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目的 研究重组人Ⅱ型胶原 2 5 0 2 70多肽 (recombinanthumancollagentypeⅡ pep tide 2 5 0 2 70 ,rhCⅡ 2 5 0 2 70 )对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外周血特异性T细胞的活化作用 ,为口服耐受治疗RA提供研究材料和实验依据。方法 不同浓度 (0 1、1 0、10、10 0、10 0 0 μg ml)的 6聚rhCⅡ 2 5 0 2 70体外刺激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等浓度的融合表达的基础蛋白 (GST)和磷酸盐缓冲盐水 (PBS)作为阴性对照 ;化学合成CⅡ 2 5 0 2 70和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酯 (PMA)刺激组为阳性对照 ,体外培养 1~ 6d。流式细胞仪 (FCM)测定刺激前后各组培养细胞中T(CD3+ )淋巴细胞表面活化标志CD2 5的表达、5 溴脱氧尿嘧啶 (BrdU)在DNA中的掺入及细胞因子干扰素 (IFN) γ和白细胞介素 (IL) 4的分泌 ,以验证其对RA患者外周血特异性T细胞的活化作用。结果 rhCⅡ2 5 0 2 70合适的刺激浓度为 10 0 μg ml,在此浓度下刺激 4d ,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CD2 5 + 、Br dU+ 细胞率分别为 (17± 4 ) %、(35± 5 ) % ,均显著高于同行对照GST组 (P <0 0 1) ,而和化学合成CⅡ 2 5 0 2 70刺激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同等条件下rhCⅡ 2 5 0 2 70刺激组T细胞中IL 4、IFN γ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13 3± 4 0 ) %、(6 0± 2 1)  相似文献   

2.
Shen M  Zeng XJ  Tang FL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2):928-931
目的 通过观察人类软骨糖蛋白 39(HCgp 39)mRNA在类风湿关节炎 (R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和滑膜中的表达水平 ,寻找反映RA早期骨破坏的敏感指标。方法 采集 31例RA、6例骨关节炎 (OA)、10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SpA)、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以及 10例健康人新鲜抗凝静脉血 ,分离单个核细胞 ,并采集 7例RA、5例OA的滑膜 ,行半定量逆转录 (RT) PCR。结果 RA患者PBMC中HCgp 39mRNA行RT PCR与内对照tubulin共扩增后吸光度比值为0 86 90± 0 5 2 4 0 ,与OA(P =0 0 2 4 )、SpA(P =0 0 4 9)、SLE(P =0 0 4 3)以及健康对照 (P =0 0 33)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而OA、SpA、SLE与健康对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RA滑膜HCgp 39mRNA行RT PCR与tubulin共扩增后吸光度比值为 1 986 3± 1 9397,与OA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4 )。在RA和OA中 ,同一患者的PBMC与滑膜HCgp 39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HCgp 39mRNA在RA患者PBMC和滑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炎症性关节病 ,提示HCgp 39可能是RA发病机制中重要的自身抗原 ,它的异常表达可能是造成T细胞介导自身免疫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T辅助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红梅 《山东医药》2004,44(24):14-15
目的 探讨T辅助细胞 (Th)亚群中的T辅助细胞 1(Th1)和T辅助细胞 2 (Th2 )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 )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细胞因子体外诱生培养技术对 35例EM患者及 18例健康育龄妇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加入植物血凝素 (PHA)进行培养诱生 3天 ,收集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 (ELISA)分别测定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中Th1类因子干扰素 γ(IFN γ)及Th2类因子白细胞介素 (IL) 4、6、10的含量。结果 EM患者PBMC诱生培养上清中IL 4、IL 6、IL 10水平 [(37 36±13 6 5 )、(6 94 32± 110 93)、(80 39± 2 3 0 2 )ng/L]比对照组 [(2 6 36± 4 32 )、(5 2 6 35± 10 2 34)、(5 9 73±2 0 32 )ng/L]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EM患者的IFN γ为 (10 87 3± 380 9)ng/L ,与对照组的(16 37 8± 340 8)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EM患者PBMC诱生培养上清中IFN γ/IL 4为 36 4 7±19 4 1,与对照组的 74 86± 13 4 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在血浆中 ,除了EM组的IL 4、IL 6水平[(36 2 8± 17 4 6 )、(16 4 6± 5 4 8)ng/L]与对照组 [(2 2 4± 5 2 0 )、(12 32± 3 6 7)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0 0 5 )外 ,两组IL 10、IFN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催乳素对Graves病 (GD)甲状腺细胞与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体外共同培养时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等 ,测定在不同羊催乳素(oPRL)水平进行共同培养时PBMC的活化、增殖反应和甲状腺细胞对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复合体(HLA) DR及CD4 0 的表达。结果 oPRL浓度为 2 0 0 μg/L时与GD甲状腺细胞共同培养的PBMC中CD4 CD2 5 细胞百分率 [(13 0 8± 2 5 4) % ,P <0 0 1]和增殖指数 [(17 82± 3 0 2 ) % ,P <0 0 1]及 10 0 0μg/L时的增殖指数 [(16 5 7± 2 5 6 ) % ,P <0 0 5 ]均较 0 [分别 (10 15± 2 6 0 ) %和 (14 38± 2 6 4) % ]、12 5及 5 0 μg/L时有显著增加。在 2 0 0和 10 0 0 μg/L时相应甲状腺细胞中CD4 0 细胞百分率 [(4 8 2 5± 6 6 3) % ,(5 2 2 8± 6 94) % ]和平均荧光强度 (dMF ;42 94± 10 2 4,49 5 1± 12 34)明显低于 0 [(5 8 38± 6 6 2 ) %和 6 7 30± 2 0 2 0 ]、12 5及 5 0 μg/L剂量组。而在 5 0 μg/L时其HLA DR 细胞百分率[(4 6 79± 7 5 1) % ,P <0 0 1]和dMF(2 1 0 2± 5 43 ,P <0 0 1)显著高于 0 [(33 5 1± 8 5 8) %和 13 91±3 88]、12 5、2 0 0及 10 0 0 μg/L剂量组。除此以外 ,oPRL各剂量组间差异均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人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观察卡维地洛与阿替洛尔对肿瘤坏死因子(TNF α)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1.传4~6代生长良好的人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消化,离心,用10 %的16 4 0培养液配成1×10 6/ml浓度的细胞悬液;6孔培养板每孔加入1×10 6/ml的细胞悬液1ml,再分别加入1mmol/L浓度卡维地洛(山东齐鲁制药厂) 0、2 5、5、10、15 μl(此时培养液中的卡维地洛浓度分别为0、2 5、5、10、15 μmol/L) ,然后加入10mg/LTNF α10 μl,每种处理5个复孔,置于37℃含5 %CO2 的饱和水汽培养箱中培养。阿替洛尔(Sigma公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重组人β 趋化因子RANTES(RegulationuponactivationnormalT cellexpressedandsecreted)对T嗜性HIV 1病毒株SF 33在T细胞中复制的影响。方法 在SF 33感染细胞前 1h ,用不同浓度 (5ng/ml、5 0ng/ml、5 0 0ng/ml)的重组人RANTES、GST RANTES或TEP RANTES对MT 4细胞进行预处理。病毒感染后第6天 ,以ELISA方法检测p2 4抗原水平 ,MTT比色法检测感染细胞的存活数。结果 在不同浓度下 ,天然RANTES及修饰RANTES对SF 33p2 4水平不产生显著影响 ,半数抑制浓度IC50 >5 0 0ng/ml,对感染细胞的保护率在 0以下。结论 T嗜性HIV 1病毒株SF 33对RANTES及其修饰蛋白的抑制作用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使用培哚普利治疗后白介素 - 6( 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 ( TNF- α)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 10 0例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 73例 )和急性心肌梗死 ( 2 7例 )的病人分为两组 ,A组 ( 5 0例 )接受培哚普利治疗 2周 ,B组 ( 5 0例 )未接受培哚普利治疗。入院时和治疗 2周后分别检测 IL- 6和 TNF- α浓度。结果 入院时 A组 IL- 6和 TNF- α水平与 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 60 8.4± 112 .3 pg/ ml vs5 83 .1± 10 6.4pg/ m l,46.0±10 .4pg/ ml vs 44 .1± 8.8pg/ ml,P>0 .0 5 ) ,治疗两周后两组 IL - 6和 TNF-α水平均有降低 ,而 A组病人两周后 IL -6和 TNF- α水平与 B组相比有显著降低 ( 2 40 .5± 5 0 .4pg/ ml vs414.3± 98.6pg/ m l,16.2± 3 .5 pg/ m l vs3 2 .7± 6.2 pg/ ml,P<0 .0 5 )。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培哚普利治疗后 IL - 6和 TNF-α水平降低 ,提示培哚普利可能有直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MTX)联合4-氢过氧环磷酰胺(4HC)对体外培养的干燥综合征(S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周期、凋亡及分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MTX、4HC、MTX联合4HC的3组药物在4个浓度水平0、1、10、100μg/ml,与体外培养的SS患者PBMC作用48h。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L-1β、TNF-α分泌水平。对MTX、4HC在0、1、10μg/ml浓度水平进行析因设计。结果细胞周期:与对照组相比,MTX10组、MTX100组PBMC的G0/G1期比例增加,S期及G2/M期比例减少;不同药物浓度4HC组对细胞各周期影响多数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中MTX1+4HC1组、MTX10+4HC10组及MTX100+4HC100组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及G2/M期比例增加。细胞凋亡:MTX10组、MTX100组、4HC10组、4HC100组和联合组PBMC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同一药物浓度水平时,MTX1+4HC1组凋亡率高于MTX1组,MTX10+4HC10组凋亡率高于MTX10组及4HC10组,MTX100+4HC100组凋亡率高于MTX100组及4HC100组。细胞因子:不同药物浓度的MTX组、4HC组和联合组IL-1β分泌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除MTX10外,各药物组TNF-α分泌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同一药物浓度水平时,不同组的IL-1β、TNF-α分泌水平,混合组均低于单用药组。交互作用:MTX联合4HC在0、1、10μg/ml3个浓度对G0/G1期比例、凋亡率、IL-1β及TNF-α分泌水平4个方面的F值分别为:4.68、45.19、4.44及3.392,P值均〈0.05,提示MTX和4HC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MTX和4HC联合作用具有协同效应。MTX和4HC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S患者的PBMC,可有效抑制其G0/G1期的细胞凋亡,降低促炎因子IL-1β、TNF-α的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变化. 方法 将混合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和10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IL-2、IFN-γ、TNF-α和IL-4水平.试验设有PBS对照. 结果 疫苗接种组小鼠脾细胞IL-2、IFN-γ、TNF-α和IL-4分别在免疫后2~10周、4~8周、6~10周和4~6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6、8和4周达最高水平,含量分别为10.0 pg/ml、(75.0±6.6) pg/ml、(245.0±83.0) pg/ml和(187.5±16.5) pg/ml. 结论 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在免疫早期(2~8周)即可诱导小鼠产生TH1和TH2混合型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产物 (AGEs)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IP 1α)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不同浓度 (10 0、2 0 0、4 0 0mg/L)的AGEs孵育 2 4h及同一浓度 (4 0 0mg/L)AGEs孵育 0、12、2 4、36h ,采用RT PCR方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MIP 1α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对照组平滑肌细胞内MIP 1α呈弱表达 ,10 0、2 0 0、4 0 0mg/LAGEs培养平滑肌细胞 2 4h显著增高MIP 1αmRNA的表达 ,其电泳条带相对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对照组的 1 36、1 75、2 4 5倍 (P <0 0 5 ) ;10 0、2 0 0、4 0 0mg/LAGEs孵育2 4h后 ,各组平滑肌细胞MIP 1α蛋白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 197± 3、2 6 0± 6及 375± 6 ,分别为对照组(15 8± 4 )的 1 2 4、1 6 3、2 37倍 (P <0 0 5 )。 4 0 0mg/LAGEs培养 12、2 4、36h后 ,各组平滑肌细胞MIP 1αmRNA的表达也明显增高 ,其电泳条带相对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 0h组的 1 5 2、2 38、2 5 3倍(P <0 0 5 ) ;4 0 0mg/LAGEs孵育 12、2 4、36h后 ,各组平滑肌细胞MIP 1α蛋白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 2 4 4± 5、375± 6及 4 2 5± 3,分别为 0h组 (170± 5 )的 1 4 3、2 2 1、2 4 9倍 (P <0 0 5 )。 结论 糖基化终产物以时间及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0 (IL 10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BB (PDGF BB)对体外活化的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mRNA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激活的HSC (细胞系rHSC 99)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A组 )、IL 10 2 0ng/ml干预组 (B组 )、PDGF BB 2 0ng/ml干预组 (C组 )及IL 10 2 0ng/ml PDGF BB2 0ng/ml共干预组 (D组 )。加药后 2 4小时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方法 ,检测各组ICAM 1mRNA表达情况。结果 :B组ICAM 1mRNA的表达较A组明显降低 (P <0 0 1) ;C组ICAM 1mRNA的表达较A组明显增强 (P <0 0 1) ;D组ICAM 1mRNA的表达较A组与C组均降低 (P <0 0 5 ,P <0 0 1) ,但与B组相比较其ICAM 1mRNA的表达则增强 (P <0 0 1)。结论 :PDGF BB促进肝纤维化与其引起HSC表达ICAM 1增强有关 ,IL 10通过下调HSCICAM 1表达 ,可在抑制肝纤维化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不同类型间斑块稳定性相关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比较血清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抗体、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VCAM 1)和E 选择素水平对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的评价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了 10 0例冠心病患者 (17例急性心肌梗死 ,4 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4 2例稳定性心绞痛 )及 31例正常健康对照者血清ICAM 1、VCAM 1、E 选择素和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 ,并比较上述各指标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清ICAM 1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 (76 4± 111)ng/ml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70 9± 10 0 )ng/ml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 (6 0 7± 83)ng/ml,和正常对照组 (6 0 3± 90 )ng/ml,P <0 0 1;血清VCAM 1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 (185 5± 6 6 6 )ng/ml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172 4± 5 5 5 )ng/ml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 (136 0± 36 0 )ng/ml,和正常对照组 (10 39± 319)ng/ml,P <0 0 1;血清E 选择素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 (5 4± 19)ng/ml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5 3± 2 2 )ng/ml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 (39± 19)ng/ml,和正常对照组 (38± 14 )ng/ml,P <0 0 5 ;血清抗oxLDL抗体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 (1 39± 0 6 8)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1 35± 0 6 2 )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 (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碘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AIT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凋亡、增殖及活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AIT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PBMC ,单独应用碘化钾或与植物血凝素 (PHA)共同刺激 72h。应用碘化丙啶 (PI)染色方法检测PBMC凋亡的变化 ;应用PI染色方法和3 H TdR掺入实验测定增殖指数的变化 ;应用三标记免疫荧光染色 ,流式细胞仪测定活化 (CD+ 2 5)的辅助性 (CD+ 4 )和抑制性 (CD+ 8)T细胞百分数的变化。结果 基础状态下 ,AITD患者PBMC发生凋亡的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5× 10 -5mmol/L到 1× 10 -2 mmol/L浓度的碘化钾均明显抑制AITD患者PBMC发生细胞凋亡 ,以 1× 10 -3 mmol/L抑制的最明显 (P <0 .0 5 )。 5× 10 -5mmol/L到 1× 10 -2 mmol/L浓度的碘明显上调AITD患者PBMC在PHA刺激后的增殖指数及活化的CD+ 4 和CD+ 8T淋巴细胞百分比 (P <0 .0 5 )。结论 对于AITD患者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变化的碘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PBMC的异常增殖和活化 ,并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14.
IL-2I、L-21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其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强  王冬  刘现兵   《山东医药》2011,51(11):23-25
目的探讨IL-2I、L-21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诱导增殖和表型改变的影响及其体外抗瘤作用。方法取PBMC细胞,调整浓度为1×10^6个/ml,分为四组I,L-2组加入IL-2 100 IU/mlI,L-21组加入IL-21 100IU/ml,联合组加入IL-2 50 IU/ml和IL-21 50 IU/ml,对照组加入0.1 ml生理盐水,台盼蓝染色法计数各组活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PBMC表型;以上述四组为效应细胞(E),以对数生长期的4种肿瘤细胞(人胃癌细胞系M85,胃癌细胞系BGC823,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结直肠腺癌细胞系HCT8)为靶细胞(T),稀释靶细胞5×10^3个/孔,E∶T为1∶1和2∶1,MTT法测定细胞毒性(杀伤率)。结果联合组活细胞计数高于IL-2组I、L-21组、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I、L-2组和IL-21组CD3^-/CD56^+、CD3^+/CD5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联合组对4种肿瘤细胞的杀伤率均高于其余三组I,L-2组I、L-21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IL-2联合IL-21的协同刺激作用,可有效地刺激PBMC的增殖和表型改变,对4种消化道肿瘤细胞株均有较强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激发前气道内应用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重组腺病毒对过敏性气道高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C5 7BL/ 6小鼠经鸡卵蛋白 (OVA)免疫建立哮喘模型 ,实验分 6组 ,每组 6只。激发前气管内单次使用IL 12重组腺病毒 (10 8pfu/mouse) ,观察抗原激发后反应的变化。结果  (1)小鼠气道内应用IL 12重组腺病毒在肺内可有效表达 ,48h血浆及肺泡灌洗液IL 12分别为 (5 40± 6 0 )U/ml和 (470 0± 80 0 )U/ml,对照病毒和PBS组未检出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2 )在抗原激发阶段使用IL 12重组腺病毒 ,可明显抑制肺内IL 4[(3 5± 2 0 )ng/ml∶85 0± 2 5 0 )ng/ml]和IL 5[(6 5± 4 5 )ng/ml∶(5 4 0± 14 0 )ng/ml];γ干扰素 (IFN γ)的产生增加 [(6 90 0± 32 0 )ng/ml∶(12 5±3 2 )ng/ml];并明显抑制气道高反应性 [(36 0± 30 )cmH2 O∶(810± 5 0 )cmH2 O];抑制外周血 [(0 7±0 1) %∶(9 2± 0 5 ) % ]及肺泡灌洗液 [(3 5± 0 7)∶(2 1 6± 4 7)× 10 4 /ml]中的嗜酸细胞的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 (t分别 =7 97、7 92、5 1 6、18 9、9 33、47 1,P均 <0 0 1) ;但与总IgE[(6 5± 9) μg/ml∶(6 7± 10 )μg/ml]及抗原特异性IgE[(32± 8)∶(33± 8)U/ml]比较无明显影响 (P均 >0 0 5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Th1 、Th2 类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3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 (IL 2、INF γ)、Th2 (IL 4、IL 6、IL 1 0 )类细胞因子的含量水平 ,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因素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中Th1 类细胞因子IL 2、INF γ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Th2 类细胞因子IL 6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存在Th1 /Th2 漂移现象 ;且发现TNM分期越晚 ,Th1 类细胞因子IL 2的表达越弱 ,而IL 6表达越强 ,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Th1 /Th2 漂移现象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存在某些Th2 类细胞因子表达优势 ,而Th1 类细胞因子表达减弱 ;Th1 /Th2 漂移现象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免疫刺激DNA序列 (ISS DNA)单用和与过敏原卵白蛋白 (OVA)合用 ,对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小鼠模型气道过敏性炎症的作用及作用维持时间。方法 BALB/c小鼠 36只 ,分ISS组 (A组 ) 12只、ISS +OVA组 (B组 ) 12只、OVA组 (C组 ) 6只和生理盐水 (NS)组 (D组 ) 6只。A、B、C组用OVA致敏及激发。A组和B组根据注射次数再分A1、B11次注射组 (1次腹腔注射ISS DNA 10 0μg或ISS DNA 10 0 μg +OVA 10 μg)和A2 、B2 2次注射组 (2次腹腔注射ISS DNA或ISS DNA +OVA)。各组在第 1次激发后 6周中 ,每周采血 1次测特异性IgE ,最后处死小鼠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细胞计数及分类 ,肺组织病理检查 ,检测脾细胞分泌γ干扰素 (IFN γ)的水平。结果 BALF中嗜酸细胞 (EOS)数A1组为 (2 39± 0 81)× 10 4/ml;A2 组为 (2 .6 2± 0 .77)× 10 4/ml;B1组为 (1.80± 0 .12 )× 10 4/ml;B2 组为 (1.84± 0 .6 7)× 10 4/ml,与C组 [(12 .4 3± 2 .13)× 10 4/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脾细胞分泌的IFN γA1组为 (5 10± 10 2 )pg/ml;A2 组为 (492± 98)pg/ml;B1组为 (5 32± 12 0 )pg/ml;B2组为 (46 9± 132 )pg/ml,与C组 [(194± 80 )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血清IgE前 4周B组与C组比较  相似文献   

18.
复方861对HSC-T6细胞基质分解素1mRNA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观察复方 86 1对HSC -T6细胞基质分解素 1(MMP3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复方 86 1以 0 2 5mg/ml、0 5mg/ml、1 0mg/ml等浓度作用于HSC -T6细胞 48小时 ,以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其对HSC -T6细胞MMP3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复方 86 10 2 5mg/ml、0 5mg/ml、1 0mg/ml等不同浓度的HSC -T6细胞mRNA表达水平依次为 2 75± 0 35、3 0 0± 0 0 1、3 5 0± 0 7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可明显提高MMP3 mRNA表达水平 (P <0 0 5或P <0 0 1)。因此 ,复方 86 1提高HSC -T6细胞MMP3 mRNA表达水平 ,可能是其促进胶原降解 ,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对人冠脉平滑肌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基因的影响。方法:(1)应用相同浓度的IL-6(10ng/ml)刺激人冠脉平滑肌细胞,分别在共同培养0h,2h,4h,8h,24h,36h后收集细胞,观察细胞因子的时间效应;(2)应用不同浓度的IL-6(0ng/ml,5ng/ml,10ng/ml,50ng/ml)刺激人冠脉平滑肌细胞,共同培养6h后收集细胞,观察细胞因子的剂量效应;(3)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检测细胞内MMP-3、PAPP-A基因的表达量。结果:相同浓度IL-6刺激时,人冠脉平滑肌细胞MMP-3和PAPP-A基因的表达量在2h时开始发生上调,8h左右达高峰,而后开始下降;随着IL-6剂量加大,MMP-3、PAPP-A基因表达量呈上升趋势(MMP-3:r=0.919,P=0.000;PAPP-A:r=0.941,P=0.000)。结论:炎症因子IL-6能促进冠脉平滑肌细胞中斑块稳定相关标记物MMP-3和PAPP-A表达,可能是炎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国产5-氨基水杨酸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评价国产 5 氨基水杨酸 (5 ASA)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UC)的疗效和安全性及该药的口服吸收情况。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和对照方案 ,将 1 2 9例UC患者随机分为5 ASA肠溶片试验组 (6 5例 ,2 .4 g/d)和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SASP)对照组 (6 4例 ,4 .0g/d) ,疗程均为6周。治疗第 8天 ,随机抽取试验组 1 3例和对照组 1 2例UC患者血清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血清 5 ASA及其代谢产物Ac 5 ASA的稳态血药浓度。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粪便检查和肠镜检查的情况进行比较 ,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实际完成研究者 1 2 0例 (5 ASA组 6 1例 ,SASP组 5 9例 ) ,两组各有 4例失访 ,SASP组有 1例因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中途退出。 5 ASA肠溶片组和SASP组治疗UC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70 .0 5 %和 6 7.79%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5 ASA肠溶片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SASP (2 9.5 1 %比 1 3.31 % ,P <0 .0 5 )。 5 ASA肠溶片组和SASP组的不良反应分别为 1 1 .4 8%和 2 3.33%。 5 ASA组和SASP组的血清 5 ASA浓度分别为 (0 .0 32± 0 .0 0 8) μg/ml和 (0 .0 4 1± 0 .0 0 5 ) μg/ml(P >0 .0 5 )。 结论  5 ASA肠溶片治疗UC总有效率与SASP相仿 ,但对UC的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