球囊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1±0.65mm比2.53±0.65mm,P>0.05)。(3)6个月后旋磨治疗组的冠状动脉支架内MLD最小(1.52±0.91mm,P<0.05),切割球囊组大于常规球囊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6±0.74mm比1.75±0.83mm,P>0.05)。旋磨术与切割球囊及常规球囊治疗组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率分别为54.78%,38.31%及46.50%。(4)旋磨治疗组后期血管丢失量最大(P<0.05),切割球囊组明显低于常规球囊治疗组(P<0.05)。结论旋磨术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即刻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仍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最佳。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应用于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的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的36例心内科行PCI术发现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18例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18例患者应用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疗效以及随访6个月后的效果。结果:36例患者均在6个月后参与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率为100%。随访期间,对照组2例患者出再发心肌梗死;对照组患者1例出现非本次治疗血管病变狭窄并再次行PCI术。两组患者术前主支血管直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两组患者术后即刻主支血管直径均较术前扩张(均P=0.00);观察组术后6个月主支血管直径与术后即刻直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对照组术后6个月主支血管直径较术后即刻直径变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组患者术前分支血管直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分支血管直径均较术前扩张(观察组P=0.00;对照组P=0.03);观察组术后6个月分支血管直径与术后即刻直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对照组术后6个月分支血管直径较术后即刻直径变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药物涂层球囊对于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单纯PTCA术后再狭窄率高,尤其对小血管(管腔直径≤3mm)病变再狭窄者。本文将普通球囊与切割球囊进行对比,以探讨切割球囊对小血管病变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03年5月~2004年12月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研究经皮冠状动脉(冠脉)内β-射线放射疗法(β-放疗,Novoste)与切割球囊成形术(CBA)联合治疗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ISR>70%的病人295例(男性188例,女性90例,年龄59.76±10.83岁),其中112例均行CBA联合β-放疗为β-放疗组(n=112),183例单独采用CBA(89例)或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94例)为对照组(n=183).弥漫性长病变ISR者β-放疗先照射病变远段,再回撤导管照射病变近段.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期行定量冠脉造影(QCA),分析病变长度,最小管腔直径(MLD),参照管腔直径(RLD)和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比(DS).防访靶血管再次成形率(TVR)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术前及术后即刻两组病人的QCA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6.3±1.6月)β-放疗组的MLD大于对照组,Ds小于对照组,P<0.015.β-放疗组与对照组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死亡率相似(心绞痛为10%对17%,心肌梗死为1%对2%,死亡率为0%对2%,P=NS),但β-放疗组的TVR和MACE明显低于对照组(TVR为5%对16%,MACE为10%对25%,P<0.05).β-放疗组28例(26%)弥漫性长病变ISR,回撤β-放疗导管分段照射后,随访TVR和MACE无增加.结论冠脉内β-放疗和CBA相结合治疗ISR安全、有效,TVR和MACE明显降低.采用回撤β-放疗导管技术可以有效地治疗弥漫性长病变IS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切割的球囊预扩张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86例Multilinkstent置入患者 ,按预扩张所用球囊不同 ,分为切割的球囊血管成形术 (CBA)组和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 (POBA)组 ,比较两组支架置入后即刻及远期血管造影随访结果。结果 :治疗后即刻及追踪造影结果显示 ,两组在最小血管径 (MLD)、狭窄度(DS)、晚期内径丢失方面无明显差别 ,内径丢失指数CBA组 (0 .2 8± 0 .15 )较POBA组 (0 .4 2± 0 .2 8)为低 (P <0 .0 5 ) ,再狭窄率CBA组为 15 .4 % ,POBA组为 2 5 .0 % ,CBA组呈低的倾向。结论 :CBA预扩张有可能对支架内再狭窄产生有益影响 ,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往的血管内超声 (IVUS)研究显示 ,血管的负性重塑和内膜增殖在介入术后再狭窄中占主导地位。球囊扩张所致的严重损伤可引起血管内膜增生 ,切割球囊成形术 (CBA)可减轻这种对血管的损伤。然而CBA扩张狭窄血管的机制尚未明了。本文作者通过IVUS探讨CBA引起血管管腔扩张的机制 ,并与传统球囊成形术进行对比。对 65例行CBA或传统球囊成形术的患者进行了研究 ,其中CBA组 ( 40例 ) ,传统球囊成形术组 ( 2 5例 )。这些患者均在自身冠脉内有长度小于 10mm的未加处理的病变。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定量冠脉造影 (QCA)…  相似文献   

16.
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10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 10 2例冠心病患者的 116处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对其进行分析 ,并短期随访。结果  116处病变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成功率 94 %,结合普通小球囊预扩张后其成功率为 97%。 16例支架内再狭窄均扩张成功。 116处病变切割球囊扩张后安放支架 72个 (支架安放率 6 2 %) ,4 4例单纯行切割球囊扩张术者残余狭窄为 0~ 2 0 %[平均为 (11 6± 5 9) %]。 1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包填塞 ,1例发生严重内膜撕裂。无急性闭塞、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随访 1~ 2 0月 (平均 11 2月 ) ,10 (9 8%)例患者于术后出现心绞痛。其他患者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 12例病人复查冠脉造影 ,其中 3例发生再狭窄。结论 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安全、有效 ,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单纯药物球囊处理冠状动脉主支中远段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行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于冠状动脉主支中远段行单纯药物球囊处理41例患者,对照组选择同期78例患者行传统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术后即刻复查造影,术后9个月临床临床随访,观察组即刻手术效果、统计患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2组手术患者均无冠脉穿孔、心包填塞等事件发生,观察组41例患者行药物球囊扩张术,成功率95.1%。对照组78例患者行传统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成功率93.6%。观察组与对照组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即刻血管最小管腔直径由术前(1.06±0.42mm)增加至术后(3.14±0.51mm)(p<0.05),复查冠脉造影血管最小管腔(3.16±0.54)(P>0.05),对照组即刻血管最小管腔直径由术前(1.14±0.48mm)增加至术后(3.22±0.56mm)p<0.05),复查冠脉造影血管最小管腔(3.12±0.61)((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心源性死亡、致死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管再重建。结论 单纯药物球囊扩张对冠状动脉主支中远段病变治疗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浓度的影响 ,并研究术后血清TNF α、IL 6和IL 8的浓度与远期心血管事件的联系。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病人共 80例 ,分为普通球囊加支架组 ( 4 3例 )和切割球囊加支架组 ( 37例 ) ,所有病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术前、术中、术后即刻、术后 6h、术后 2 4h的血清TNF α、IL 6和IL 8的浓度 ,并随访术后 6个月心血管事件 ,比较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之间血清TNF α、IL 6和IL 8的差异。结果 再狭窄组中普通球囊加支架组和切割球囊加支架组术后 6hTNF α、IL 6和IL 8浓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 ,但普通球囊加支架组升高更明显 ,而术后 2 4h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 ;无再狭窄的普通球囊加支架组和切割球囊加支架组各时间段的TNF α、IL 6和IL 8浓度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切割球囊加支架术后血管损伤较小、炎症反应较轻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后 6hTNF α、IL 6和IL 8浓度升高可能是术后发生再狭窄的预报标志 ,对预测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后远期疗效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旨在研究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内 β 射线放射疗法 (β 放疗 ,Novoste)与切割球囊成形术 (CBA)联合治疗支架内再狭窄 (ISR)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ISR >70 %的病人 2 95例 [男性 2 0 5例 ,女性 90例 ,年龄 (5 9 76± 10 83)岁 ],其中 112例均行CBA联合 β 放疗为 β 放疗组 (n =112 ) ,183例单独采用CBA(89例 )或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 (94例 )为对照组 (n =183)。弥漫性长病变ISR者β 放疗先照射病变远段 ,再回撤导管照射病变近段。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期行冠脉造影 ,分析病变长度、最小管腔直径 (MLD)、参照管腔直径 (RLD)和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比 (DS)。随访靶血管再次成形率 (TVR)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发生率。结果 术前及术后即刻两组病人的冠脉造影结果差异无显著性。随访期 (6 3± 1 6月 ) β 放疗组的MLD大于对照组 ,DS小于对照组 ,P <0 0 5。β 放疗组与对照组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死亡率相似 ,差异无显著性(心绞痛为 10 %vs17% ,心肌梗死为 1%vs 2 % ,死亡率为 0 %vs2 % ) ,但β 放疗组的TVR和MACE明显低于对照组 (TVR为 5 %vs 16 % ,MACE为 10 %vs 2 5 % ,P <0 0 5 )。β 放疗组 2 8例 (2 6 % ,2 8 10 6 )弥漫性长病变ISR ,回撤 β 放疗导管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 5 2例冠心病患者的 63处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对其进行分析 ,并短期随访。结果  63处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成功率92 1% ,其中 9例完全闭塞性病变中 7例获得成功。 2例支架内再狭窄均扩张成功。 63处病变切割球囊扩张后安放支架 43个 (支架安放率 68 3 % ) ,2 0例单纯行切割球囊扩张术者残余狭窄为 0~ 2 0 % [平均为 ( 7 2±5 6) % ]。 1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包填塞 ,无严重内膜撕裂、急性闭塞、急诊冠脉架桥术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随访6~ 12个月 ,1例单纯行切割球囊扩张术患者于术后 1月出现心绞痛 ,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再狭窄。其他患者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安全、有效 ,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