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检测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2004-2005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50份人血清的抗CCP抗体,包括54例RA患者,80例其它风湿病患者,16名正常人;并分析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相关性。结果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4%和93.8%。发病2年内与2年以上的抗CCP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抗CCP抗体阴性组与阳性组的关节畸形率差异无显著性。抗CCP抗体与RF、CRP、ESR无相关性。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很高的特异性,联合抗CCP抗体和RF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凯  吴丹  张学军 《山东医药》2012,52(23):28-30
目的探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8例RA患者(RA组)、62例关节疼痛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疾病对照组)、129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抗MCV抗体、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计算抗MCV抗体与抗CCP抗体诊断R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记录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并计算DAS28积分值。对抗MCV抗体与抗CCP抗体及DAS28积分(包括CRP、TJC、SJC三个变量)进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 RA组抗MCV抗体、抗CCP抗体、DAS28积分值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抗MCV抗体与抗CCP抗体诊断RA的敏感性分别为88.2%(60/68)、75.0%(51/68),P=0.026;特异性分别为97.3%(186/191)、95.8%(183/191),P=0.548。抗MCV与抗CCP抗体呈显著正相关(r=0.826,P<0.05);抗MCV与RA活动度指标DAS28积分及CRP、肿胀关节数间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抗MCV抗体在RA诊断中较抗CCP抗体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为RA诊断提供良好的依据,且抗MCV抗体与RA病情活动度指标相关,高滴度的抗MCV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示RA的病情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关节病中的阳性率,探讨抗CCP抗体检测在RA和HCV相关关节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42例RA和38例HC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抗CCP抗体浓度,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RF浓度。结果血清抗CCP抗体在RA组阳性率为86%(36/42),而在HCV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同HCV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RA组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 VS 0,P〈0.01)。血清RF在RA组阳性率为79%(33/42):HCV感染组阳性率是42%(16/38),健康对照组阳性率是7%(2/30)。而在16例RF阳性HCV感染患者中,HCV相关关节病占81%(13/16),无关节受累者占19%(3/16);13例HCV相关关节病中,多关节痛者占85%(11/13),RA样多关节受累者占15%(2/13);RF在HCV相关关节病与R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 VS 79%,19〉0.05)。结论血清抗CCP抗体测定更有助于RA与HCV相关关节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同时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和类风湿因了(RF)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ORA)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探讨三者联合检测在EORA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抗CCP抗体及抗RA33抗体,用速率散射比浊法量检测类风湿因子(RF)。共检测26例EORA病人、25例非EORA、30例正常老年人中的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及RF的分布。比较三者之间的敏感度、特异度及三者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 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及RF对RA的敏感度分别为46.15%、34.62%、61.54%,特异度分别为98.18%、96.36%、83.63%。抗CCP抗体敏感度特异度与抗RA33抗体敏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特异度与RF特异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抗CCP抗体敏感度特异度与抗RA33抗体与RF的关系不密切。结论 抗CCP抗体和RA33抗体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RF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EO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抗Ⅱ型胶原抗原表位的多肽片段(GPAGTAGAR)抗体,即抗CB10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阳性率,探讨抗CB10抗体在RA中的意义。方法以人工合成CB10多肽为抗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64例RA、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55例骨关节炎(OA)、66例强直性脊柱炎(AS)、63名正常人血清及19例RA和14例AS关节液中抗CB10抗体的水平。分析比较各组抗CB10抗体的水平及其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RA患者血清中抗CB10抗体的吸光度(A)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在RA、SLE、AS、OA及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1.3%、12.5%、30.3%、12、7%和3.2%,对RA的敏感性为71.3%,特异性为82.1%;阳性预测值为77.5%,阴性预测值为80.2%。病程≤2年的RA患者抗CB10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病程〉2年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B10抗体与病程及x线分期呈负相关(P〈0.05),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休息痛、健康评价问卷(HAQ)、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RA患者血清中抗CB10抗体明显升高,对RA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抗CB10抗体与病程及x线分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其与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和第2代抗环瓜氨酸肽(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抗CCP2)抗体对RA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26例RA和122例非RA患者血清GPI抗原和抗CCP2抗体,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结果 血清GPI浓度在RA患者较非RA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8±0.65) mg/L vs.(0.07±0.36) mg/L,P〈0.005].GPI对RA的诊断敏感性为32.5%,低于RF(69.0%)和抗CCP2抗体(72.2%)的诊断敏感性,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GPI、RF和抗CCP2抗体对RA的诊断特异性分别为89.3%、87.7%和95.1%,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一检测抗CCP2抗体比较,GPI及RF同时阳性、GPI及抗CCP2抗体同时阳性、以及GPI、RF及抗CCP2抗体三项同时阳性的诊断敏感性降低;而GPI或RF、GPI或抗CCP2、以及GPI或RF或抗CCP2单一阳性的诊断特异性降低,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GPI对RA诊断的敏感性低,可与高敏感性的抗CCP2抗体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2岁.主因“多关节肿痛6年,加重1年”来诊.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双膝关节疼痛,无肿胀,行走时明显,伴晨僵,约10 min,无双手关节受累、无腰背部疼痛、无髋部及足跟痛.5年余前出现右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不能伸直,伴右手中指近端指间关节肿痛,查血常规正常,类风湿因子(RF) 50 U/ml(参考值0~30 U/ml),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RA33抗体均阴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红细胞沉降率(ESR) 11mm/1 h,骶髂CT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8.
穆荣  刘栩  栗占国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0):744-744
患者女,40岁。主因“多关节肿痛伴口干、眼干6年,双下肢麻木、无力4年,加重2个月”就诊。患者6年前开始间断双膝、双肩、双腕、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障碍,伴晨僵大于1h,每次持续可达数月。逐渐出现双手掌指关节屈曲畸形。伴双眼干涩、口干,咽干食困难。于我院查类风湿因子(RF)1:320(+),抗核抗体(ANA)1:160(+),抗SSA(+),抗SSB(+),双手关节x线示多个关节骨质破坏,Shirmer试验(+),角膜荧光染色(+),唇腺活检示“灶状淋巴细胞浸润,部分腺体破坏”,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RA),继发干燥综合征(sSS)”,予柳氮磺吡啶0.75g,3次/日,甲氨蝶呤(MTX)15mg/周及泼尼松7.5mg/d治疗,病情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9.
例 1,女 ,5 6岁。于 1998- 0 4 - 0 5入院。 10年来 ,常感双膝关节疼痛、肿胀、腰背部疼痛伴晨僵 ,活动受限 ,入院前 1年自觉口干 ,进干食需水送下 ,眼干无泪。入院体查 :心肺腹无异常 ,脊柱后凸 ,腰椎前弯 ,后仰、侧弯受限 ,双膝关节压痛 (+) ,局部肿胀。浮膑试验 (+)。实验室检查 :血沉 30mm/h ,类风湿因子 1∶2 0 (+) ,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全套自身抗体均 (- ) ,抗B2 7抗体 (+)。X线片示骶髂关节模糊 ,以右侧为著。腮腺造影 2 4h腮腺泡内仍可见大量造影剂潴留 ,主导管远端呈束状扩张。 5min唾液流量为 1mL。滤纸实验…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48岁。因“活动后呼吸困难1年余”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症状呈渐进性加重,伴有间断双下肢水肿,服用利尿剂后可稍有减轻,无活动后胸痛,无咳嗽、咳痰、咯血,诉有轻微口干、眼干症状,无关节僵硬及肿痛。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服用卡托普利降压治疗,血压控制正常;有2型糖尿病史5年,服用格列美脲降糖治疗,血糖控制可。体检:T 36.5℃,P 96次/分,R 20次/分,Bp 120/80 mmHg,口唇轻度紫绀,颈静脉充盈,肝颈反流征阴性,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96次/分,律齐,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心音有力,P2>A2,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左足踝内侧可见斑片状红色丘疹。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气分析正常,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94%。电解质:钠133 mmol/L,血脂、血糖、心肌酶谱及补体 C3、C4、IgA、IgG、IgM和抗 O 溶血试验均正常,红细胞沉降率52 mm/h,类风湿因子(RF)128.7 IU /ml,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10.86 mg/L,凝血功能全套包括 D-二聚体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抗核抗体、抗双链 DNA抗体均为阴性,抗盐水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谱:抗干燥综合征 A(SS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 B(SSB)抗体阳性,余正常。角膜染色试验:双眼(+);Schirmer 试验:左眼6 mm/5 min,右眼7 mm/5 min。口腔检查:唾液流率0.05 ml/min,腮腺放射性核素检查双侧腮腺分泌功能明显减退。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9次/分,右心室肥大。心脏彩超:肺动脉增宽,右心系统扩大,肺动脉少量返流,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重度肺动脉高压(估测肺动脉压82 mmHg),左室射血分数53%。肺通气功能、残气量、弥散量均正常。胸部 CT 检查:心脏增大,肺动脉高压。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力95/35 mmHg,平均压力55 mmHg。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给予甲泼尼龙片40 mg,每日1次;西地那非片50 mg,口服,每日1次;贝前列腺素钠片20μg,口服,每日1次;安立生坦片5 mg,口服,每日1次;华法林片2.5 mg,口服,每日1次,洛丁新10 mg,口服,每日1次;酒石酸美托洛尔片6.25 mg,口服,每日2次;呋塞米及安体舒通间断利尿治疗;同时给予护胃、补钾、补钙等治疗。  相似文献   

11.
例1,男性,19岁。因双手指间关节对称性肿胀1年半就诊。其于1年半前渐发生双手近端指间关节(PIP)肿胀,无疼痛、活动受限、晨僵、口干、眼干。体检:双手第2、3、4PIP肿胀,为侧面肿胀,未影响到伸侧及掌侧面,无压痛,无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类风湿因子(RF)(-),血沉3mm/h,C反应蛋白(CRP)<10mg/L,抗核抗体(-)。血清免疫球蛋白:IgG8.51g/L,IgA1.91g/L,IgM0.93g/L,补体C30.93g/L,C40.32g/L。双手X线检查显示:双手诸骨未见异常。诊断为PIP周围胶原沉积症,未予治疗,随访1年无变化。例2,男性,13岁。因双手指间关节对称…  相似文献   

12.
张琦  齐文成  韩锋 《山东医药》2010,50(9):62-63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RA患者(RA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AID组)、正常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GPI水平,并检测类风湿因子(RF—IgM、RF—IgG、RF-Ig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RA组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血沉、免疫球蛋白、补体和血小板。结果RA组的GPI水平明显高于另外两组,且GPI水平在早期RA和非早期、活动期与非活动期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当GPI为0.23mg/L时,诊断准确性最高;CPI与疼痛关节数、RF-IgM、RF-IgA相关(P〈0.05);GPI与抗CCP抗体、RF—IgM和RF-IgA的敏感度相似,与RF-IgM的特异度相似。结论GPI可作为RA诊断的实验室指标之一,其与抗CCP抗体、RF—IgA联合应用对RF—IgM阴性患者在诊断上可起到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媛  齐文成 《山东医药》2009,49(12):76-77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分别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其他结缔组织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抗环瓜氨酸抗体(CCP),并检测RA患者类风湿因子、血沉、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血小板等指标。发现RA患者的抗CCP抗体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结缔组织病和正常对照组,并且与某些炎症指标有相关性。提示抗CCP抗体在RA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RA的理想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21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双足多个跖趾关节肿胀、疼痛,晨起时明显,负重时疼痛加重,徒步活动受限.无双手及任何其他关节受累.多次查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及抗核周因子(APF)均为阴性.3年来间断给予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病情无明显缓解.既往体健,无相关遗传性疾病家族史.查体:无皮疹,心肺无异常.脊柱无畸形,各棘突无压痛.双足多个跖趾关节明显肿胀、压痛,其余关节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尿、粪便常规无异常,血生化、免疫球蛋白、补体、蛋白电泳、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正常,但抗突变型波形蛋白(抗MCV)290 U/L(正常值范围<25 U/L),双足X线片示多个跖趾关节虫蚀状或囊性改变.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52岁,因"多关节肿痛、乏力、纳差3月余"人院.患者于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关节肿痛、乏力、纳差,多关节肿痛累及双腕关节、双肘关节、双肩关节、双膝关节及双踝关节,无指或趾关节肿痛,双手无晨僵现象,无明显口于、眼干.一直未诊治.否认病毒性肝炎及其它肝病史.体检:颜面及皮肤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压痛,肝区叩痛阳性.双腕关节、双膝关节肿胀,压痛阳性;双肘关节、双肩关节、双踝关节无肿胀,压痛阳性,各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辅助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肝功能:胆红素正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98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16U/L,白蛋白34g/L,球蛋白62g/L,碱性磷酸酶正常,谷氨酰转移酶77U/L,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血脂、血糖、甲状腺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免疫功能:补体正常,球蛋白升高,以IgC升高明显,C反应蛋白86mg/L,血沉131mm/h,类风湿因子441IU/ml,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抗核抗体胞浆型1:320,颗粒型1:1000,抗双链-DNA抗体阴性,抗中心粒细胞抗体阴性.风湿14项:抗SS-A抗体强阳性,余未见明显异常.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抗平滑肌抗体阴性,抗肝肾微粒体抗体阴性,抗线粒体1gM抗体阳性,乙肝三对、甲肝、丙肝、丁肝、戊肝抗体均为阴性.腹部超声:脾脏稍大,肝胆未见明显异常.肝穿刺示: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肝细胞嗜酸性变,小叶内散在点状坏死灶,窦周少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汇管区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依据2010年美国肝病学会及2009年ACR/EULAR的分类诊断标准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甲泼尼松龙24mg,每日早一次;来氟米特10mg,每日一次;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以及护胃、补钙、补钾等治疗.1个月后患者复诊无关节肿痛,乏力、纳差较前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6.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180,自引:20,他引:160  
目的 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阳性率,探讨抗CCP抗体检测在RA中的意义。方法 以根据已知cDNA序列人工合成的CCP为抗原建立ELISA方法检测294例RA,132例其他风湿性疾病,135例非风湿性疾病中的抗CCP抗体的分布。比较抗CCP抗体与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类风湿因子(RF)以及HLA-DR4的相关性。结果 294例RA病人中,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46.6%,其他风湿性疾病的阳性率为5.3%,非风湿性疾病的阳性率为1.5%。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6.6%,96.6%。抗CCP抗体与APF、AKA以及HLA-DR4之间有相关性,与RF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抗CCP抗体对RA具有良好的敏感性(46.6%)和特异性(96.6%),能用于RA的诊断。抗CCP抗体与AFP、AKA有相关性,但不完全重叠。抗CCP抗体可视为RA新的血清学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抗CCP抗体滴度与RA疾病活动度、达标和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RA随访队列中的患者,入组患者需在我院首次就诊时抗CCP抗体阳性,且间隔至少1年随访过程中有至少1次抗CCP抗体复查结果。根据随访过程中抗CCP抗体滴度自基线下降是否超过10%,将患者分为下降组和未下降组,采用单因素比较、Spearman及Kendall相关性分析对抗CCP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度、是否缓解及复发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4例患者,女性105例(84.7%),中位年龄51.5(38.3,58.0)岁,中位病程24(5,8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14,57.8)个月,其中抗CCP抗体滴度下降组65例,未下降组59例。基线抗CCP抗体滴度与基线疾病活动度指标,包括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ESR、CRP、患者对疾病的总体评价(PGA)、医生对疾病的总体评价(EGA)、基于28关节计数和CRP/ESR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CRP/DAS28-ESR)、简化的疾病活动度指标(SDAI)、临床疾病活动度指标(CDAI)之间未见相关性(r值均<0.3,P均>0.05);随访过程中抗CCP滴度的变化与疾病活动度的变化无相关性(但r值均<0.3,P均<0.05)。至随访终点时,DAS28-CRP、DAS28-ESR、TJC及CRP变化值在抗CCP滴度下降组显著高于未下降组(P均<0.05);抗CCP抗体滴度下降组和未下降组患者达到临床缓解/低疾病活动度的比例分别为78%(51/65)和68%(40/59),随访中抗CCP抗体滴度是否下降与随后能否达标无相关性(r=0.121,P=0.181),也与疾病复发无相关性(r=-0.112,P=0.216)。基线抗CCP抗体水平与随访终点时患者临床上是否达标以及是否出现疾病复发之间也不存在相关性(r绝对值均<0.3,P值分别为0.465及0.108)。结论基线抗CCP抗体水平以及随访过程中滴度的变化均与基线疾病活动度、治疗后是否达到治疗目标以及是否复发之间无相关性,其在评估疾病活动度、预测治疗反应以及复发方面的价值有待进一步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抗突变型瓜氨酸化波形蛋白(MCV)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136例RA患者,8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以及19名正常对照血清中抗MCV抗体的分布,比较抗MCV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AKA)的相关性,并分析上述抗体在RA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136例RA患者抗MCV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6%和80.8%.与非RA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MCV抗体与抗CCP抗体、AKA和RF的重叠阳性率分别为91.9%、52.8%和76.5%。经统计学分析,抗MCV抗体与抗CCP抗体、AKA和RF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抗MCV抗体对R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视为RA新的血清学诊断指标.能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8岁。因多关节肿痛7年,加重10个月入院。7年前,患者接受颈椎病手术治疗后,逐渐出现右腕、踝、肘关节轻度肿痛,无晨僵,皮肤同时出现散在白斑,诊断白癜风。之后患者关节病变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行走困难,生活不能自理,并出现颈部、肩部、后背疼痛,未再诊治。10个月前,患者自觉关节疼痛较前明显加重,伴晨僵〉1h。2个月前,就诊于我院骨科,查类风湿因子(RF)为70.8IU/ml,关节片提示类风湿关节炎(RA),予风湿骨痛胶囊、双氯芬酸钠治疗后,疼痛较前缓解。既往体健。入院体检:体温36.5℃,脉搏85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99/67mmHg(1mmHg=0.133kPa);被动体位,全身皮肤散在多个大小不等、直径1—4cm色素脱失斑,左肩关节活动受限,右腕、踝关节肿胀,右腕关节掌屈、背伸受限,左食指不能背伸,双侧Babinski征(+),Kernig征(一)。查RF、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阳性;ESR9mm/1h,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均阴性;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X线示:双腕关节诸骨可见多个大小不等囊状密度减低区,以左侧为重,左腕关节间隙消失融合,双手掌指、指指关节间隙不同程度变窄,关节周围软组织略肿胀;右肱骨下段桡侧骨皮质下小囊状骨质密度减低区,边界欠清无硬化。诊断RA、白癜风,予来氟米特、白芍总甙胶囊及洛索洛芬钠治疗,患者关节肿痛及白癜风均好转后出院。  相似文献   

20.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体)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计数(PLT)及临床的相关性,以及未分类关节炎(痛)患者6个月后随访转归情况,探讨其在RA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对91例RA患者,46例未分类关节炎(痛)患者,45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抗CCP抗体、TNF—α,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RF。结果 RA组及未分类关节炎(痛)组患者外周血抗CCP抗体水平与TNF—α水平、PLT、关节肿胀度呈显著正相关(r=0.854,P=0.000;r=0.882,P=0.000;r=0.318,P=0.002;r=0.486,P=0.001;r=0.291,P=0.005;r=0.731,P=0.000),RA组及未分类关节炎(痛)组患者外周血抗CCP抗体水平分别与握力呈弱负相关(r=-0.228,P=0.030)、与ESR呈弱正相关(r=0.365,P=0.013);RA组及未分类关节炎(痛)组患者外周血抗CC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风湿病组患者(P=0.000);其他风湿病组患者外周血抗CCP抗体水平高于正常组对照组(P=0.011)。46例未分类关节炎(痛)组患者有24例抗CCP抗体阳性,6个月后随访,有32例为早期RA,抗CCP抗体在早期RA的阳性率为72%(23/32),96%(23/24)的未分类关节炎(痛)组抗CCP抗体阳性患者为早期RA.结论 抗CCP抗体反映了RA一定的病情活动性;可用于RA早期诊断及利于早期RA的鉴别诊断;抗CCP抗体水平升高,伴有TNF—α、ESR、PLT升高及关节肿胀时,有助于RA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